DB34/T 3357-2019 智能工厂和数字车间评估规范
DB34/T 3357-2019 Smart factory and digital workshop evaluation specifications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19年07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合肥万顺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合肥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德世爱普认证(上海)有 限公司、安徽省智慧产业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安徽科大智能物流系统有限公司、合肥海源机械有限公 司、安徽迈立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安徽合慧信息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合肥亿昌兴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 起草人:
- 张春玉、杭永光、章茂顺、张作清、李义福、马骏、方超、刘伟、钟智敏、沈 四海、艾娟、孙维彬、杨双应。
- 出版信息:
- 页数:26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35.240
L67
DB34
安徽省地方标准
DB34/T3357—2019
智能工厂和数字车间评估规范
SmartfactoryanddigitalworkshopAssessmentspecification
文稿版次选择
2019-07-01发布2019-08-01实施
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34/T3357—2019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基本原则和评估框架................................................................1
4.1基本原则......................................................................2
4.2评估框架......................................................................2
5基本要求..........................................................................4
6评估内容..........................................................................4
6.1顶层规划......................................................................4
6.2企业建模......................................................................5
6.3基础建设......................................................................6
6.4数字化生产线..................................................................6
6.5数字车间......................................................................8
6.6智能工厂.....................................................................10
6.7经济和社会效益...............................................................14
6.8竞争力.......................................................................14
7评估指标体系构建.................................................................16
7.1构建原则.....................................................................16
7.2构建步骤.....................................................................16
7.3加权平分法...................................................................16
7.4综合评估分析方法.............................................................17
7.5综合水平判定规则.............................................................19
参考文献............................................................................22
I
DB34/T3357—2019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合肥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提出,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合肥万顺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合肥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德世爱普认证(上海)有
限公司、安徽省智慧产业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安徽科大智能物流系统有限公司、合肥海源机械有限公
司、安徽迈立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安徽合慧信息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合肥亿昌兴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春玉、杭永光、章茂顺、张作清、李义福、马骏、方超、刘伟、钟智敏、沈
四海、艾娟、孙维彬、杨双应。
II
DB34/T3357—2019
智能工厂和数字车间评估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智能工厂、数字车间评估的术语和定义、基本原则和框架、基本要求、评估内容、评
估指标体系构建。
本标准适用于智能工厂和数字车间的评估。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5271.24-2000信息技术词汇第24部分:计算机集成制造
GB/T16642-2008企业集成企业建模框架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企业建模enterprisemodelling
开发一个企业模型的行为。
[GB/T16642-2008/ISO19439:2006]
3.2
柔性制造系统flexiblemanufacturingsystem
由数控的制造装置、物料储运装置、计算机控制系统组成的自动化制造系统,它包括多个柔性制造
单元,能根据制造任务或生产环境的变化迅速进行调整。
注:源于GB/T5271.24-2000,经修改。
3.3
敏捷制造agileManufacturing
企业采用现代通信手段,通过快速配置各种资源,实现技术、管理和人员的全面、协调集成,提高
企业应变能力能力。通过先进制造技术、企业信息网、信息技术的应用,以有效协调的方式响应用户需
求,快速灵活地实现产品的设计与制造。
4基本原则和评估框架
1
DB34/T3357—2019
4.1基本原则
4.1.1适用性
本标准给出的是一个通用的评估要求。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行业组织可应用本标准,分行业或
分类型开展智能工厂、数字车间评估工作,细化和强调行业评估要素、共性要求、水平等级。企业可参
照本标准制定自用的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方法。
4.1.2合理性
评估指标的建立应以本标准为基础,评估指标各种参数的内涵和外延保持相对稳定,以保证评估指
标体系具有可比性。
4.1.3可行性
在保证评估结果的客观性、全面性的条件下,指标体系应尽可能简化,评估用数据应便于采集。
4.1.4可扩展性
评估的内容、指标体系和评估方法可在总体框架相对稳定的前提下可进行适时调整和修订,实现不
断优化和完善。
4.2评估框架
4.2.1.1评估内容包括工厂的水平评估和效能评估两个方面。
4.2.1.2智能工厂水平评估内容包括基础建设、数字化生产线、数字车间与智能工厂四个方面,效能
评估包括竞争力、效率与效益两个方面。
4.2.1.3智能工厂、数字车间评估体系框架如图1所示,图2、3、4分别是数字化生产线、数字车间、
智能工厂的评估架构及开展维度。
图1智能工厂、数字车间评估体系框架
2
DB34/T3357—2019
图2数字化生产线评估框架及开展维度
图3数字车间评估框架及开展维度
3
DB34/T3357—2019
图4智能工厂评估框架及开展维度
5基本要求
智能工厂、数字车间应满足以下基本条件:
a)依法正常经营,无重大违法行为;
b)建立并实施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
c)信息化、自动化专职人员满足智能工厂、数字车间运营的要求。
6评估内容
6.1顶层规划
6.1.1顶层规划的内容
应对智能工厂、数字车间顶层规划内容的可行性进行评估,主要包括:
a)顶层规划内容是否符合公司战略及业务发展的需要;
b)是否制定了自动化、信息化的专项规划,且与顶层规划相一致;
c)顶层规划或专项规划的调整情况。
6.1.2顶层规划的实施
应对顶层规划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估,主要包括:
a)顶层规划的落实情况;
b)信息化规划的落实情况;
c)自动化规划的落实情况;
d)年度自动化、信息化计划的执行及考核情况。
4
DB34/T3357—2019
6.2企业建模
6.2.1产品设计建模
应对产品设计建模进行评估,主要包括:
a)资源设计;
b)产品零部件设计;
c)模型仿真检验。
6.2.2工厂布局建模
应对工厂布局建模进行评估,主要包括:
a)工厂布局;
b)生产线布局
c)仓储及物流布局
d)设备布局;
e)工装布局;
f)基础数据管理。
6.2.3工艺规划建模
应对工艺规划建模进行评估,主要包括:
a)工艺设计;
b)工艺分析;
c)工艺报告;
d)工艺参数管理。
6.2.4生产过程建模
应对生产过程建模进行评估,主要包括:
a)厂房仿真;
b)单元仿真;
c)生产线仿真;
d)仓储及物流仿真;
e)仿真分析。
6.2.5产品装配建模(针对离散型企业)
应对产品装配建模进行评估,主要包括:
a)装配序列规划;
b)装配路径规划;
c)装配分析。
6.2.6试验环境建模
应对试验环境建模进行评估,主要包括:
a)试验设计;
b)试验验证。
5
DB34/T3357—2019
6.2.7生产设备建模
应对生产设备建模进行评估,主要包括:
a)信息设备;
b)生产设备;
c)辅助设备。
6.3基础建设
6.3.1厂区建设
应对智能工厂、数字车间的厂区布的合理性进行评估,主要包括:
a)厂房的分区合理性;
b)工艺路线的合理性;
c)物流传输系统布置的合理性;
d)水、电、气、网络、通信等管线布置合理性;
e)智能采光与照明系统、通风与空调系统配置合理性。
6.3.2环境、安全、能源监测
应对智能工厂、数字车间的环境、安全、能源使用基本情况进行监测,主要包括:
a)关键安全监测点的覆盖率;
b)关键能源监测点的覆盖率;
c)关键环境监测点的覆盖率;
d)人员行为的监控;
e)生产环境中温度、湿度、洁净度、照明度、通风的监控。
6.3.3基础设施的持续改进水平
应对智能工厂、数字车间的基础设施的持续改进水平进行评估,主要包括:
a)用于基础设施投入的资金投入情况;
b)基础设施在行业中的先进性情况;
c)用于基础设施改进、使用、维护中的人员培训情况;
6.4数字化生产线
6.4.1生产制造
6.4.1.1柔性生产
应对生产线的柔性生产情况进行评估,主要包括:
a)工艺柔性;
b)产品柔性;
c)设备柔性;
d)运行柔性;
e)扩展柔性;
f)生产能力柔性。
6.4.1.2生产数据采集
6
DB34/T3357—2019
应对生产线的生产数据采集情况进行评估,主要包括:
a)数据采集覆盖率;
b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JC/T 566-2022 吸声用穿孔纤维水泥板 2022-09-30
- JC/T 924-2022 玻璃窑用镁砖(MgO≥95%) 2022-09-30
- JC/T 483-2022 聚硫建筑密封胶 2022-09-30
- QB/T 5791-2022 食用植物油行业绿色工厂评价要求 2022-09-30
- JC/T 648-2022 平板玻璃配合料 2022-09-30
- JC/T 507-2022 建筑装饰用水磨石 2022-09-30
- QB/T 5790-2022 家用制冷电器用铝制内衬板组件 2022-09-30
- JC/T 681-2022 行星式水泥胶砂搅拌机 2022-09-30
- QB/T 5792-2022 皮革和毛皮服饰加工行业绿色工厂评价要求 2022-09-30
- JC/T 482-2022 聚氨酯建筑密封胶 2022-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