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702/T 0015-2022 社会心理服务中心(站、室)建设管理运行规范

DB3702/T 0015-2022 The 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s for the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of Social Psychological Service Centers (Stations, Rooms)

山东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18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3702/T 0015-2022
标准类型
山东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22-11-09
实施日期
2022-12-09
发布单位/组织
青岛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中共青岛市委政法委
适用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社会心理服务中心(站、室)建设管理运行的基本要求、服务对象、场地建设要求、运行管理要求以及建设与运行评价等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社会心理服务中心(站、室)的建设与运行管理。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中共青岛市城阳区委政法委、青岛市城阳区卫生健康局、青岛瑞阳心语心理学应用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起草人:
沙秉忠、万思鹏、徐小飞、王殿夫、付坚强、付浩、耿胜明、韩香萍、贾宇峰、周毅、王丽丽、祁春芳、袁善英。
出版信息:
页数:18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03.080.01

CCSA12

3702

青岛市地方标准

DB3702/T0015—2022

社会心理服务中心(站、室)建设管理运行

规范

Specificationsfortheconstructionmanagementandoperationofpublic

psychologicalservicecenters(workstations,studios)

2022-11-09发布2022-12-09实施

青岛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3702/T0015—2022

目次

前言.................................................................................II

引言................................................................................I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基本要求...........................................................................2

4.1基本原则.......................................................................2

4.2建设目标.......................................................................3

5服务对象...........................................................................3

5.1基本服务对象...................................................................3

5.2重点服务对象...................................................................3

6场地建设要求.......................................................................4

6.1场地要求.......................................................................4

6.2位置要求.......................................................................4

6.3环境要求.......................................................................4

6.4标志要求.......................................................................4

6.5功能要求.......................................................................4

6.6设备要求.......................................................................4

7运行管理要求.......................................................................5

7.1管理要求.......................................................................5

7.2人员要求.......................................................................5

7.3制度要求.......................................................................6

7.4服务内容.......................................................................6

7.5服务方式.......................................................................8

7.6服务保障.......................................................................8

8建设与运行评价.....................................................................9

8.1场地建设.......................................................................9

8.2运行管理.......................................................................9

8.3专业服务.......................................................................9

附录A(规范性)社会心理服务中心(站、室)配置......................................10

A.1功能分类......................................................................10

A.2功能配置......................................................................11

I

DB3702/T0015—2022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共青岛市城阳区委政法委提出。

本文件由中共青岛市委政法委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共青岛市城阳区委政法委、青岛市城阳区卫生健康局、青岛瑞阳心语心理学应

用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沙秉忠、万思鹏、徐小飞、王殿夫、付坚强、付浩、耿胜明、韩香萍、贾宇峰、

周毅、王丽丽、祁春芳、袁善英。

II

DB3702/T0015—2022

引言

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

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运用心理建设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

代化的重要战略部署。

加强心理健康服务和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是改善公众心理健康水平、促进社会心态稳定、提升公

众幸福感的关键措施。社会心理服务中心(站、室)的建设与管理是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中的重要内

容,有力推动社会心理服务工作的全面开展。但在实际中,社会心理服务中心(站、室)的建设和管理

中存在权责不清、管理滞后、科学规划不够、服务能力不足、服务不规范等问题。

为进一步落实国家、山东省、青岛市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精神,为社会心理服务中心(站、

室)的建设和管理提供标准和依据,标准起草组在充分调研与分析的基础上,向相关部门、企业、高等

学校、科研机构、社会团体和其他社会组织、消费者、专家等征求意见,经反复论证修改形成本标准化

文件。制定本标准化文件旨在不断促进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规范化、精细化、制度化,为社会心理服

务中心(站、室)安全、高效、优质运行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满足不同群体、不同行业的多层次心理

需求,从而推动社会治理和社会管理。

III

DB3702/T0015—2022

社会心理服务中心(站、室)建设管理运行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社会心理服务中心(站、室)建设管理运行的基本要求、服务对象、场地建设要求、

运行管理要求以及建设与运行评价等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社会心理服务中心(站、室)的建设

与运行管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2894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

GB/T10001.1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第1部分:通用符号

GB/T10001.9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第9部分:无障碍设施符号

GB13495.1消防安全标志第1部分:标志

GB/T15566.1公共信息导向系统设置原则与要求第1部分:总则

GB15630消防安全标志设置要求

GB/T18883室内空气质量标准

GB50763无障碍设计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社会心理服务publicpsychologicalservice

运用心理学、管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社会工作)等理论、方法和技术,帮助解决个体、家庭、

组织、社会的问题,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从而实现个体幸福、家庭和睦、

组织发展和社会和谐。

3.2

社会心理服务体系publicpsychologicalservicesystem

在政策规范引领下,基于中国国情和文化特色,运用心理学技术方法、社会工作的模式,在社会治

理框架内,通过各领域的服务与实践,形成的全方位、全周期、多元化的社会支持系统。

3.3

社会心理服务中心publicpsychologicalservicecenter

1

DB3702/T0015—2022

依托党群服务中心、市民服务中心或同级综合治理中心等场所,打造统筹协调、同步规范、一体运

行的县(市、区)级社会心理服务场所。

3.4

社会心理服务工作站publicpsychologicalserviceworkstation

依托党群服务中心、便民服务中心或同级综合治理中心等场所,打造统筹协调、同步规范、一体运

行的乡镇(街道)级社会心理服务场所。

3.5

社会心理服务工作室publicpsychologicalservicestudio

依托社区中心等场所,为居民提供心理健康服务的村(社区)级社会心理服务场所。

3.6

社会心理服务智慧云平台publicpsychologicalservicesmartplatform

为区域所属各单位、全用户提供专业的心理健康服务,同时也为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机构提供公共

服务平台,是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智能化、规范化、常态化工作平台。

3.7

社会心理服务指导师publicpsychologicalservicespecialist

具备心理学、社会工作、教育学、医学、社会学、管理学等专业资质,掌握一定的心理学基础知识

和专业技能,能够担任社会心理服务工作的专(兼)职人员。

3.8

重点人群focuspopulations

需要重点关照和帮扶的社会群体,如空巢、丧偶、失独、留守老年人,孕产期、更年期、留守、流

动和遭受意外伤害妇女,离异群体,流动、留守和困境儿童、孤儿,残疾人及其家属,信访人员,矛盾

纠纷当事人,重症患者,单亲、失亲、矛盾多家庭等。

3.9

特殊人群specialpopulations

需要特别关注和掌握的社会群体,如流浪乞讨人员、有“民转刑”倾向的矛盾纠纷当事人、公安监

所被监管人员、服刑人员、社区矫正对象、刑满释放人员、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

参加戒毒药物维持治疗人员和自愿戒毒人员等。

4基本要求

4.1基本原则

4.1.1以人为本,预防为主

全面普及和传播心理健康知识,强化心理健康自我管理意识,加强人文关怀和生命教育,消除对心

理问题的偏见与歧视,预防和减少个人极端案(事)件发生。

4.1.2注重实效,有序推进

2

DB3702/T0015—2022

逐步建立健全心理健康和社会心理服务体系。针对日益凸显的民众心理健康问题,开展心理健康问

题基础性研究和心理健康知识、心理疾病科普工作,规范发展心理治疗、心理咨询等心理健康服务。

4.1.3分类指导,规范发展

坚持全民心理健康素养提高和个体心理疏导相结合,满足不同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