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7/T 3259-2018 溴素行业企业安全生产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指南

DB37/T 3259-2018 Implementation Guide for Safety Production Level-based Management and Control System of Bromine Industry Enterprises

山东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79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37/T 3259-2018
标准类型
山东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18-06-01
实施日期
2018-07-01
发布单位/组织
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79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71.060.01

G10

DB37

山东省地方标准

DB37/T3259—2018

溴素行业企业安全生产分级管控体系实施

指南

ImplementationGuidelinesfortheManagementandControlSystemofRisk

ClassificationforProductionSafetyofBromineindustryenterprises

2018-06-01发布2018-07-01实施

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37/T3259—2018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山东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提出。

本标准由山东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山东海化股份有限公司溴素厂。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冯立信、王振平、王西琛、孙明冰、苏春堂、常守军、王彬、贺鲁萍、王玉强、

常法治。

I

DB37/T3259—2018

引言

本标准是依据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及山东省地方标准《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通

则》《化工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的要求,充分借鉴和吸收国际、国内风险管理相关标

准、现代安全管理理念和溴素生产行业的安全生产风险(以下简称风险)管理经验,融合职业健康安全

管理体系及安全生产标准化等相关要求,结合山东省溴素生产行业安全生产特点编制而成。

本指南用于规范和指导山东省溴素生产企业开展风险分级管控工作,有效控制、杜绝或减少各种事

故隐患,预防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

II

DB37/T3259—2018

溴素行业企业安全生产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指南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溴素行业企业安全生产的基本要求、风险识别与评价、文件管理及分级管控的效果等

内容。

本标准用于规范和指导山东省溴素行业企业开展风险分级管控工作,有效控制、杜绝或减少各种事

故隐患,预防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6441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

GB/T13861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DB37/T2882-2016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通则

DB37/T2971-2017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

3术语和定义

DB37/T2882-2016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基本要求

4.1成立组织机构

4.1.1企业应成立以主要负责人为组长、各生产相关专业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

领导小组,小组成员还应包括工艺、设备、安全、电气、仪表等专业技术人员。同时应根据规模和运行

方式建立车间级及班组级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组织。

4.1.2主要职责如下:

——主要负责人全面负责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

——安全部门是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构建的组织部门,负责组织各专业建立安全风险分级管

控体系相关制度、评价准则、工作程序;

——各专业部门负责组织本专业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分级管控工作的具体开展;

——各车间负责组织本车间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分级管控工作;

——企业全体员工应按照工作要求,参与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分级管控相关工作。

——指导承包商和相关人员落实相关管控措施。

4.2实施全员培训

1

DB37/T3259—2018

4.2.1企业应分层次开展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内容培训,并纳入年度安全培训计划。培训对象主要包括:

生产系统管理人员(工艺、设备、安全、电气、仪表等专业管理人员)、班组长、专业技术人员和岗位

职工。

4.2.2培训内容:

企业应将风险分级管控内容分层次、分阶段培训学习。主要包括:

——风险管控体系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制度;

——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方法、评价准则;

——溴素生产装置布置、功能分区、工艺流程、存在的主要设备设施和作业活动;

——工艺、技术、设备、人员变更情况;

——溴素生产操作规程和现有风险点的风险管控措施;

——溴素生产过程中已采取的工程技术、管理措施、培训教育、个体防护、应急处置等安全措施;

——其他风险信息。

4.2.3培训记录

企业培训过程应保留培训记录,培训记录包括:

——培训计划;

——培训课件和/或教材影像资料;

——培训签到表;

——培训实施记录;

——培训试卷和成绩单等。

4.3编写体系文件

企业应建立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制度,明确目的、职责、范围、工作程序、分析评价方法和准则、

具体管控要求、运行考核要求等;形成以下体系文件: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制度;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运行考核制度;

——重大风险管控清单;

——风险点登记台账;

——作业活动清单;

——设备设施清单;

——工作危害分析(JHA)评价记录;

——安全检查表分析(SCL)评价记录;

——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其它有关记录文件。

5风险识别与评价

5.1风险点确定

5.1.1风险点划分原则

5.1.1.1设施、部位、场所、区域

2

DB37/T3259—2018

风险点的划分,应当遵循大小适中、便于分类、功能独立、易于管理、范围清晰的原则。企业应全

面合理划分风险点,涵盖全部设施、部位、场所、区域。如:供氯装置、供硫装置、吹吸装置、蒸馏装

置、储运区域、其他辅助设备设施等。针对每个装置、区域再细分风险点。如:液氯储罐(液氯钢瓶)、

液氯气化器、硫磺炉、吹吸塔、酸罐、蒸馏塔、溴储罐等。

5.1.1.2作业活动

对作业活动类风险点的划分,应涵盖溴素生产过程所有常规和非常规的作业活动。可按岗位分为供

氯、供硫、卤水供应、溴素提取、蒸馏、包装等岗位;岗位作业活动可分为:开车、停车、日常工艺

操作、检维修作业及特种作业等。

5.1.2风险点排查

5.1.2.1风险点排查的内容

企业应组织生产、工艺、技术、设备、电气等专业人员,根据组织结构、职责划分、功能区域等要

素特点,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对生产工艺、设备设施、作业环境、人员行为和管理体系等方面存在的

安全风险进行排查,形成包括风险点名称、区域位置、可能导致事故类型、所属单位等内容的基本信息,

并建立《风险点登记台账》(见附录D.1)。

5.1.2.2风险点排查的方法

应按照DB37/T2971-2017第5.1.2.2的规定执行。

5.2危险源辨识分析

5.2.1危险源辨识

5.2.1.1危险源辨识应全员参与危险源的辨识,全过程考虑生产经营的各生命阶段,各个环节、不同

时间点可能出现的不同情况,根据不同的辨识对象选择合适的方法。

5.2.1.2危险源辨识应覆盖风险点内全部设备设施和作业活动,建立《作业活动清单》(见附录D.2)

及《设备设施清单》(见附录D.3)。

5.2.1.3宜采用以下几种常用辨识方法:

——对于作业活动,宜选用工作危害分析法(简称JHA)进行辨识;

——对于设备设施,宜选用安全检查表法(简称SCL)进行辨识;

——对涉及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生产装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生产储存装置,可采用危险

与可操作性分析法(简称HAZOP)进行分析;

——企业也可根据本企业实际,选择有效可行的其他方法,如类比法、事故树分析法进行辨识。

5.2.2危险源辨识范围

应按照DB37/T2971-2017第5.2.2的规定执行。

5.2.3危险源辨识

5.2.3.1企业应全员参与危险源辨识,填写分析评价记录;分析现有风险控制措施有效性;判定风险

等级;提出改进的控制措施。

3

DB37/T3259—2018

5.2.3.2在进行危害识别时,应依据GB/T13861的规定,对潜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辨识,充分考虑

其根源和性质。如,造成火灾和爆炸的因素;造成冲击和撞击、物体打击、高处坠落、机械伤害的原因;

造成中毒、窒息、触电及辐射的因素;工作环境的化学性危害因素和物理性危害因素;人机工程因素;

设备腐蚀、焊接缺陷等;导致有毒有害物料、气体泄漏的原因等。

5.2.3.3辨识危险源也可以从能量和物质的角度进行提示。其中从能量的角度可以考虑机械能、电能、

化学能、热能和辐射能等。例如:机械能可造成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高处坠落、

坍塌等;热能可造成灼烫、火灾;电能可造成触电;化学能可导致中毒、火灾、爆炸、腐蚀。从物质的

角度可以考虑压缩或液化气体、腐蚀性物质、可燃性物质、氧化性物质、毒性物质、病原体载体、粉尘

和爆炸性物质等。

5.2.3.4危险源造成的事故类别,包括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

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锅炉爆炸、容器爆炸、其它爆炸、中毒和窒息,以及其它伤害等;

5.2.3.5危险源引发的后果,包括人身伤害、伤亡疾病、财产损失、停工、违法、影响商誉、工作环

境破坏、环境污染等。

5.3风险控制措施

5.3.1控制措施的选择原则

应按照DB37/T2971-2017第5.3.1的规定执行。

5.3.2控制措施实施

应按照DB37/T2971-2017第5.5.4的规定执行。

5.4风险评价

5.4.1风险评价方法

企业可结合实际,选择LS或LEC判定准则,对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和评估,形成《工

作危害分析评价记录》和《安全检查表分析评价记录》。

5.4.2风险评价准则

应按照DB37/T2971-2017第5.4.2.1的规定执行。

5.4.3风险点级别确定

应按照DB37/T2971-2017第5.5.2的规定执行。

5.5风险分级管控

5.5.1管控原则

5.5.1.1风险分析评价和风险等级判定时,应对每项控制措施进行评审,确定可行性、有效性。

5.5.1.2存在缺失、失效的状况,应制定落实改进措施,降低风险。

5.5.1.3上级负责管控的风险,下级应同时负责管控,逐级落实具体措施。

4

DB37/T3259—2018

5.5.1.4应结合本单位机构设置,合理确定风险的管控层级。

5.5.2确定风险等级

化工企业应依据风险判定准则确定风险等级,风险等级判定应遵循从严从高的原则。化工企业风险

按照从高到低分为5级:1、2、3、4、5或A、B、C、D、E。其中,1级或A级为最高风险,5级或E级为最

低风险。具体风险分级及管控要求参照表1。

表1风险分级及管控要求

风险等级危险程度管控要求

极其危险应立即整改,不能继续作业。只有当风险已降至可接受或可容许程度后,才能开始或

A级\1级

(不可容许风险)继续工作。

应制定措施进行控制管理。(公司或厂)级应重点控制管理,由各专业职能部门根据职

责分工具体落实。当风险涉及正在进行中的工作时,应采取应急措施,并根据需求为

B级\2级高度危险

降低风险制定目标、指标、管理方案或配给资源、限期治理,直至风险降至可接受或

可容许程度后才能开始或继续工作。

需要控制整改。部(处)室级(车间上级单位)应引起关注,负责危险源的管理,并

负责控制管理,所属车间具体落实;应制定管理制度、规定进行控制,努力降低风险;

C级\3级显著危险

应仔细测定并限定预防成本,在规定期限内实施降低风险措施。在严重伤害后果相关

的场合,必须进一步进行评价,确定伤害的可能性和是否需要改进的控制措施。

车间级应引起关注,负责危险源的管理,并负责控制管理,所属工段、班组具体落实;

D级\4级轻度危险不需要另外的控制措施,应考虑投资效果更佳的解决方案或不增加额外成本的改进措

施,需要监视来确保控制措施得以维持现状,保留记录。

稍有危险员工应引起注意,基层工段、班组负责控制管理,可根据是否在生产场所或实际需要

E级\5级

(可忽略风险)来确定是否制定控制措施及保存记录。需要控制措施的纳入风险监控。

5.5.3重大风险判定

根据溴素行业企业生产特点,除5.5.2中分析判定的风险外,属于以下情况之一的,直接判定为重

大风险:

——违反法律、法规及国家标准中强制性条款的;

——发生过死亡、重伤、重大财产损失的事故,且现在发生事故的条件依然存在的;

——根据GB18218评估为重大危险源的储存场所;

——运行装置界区内涉及抢修作业等作业现场10人及以上的;

——建设项目试生产和化工装置开停车;

——一级、特级动火作业、受限空间作业等。

5.5.4较大风险判定

溴素行业企业除根据风险评价结果确定为较大大风险的情况外,属于以下情况之一的,直接确定为

较大风险:

——液氯卸车作业;

——涉氯气、二氧化硫等介质的盲板抽堵作业;

——装置大修;

——重大工艺变更等。

5

DB37/T3259—2018

5.5.5风险分级管控实施

溴素行业企业选择适当的评价方法进行风险评价分级后,将风险等级划分为重大风险(1级)、较

大风险、(2级)一般风险(3级)和低风险(4级、5级),分别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标识,实施分

级管控。

表2风险等级对照表

管控级别

判定方法

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低风险低风险

采用LEC法或采用LS法A级或1级B级或2级C级或3级D级或4级E级或5级

风险色度红色橙色黄色蓝色蓝色

5.5.6编制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后,应编制风险分级管控清单(见附录D.4)逐级汇总、评审、修订、审核、

发布、培训、实现信息有效传递。

5.5.7风险告知

5.5.7.1企业应将风险点的信息在生产区域的显著位置进行公示,公司级重大风险(A级/1级)的内

容至少应包括风险点名称、位置、负责单位、负责人、风险点等级;车间应将本车间较大及以上风险点

以适宜的方式进行公示和告知。

5.5.7.2班组要将风险分析、评价的结果及控制措施对员工进行告知。可采取学习手册、展板等形式,

告知内容包含岗位的危险源,可能产生的后果,相应的控制措施及风险等级等。

5.5.7.3企业可采用学习手册、会议、宣传材料等适当形式,将风险点信息及时告知相关方。

6文件管理

应按照DB37/T2971-2017第6.1的规定执行。

7分级管控的效果

通过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企业应至少在以下方面有所改进:

——每一轮风险辨识和评价后,应使原有管控措施得到改进,或者通过增加新的管控措施提高安全

可靠性;

——完善重大风险场所、部位的警示标识;

——涉及重大风险点的作业、属于重大风险的作业建立了专人监护制度;

——员工对所从事岗位的风险有更充分的认识,对危险源的控制措施能够得到更加有效的实施,安

全技能和应急处置能力进一步提高;

——保证风险控制措施持续有效的制度得到改进和完善,风险管控能力得到加强;

——根据改进的风险控制措施,完善隐患排查项目清单,使隐患排查工作更有针对性。

8信息化管理

6

DB37/T3259—2018

企业应将风险管控相关信息录入山东省风险分级管控体系信息平台,并保障正常运行。

9持续改进

应按照DB37/T2882-2016第9条的规定执行。

7

DB37/T3259—2018

AA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溴素生产工艺流程

1

DB37/T3259—2018

BB

附录B

(资料性附录)

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奖惩考核制度

B.1目的

为保障企业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的有效推行,让其真正成为公司安全管理的工具,将事故隐患消灭在

萌芽状态,守住零事故底线,特制定本制度。

B.2考核内容

B.2.1基本要求

B.2.1.1.1成立领导小组,落实责任主体;

B.2.1.1.2制定实施方案,实施方案未明确实施时间、责任人与分工、工作任务等。

B.2.2进行全员培训

B.2.2.1公司及各车间应制定“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培训计划,明确培训学时、培训内容、参加人员、

考核方式等。

B.2.2.2分层次、分阶段组织进行车间及班组培训,培训记录或档案应详实,有签到表、教材或课件、

教师等相关记录。

B.2.2.3培训结束应进行考试,考核结果应记入培训档案。

B.2.3安全生产分级管控

企业应根据相关文件要求,编写风险点登记台账、作业活动清单、设备设施清单、职业病危害风险

清单。作业活动清单应覆盖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各类作业活动;设备设施类清单应覆盖企业生产经营过

程中涉及的设备、设施;职业病危害风险点应覆盖岗位工人接触职业病危害的所有工作地点或设施。

B.2.4危险源辨识、分析、评价

企业根据自己的风险点登记台账,组织自己企业的所有人员,建立工作危害分析(JHA+LS)评价记

录和安全检查表分析(SCL+LS)评价记录。通过调查和工程分析等方法识别各职业病危害风险点存在

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来源、接触方式及接触时间、可能导致的职业病和健康损害等,并形成书面记录。

B.2.5分级管控

企业结合机构设置情况,实行风险分级管控,公司经理层应负责1、2级及以上风险的管控,车间

1

DB37/T3259—2018

主任负责3级及以上风险的管控,班组长负责4、5级及以上风险的管控的管控。

B.2.6风险告知

企业应通过风险点告知牌和风险点告知卡等告知员工主要风险相关内容,对存在重大风险和重大职

业病危害风险的工作场所和岗位,设置明显警示标志。并进行相应级别的风险告知培训。

B.2.7系统填写

企业风险管控进行信息化管理,各车间/部门把各自涉及的风险点、危险源、分析记录表等内容填

入山东省风险分级管控及隐患排查治理系统,风险分析、评价记录完整。

2

DB37/T3259—2018

CC

附录C

(资料性附录)

重大风险管控清单

管责

可能发生责

序类区域控任备

名称的事故类主要风险管控措施任

号型位置层单注

型及后果人

级位

1.厂房设有视频监控,配备液位报警系统设置高、

高高、低、低低液位检测报警、高高联锁切断进料,低

低联锁停泵或阀门,氯气检测报警仪报警值联锁负压吸

收系统;另外还有压力、温度远传、报警,进出口有紧

供氯公判

设急切断阀,并接入SIS系统;

车间中毒和窒公司定

液氯备2.员工上岗前必须取得压力容器操作证书,并进行公

1氯气息,容器爆司经为

储罐设公司级、车间级、班组级不少于72小时的安全培训教司

储罐炸级理重

施育;

区层大

3.每三年由特检院检验槽体,测壁厚,双人巡检,

每两小时一次,进入现场必须佩带便携式报警仪;

4.泄漏氯气时迅速撤离至上风向,穿戴好正

压式空气呼吸器、重型防化服抢救滞留人员

1.开车前制定开车方案,设备、仪表验收合格,

填写验收合格单;直

2.作业人员应取得压力容器操作证,并进行开车接

方案全员培训;公判

供氯中毒和窒3.作业现场配备视频监控、氯气检测报警仪并连公司定

业供氯公

2岗位息、触电、锁负压吸收系统、另外还有压力、温度远传、报警、SIS司经为

活岗位司

开车灼烫紧急切断系统;级理重

4.进入现场必须佩戴防毒面具、防护眼镜、防护层大

手套、安全帽和便携式氯气报警仪;风

5.发生事故后立即停止作业,搜救人员穿戴正压险

式空气呼吸器、重型防护服进入现场搜救及堵漏。

1.制定停车方案;

2.作业现场配备视频监控、氯气检测报警仪并连

公判

作锁负压吸收系统、另外还有压力、温度远传、报警、SIS

供氯中毒和窒公司定

业供氯紧急切断系统;公

3岗位息、触电、司经为

活岗位3.进入现场必须佩戴防毒面具、防护眼镜、防护司

停车灼烫级理重

动手套、安全帽和便携式氯气报警仪;

层大

4.发生事故后立即停止作业,搜救人员穿戴正压

式空气呼吸器、重型防护服进入现场搜救及堵漏。

1、办理受限空间作业许可证;

吹吸

2、挂警示牌、围隔离带;直

塔、

3、使用防爆工具;接

液氯

4、连接管线全部加盲板断开;公判

作储

受限5、进入受限空间作业人员必须佩戴便携式气体报公司定

业罐、中毒和窒公

4空间警仪;司经为

活氯气息、灼烫司

作业6、使用36V以下的防爆行灯(特别潮湿环境使用级理重

动缓冲

12V以下行灯),并保证电源线无裸漏;层大

罐、

7、用通风设备或装置空气对设备进行彻底通风;风

酸罐

8、作业前对作业空间内空气取样,分析合格后方险

可进入作业,且每2小时内取样分析一次;

3

DB37/T3259—2018

管责

可能发生责

序类区域控任备

名称的事故类主要风险管控措施任

号型位置层单注

型及后果人

级位

9、作业现场必须有现场监护人员,并不能离开现场;

10

定制服务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