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1/T 2695-2020 四川地质灾害调查机载激光雷达数据获取技术规范
DB51/T 2695-2020 The Specification for Data Acquisition of Aerial LiDAR for Earthquake Disaster Risk Survey in Sichuan Province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20年07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四川测绘地理信息局测绘技术服务中心(四川省测绘地理信息局测绘应急保障中心)、四川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与地质灾害防治研究院、成都理工大学
- 起草人:
- 黄青伦、李永建、许强、佘金星、周兴霞、马志刚、董秀军、程多祥、廖露、陈思思、刘飞、肖洋、李为乐
- 出版信息:
- 页数:16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07.040
A75DB51
四川省地方标准
DB51/T2695—2020
四川地质灾害调查机载激光雷达
数据获取技术规范
2020-7-14发布2020-8-1实施
四川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51/T2695-2020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基本要求.......................................................................2
5工作流程.......................................................................5
6技术准备.......................................................................6
7航摄实施.......................................................................7
8数据预处理.....................................................................8
9质量检查.......................................................................8
10成果归档......................................................................9
附录A(规范性附录)机载LiDAR航摄偏心分量测定表.................................10
附录B(规范性附录)GPS静态观测记录表...........................................11
附录C(规范性附录)航摄飞行记录表...............................................12
I
DB51/T2695-2020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四川省测绘地理信息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四川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批准发布。
本标准起草单位:四川测绘地理信息局测绘技术服务中心(四川省测绘地理信息局测绘应急保障中心)、
四川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与地质灾害防治研究院、成都理工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黄青伦、李永建、许强、佘金星、周兴霞、马志刚、董秀军、程多祥、廖露、陈
思思、刘飞、肖洋、李为乐。
II
DB51/T2695-2020
四川地质灾害调查机载激光雷达数据获取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地质灾害调查机载激光雷达数据获取的工作流程、技术准备、航摄实施、
数据预处理、质量检查、成果归档的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四川省内地质灾害调查和地质灾害隐患早期识别工作机载激光雷达数据
获取。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
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4950-2009摄影测量与遥感术语
GB/T18314-2009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系统
GB/T26424-2010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规程
GB/T27919-2011IMUGPS辅助航空摄影技术规范
GB/T36100-2018机载激光雷达点云数据质量评价指标及计算方法
CH/Z3005-2010低空数字航空摄影规范
CH/T8024-2011机载激光雷达数据获取技术规范
CH/T3014-2014数字表面模型机载激光雷达测量技术规程
DZT0261-2014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调查规范(1∶50000)
DD2015-01地质灾害遥感调查技术规定
DD2019-08地质灾害调查技术要求(1:50000)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激光雷达LiDAR
发射激光束并接收回波获取目标三维信息的系统。
[CH/T8024—2011,定义3.1]
3.2
机载激光雷达airborneLiDAR
在航空平台上,集成激光雷达、定位定姿系统(POS)、数码相机和控制系统所构成的
综合系统。
[CH/T8024—2011,定义3.4]
1
DB51/T2695-2020
3.3
点云pointcloud
以离散、不规则方式分布在三维空间中的点的集合。
[CH/T8024—2011,定义3.5]
3.4
机载激光雷达点云airborneLiDARpointcloud
通过机载激光雷达扫描获得的点云,以离散、不规则方式发布在三维空间中的点的集合。
[CH/T3014—2014,定义3.3]
3.5
点云密度densityofpointcloud
以高程方向为法向方向,单位面积上激光点的平均数量。
[GB/T36100-2018,定义3.4]
3.6
反射率reflectivity
投射到物体上被反射的辐射能与投射到物体上的总辐射能的比率。
[CH/T8024—2011,定义3.9]
3.7
激光有效距离effectivelaserrange
激光雷达可探测的距离。
[CH/T8024—2011,定义3.8]
3.8
IMU/GPS辅助航空摄影测量IMU/GPS-supportedaerialphotography
利用惯性测量单元(IMU)和全球定位系统(GPS)的组合测量技术,获取摄影瞬间摄
影中心的位置参数及影像的姿态参数的一种航空摄影技术。
[GB/T27919—2011,定义3.1]
3.9
郁闭度canopydensityofvegetation
树冠在阳光直射下在地面的总投影面积(冠幅)与此林地(林分)总面积的比。
[GB/T26424—2010,定义5.7.10]
3.10
地质灾害隐患potentialgeohazard
具有形成地质灾害条件的地质体。通常指通过调查、测试和分析评价,初步推测可能
会发生地质灾害的地点或区段。
[DD2019-08,定义3.3]
4基本要求
4.1调查比例尺
2
DB51/T2695-2020
调查比例尺的划分,依据如下:
a)根据地质灾害调查精度和地质灾害隐患早期识别技术要求,将地质灾害调查划分为
重大地质灾害点精细化调查和重点地区地质灾害详查。
b)重大地质灾害点精细化调查采用1:500、1:1000或1:2000比例尺,重点地区地质灾害
详查采用1:5000或1:10000比例尺。
c)1:500~1:2000地质灾害调查比例尺,较适用于单点崩塌、滑坡地质灾害的精细化调查
或上述地质灾害隐患的早期识别,也适用于小区域、小流域等重点区域的地质灾害调查和地
质灾害隐患早期识别工作。
d)1:5000~1:10000地质灾害调查比例尺,较适用于泥石流灾害详细调查或泥石流地质
灾害隐患的早期识别,也适用于大面积开展地质灾害区域调查。
e)开展地质灾害调查机载LiDAR数据获取时,应优先确定地质灾害调查比例尺,不同
比例尺,采用的平台、设备、技术参数均不同。
4.2飞行平台选型
飞行平台选型依据如下,具体参见表1。
a)重大地质灾害点精细化调查,优先采用无人机平台。无人机包括固定翼、多旋翼、
复合翼(垂直起降)等。
b)固定翼、复合翼无人机适合大面积重点地区地质灾害详查,例如区域性滑坡、崩塌、
泥石流调查。多旋翼无人机适合开展高密度激光点云扫描下的单点危岩边坡扫描,尤其针对
地质灾害调查或地质灾害隐患面积较小情况。
c)重点地区地质灾害详查,优先采用有人机平台。有人机平台选型依据地形地貌、气
候条件、航摄面积以及地质灾害调查时间紧迫性等综合因素而定。如选用无人机平台,则重
点针对激光植被穿透率和激光点云密度的适宜性进行测试,对比与有人机激光雷达系统的性
能,评价是否满足地质灾害调查需要或地质灾害隐患早期识别需求。
d)飞行平台的选型还需综合考虑地质灾害调查区域的安全性,如在人口密集区域、机
场较近区域、靠近易燃易爆区域、以及重点管控区域,无人机平台选型一定要严格把关,做
到设备性能可靠,保证地质灾害调查工作的安全性。
e)选定飞行平台后,需按照空域管理规定,申请空域方可开展地质灾害调查工作。
表1飞行平台选型
地形类别无人机平台
平原、丘陵抗风等级≥6级、升限≥海拔3000米、续航时间≥30分钟、载重≥2千克
山地、高山地抗风等级≥6级、升限≥海拔5000米、续航时间≥30分钟、载重≥2千克
地形类别有人机平台
平原、丘陵抗风等级≥7级、升限≥海拔3000米、续航时间≥2小时
山地、高山地抗风等级≥7级、升限≥海拔6500米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QB/T 5141-2017 休闲鞋用聚氨酯合成革 2017-07-07
- QB/T 5150-2017 篮球用聚氨酯合成革 2017-07-07
- QB/T 5146-2017 车用聚氯乙烯夹网膜材 2017-07-07
- QB/T 5143-2017 湿法水性聚氨酯合成革 2017-07-07
- QB/T 5142-2017 服装用聚氨酯定岛型超细纤维合成革 2017-07-07
- QB/T 5144-2017 内墙装饰用水性聚氨酯壁革 2017-07-07
- QB/T 5145-2017 水性聚氨酯/聚氯乙烯复合人造革 2017-07-07
- QB/T 5151-2017 内墙装饰用超细纤维聚氨酯壁革 2017-07-07
- QB/T 5149-2017 聚氨酯/聚氯乙烯复合人造革 2017-07-07
- QB/T 5147-2017 轨道车辆用聚氯乙烯人造革 2017-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