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3/T 286.5-2012 珠茶 第5部分:精加工技术规程
DB33/T 286.5-2012 Jade tea Part 5: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fine processing techniques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00年10月
-
2012年06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起草人:
- 出版信息:
- 页数:8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7.020
X04
DB33
浙江省地方标准
DB33/T286.5—2012
珠茶第5部分:精加工技术规程
GunpowderteaPart5:Technologicalpracticeforrefineryprocessing
2012-06-25发布2012-07-25实施
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33/T286.5—2012
前言
DB33/286《珠茶》分为五个部分:
——第1部分:茶树良种繁育;
——第2部分:苗木;
——第3部分:栽培管理;
——第4部分:采摘与初加工;
——第5部分:精加工;
——珠茶第6部分:商品茶。
本部分是DB33/286的第5部分。
本部分是依据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要求进行起草。
本部分代替了DB33/T286.5-2000《珠茶第5部分:精加工》,与DB33/T286.5-2000相比,除编辑
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内容变化如下:
——本部分增添了精加工过程中工艺要求、对各工艺的目的、技术要求,在本标准中作了具体表述;
——将原标准的附录A,主要作业操作技术要求归入在本部分各工艺中。
——删减了原标准4原料(毛茶)条款表1原料加工定级、表2原料定级要求、9卫生条件中9.1、
9.2、9.3的规定。
本部分由浙江省供销合作社联合社提出。
本部分由浙江省农业厅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浙江省茶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省茶叶产业协会、绍兴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浙江省农业厅经济作物管理局、浙江华大制茶有限公司、嵊州市瑞兴茶业有限公司、浙江省茶叶集团茶
叶研究所有限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黄陆兴、王兵、王金贤、胡迪钧、陆德彪、葛水梁、宋正、陈志华。
本部分代替了DB33/T286.5-2000,DB33/T286.5-2000为首次发布。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I
DB33/T286.5—2012
珠茶第5部分:精加工技术规程
1范围
DB33/286的本部分规定了珠茶精加工的传统工艺技术要求,包括原料验收、拼和、付制、工艺原
则、工艺要求、成品拼配、包装、质量检验等内容。
本部分适用于以平炒青为原料的珠茶精加工。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7718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GB/T8302茶取样
DB33/T627茶叶生产企业场所与设备条件
DB33/T672茶叶加工企业良好操作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DB62/T 947-2002 武威市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 牦牛 2002-12-06
- DB37/T 356-2003 花生中黄曲霉毒素残留量的检验方法-免疫亲和柱净化后衍生化高效液相色谱法 2003-01-24
- DB62/T 946-2002 武威市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 肉牛 2002-12-06
- DB62/T 965-2002 武威市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 春箭舌豌豆 2002-12-06
- DB62/T 931-2002 武威市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 胡萝卜 2002-12-06
- DB62/T 968-2002 武威市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 甜菜叶青贮 2002-12-06
- DB37/T 348-2003 锯齿大戟鉴定方法 2003-01-24
- DB37/T 350-2003 花生豆象鉴定方法 2003-01-24
- DB62/T 951-2002 武威市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 蛋鸡 2002-12-06
- DB37/T 339-2003 邻苯二甲酸酐的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纯度测定 2003-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