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5/T 500.3-2020 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 第3部分:光伏发电站
DB15/T 500.3-2020 Lightning Protection Device Testing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Part 3: Photovoltaic Power Generation Station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20年06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起草人:
- 出版信息:
- 页数:15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03.220.01
A47
DB15
内蒙古自治区地方标准
DB15/T500.3—2020
代替DB15/T500—2011
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
第3部分:光伏发电站
Technicalspecificationsforinspectionoflightningprotectionsystem—
Part3:photovoltaicpowerstation
2020-06-28发布2020-07-28实施
内蒙古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15/T500.3—2020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检测内容..........................................................................2
5检测技术要求......................................................................2
6检测周期..........................................................................4
7检测数据整理......................................................................4
附录A(规范性附录)外部防雷装置和防雷等电位连接导体的材料和最小尺寸................5
附录B(资料性附录)防雷装置检测报告样表............................................8
I
DB15/T500.3—2020
前言
本部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DB15/T500拟分为如下部分:
——第1部分: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
——第2部分:煤化工;
——第3部分:光伏发电站;
——第4部分:城市轨道交通;
——第5部分:户外电子广告设施;
——第6部分:城镇加油加气站;
……
本部分为DB15/T500的第3部分。
本部分代替DB15/T500-2011《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与DB15/T500-2011相比,主要技术变
化如下:
——增加了光伏发电站防雷装置检测的相关内容。
本部分由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局提出并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内蒙古自治区雷电预警防护中心、内蒙古锐克雷电防护科技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王汉堃、李庆君、颜斌、李松如、王乐乐、李溪楠、宋昊泽、秦兆军、刘旭洋、
徐学文、博格、徐燕霞、淡奇峰、刘正源、东方、王曼霏、方宝珊、张国兰。
II
DB15/T500.3—2020
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
第3部分:光伏发电站
1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光伏发电站防雷装置的检测内容、检测技术要求、检测周期和检测数据整理。
本部分适用于的并网光伏发电站和大中型独立光伏发电站,不适用于家用光伏发电系统。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
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1431-2015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
GB/T32512-2016光伏发电站防雷技术要求
GB50057-2010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50797-2012光伏发电站设计规范
3术语和定义
GB/T21431-2015、GB50057-2010、GB50797-2012、GB/T32512-2016所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
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光伏组件PVmodule
具有封装及内部联结的、能单独提供直流电输出的、最小不可分割的太阳电池组合装置。又称
太阳电池组件。
[GB50797-2012,定义2.1.1]
3.2
光伏发电单元photovoltaicpowergenerationunit
光伏发电站中,以一定数量的光伏组件串,通过直流汇流箱汇集,经逆变器逆变与隔离升压变
压器升压成符合电网频率和电压要求的电源系统。又称单元发电模块、光伏单元。
[GB50797-2012,定义2.1.3]
1
DB15/T500.3—2020
3.3
光伏方阵PVarray
由若干个光伏组件或光伏构件在机械和电气上按一定方式组装在一起,并具有固定的支撑结构
而构成的直流发电单元。
[GB50797-2012,定义2.1.4]
3.4
光伏发电站
以光伏发电系统为主,包含各类建(构)筑物及检修、维护、生活等辅助设施在内的发电站。
[GB50797-2012,定义2.1.6]
4检测内容
4.1光伏方阵
光伏方阵区的检测内容应包括:
a)土壤电阻率;
b)太阳能电池板框架和支架及接地连接线的材料、规格、防腐蚀情况;
c)太阳能电池板框架和支架之间、各光伏单元之间的等电位连接;
d)框架接地装置性能;
e)各汇流箱、逆变器和变压器的电位连接;
f)各汇流箱、逆变器和变压器的电涌保护器性能及连接情况;
g)变压器室的防直击雷装置性能。
4.2升压变电站
升压变电站的检测内容应包括:
a)接闪杆的材料、规格、接地电阻、保护范围、安全距离;
b)升压变电站系统接地电阻;
c)防跨步电压、接触电压措施;
d)检修配电箱接地电阻。
4.3光伏发电站建辅助设施
光伏发电站辅助设施(包括控制室、继保室、检修、维护、生活等辅助设施)的检测内容应包
括:
a)辅助设施建(构)筑物的接闪器、引下线;
b)辅助设施建(构)筑物的接地电阻;
c)控制室等电位网连接情况,具体包括:配电柜(盘)内部的PE排及外露金属导体、UPS及
电池柜金属外壳、电子设备的金属外壳、设备机架、金属操作台、机房内消防设施、其他
配套设施金属外壳、线缆的金属屏蔽层、光缆屏蔽层和金属加强筋、金属线槽、配线架、
静电地板支架、其它应做等电位连接的金属设备。
d)控制室MEB的接地电阻;
e)控制室内各级电源浪涌保护器、信号浪涌保护器的性能及连接情况;
2
DB15/T500.3—2020
f)控制室静电地板的表面阻抗;
g)外围金属网围栏接地情况。
5检测技术要求
5.1光伏方阵
5.1.1接闪器宜利用包覆固定光伏组件的金属边框作为接闪器。
5.1.2当专设接闪器时,按照60m滚球半径计算保护范围。
5.1.3检查接闪器的材料规格、结构和最小截面是否符合附录A.1的规定。
5.1.4宜利用光伏组件的金属支撑结构内钢筋、钢柱作为引下线,专设引下线的平均间距不应大于
25m。
5.1.5检查引下线的材料规格、结构和最小截面是否符附录A.1的规定。
5.1.6光伏方阵内各装置宜采用共用接地系统,接地电阻值应使用大型地网接地测试仪测试,接地
电阻应小于4Ω。
5.1.7首次检测应检查接地装置的材料、结构和最小尺寸、接地体的长度、间距、埋设深度、防腐
蚀情况等是否符合GB50057-2010,5.4的规定。
5.1.8检测光伏组件的金属构件之间、金属构件与防雷装置之间的电气连接,其过渡电阻不应大于
0.2Ω。
5.1.9检测光伏发电系统控制线缆、供配电线缆金属铠装电缆或屏蔽电缆或金属屏蔽管与金属固定
构件之间的电气连接,电气连接过渡电阻不大于0.2Ω。
5.1.10检测汇流箱、逆变器箱、箱变器的金属外壳与接地装置的电气连接,电气连接过渡电阻不
大于0.2Ω。
5.1.11汇流箱、逆变器直流配电柜、箱变器内的电涌保护器的检测应符合GB/T21431-2015,5.8
的规定。
5.1.12检查防接触电压和防跨步电压措施是否符合GB50057-2010中4.5.6的规定。
5.2升压变电站
5.2.1升压变电站的接闪杆宜按照45m滚球半径计算保护范围,确保所有建筑物及设备处在接闪
器的保护范围之内。
5.2.2当升压变电站采用接闪杆进行直击雷防护时,应检测接闪杆的下列内容是否符合要求:
a)当接闪杆采用热镀锌圆钢或钢管时其直径应符合GB50057-2010,5.2.2的规定。
b)当接闪杆的接地采用共用接地时,其接地电阻应按接入设备中要求的最小值确定。
c)当接闪杆的接地采用独立接地时,其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Ω,并应考虑与附近设备的安
全距离。
5.2.3检测检修柜等低压设备的电位连接情况,其连接过渡电阻不大于0.2Ω。
3
DB15/T500.3—2020
5.2.4检查防接触电压和防跨步电压的措施是否符合GB50057-2010,4.5.6的规定。
5.3辅助设施
5.3.1辅助设施建(构)筑物的外部防雷装置检测应按照第三类防雷建筑开展。
5.3.2辅助设施及设施内所有设备接地宜采用共用接地系统,用接地电阻测试仪测试接地电阻,接
地电阻值不大于4Ω。
5.3.3检查控制室内信号线的屏蔽保护措施,信号线宜穿金属管或敷设在金属槽盒内进行屏蔽保
护。
5.3.4检查控制室内信号线的屏蔽层首尾的电气连接情况及屏蔽层与光伏组件的金属构件、等电位
连接板和防雷接地装置的等电位连接情况。
5.3.5检查建筑物的格栅形大空间屏蔽是否符合GB50057-2010,6.3.2的规定。
5.3.6电涌保护器(SPD)的检测应符合GB/T21431-2015,5.8的规定。
5.3.7检测控制室开关柜、补偿柜、测控装置、通信装置等设备的等电位连接情况,其连接过渡电
阻不大于0.2Ω。
6检测周期
光伏方阵、升压站、附属设施检测周期为12个月。
7检测数据整理
7.1检测结果的记录
7.1.1在现场将各项检测结果如实记入原始记录表,原始记录表应有检测人员、校核人员和现场负
责人签名。
7.1.2检查、核对检测项目和检测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
7.1.3首次检测时,应绘制建筑物防雷装置平面示意图,后续检测时应进行补充或修改。
7.2检测结果的判定
用数值修约比较法将经计算或整理的各项检测结果与相应的技术要求进行比较,判定各检测项
目是否合格。
7.3防雷装置检测报告
7.3.1检测报告应根据原始记录表的内容填写,检测员和校核人、批准人签字后,经技术负责人签
发。应加盖检测单位公章或检测专用章。
7.3.2检测报告的样式可参照附录B填写。
7.3.3检测报告不少于两份,受检单位至少一份,一份由检测单位存档。存档应有纸质和电子文件
两种形式。
4
DB15/T500.3—2020
AA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外部防雷装置和防雷等电位连接导体的材料和最小尺寸
接闪线(带)、接闪杆和引下线、接地体、其他防雷装置的材料、结构与最小截面的选取见表
A.1,A.2,A.3。
表A.1接闪线(带)、接闪杆和引下线的材料、结构与最小截面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T/HNM 001-2022 怀远糯米 2022-05-05
- T/GDVIA 055-2023 海陵珍珠马蹄全产业链标准体系 标准化栽培技术规程 2023-12-29
- T/YCXH 68-2023 横山大豆加工技术规程 2023-06-28
- T/CAAA 037-2020 鸽场防疫技术规范 2020-05-18
- T/ZNZ 124-2022 蛋鸭无抗生素养殖技术规范 2022-07-29
- T/CCPEF 072-2021 中国生态良品 纳豆地龙压片糖果 2021-12-14
- T/JAASS 114-2023 蝴蝶生态馆建设规范 2023-12-27
- T/XCOAIA 18-2018 有机农产品 鲜竹笋 2018-11-28
- T/YNBX 092-2023 旱稻化学农药减量增效栽培技术规程 2023-06-25
- T/SDAS 136-2020 ‘阳光玫瑰’葡萄塑料大棚促早栽培生产技术规程 2020-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