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1/T 2802-2021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与服务 第2部分:客流风险管控规范
DB51/T 2802-2021 Urban rail transit operation and service Part 2: Passenger flow risk management and control specifications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21年08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成都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成都地铁运营有限公司、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交科院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 起草人:
- 沈卫平、饶咏、徐安雄、谢富刚、贾文峥、凌喜华、苟明中、黄嘉、陈辉、李向红、谢斌、曾东亮、廖理明、熊振兴、刘悦、胡昊、王洋、刘从岗、姚伟国、魏立源、陈英、孙斌、郑洋、孙琼、王鑫、唐相营、陈光富、程云妍、杨磊、刘骄阳、杨伟、黄振东、刘芩瑜、龚云海、熊超
- 出版信息:
- 页数:16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93.100
CCSP65
DB51
四川省地方标准
DB51/T2802—2021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与服务
第2部分:客流风险管控规范
Operationandserviceofurbanrailtransit-
Part2:Passengerflowriskcontrolspecification
2021-08-02发布2021-09-01实施
四川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51/T2802—2021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基本原则..........................................................................2
5客流风险影响要素..................................................................2
6客流风险动态分类..................................................................2
7客流风险评估方法..................................................................3
8客流风险管控措施..................................................................6
附录A(资料性)静态能力计算方式.................................................10
附录B(资料性)车站动态输送能力计算方式.........................................12
参考文献............................................................................13
I
DB51/T2802—2021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四川省交通运输厅提出、归口并解释。
本文件起草单位:成都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成都地铁运营有限公司、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
交科院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沈卫平、饶咏、徐安雄、谢富刚、贾文峥、凌喜华、苟明中、黄嘉、陈辉、李
向红、谢斌、曾东亮、廖理明、熊振兴、刘悦、胡昊、王洋、刘从岗、姚伟国、魏立源、陈英、孙斌、
郑洋、孙琼、王鑫、唐相营、陈光富、程云妍、杨磊、刘骄阳、杨伟、黄振东、刘芩瑜、龚云海、熊超。
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本次为首次发布。
II
DB51/T2802—2021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与服务第2部分:客流风险管控规范
1范围
本文件确立了四川省城市轨道交通客流管控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风险要素、风险动态分级类
型、风险评估方法及风险管控措施等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四川省城市轨道交通地铁系统客流风险评估判定以及运营管控,其他城市轨道交通系
统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30012—2013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规范
GB50490—2009城市轨道交通技术规范
3术语和定义
GB50490—2009、GB/T30012—2013界定的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城市轨道交通urbanrailtransit
采用专用轨道导向运行的城市公共客运交通系统,包括地铁系统、轻轨系统、单轨系统、有轨电车、
磁浮系统、自动导向轨道系统、市域快速轨道系统。
[来源:GB50490—2009,2.0.1]
3.2
运营单位operationcompany
经营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业务的企业。
[来源:GB/T30012—2013,3.2]
3.3
客流风险passengerflowrisk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过程中,客流组织存在的安全风险。
3.4
车站静态能力stationstaticcapacity
车站用于乘客通行的各项设备设施单位时间承载能力(人次/小时)。
3.5
车站动态输送能力stationdynamictransportcapacity
单位时间内城市轨道交通某一站点的列车输送能力总和(人次/小时)。
3.6
1
DB51/T2802—2021
进站能力inboundcapacity
城市轨道交通某一站点的所有进站闸机在单位时间所能通过的乘客数量(人次/小时)。
3.7
出站能力outboundcapacity
城市轨道交通某一站点的所有出站闸机在单位时间所能通过的乘客数量(人次/小时)。
3.8
有效容纳能力effectivestandingcapacity
城市轨道交通站点某一区域能够容纳的最大乘客数量(人次)。
4基本原则
4.1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风险管控应提倡科技创新,贯彻节约资源和集约化建设原则,充分利用信息化
手段分析和管控客流风险。
4.2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风险管控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5客流风险影响要素
5.1通用说明
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风险要素包括静态能力与车站动态输送能力,静态能力受售票能力、安检能力、
进站能力、出站能力、进站通过能力、出站通过能力及车站有效容纳能力等指标影响;车站动态输送能
力受列车车型、上线列车数、列车满载率、断面客流量及乘降量等指标影响。
5.2静态能力分析
城市轨道交通静态能力以单个车站客服设备设施能力为单位,运营单位在掌握客流数据的基础上,
结合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的客运组织方式,对客流数据与车站的设备设施能力进行匹配分析。静态能力计
算方式见附录A。
5.3车站动态输送能力分析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动态输送能力即列车的运输能力,主要受列车车型、上线列车数量、列车交路、
列车运行间隔、列车满载率以及断面客流等因素影响。车站动态输送能力计算方式见附录B。
6客流风险动态分类
6.1风险分类
根据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过程中客流在车站、线路或线网滞留程度,将客流风险划分为单站大客流、
线路大客流及线网大客流等三个类别。
6.2单站大客流
当城市轨道交通某个车站因客流压力过大,出现拥堵现象,定义为单站大客流,包含站台大客流、
付费区大客流、非付费区大客流三类,分别定义如下:
——当城市轨道交通某一站点出现站台候车乘客达到站台有效容纳能力的2/3以上,定义为站台大
客流;
2
DB51/T2802—2021
——当城市轨道交通某一站点出现付费区滞留乘客达到付费区有效容纳能力的2/3以上,定义为付
费区大客流;
——当城市轨道交通某一站点出现非付费区滞留乘客达到非付费区有效容纳能力的2/3以上,定义
为非付费区大客流。
6.3线路大客流
出现以下情形之一,可定义为线路大客流:
——城市轨道交通某一条线路3个及以上车站同时发生大客流;
——单个车站客流过大导致线路客流压力过大,运输能力不足。
6.4线网大客流
当城市轨道交通2条及以上线路发生线路大客流,定义为线网大客流。
7客流风险评估方法
7.1静态能力匹配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进行客流风险管控时,需要对售票能力、安检能力、进站能力、出站能力、通过
能力和有效容纳能力等静态指标进行计算,利用相关结果进行静态能力匹配分析。
车站设备设施静态能力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a)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单位时间单程票能力利用率,应在单个站点基础上确定,计算方法见式1:
P
进„„„„„„„„„„„„„„„„„(1)
Q
式中:
——单位时间单程票能力利用率;
P进——单位时间进站人数(人次/小时);
——车站单程票使用率;
Q——单位时间单程票售票能力(人次/小时)。
b)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单位时间安检能力利用率,应在单个站点基础上确定,计算方法见式2:
P
进„„„„„„„„„„„„„„„„„„(2)
A
式中:
——单位时间安检能力利用率;
P进——单位时间进站人数(人次/小时);
A——单位时间安检能力(人次/小时)。
c)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单位时间进站能力利用率,应在单个站点基础上确定,计算方法见式3:
P进
进„„„„„„„„„„„„„„„„„(3)
Z进
3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SY/T 6225-2018 油田动态分析技术要求 2018-10-29
- SY/T 6150.2-2018 钢质管道封堵技术规范 第2部分:挡板-囊式封堵 2018-10-29
- SY/T 6404-2018 岩石中金属元素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及质谱分析方法 2018-10-29
- SY/T 6408-2018 石油天然气钻采设备 钻井和修井井架、底座的检查、维护、修理与使用 2018-10-29
- SY/T 6428-2018 浅海移动式平台沉浮与升降安全规范 2018-10-29
- SY/T 6487-2018 液态二氧化碳吞吐推荐作法 2018-10-29
- SY/T 6290-2018 地震勘探辅助数据SPS格式 2018-10-29
- SY/T 6444-2018 石油工程建设施工安全规范 2018-10-29
- SY/T 6189-2018 岩石矿物能谱定量分析方法 2018-10-29
- SY/T 6217-2018 长输管道输油设备维修劳动定额 2018-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