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Z(卫生) 278-2016 职业性冻伤的诊断
GBZ(卫生) 278-2016 Diagnosis of occupational frostbite
基本信息
本标准适用于0 ℃以下低温环境或介质(制冷剂、液态气体等)所致职业性冻伤的诊断与处理。
本标准不适用于职业性非冻结性冷损伤和低体温的诊断。
发布历史
-
2016年08月
文前页预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 起草人:
- 夏玉静、刘嘉瀛、黄金祥、郝凤桐、宋莉、覃凤均、杨丹凤、闫革彬、钱旭东、薛长江、牛颖梅、朱晓莉
- 出版信息:
- 页数:12页 | 字数:14 千字 | 开本: 大16开
内容描述
ICS13.100
C6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
GBZ2782016
职业性冻伤的诊断
Dianosisofoccuationalfrostbite
gp
ㅤㅤㅤㅤ
2016-08-23发布2017-02-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
发布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GBZ2782016
职业性冻伤的诊断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职业性冻伤的诊断和处理原则。
(、)。
本标准适用于0℃以下低温环境或介质制冷剂液态气体等所致职业性冻伤的诊断与处理
本标准不适用于职业性非冻结性冷损伤和低体温的诊断。
2规范性引用文件
。,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劳动能力鉴定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等级
GBT16180
GBZ51职业性化学性皮肤灼伤诊断标准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ㅤㅤㅤㅤ
冷伤coldinur
jy
冷损伤
。
由寒冷直接作用及各种诱因共同引起的全身或局部组织损伤疾病的总称按损伤范围分为全身性
();
冷伤即低体温或冻僵和局部性冷伤局部性冷伤又可按损伤性质分冻结性冷伤即冻伤和非冻结性冷
、()。
伤即冻疮浸渍足手
3.2
冻伤frostbite
冻结性冷伤fre
ezincoldinur
gjy
(、)(
接触严寒环境或介质制冷剂液态气体等导致身体局部组织温度低于组织冻结温度-3.6℃~
,),,。
-2.5℃亦称生物冰点局部组织经冻结和融化过程而导致的损伤其特点是组织细胞发生冻结
3.3
非冻结性冷伤nonfreezincoldinur
gjy
(),
机体长时间接触低温0℃~10℃潮湿环境引起的外周组织损伤所致的综合征组织细胞发生损
,、()。
伤但无冻结如冻疮浸渍足手
3.4
低体温hothermia
yp
冻僵frozenstiff
,,。
人体长时间接触冷环境使体内热量大量散失导致机体体心温度降至或低于35℃引起的综合征
,,
在此温度下人体不能产生足够的能量使各系统有效地工作出现以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损害为主的
严重的全身性疾病。
1
—
GBZ2782016
3.5
体心温度coretemerature
p
体核温度
,、、、,。
人体的内部温度即心脑肝肾及大小肠等器官所在部位的温度正常值为36.9℃~37.9℃
4诊断原则
,(、),
根据明确的在低于0℃的寒冷环境作业史或短时间接触介质制冷剂液态气体等的职业史具
/,,
有受冻部位冻结时和或融化后的临床表现参考工作场所职业卫生学调查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综合
,,。
分析并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类似疾病方可诊断
5冻伤分度
5.1Ⅰ度冻伤
。、。,,、
损伤表皮层轻度刺痛痒感或灼热感受冻皮肤早期苍白复温后局部呈红色或微紫红色充血
。。
水肿无水疱
5.2Ⅱ度冻伤
。。,,,。
损伤达真皮层有剧烈跳痛或刺痛复温融化后皮肤呈红色或暗红色水肿明显触之灼热有
,,。
较大水疱水疱内充满橙黄或粉红色透明浆液性液体疱底鲜红
ㅤㅤㅤㅤ
5.3Ⅲ度冻伤
。。,,,。
损伤深达皮下组织感觉迟钝复温融化后创面由苍白变为紫红或青紫色皮温较低水肿明显
,,。
有散在的厚壁血性水疱疱底暗红有血性渗出
5.4Ⅳ度冻伤
、、。,。,
损伤深达皮肤全层皮下肌肉及骨骼等组织感觉丧失肢体痛复温融化后皮肤呈紫蓝色或青
,,。,,,。
灰色皮温低中度水肿可有厚壁血性小水疱疱液咖啡色疱底污秽严重时无水疱
6诊断分级
6.1壹级冻伤
具备以下任何一项者:
)度冻伤;
aⅠ
)度冻伤面积。
bⅡ<10%
6.2贰级冻伤
度冻伤面积且。
Ⅱ≥10%<50%
6.3叁级冻伤
具备以下任何一项者:
)度冻伤面积;
aⅡ≥50%
2
—
GBZ2782016
)度冻伤面积。
bⅢ<10%
6.4肆级冻伤
具备以下任何一项者:
)度冻伤面积;
aⅢ≥10%
)度冻伤;
bⅣ
)();、;
c冻伤造成任一指趾缺损或功能障碍或耳鼻任一部位损伤
)、、。
d冻伤同时伴有严重心肺肾脏等任一脏器功能损害
7治疗原则
,,。
7.1立即脱离接触寒冷环境或极低温介质将患者移至防风保暖场所采取保暖措施确认伤部无再
,,()、。,
次冻结危险时方可采取积极复温治疗措施直至指趾皮肤潮红肢体变软转送过程中应注意保暖
,。
防止外伤下肢冻伤者应卧床制动
,;,,
7.2如合并低体温应先处理低体温如合并其他严重伤病应依照其对生命安全影响的大小依次先
后处置。
,,。,
7.3冻伤处置前首先要判断伤情难以确定伤情时按重度冻伤处置对处于冻结状态的伤部用
。、、
40℃~42℃温水进行温水快速复温方法治疗但严禁采用拍打按摩冷水浸泡冰雪搓擦或明火烘烤
等方法复温。
、,,。
7.4同时伴有眼呼吸道损伤或化学中毒时参照相应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处理或请专科医生诊治
:,/。
7.5其他处理如需劳动能力鉴定按GBT16180处理
ㅤㅤㅤㅤ
8正确使用本标准的说明
参见附录A。
9职业性冻伤面积的计算
见附录B。
3
—
GBZ2782016
附录
A
()
资料性附录
正确使用本标准的说明
A.1常见发生冻伤的职业和职业人群
,
A.1.1发生冻伤常见的职业包括寒冷季节从事户外作业或室内无采暖或有冷源设备的低温条件下的
,、、、、、、、、、、()。
作业如林业渔业农业矿业护路通讯运输环卫警务投递制造业户外等
、、、、、
A.1.2易发生冻伤的工种有石油和天然气生产工人林业工人汽车司机建筑工人户外维修工人邮
、、、。
递员清洁工人食品冷藏工人接触化学制冷剂和低温介质的工人等
(、)。
A.1.3职业性接触介质如制冷剂低沸点液态气体均有发生冻伤的可能常见的介质有固体二氧化
()、、、、、,,
碳干冰液氮液氨液氯液氦氟利昂等由于其沸点过低在常压下蒸发的瞬间可形成-268.9℃~
-29.8℃的低温。
A.2冻伤的临床特点
。,,。
A.2.1多为散发但寒冷季节在户外进行集体作业时如防护不当在短时间内可能暴发大量病例
,、、。
A.2.2冻伤多见于身体末梢暴露部位如手足耳等冻伤的症状和体征突出表现在受冻部位复温融
。(、),、、
化后根据严寒环境或介质制冷剂液态气体等接触史冻结部位复温融化后的皮肤颜色水肿程度
ㅤㅤㅤㅤ
()、、。
水血疱形成及其性状渗出患者自身感觉等情况即可基本确定
A.3冻伤的愈后和转归
:,,。
A.3.1Ⅰ度冻伤水肿消退后皮肤无明显变化1周左右痊愈不留瘢痕
:,,,,
A.3.2Ⅱ度冻伤若无感染水疱干燥后形成较薄痂皮3周左右脱痂后痊愈无组织丢失可遗留对冷
,。
刺激敏感多汗
:,,。
A.3.3Ⅲ度冻伤水疱逐渐干燥形成较厚的黑硬痂脱落后形成溃疡愈后留有瘢痕及功能障碍
:,,;
度冻伤周左右冻区逐渐干燥变黑组织干性坏死坏死组织自行脱落形成残端或需截肢
A.3.4Ⅳ3
,。
如并发感染坏死组织形成湿性坏疽甚至气性坏疽
A.4职业性冻伤诊断依据
,,。
职业性冻伤造成的组织损伤的严重程度既要考虑损伤深度也要考虑损伤面积目前临床冻伤诊
,,。
疗中只提及伤度即组织损伤的深度诊断而未涉及面积诊断如何根据冻伤深度和冻伤面积确定冻伤
,。,、《》(
的严重程度目前国内外尚无现成的经验可供借鉴为此参照GBZ51临床诊疗指南烧伤外科学
)、《》《》,。
分册冻伤部分实用外科学和中华职业医学进行诊断与分级
A.5冻伤损伤程度的分级原则
目前教科书或诊疗指南冻伤损伤等级可按照病理分度即、、、,
ⅠⅡⅢⅣ四度或临床上按轻度冻伤
(、)(、),、、
ⅠⅡ和重度冻伤ⅢⅣ分级本标准以冻伤伤度冻伤面积痊愈后可能造成的组织丢失与功能障
4
—
GBZ2782016
。,
碍程度为依据综合进行诊断与分级为避免造成与临床上冻伤分级名称的混淆将职业性冻伤损伤程
,、、。
度分级的名称定为壹级冻伤贰级冻伤叁级冻伤和肆级冻伤冻伤分级诊断应注意冻伤面积与深度
,(),,。
及部位冻伤深度以按四度分类法为依据见A.3冻伤面积按中国九分法和手掌计算法见附录B
A.6冻伤合并化学中毒
。、,
某些化学物质所致冻伤可合并化学中毒如液氯液氨所致冻伤可合并吸入性呼吸道损伤溴甲
、、、;、。
烷氯仿所致冻伤可合并心肝肾损伤液氩液氮所致冻伤可伴有不同程度的窒息等对上述化学物
。、,
质所致冻伤合并中毒应予以特别注意在判断眼呼吸道或实质脏器损伤的严重程度时可按照相应化
学物质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进行诊治。
A.7体心温度的测定
、,,
可用直肠温度鼓膜温度或食管温度表示将热电偶温度计消毒后外涂润滑油插入肛门10cm即
,,。
可测定直肠温度将鼓膜温度计插入外耳道即可测定鼓膜温度鼓膜温度与食管温度相关性好鼓膜温
,,。
度测定方便患者冷暴露面积小建议冷环境作业现场测定鼓膜温度
ㅤㅤㅤㅤ
5
—
GBZ2782016
附录
B
()
规范性附录
职业性冻伤面积的计算
B.1手掌计算法
,,。
用患者自己的手掌五指并拢一侧手掌面积约为体表总面积的1%
B.2中国九分法
中国九分法见表B.1。
表B.1成人各部位体表面积的估计
占成人体表面积中国九分法
部位
%%
头部3
头颈面部31×9%=9%
颈部3
双上臂ㅤㅤㅤㅤ
7
双上肢双前臂62×9%=18%
双手5
躯干前13
躯干躯干后133×9%=27%
会阴1
双臀5
双大腿21
()
双下肢包括臀5×9%+1%=46%
双小腿13
双足7
全身合计10011×9%+1%=100%
6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DL/T 5037-2022 轴流式水轮机埋件安装工艺导则 2022-11-04
- NB/T 10973-2022 太阳能热发电厂发电量及厂用电率计算导则 2022-05-13
- NB/T 10972-2022 塔式太阳能热发电厂集热系统设计规范 2022-05-13
- DL/T 2625-2023 区域能源互联网综合评价导则 2023-05-26
- NB/T 11234-2023 压水堆核电厂常规岛压力管道监督管理导则 2023-05-26
- DL/T 2592-2023 大型混流式水轮发电机组型式试验规程 2023-02-06
- DL/T 5580.2-2022 燃煤耦合生物质发电生物质能电量计算第2部分:农林废弃物直燃耦合 2022-11-04
- NB/T 11020-2022 智能电厂设计规范 2022-11-04
- NB/T 11021-2022 发变电工程勘测数据交换标准 2022-11-04
- DL/T 2626-2023 输变电工程合成孔径雷达监测技术规程 2023-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