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22年09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起草人:
- 出版信息:
- 页数:67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吉林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
智慧工地建设标准
Constructstandardforsmartconstructionsite
DB22/T5127-2022
主编部门:吉林省建设标准化管理办公室
批准部门:吉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吉林省市场监督管理厅
施行日期:2022年9月7日
2022·长春
吉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吉林省市场监督管理厅
通告
第611号
吉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吉林省市场监督管理厅
关于发布《绿色建筑检测技术标准》等4项
吉林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的通告
现批准《绿色建筑检测技术标准》《城镇供热直埋预
制保温球墨铸铁热水管道技术标准》《全装修住宅室内装
饰装修工程验收标准》《智慧工地建设标准》为吉林省工
程建设地方标准,编号依次为:DB22/T5124—2022、
DB22/T5125—2022、DB22/T5126—2022、DB22/T5127
—2022,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原《绿色建筑检测技术标
准》DB22/JT151-2016同时废止。
吉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吉林省市场监督管理厅
2022年9月7日
前言
根据吉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印发《2021年全省工程建
设地方标准制定(修订)计划(一)》的通知(吉建函〔2021〕
171号)的要求,标准编制组依据国家相关标准,结合我省具体情
况,总结实践经验,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编制本标准。
本标准的主要内容:1总则;2术语和符号;3基本规定;4
基础项;5提升项;6验收;7维护及管理。
本标准由吉林省建设标准化管理办公室负责管理,由主编单
位吉林省华兴工程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建三局城建有限公司负
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本标准在执行过程中如发现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将意见
和有关资料反馈至吉林省建设标准化管理办公室(地址:长春市
民康路519号,邮编:130041,联系电话:0431-88932615,电子
邮箱:jljsbz@126.com),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本标准主编单位:吉林省华兴工程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中建三局城建有限公司
本标准参编单位:长春市建设工程安全监督站
长春市建设工程安全监督站净月分站
长春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吉林省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
中庆建设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新星宇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吉林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金钱猫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吉林省嘉源建筑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长春工程学院
吉林省建苑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吉林省共友软件有限公司
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员:张旭东张军闯王继征梁斌
由焱王冠陈喜东荣冠华
金恒垚王楠吴尚王洪元
龙飞陈林义宗有志贺鑫
曹晶东李文生安学慧唐麒元
王爽李泽萱姜鑫于连杰
尚宇王长伟陶能飞林大甲
黄宗荣马秋月郭巍翟春龙
成颖铭兰永华毕金辉崔国铨
毕翠芳邢振兴杨健宋操
高阳谭敬胜刘扬刘国明
张舒宁朱伟刚刘占伍
本标准主要审查人员:周毅陶乐然许超张淼
韦冬梅甘荣飞关铁力
目次
1总则.............................................................................................1
2术语和符号...................................................................................2
2.1术语......................................................................................2
2.2符号......................................................................................3
3基础规定.......................................................................................5
4基础项...........................................................................................8
4.1一般规定................................................................................8
4.2人员管理项............................................................................8
4.3环境管理项............................................................................9
4.4视频监控管理项...................................................................11
4.5起重机械安全监控管理项...................................................13
5提升项..........................................................................................17
5.1一般规定...............................................................................17
5.2人员管理项...........................................................................17
5.3安全管理项...........................................................................18
5.4质量管理项...........................................................................22
5.5绿色施工管理项...................................................................24
5.6创新应用管理项...................................................................27
6验收............................................................................................30
7维护及管理..................................................................................32
附录A智慧工地建设基础项要求..................................................33
本标准用词说明................................................................................43
引用标准名录....................................................................................44
附:条文说明....................................................................................45
1总则
1.0.1为规范智慧工地建设,提高施工现场管理水平,推动建筑
行业高质量发展,编制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的智慧工地建
设。
1.0.3智慧工地建设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
标准的规定。
1
2术语和符号
2.1术语
2.1.1智慧工地smartconstructionsite
综合运用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技术手段,对人
员、设备、安全、质量、生产、环境等要素在施工过程中产生的
数据进行全面采集,并实现数据的共享和协同运作,实现应用智
慧工地平台管理的施工现场。
2.1.2智慧工地平台intelligentconstructionsiteplatform
对接智慧工地现场管理体系各模块,具有对施工现场各要素
进行远程监测、管理、统计分析等功能的政府监管部门信息管理
平台。
2.1.3全景成像测量panoramicimagingsurvey
利用全景成像技术对建筑施工现场目标进行测量。
2.1.4全景成像测距摄像机panoramicimagingrangingcamera
可对目标进行测距并实现全景成像的摄像机。
2.1.5测距巡到位模块rangingpatrolinspectionmodule
通过联动全景成像测距等技术自动识别新增楼层,自动推送
巡检任务的模块。
2.1.6射频识别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
一种自动识别技术,通过无线射频方式进行非接触双向数据
通信,利用无线射频方式对记录媒体(电子标签或射频卡)进行
读写,从而达到识别目标和数据交换的目的。
2.1.7物联网internetofthings(IoT)
通过感知设备,按照约定协议,连接物、人、系统和信息资
源,实现对物理和虚拟世界的信息进行处理并作出反应的智能服
2
务系统。
2.1.8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ng(BIM)
在建设工程及设施全生命期内,对其物理和功能特性进行数
字化表达,并依此设计、施工、运营的过程和结果的总称。
2.1.9人工智能artificialintelligence(AI)
用以实现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类智能的科学技术,主要包含
机器学习、计算机模拟等技术。
2.2符号
API——应用程序编程接口,applicationprogramminginterface;
RS——串行通信接口串行通信接口标准,RecommendedStandard;
IP——互联网协议,internetprotocol;
PM2.5、PM10——指环境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2.5
微米、10微米的颗粒物,particulatemetter;
IP等级——针对电气设备外壳对异物侵入的防护等级,ingress
protection;
OSD——屏幕菜单式调节方式,on-screendisplay;
CNAS——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hinanational
accreditationserviceforconformityassessment;
GPS——全球定位系统,globalpositioningsystem;
RFID——射频识别,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
AI——人工智能,artificialintelligence;
WIFI——无线保真,wireless-fidelity;
SOS——国际摩尔斯电码救难信号,并非任何单词的缩写;
APP——计算机应用程序,现多指移动终端应用程序application;
GPRS——通用无线分组业务,generalpacketradioservice;
LED——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diode;
POE——有源以太网,poweroverethernet;
3
IPC——进程间通信,inter-processcommunication;
CPU——中央处理器,centralprocessingunit;
IO——输入输出,inputandoutput;
pH值——氢离子浓度指数,hydrogenionconcentration;
IoT——物联网,internetofthings;
BIM——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ng;
PC——个人计算机,personalcomputer;
AR——增强现实技术,augmentedreality;
VR——虚拟现实技术,virtualreality;
MR——混合现实技术,mixedreality。
4
3基本规定
3.0.1智慧工地建设应由施工单位编制实施策划书,内容应包
含:
1工程概况;
2编制依据;
3工程特点及重难点;
4智慧管理实施范围,包含基础项应用系统(人员管理、环
境管理、视频监控管理、起重机械安全监控管理)、提升项应用
系统、验收、维护及管理等;
5实施流程,包含组织架构、软硬件配置标准、数据管理内
容与标准;
6监控设备平面布置图和设备一览表;
7预期成果。
3.0.2智慧工地建设应在项目初期进行合理规划,并纳入项目计
划进行管理。
3.0.3工程项目部应配备专职或兼职监控设备与数据的管理人
员。
3.0.4智慧工地的数据管理应明确数据采集内容标准,规定采集
方式、存储格式及应用路径。数据传输要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系统信息传输、交换、控制技术要求》
GB/T28181的规定。
3.0.5智慧工地建设按建设内容分为基础项与提升项,基础项是
智慧工地建设的控制项,提升项是智慧工地建设的选择项。建
设、施工单位在实施项目智慧工地建设时,应全面落实基础项建
设内容,鼓励有条件的单位结合工程项目的特点和实际情况选择
适合的提升项建设内容。
5
3.0.6智慧工地的系统架构可由基础层、平台层、应用层和用户
层组成,系统架构示意如图3.0.6所示。
图3.0.6智慧工地系统架构示意图
3.0.7基础层应包括施工现场信息采集、显示等各类信息设备,
以及设备运行的基础设施,实现对施工现场各类信息进行传感、
采集、识别、显示、存储、控制。
3.0.8平台层应包含管理协同、移动互联、IoT接入等功能,实
现施工现场各种信息数据的汇聚、整合及各业务管理的功能性模
块的集成运行,为应用层的具体应用提供支撑。
3.0.9应用层应包含但不限于以下功能模块:人员管理、环境管
理、视频监控管理、起重机械安全监控管理、质量安全管理、污
6
水监测、渣土运输管理、车辆清洗监测、吊篮监测、智能安全
帽、企业建筑工人教育培训等。
3.0.10用户层应提供PC端和移动端两种展现手段,其中移动端
应用应支持ios和Android两种系统。用户层应包括建设主管部
门、建设单位、勘察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等相
关业务人员以及系统管理员和数据维护人员等。
3.0.11智慧工地系统应能通过前端基础层设施进行数据采集及存
储,并通过传输单元采用标准的数据接口向平台层传输数据,通
过应用层汇聚数据统计分析后提供给用户层使用。
3.0.12系统集成数据交互接口宜采用标准的API接口方式,应符
合现行国家标准《云计算数据中心基本要求》GB/T34982、现行
行业标准《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监管信息系统技术标准》JGJ/T434
的要求,实现信息汇聚共享。
7
4基础项
4.1一般规定
4.1.1智慧工地基础项建设应达到人员管理项、环境管理项、视
频监控管理项、起重机械安全监控管理项的全部功能及部署要
求。
4.2人员管理项
4.2.1人员管理模块应符合下列规定:
1智慧工地人员管理对象应包含施工作业人员与项目管理人
员;
2施工作业人员管理信息应包含实名制信息记录、诚信记录
(如违章记录、奖励记录、在本省的工作轨迹信息)、持证情况
记录(如特种作业人员、施工现场专业人员、技术工人、主管部
门暂扣(吊销)记录)、教育培训记录、考勤记录、工资记录、
职业健康监护记录等内容;
3人员管理模块应包含数据采集设备、数据分析系统、数据
存储系统、网络安全机制;
4人员管理模块的门禁类硬件设备应覆盖工地现场各人员出
入口,应在工程施工前完成部署,在工程项目竣工后方可拆除;
5施工单位应指定劳务员负责开展实名管理数据的采集、登
记、审核、报送和档案管理等工作。在项目施工现场设立信息采
集点,对进入人员进行实名制管理;
6数据应接入智慧工地平台;
7人员管理模块要求应符合本标准附录A.0.1的有关规定。
8
4.2.2测距巡到位模块应符合下列规定:
1测距巡到位模块的功能,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能通过与全景成像测距等技术联动实现自动判断当前
施工面楼层是第几层;
2)施工楼层新增一层后系统会自动推送通知及告警信息,
发送给巡检人员和监管人员提醒当前楼层需要开始巡
检;并能够对工地上的塔吊、升降梯、吊篮等重要设施
和临边洞口、通道口、施工楼面等危险区域进行巡检任
务的自动推送;
3)应能通过手持终端将巡检现场照片上传系统,生成巡检
记录。对未按巡检任务完成安全巡检的,系统应会及时
告警并推送给相关人员;
2测距巡到位模块的部署,应符合下列规定:
1)建筑面积在20000m2及以下的项目至少应安装1套;
2)建筑面积在20000m2~50000m2的项目至少应安装2套;
3)建筑面积在50000m2以上的项目至少应安装3套;
4)每套测距巡到位模块宜包含1个手持终端、60个RFID
电子标签;
5)施工单位应根据工程项目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安全巡
检任务;建设工程应在工程施工前安装测距巡到位模
块,该系统在工程项目竣工后方可拆除;
3数据应接入智慧工地平台;
4测距巡到位模块要求应符合本标准附录A.0.1的有关规
定。
4.3环境管理项
4.3.1环境监测模块应符合下列规定:
9
1施工单位应在施工现场设置环境监测模块,实时采集现场
PM2.5、PM10、噪声、气象单元(温度、湿度、风速、风向)等
相关环境数据并进行处置。若环境数据超过预警值(PM2.5超过
105、PM10超过150)时自动告警;
2环境监测模块应能够连续自动准确监测扬尘、噪音、气象
等环境数据,具备实时显示功能;
3环境监测模块应能在室外环境可靠工作,具备自动校准功
能;
4施工现场应采用自动喷淋、雾炮、机动洒水车等措施实施
降尘,实现环境监测模块与现场降尘设施智能联动;
5环境监测模块部署,应符合下列规定:
1)房屋建筑工程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等有封闭围挡措施的
施工现场,应至少设置1套监测设备,实时监测相关环
境数据;
2)环境监测设备四周应无遮挡,宜设置在施工现场大门主
出入口内侧,设备监控半径不小于500m的范围,其颗
粒物采样口高度应设在距地面3m~4m的范围,设备颗
粒采样口距工地雾炮、喷淋等降尘设施的距离不小于
5m;
3)应支持互联网通讯,现场监测数据存储时间不少于6个
月;
4)监测数据接入,需满足环境监测系统数据通讯协议,能
够正确采集通讯协议中需上报的容;
5)现场实时监测数据与智慧工地平台实现超限预警联动;
6数据应接入智慧工地平台;
7环境监测模块要求应符合本标准附录A.0.2的有关规定。
10
4.4视频监控管理项
4.4.1远程高清视频监控摄像机模块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具有图像、视频等数据的采集、传输、存储和设备控制
功能;
2应确保原始存储数据的安全性;
3所呈现的图形质量应清晰稳定,且监控画面应能实现轮回
播放或多幅、单幅切换;
4现场应安排专人定期对监控设备运行状态进行检查、维
护;
5视频监控管理应提供的数据包括影像数据、图片数据、摄
像机位置信息数据、摄像机属性信息数据、视频预警信息数据、
历史记录信息等,数据应接入智慧工地平台;
6数据可采用有线或无线的安全可靠方式进行传输;
7视频存储单元应始终保持录像状态,录像存储时长不小于
30天;
8数据存储方式应支持海量数据的整理、归档,并应为复杂
的数据采集、处理、分析提供存储手段,数据存储应支持冷数据
存储;
9远程高清视频监控摄像机模块部署,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以远程高清视频监控摄像机能够覆盖工地出入口、材
料加工场、材料堆放区(或仓库)、办公区、建筑起重
机械室等关键区域为原则确定远程高清视频监控摄像机
安装数量;
2)施工单位应通过覆盖工地主要出入口的视频监控,对施
工现场进出工地车辆情况(包括车牌、车辆信息)、泥
土清洗及出入人员情况进行查看;
11
3)远程高清视频监控摄像机应在工程施工前完成部署,在
工程项目竣工后方可拆除;
10数据应接入智慧工地平台;
11远程高清视频监控摄像机模块要求应符合本标准附录
A.0.3的有关规定。
4.4.2全景成像测距摄像机模块应符合下列规定:
1全景成像测距摄像机模块部署,应符合下列规定:
1)楼层十层及以上或建筑面积15000m2及以上的房屋建筑
工程、装配式结构工程、单跨跨度30m及以上的建筑
和市政工程、高度70m及以上的构筑物、轨道交通工
程的车站工程、高度15m及以上的高边坡工程等单位
工程应部署全景成像测距摄像机;
2)全景成像测距摄像机应在桩基、深基坑、钢筋工程和高
边坡等工程施工前,安装在塔式起重机等施工现场制高
点上,在所监控的单位工程完成结构工程后(高边坡工
程在完工后)方可拆除;当单个项目有符合第4.4.2-1-1
项规定的多个单位工程时,应以全景成像测距摄像机能
够覆盖到所有同类型单位工程为原则确定全景成像测距
摄像机的安装数量;
2数据应接入智慧工地平台;
3全景成像测距摄像机模块要求应符合本标准附录A.0.3的
有关规定。
4.4.3塔式起重机吊钩视频监控摄像机模块应符合下列规定:
1塔式起重机吊钩视频监控摄像机模块部署,应符合下列规
定:
1)在塔式起重机投入使用前,安装在塔式起重机变幅小车
处,在塔式起重机拆除时方可拆;
2)塔式起重机操作员通过塔式起重机吊钩视频监控摄像机
模块,在操作室通过监视器应能清晰看到吊钩下方的情
12
况,并实现远程智能故障侦测、电池的电量侦测及图像
定位。辅助操作员掌握塔吊工作区域的情况;
2数据应接入智慧工地平台;
3塔式起重机吊钩视频监控摄像机模块要求应符合本标准附
录A.0.3的有关规定。
4.5起重机械安全监控管理项
4.5.1塔式起重机安全监管模块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实现对塔式起重机操作人员人脸识别认证的功能;
2塔式起重机安全监控模块应具有实时监测塔式起重机当前
运行的位置、起重量、起重力矩、高度、幅度、倾角、风速、回
转角度、限位等功能,并能实时传送信息。施工单位可根据实时
信息达到超限告警、超载控制、倾斜监测、区域/群塔防碰撞等功
能;
3塔式起重机吊钩视频监控摄像机应符合第4.4.1条的规
定;
4建设工程的塔式起重机使用前,应部署1套人脸识别模
块,对操作人员进行授权管理;
5塔式起重机安全监控模块部署,应符合下列规定:
1)建设工程的塔式起重机使用前,应安装1套塔式起重机
安全监控模块,在相应塔式起重机拆除时方可拆除;
2)塔式起重机安全管理模块安装时不应改变塔式起重机原
有安全保护装置及电气控制系统的功能和性能;
6数据应接入智慧工地平台;
7塔式起重机安全监管模块要求应符合本标准附录A.0.4的
有关规定。
4.5.2升降机安全监管模块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在施工升降机内安装安全监控模块,安装的安全监控模
13
块应符合下列规定:
1)具有实现驾驶员身份识别、升降机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控
功能;
2)具有防超重、防高度限位、防冲顶、防意外开门的实时
监测功能;
3)施工单位能通过监控设备实时显示载重、速度、高度、
限位、倾斜度、门锁状态等信息;
2建设工程的施工升降机使用前,应部署1套人脸识别模
块,对操作人员进行授权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GA/T 16.58-2012 道路交通管理信息代码 第58部分:机动车安全状况代码 2012-07-31
- WS 284-2008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诊断标准 2008-02-28
- JB/T 11251-2011 滚动轴承 冲压外圈滚针离合器 2011-12-20
- JB/T 2477-2014 二辊式冷轧管机 主参数 2014-05-12
- JB/T 7649.8-2008 冲模挡料和弹顶装置 第8部分:钢球弹顶装置 2008-02-01
- QB/T 4504-2013 家用和类似用途电暖风干衣机 2013-08-12
- JB/T 11242-2011 汽车发动机冷却水泵用机械密封 2011-12-20
- JB/T 7649.1-2008 冲模挡料和弹顶装置 第1部分:始用挡料装置 2008-02-01
- JB/T 6723.2-2014 内燃机冷却风扇 第2部分:塑料冷却风扇 技术条件 2014-05-12
- JB/T 5813-2008 绕组线漆包设备 技术要求 2008-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