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3/T 2634-2020 杨扇舟蛾防治技术规程

DB23/T 2634-2020

黑龙江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10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23/T 2634-2020
标准类型
黑龙江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20-05-28
实施日期
2020-06-27
发布单位/组织
黑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10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

B16

DB23

黑龙江省地方标准

DB23/T2634—2020

杨扇舟蛾防治技术规程

2020-05-28发布2020-06-27实施

黑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23/T2634—2020

前言

本标准依据GB/T1.1—2009的编写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黑龙江省林业和草原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黑龙江省森林保护研究所、黑龙江省应急救援保障中心、依兰县林业局、黑龙江

省林业监测规划院、五常市林业和草业局、绥芬河市林业和草原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遇文婧、赵红盈、宋小双、马晓乾、平晓帆、邓勋、周琦、王琪、孙妍、高宇、

许志峰、王丽娜、申国涛、李宏光、宫莉、王妍、王成、崔伟刚。

I

DB23/T2634—2020

杨扇舟蛾防治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杨扇舟蛾(Closteraanachoreta)防治的虫情调查、综合防治、效果评价和技术档

案。

本标准适用于杨扇舟蛾的防治。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LY/T1681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及成灾标准

NY/T1276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

3虫情调查

3.1虫情调查方法

采取线路踏查和标准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3.2虫情踏查

3.2.1踏查对象

将基本调查单元内的寄主林分,按龄级划分为若干个踏查块,龄级划分标准参照杨、柳等阔叶树种

龄级划分标准,见附录A。

3.2.2踏查线路

按森林资源小班分布图,在查阅资料的基础上,沿设计路线对拟调查林分沿林间小道、小班线、林

班线或其他自选路线进行踏查,踏查路线不应重叠。

3.2.3踏查时间

在5月~9月幼虫期,对同一林地每年进行3次线路踏查。

3.2.4踏查方法

采用样株调查法,逐样株观察记载有无幼虫,将调查结果填入杨扇舟蛾虫情线路踏查记录表,参见

附录B.1。

3.3虫情标准地调查

1

DB23/T2634—2020

3.3.1标准地虫口密度调查

对表B.1中确定有虫的样地,随机选取20棵样株,将样株树冠分上下两层、阴阳两面逐样株依次轮

换取一株枝长50cm以上的样枝,查数样枝上的幼虫数,测量样枝枝条的延长长度。计算50cm长枝条的平

均幼虫数,将每次调查结果填入杨扇舟蛾标准地样枝调查表,参见附录B.2。

3.3.2发生面积统计

根据标准地调查结果,将达到发生统计起点的林分,填入某月份杨扇舟蛾发生情况调查表,参见附

录B.3。

3.3.3危害程度调查

在5月~9月各代幼虫危害显露末期,分别调查一次树冠叶部的危害程度,计算失叶率,将调查结果

填入杨扇舟蛾成灾情况标准地调查表,参见附录B.4。并按照失叶率确定虫害危害程度:

a)轻度发生:失叶率≤30%以下;

b)中度发生:30%<失叶率<50%;

c)重度发生:失叶率≥50%以上。

4综合防治

4.1防治原则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优先采用营林、生物、人工物理等防治措施。必须使用化学

防治时,农药使用应符合GB/T8321和NY/T1276的规定。

4.2防治策略

防治策略依据3.3.3危害程度调查,可分为三种:

a)轻度发生:以自然调节为主,采用营林防治、生物防治或人工物理防治;

b)中度发生:在发生虫害林地进行生物防治及人工物理防治,局部林地可结合化学防治;

c)重度发生:进行全面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

4.3防治方法

4.3.1营林防治

采用多树种营造混交林和隔离带,主栽树种占比为45%~55%。树种选择应多以乡土树种或抗性树种

为主。

4.3.2人工物理防治

越冬期人工收集地下落叶或翻耕土壤中的害虫蛹。初龄幼虫群集时,人工摘除卵块和虫苞并销毁。

成虫羽化盛期,在发生林分内对成虫进行灯光(黑光灯)诱杀,设置间距100m。

4.3.3生物防治

4.3.3.1招引益鸟

在杨、柳等阔叶林内设置巢箱招引益鸟,挂巢箱5个/hm2,均匀布设。

2

DB23/T2634—2020

4.3.3.2保护和利用天敌昆虫

在中度以下发生林分,在卵期释放赤眼蜂进行防治。产卵初期,为50个/hm2放蜂点,放蜂量(20~

150)万头/hm2。并通过增加蜜源植物、林业技术等措施保护天敌昆虫。

4.3.3.3生物药剂

在幼虫活动期,可采用200亿国际单位/亩的苏云金杆菌剂(Bacillusthuringiensis,简称Bt)防

治,50亿/g白僵菌,或阿维菌素6000倍~8000倍液进行防治。

4.3.4化学防治

在低龄幼虫期,对中度发生以上的林分,可采用20%灭幼脲三号25g/亩,或1.2%的苦参烟碱乳油1000

倍~2000倍喷雾防治。也可采用20%吡虫啉乳油稀释10倍进行打孔注药防治。

5效果评价

5.1效果调查

防治后当年的8月~9月,调查树木被害率,方法按3.3执行,结果填入杨扇舟蛾防治效果标准地调

查表,参见附录C.1。

5.2结果评价

树木被害降低率按公式1计算,判定标准为林分内树木被害率≤5%为合格。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