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JCHX 00002-2023 城市生活垃圾处置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
T/FJCHX 00002-2023 Standardization specification for safety production of urban solid waste disposal enterprises in Fujian Province
基本信息
本文件适用于生活垃圾焚烧处理企业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以及对标准化工作的咨询、服务、评审、科研、管理和规划等。
发布历史
-
2023年04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泉州市环境卫生协会
- 起草人:
- 林文峰、范玥、黄亦成、刘文涛、李仁、林志伟、吴扬玺、寇亮、杨文兵、朱连华、陈海生、王海、肖青青、林武、黄金星、卢海彬、王小华、蔡育娟、谷昌兴、刘君亮、高兰、方俊昆、吴庆源、罗盛彬、朱成辉、邓浩雯、陈清、代光明、熊金爱、黄韬、林飞伟、罗小慧、杨超然、王晓慧、黄建宗、胡勇、王贞、陈林钦、包祺斌、徐雄、杜鸿枝、林源源、苏珍兰、陈建良、刘启锋、朱世建、邱鼎胤、罗福海、陈海永、曾佑华、刘丽清、苏伟鹏、陈清林、李云霞、谢雨航、吴将金
- 出版信息:
- 页数:34页 | 字数:68 千字 | 开本: 大16开
内容描述
ICS13.030
CCSZ68
T/FJCHX
团体标准
T/FJCHX00002-2023
福建省城市生活垃圾处置企业安全生产标
准化规范
Standardizationspecificationforsafetyproductionofurbandomesticwastedisposal
enterprisesinFujianprovince
2023-04-23发布2023-04-23实施
福建省城市市容环境卫生行业协会发布
T/FJCHX00002—2023
目次
前言................................................................................I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2
4一般要求...........................................................................3
5目标职责...........................................................................3
6制度化管理.........................................................................6
7教育培训...........................................................................8
8现场管理..........................................................................10
9安全风险管控及隐患排查治理........................................................23
10应急管理.........................................................................27
11事故管理.........................................................................28
12绩效评定和持续改进...............................................................29
参考文献.............................................................................31
I
T/FJCHX00002—2023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
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泉州市城市管理局提出。
本文件由福建省城市市容环境卫生行业协会归口。
本文件主编单位:泉州市环境卫生协会。
本文件参编单位:石狮市鸿峰环保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瀚蓝(晋江)固废处理有限公司、南安市圣
元环保电力有限公司、瀚蓝(惠安)固废处理有限公司、瀚蓝(安溪)固废处理有限公司、福建省城市
市容环境卫生行业协会、福建万年物业服务有限公司、福建保罗绿色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福州庆利保洁
服务有限公司、福建汇晟集团有限公司、泉州市志光塑胶制品有限公司、万嘉清水(厦门)环境技术有
限公司、千禧环保科技(三明)有限公司、华闽杰(福建)环境科技有限公司、福建德源环境服务有限
公司、广州正汇骏业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福建省森林人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福建万佳友环境工程有限公
司、福建弘创环境管理有限公司、厦门洁尔保洁服务有限公司、福建正轩恒业环境工程有限公司、福建
恒洁环境工程有限公司、福建天和盛环境投资有限公司、厦门深富华生态环境建设有限公司、福建讯立
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福建辉龙环境集团有限公司、莆田市好运物业管理有限公司、福州蓝天佳好智能
科技有限公司、福州双元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厦门九悦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厦门好日籽酒店管理服务有
限公司、晋江市绿城环境服务有限公司、福建名盛美洁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漳州市凯盛环境服务集团有
限公司、福建鸿仕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泉州市鸿润环卫工程有限公司、福建省会元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万钦(厦门)保洁服务有限公司、聚贤兴(厦门)环境服务有限公司、福建燕中物业服务有限公司、石
狮市绿园市政工程有限公司、厦门城建市政建设管理有限公司、福建龙马环境产业有限公司、厦门和郡
公共服务管理有限公司、中科环投(厦门)集团有限公司、福建琰衡实业有限公司、厦门市政环能股份
有限公司、泉州市圣元东大环保有限公司、厦门鑫绿岛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深圳玉禾田智慧城市运营集
团有限公司、福州美佳环保资源开发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林文峰、范玥、黄亦成、刘文涛、李仁、林志伟、吴扬玺、寇亮、杨文兵、
朱连华、陈海生、王海、肖青青、林武、黄金星、卢海彬、王小华、蔡育娟、谷昌兴、刘君亮、高兰、
方俊昆、吴庆源、罗盛彬、朱成辉、邓浩雯、陈清、代光明、熊金爱、黄韬、林飞伟、罗小慧、杨超然、
王晓慧、黄建宗、胡勇、王贞、陈林钦、包祺斌、徐雄、杜鸿枝、林源源、苏珍兰、陈建良、刘启锋
、朱世建、邱鼎胤、罗福海、陈海永、曾佑华、刘丽清、苏伟鹏、陈清林、李云霞、谢雨航、吴将金。
III
T/FJCHX00002—2023
福建省城市生活垃圾处置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生活垃圾处置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建立、保持与评定的一般要求以及目标
职责、制度化管理、教育培训、现场管理、安全风险管控及隐患排查治理、应急管理、事故管理和持续
改进8个体系的核心技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生活垃圾焚烧处理企业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以及对标准化工作的咨询、服
务、评审、科研、管理和规划等。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2893安全色
GB2894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
GB/T6441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
GB6442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分析规则
GB7231工业管道的基本识别色、识别符号和安全标识
GB10892固定的空气压缩机安全规则和操作规程
GB/T13861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GB/T15499事故伤害损失工作日标准
GB15630消防安全标志设置要求
GB16889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
GB18218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GB18485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
GB20653防护服装职业用高可视性警示服
GB/T29639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GB/T33000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
GB39800.1个体防护装备配备规范第1部分:总则
GB/T50065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
GB50493石油化工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计标准
GBZ158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
GBZ 188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
GBZ/T203高毒物品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告知规范
AQ3035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安全监控通用技术规范
AQ/T9007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演练基本规范
AQ/T9009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演练评估规范
1
T/FJCHX00002—2023
AQ/T9011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评估指南
CJJ90生活垃圾焚烧处理工程技术规范
CJJ93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运行维护技术规程
CJJ205生活垃圾收集运输技术规程
DL/T1843垃圾发电厂危险源辨识和评价规范
HJ/T228医疗废物化学消毒集中处理工程技术规范
HJ/T229医疗废物微波消毒集中处理工程技术规范
HJ/T276医疗废物高温蒸汽集中处理工程技术规范
SH3097石油化工静电接地设计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
企业通过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全员全过程参与,建立并保持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全面管控
生产经营活动各环节的安全生产与职业卫生工作,实现安全健康管理系统化、岗位操作行为规范化、设
备设施本质安全化、作业环境器具定置化,并持续改进。
[来源:GB/T33000—2016,3.1]
3.2
安全生产绩效
根据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目标,在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等工作方面取得的可测量结果。
[来源:GB/T33000—2016,3.2]
3.3
企业主要负责人
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长、总经理,其他生产经营单位的厂长、经理、矿长,以及对
生产经营活动有决策权的实际控制人。
[来源:GB/T33000—2016,3.3]
3.4
相关方
工作场所内外与企业安全生产绩效有关或受其影响的个人或单位,如承包商、供应商、劳务公司等。
[来源:GB/T33000—2016,3.4]
3.5
变更管理
对机构、人员、管理、工艺、技术、设备设施、作业环境等永久性或暂时性的变化进行有计划的控
制,以避免或减轻对安全生产的影响。
[来源: GB/T33000—2016,3.7]
3.6
工作场所
从业人员进行职业活动,并由企业直接或间接控制的所有工作地点。
2
T/FJCHX00002—2023
[来源:GB/T33000—2016,3.11]
3.7
作业环境
从业人员进行作业活动的场所以及相关联的场所,对从业人员的安全、健康和工作能力,以及对设
备(设施)的安全运行产生影响的所有自然和人为因素。
[来源:GB/T33000—2016,3.12]
4一般要求
4.1原则
企业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应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落实企业主体
责任。推动企业建立和完善符合企业特点的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从基础管理做起,辨识安全风险,确
定安全风险等级,制定风险控制措施,有效实施风险分级管控,全面提升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4.2建立和保持
企业应结合自身特点,自主建立并通过动态闭环模式保持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通过自我检查、
自我纠正和自我完善,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持续提升安全生产绩效。
4.3自评和评审
4.3.1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采用企业自评和评审单位评审的方式进行评估;自
评应每年至少进行1次。
4.3.2在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运行、提升过程中,评审单位应对企业实际情况如实进行评分,并逐
条列出评定扣分点及原因说明。
4.3.3企业宜参照GB/T33000的规定完善提升并申请安全生产标准化定级。
5目标职责
5.1目标
5.1.1企业应根据自身安全生产实际,制定明确的年度安全生产目标:
a)安全生产目标应明确生产安全事故控制指标、特种设备及特种作业人员管理指标、职业卫生管
理指标、安全管理指标等方面的各项安全指标,企业以正式文件形式下达;
b)安全指标应科学、合理,其中生产安全事故控制指标应包括:不发生人身重伤及以上人身事故、
不发生一般及以上各类设备安全事故。
5.1.2企业应根据确定的安全生产目标层层制定相应的分级目标。基层单位或部门按照分级目标情况,
落实安全生产管控。
5.1.3 企业应制定安全生产目标考核办法,并定期对安全生产目标实施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
查与纠偏。每年应对安全生产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评估与考核。
5.2机构和职责
3
T/FJCHX00002—2023
5.2.1机构设置
5.2.1.1企业应落实安全生产组织领导机构,成立以主要负责人为领导的安全生产委员会,明确机构
的组成和职责,建立健全工作制度和例会制度。企业主要负责人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全面负责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工作,履行相应责任和义务。
5.2.1.2安全生产委员会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负责安健环工作,
负责日常工作,并履行以下职责:
a)贯彻落实企业安健环管理体系方针、政策及有关要求;
b)负责本企业安健环管理体系建设工作;
c)不定期抽查本企业安健环管理体系建设开展情况,并做好检查记录;
d)及时解决协调本企业在安健环管理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重点、突出问题;
e)定期对安健环工作中的问题进行分析,负责对企业安健环问题改进措施落实情况的跟踪、分析
与评估,并及时向行业主管单位报送本企业安健环问题整改完成情况表。
5.2.1.3企业主要负责人应定期召开安全生产委员会会议,至少每月专题研究一次安全生产工作,总
结分析本单位的安全生产情况,部署安全生产工作,研究解决安全生产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决策企业安
全生产的重大事项。
5.2.1.4企业应根据国家和行业主管单位规定要求,设置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每周召开周例会。
配备满足安全生产要求的各级安全监督人员,并加强安全监督队伍建设,鼓励和支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
人员取得注册安全工程师资质。
5.2.2职责
5.2.2.1企业主要负责人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全
面负责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工作,履行相应责任和义务。主要包括以下职责:
a)建立健全并落实本单位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
b)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c)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计划;
d)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
e)组织建立并落实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工作机制,督促、检查本单位的安
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
f)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g)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
5.2.2.2企业分管负责人应对各自职责范围内的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工作负责,协助本单位主要负责
人履行安全生产管理职责。
5.2.2.3企业各级管理人员应按照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责任制的相关要求,履行其安全生产和职业卫
生职责。
5.2.2.4企业应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对安全生产职责履行情况进行检查、考核。企业安全管理机构应
制定日常巡查考核标准,每月开展巡查考核,重点巡查考核安全制度落实情况、风险隐患排查整治情况。
企业应按“三管三必须”的要求组成的安全生产保障体系,落实安全生产保障体系职责,保障安全生产
所需的人员、物资、费用等需要。企业应定期组织召开安全生产分析会议,形成会议记录存档。
注:“三管三必须”指: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
4
T/FJCHX00002—2023
5.2.2.5企业应建立安全生产监督体系,健全安全生产监督网络,将安全监督网络开展情况纳入安全
生产分析会议内容,并做好会议记录。
a)布置、督促、落实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
b)检查安全生产工作开展情况;
c)纠正违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行为;
d)严格安全生产考核;
e)安全监督工作记录完整。
5.2.2.6各级、各类岗位人员应认真履行岗位安全生产职责,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5.3全员参与
5.3.1企业应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责任制体系,明确各级、各部门和全体从业人员的安全生
产和职业卫生职责,并对职责的适宜性、履职情况进行定期评估和监督考核。
5.3.2企业应为全员参与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工作创造必要的条件,建立激励约束机制,鼓励从业人
员积极建言献策,营造自下而上、自上而下全员重视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的良好氛围,不断改进和提升
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管理水平。
5.4安全生产投入
5.4.1费用管理
企业应建立安全生产投入保障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工伤保险条例》《企业
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等要求制定满足安全生产需要的安全生产费用计划,严格审批程序,
按行业主管单位规定提取安全生产费用并监督落实到位。
5.4.2费用使用
安全生产费用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a)完善、改造和维护安全防护设施设备和重大安全隐患治理支出(不包括“三同时”初期投入):
1)运输工具安全状况检测及维护系统、运输工具附属安全设备等;
2)各类安全警示和标识;
3)各类安全防护通讯设备。
b)配备、维护、保养应急救援器材、设备支出和应急演练支出:
1)消防设备设施、应急照明、通风、逃生设备等;
2)防自然灾害、防坍塌、防泄漏、防溺水等物资设备;
3)急救药箱、其他应急救援器材、器械;
4)安全应急救援预案措施及预案演练支出。
c)开展危险源和事故隐患评估、监控和整改支出:
1)危险源辨识、评估、检测、监控;
2)事故隐患评估、整改、监控支出。
d)安全生产检查、评价、咨询和标准化建设支出(不包括新、改、扩建安全评价):
1)各类安全检查、检测和评价支出;
2)职业卫生检测、评价,职业健康检查;
3)安全生产咨询;
5
T/FJCHX00002—2023
4)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产生的费用;
5)安全技能培训。
e)举办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活动及相关支出:
1)购置编印安全生产书画、刊物、影像资料等;
2)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教育培训;
3)特种作业人员取证、复审、继续教育等培训;
4)作业人员上岗教育培训,三级教育、在岗教育、转岗培训等;
5)其他安全教育培训费用。
f)配备和更新现场作业人员安全防护用品支出:各种现场工作人员的安全防护、劳动防护用品购
置、检测和保养支出,如:工作服、安全帽、安全带、绝缘鞋、防毒面具、防尘口罩、护耳器、
护目镜等;
g)安全生产适用的新工艺、新标准、新技术、新装备的推广应用支出:
1)购买相应书籍和设备;
2)推广过程的宣传、培训等费用;
3)其他支出。
h)安全设施及特种设备检测检验支出:
1)安全防护设施、设备、装置的检测、检验费用;
2)特种设备检测、检验、取证费用。
i)其他与安全生产直接相关的支出:
1)召开安全生产专题会议;
2)安全生产责任保险支出;
3)事故调查、处理费用,对伤亡员工的救治和赔偿费用;
4)特种作业人员体检;
5)安全奖励、岗位津贴;
6)其他与安全相关支出。
5.5安全文化建设
5.5.1企业应制定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规划纲要,重视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营造安全文化氛围,形成企
业安全价值观,促进安全生产工作。
5.5.2企业应采取多种形式的安全文化活动,引导从业人员安全态度和安全行为,形成全体员工所认
同、共同遵守、带有本单位特点的安全价值观,实现法律和政府监管要求之上的安全自我约束,保障企
业安全生产水平持续提高。
5.5.3应定期组织开展安全日活动,学习国家、上级单位、本单位有关安全生产的指示精神和规定以
及本岗位安全生产知识,交流安全生产工作经验,分析本岗位安全生产风险和预防措施。
5.5.4严格班前、班后会。班前会应结合工作任务、设备及系统运行方式做好危险点分析,布置安全
措施,讲解安全注意事项。工作结束应及时总结当班工作情况,分析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
和建议。
6制度化管理
6
T/FJCHX00002—2023
6.1法规标准识别
6.1.1企业应每年至少一次对企业执行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规章制度、操作规程、检修、
运行、试验等规程的有效性进行检查评估;及时完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每年发布有效的法律法规、
制度、规程等清单。每3年对有关制度、规程进行一次全面修订、重新印刷发布。
6.1.2企业应将适用于自身行业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及相关要求及时传达给从业人员,并及时转化
为本单位(企业)规章制度,贯彻到日常安全管理工作中。
6.2规章制度
企业应建立健全符合法律法规、国家及行业标准要求的各项规章制度,并及时发给各部门和相关工
作岗位,规范从业人员的生产作业行为。规章制度内容应涵盖但不限于(名称可不一致):
——安全生产目标管理制度;
——安全生产责任制管理制度;
——安全生产费用投入及使用管理制度;
——安全生产文件和档案管理制度;
——教育培训管理制度;
——设施设备安全管理制度;
——设施设备检维修安全管理制度;
——特种作业人员及特种设备管理制度;
——安全防护设施及警示标志管理制度;
——工作票与操作票管理制度
——供应商安全管理制度;
——危险作业安全管理制度;
——安全风险管理及隐患排查治理管理制度;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制度;
——职业健康管理制度;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
——安全生产事故管理制度;
——安全风险公告管理制度;
——安全生产奖惩制度;
——外协、外包方等作业人员安全管理制度;消防安全管理制度;
——相关方安全管理制度;
——变更管理制度;
——应急救援管理制度;
——信息管理制度;
——其他等。
6.3安全生产规程
6.3.1企业应配备生活垃圾转运、焚烧发电处理等相关的国家及行业安全生产规程。
6.3.2企业应结合自身特点,编制适合的运行规程、检修规程、设备试验规程、系统图册、相关设备操
作规程等有关安全生产规程,及时发放到相关岗位人员,严格执行。
7
T/FJCHX00002—2023
6.4文件和档案管理
企业应建立文件和档案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确保规章制度、规程编制、使用、评审、修订的有
效性。
6.5评估
企业应每年至少一次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规章制度、操作规程、检修、运行、试验等
规程的适用性、有效性和执行情况进行检查评估;及时完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
6.6修订
6.6.1企业应根据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更新情况、评估结果和自身管理要求,及时修订(正)规章制
度、操作规程。至少每3年对有关制度、规程进行一次全面修订、发布。
6.6.2规章制度、操作规程的修订、审查应严格履行审批手续,并予以及时发布。
7教育培训
7.1教育培训管理
7.1.1企业应建立安全教育培训的管理制度,明确安全教育培训主管部门或专责人,按规定及岗位需
要,定期识别安全教育培训需求,制定、实施安全教育培训计划,并提供相应的资源保证。
7.1.2企业宜利用邮件、微信、QQ、OA系统、墙报、安全知识竞赛、事故现场教育、安全文化等多种
形式进行安全活动,提高从业人员安全文化素质。
7.1.3企业应如实记录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的时间、内容、参加人员以及考核结果等情况,建立安全
教育培训档案,实施分级管理,并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和改进。
7.2人员教育培训
7.2.1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教育培训
7.2.1.1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当接受安全培训,具备与本单位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
动相适应的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经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认定的具备相应资质的培训机构培训
合格,取得培训合格证书。
7.2.1.2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初次安全培训时间不应少于32学时,每年再培训时间不
应少于12学时。
7.2.2从业人员教育培训
7.2.2.1企业应每年对从业人员(含劳务派遣人员、灵活就业人员)进行生产技能培训、安全教育和安
全规程考试,确保从业人员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熟悉安全作业基本常识及本岗位操作要点、操作
规程、风险因素和控制措施,掌握异常工况识别判定、应急处置、避险避灾、自救互救等技能与方法,
熟练使用劳动防护用品。其中,班组长的安全培训应符合国家有关要求,工作票签发人、工作负责人、
工作许可人应经安全培训、考试合格并公布。未经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合格的从业人员,不应上岗作业。
7.2.2.2新入员工在上岗前应进行单位、科室(厂)、班组三级安全教育培训,安全教育培训应符合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及相关的规范性文件要求,岗前培训时间不应少于24学时,经考核合
8
T/FJCHX00002—2023
格方可进入岗位工作和学习。危险性较大的岗位从业人员应熟悉与工作有关的氧气、氯气、乙炔、六氟
化硫、甲烷、硫化氢、氨酸、碱、油等危险介质的物理、化学特性,培训时间不应少于48学时。
7.2.2.3新设备(装置)投产或老设备(装置)采用新工艺、新技术前,对操作工或有关人员进行补充
安全教育,并经考核合格后,方能独立操作。
7.2.2.4岗位从业人员转岗、离岗三个月以上重新上岗者,应重新进行科室(厂)和班组安全生产教育
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普通岗位人员培训时间不少于8学时;重点从业岗位人员培训时间不少于
24学时。
7.2.2.5对发生工伤事故、严重违章违纪的从业人员,由所在科室(厂、场、所)进行全面再教育,学
习有关安全法规和安全知识、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安全操作规程、岗位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经考核合
格后才能返岗。
7.2.2.6企业专(兼)职应急救援人员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过专门应急救援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方
可上岗,并定期参加复训。
7.2.3外来人员安全教育
7.2.3.1企业应对相关方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作业人员进入作业现场前,应由作业现场所在单位
对其进行现场有关的安全教育培训,并经企业有关部门考试合格。
7.2.3.2企业应核实进入厂区生产、施工的承包商或供应商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相关安全作业证书,
确保持证上岗。
7.2.3.3企业应对参观、学习等外来人员进行有关安全规定和可能接触到的危害及应急知识的教育和
告知,并做好相关监护工作。培训内容主要包括:相关安全规定、可能接触到的危险有害因素、应急知
识等。
7.2.4特种设备、特种作业人员教育培训
7.2.4.1特种设备、特种作业人员应按有关规定接受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参加统一的安全培训考试
并经考核合格,取得有效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T/CCGA 10004-2020 珠光砂装卸操作安全技术规范 2020-12-30
- T/CPUIA 0005-2022 聚氨酯扩链剂 HER-L 2022-08-17
- T/QGCML 1143-2023 再生型钼酸钠产品技术标准 2023-08-04
- T/YNIA 003.1-2021 面膜护肤用非织造布 第1部分:水刺法 2021-12-31
- T/QGCML 793-2023 睫毛膏管 2023-04-26
- T/ZSM 0004-2022 工业用三氯化硼 2022-05-16
- T/CRIAC 0036-2020 超干试剂 乙腈 2020-09-10
- T/CAQI 151-2020 城镇给水厂混凝药剂应用技术规程 2020-12-30
- T/ZSHG 009-2021 气雾型除油剂 2021-06-01
- T/CIMA 0040-2021 水中总磷快速测定仪 2021-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