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305/T 192-2024 外来入侵植物综合防治技术规程 苋属

DB5305/T 192-2024 Integrated control technology specification for alien invasive plants - Amaranth genus

云南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10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5305/T 192-2024
标准类型
云南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24-09-10
实施日期
2024-12-10
发布单位/组织
保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保山市农业农村局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保山市农业环境保护监测站、隆阳区农业环境保护监测工作站、腾冲市农业环境保护监测与农村能源站、龙陵县农业环境保护监测站、昌宁县农业环境保护监测站
起草人:
邵革贤、段修安、黄碧芬、李佳蓉、杨磊、许薇、于卓立、杨桂芳、杨春玲、龙济芝、杜绍菊、尹晓青、邓琳、普雁国、杨庆秀
出版信息:
页数:10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

CCSB16

DB5305

保山市地方标准

DB5305/T192—2024

外来入侵植物综合防治技术规程苋属

2024-09-10发布2024-12-10实施

保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5305/T192—2024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1.1《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保山市农业农村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保山市农业环境保护监测站、隆阳区农业环境保护监测工作站、腾冲市农业环境

保护监测与农村能源站、龙陵县农业环境保护监测站、昌宁县农业环境保护监测站。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邵革贤、段修安、黄碧芬、李佳蓉、杨磊、许薇、于卓立、杨桂芳、杨春玲、

龙济芝、杜绍菊、尹晓青、邓琳、普雁国、杨庆秀。

I

DB5305/T192—2024

外来入侵植物综合防治技术规程苋属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外来入侵苋属植物综合防治的术语和定义、调查监测、防治措施、防治效果检查。

本文件适用于苋科苋属植物凹头苋、刺苋、反枝苋、绿穗苋、皱果苋、繁穗苋、尾穗苋、长芒苋、

千穗谷的防治。苋属外来其他植物的防治可参考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8321农药合理使用准则(所有部分)

NY/T393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

NY/T2688外来入侵植物监测技术规程长芒苋

HJ/T80有机食品技术规范

LY/T2422薇甘菊防治技术规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苋属

苋属是被子植物门苋科下的一个属,该属物种均为茎直立或伏卧的一年生草本植物。叶为全互生有

柄叶;花单性,雌雄同株或异株,成无梗花簇,腋生再集合成单一或圆锥状穗状花序;果实为胞果球形

或卵形,侧扁具有膜质,伴有盖裂或不规则开裂。保山市常见苋属植物的形态特征见附录A。

3.2

盖度

指样方中苋属植物垂直投影的面积占样方面积的比率。

3.3

频度

指样线法苋属植物出现的几率(存在苋属植物的样点数占总样点数的比例)。

4危害特性

1

DB5305/T192—2024

4.1适应性强,对土壤要求不高,在旷地、荒地、耕地、路旁、河边、沟渠等多种生境都可以生长。

4.2种子繁殖力强、繁殖能力快、种源量大、细小传播远。

4.3生长迅速,植株高大,侵入农田,与作物争夺光照、养分和生存空间等资源,引起作物减产。

4.4对其它作物有化感作用,明显抑制其它植物生长,破坏生物多样性。

4.5危害麦类、玉米、果树等作物,同时侵入牧场、草坪、苗圃造成危害。

5调查监测

5.1内容

按照NY/T2688的规定调查苋属植物发生面积、发生动态、分布扩散趋势、生态影响、经济危害等。掌握

苋属植物发生动态,防范传入或扩散,为防治提供决策依据。

5.2等级划分

根据苋属植物的盖度(样方法)或频度(样线法),将苋属植物危害分为3个等级:

——1级:轻度发生,盖度或频度<5%。

——2级:中度发生,盖度或频度5%~20%。

——3级:重度发生,盖度或频度>20%。

5.3成灾等级划分

发生程度为重度发生的,划定为成灾等级。

6防治措施

6.1防治原则

6.1.1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测。加强监测预警,防止苋属植物向未发生区传播扩散。

6.1.2轻度发生时,以物理防治为主;中度发生时,以化学防治为主;重度发生时以机械防治结合化

学防治。

6.1.3综合运用各种防治技术,将苋属植物种群控制在经济损失允许的水平以下,并避免或力求减少

对经济和环境的危害,以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6.1.4农田实施苋属植物防治,应选用在对应种植的作物上登记的药剂,药剂选择应符合GB/T8321

的规定。

6.2农业防治

6.2.1成熟的种子,需要人工剪除花序部分,装入密封袋,进行灭活处理。

6.2.2农作物种子在播种前要严格精选,清除苋属植物种子。

6.2.3深翻耕25cm以上。

6.3物理防治

在苋属植物植株营养生长期结束前,对零星发生的,采用人工拔除或锄除等物理方法进行处置,防

止其结籽后扩散蔓延;对成片发生的,主要采用人工或机械拔除的方法进行防除。

6.4化学防治

2

DB5305/T192—2024

6.4.1农田防治

6.4.1.1播种后出苗前

每667m2可选用96%精异丙甲草胺乳油60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