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6/T 1059-2018 城市轨道交通雷电防护装置检测技术规范
DB36/T 1059-2018 Urban Rail Transit Lightning Protection Device Inspection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18年11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起草人:
- 出版信息:
- 页数:26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91.120.40
P51
DB36
江西省地方标准
DB36/T1059—2018
城市轨道交通雷电防护装置检测技术规范
TechnicalcodeforinspectionoflightingprotectionsysteminUrbanRailroad
Transportation
2018-11-02发布2019-05-01实施
江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36/T1059—2018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基本规定..........................................................................3
5检测作业要求......................................................................4
6检测技术要求......................................................................5
7检测数据处理及报告...............................................................14
附录A(规范性附录)雷电防护装置导体的材料选择和最小尺寸...........................16
附录B(规范性附录)城市轨道交通大地网接地电阻测试方法.............................19
参考文献............................................................................22
I
DB36/T1059—2018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江西省气象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江西省气象服务中心、南昌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准、周诚华、余建华、黄鹤华、舒雪松、谢佳杏、王成芳、吕振东、强裕君、
杨华、杨甲、吴招锋、付誉斌、李垂忝。
II
DB36/T1059—2018
城市轨道交通雷电防护装置检测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城市轨道交通雷电防护装置检测的基本规定、检测作业要求、检测技术要求和检测数
据处理及报告。
本标准适用于城市轨道交通线路雷电防护装置首次检测和既有线路的定期检测。城市轨道交通的其
他形态,如轻轨、单轨、有轨电车、自动导向、市域快速轨道等系统的雷电防护装置检测可参照本标准
执行。
本标准不适用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的高压系统雷电防护装置检测。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1431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
GB50057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50157地铁设计规范
GB50343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城市轨道交通urbanrailroadtransportation
在不同型式轨道上运行的大、中运量城市公共交通工具,是当代城市中地铁、轻轨、单轨、自动导
向、直线电机等轨道交通的总称。
3.2
运营控制中心operationcontrolcenter(OCC)
调度人员通过使用通信、信号、综合监控(电力监控、环境与设备监控、火灾自动报警)、自动售
检票等中央级系统操作终端设备,对地铁全线(多线或全线网)列车、车站、区间、车辆基地及其他设
备的运行情况进行集中监视、控制、协调、指挥、调度和管理的工作场所,简称控制中心。
[GB50157,术语2.0.46]
3.3
综合监控系统integratedsupervisoryandcontrolsystem(ISCS)
1
DB36/T1059—2018
基于大型的监控软件平台,通过专用的接口设备与若干子系统接口,采集各子系统的数据,实现在
同一监控工作站上监控多个专业,调度、协调和联动多系统的集成系统。
[GB50157,术语2.0.45]
3.4
自动售检票系统automaticfarecollectionsystem(AFC)
基于计算机、通信网络、自动控制、自动识别、精密机械和传动等技术,实现地铁售票、检票、计
费、收费、统计、清分、管理等全过程的机电一体化、自动化和信息化系统。
[GB50157,术语2.0.42]
3.5
大型接地网largegroundinggrid
11kV及以上电压等级变电站、装机容量在200MW以上的火电厂和水电厂的接地网以及等效面积在
5000m2以上的接地网,通常指大短路电流系统的接地网。
[DL/T1680,术语3.1]
3.6
雷电防护装置lightningprotectionsystem(LPS)
用于减少闪击击于建筑物上或建筑物附近造成的物质性损害和人身伤亡,由外部雷电防护装置和内
部雷电防护装置组成。
改写GB50057,术语2.0.5
3.7
电涌保护器surgeprotectivedevice(SPD)
用于限制瞬态过电压和分泄电涌电流的器件。它至少含有一个非线性元件。
[GB50057,术语2.0.29]
3.8
雷电防护装置检测lightningprotectionsystemcheckandmeasure
按照建筑物雷电防护装置的设计标准确定其使用达标情况而进行的检查、测量及信息综合分析处理
全过程。
改写GB21431,术语和定义3.23
3.9
共用接地系统commonearthingsystem
将防雷系统的接地装置、建筑物金属构件、低压配电保护线(PE)、等电位连接端子板或连接带、
设备保护地、屏蔽体接地、防静电接地、功能性接地等连接在一起构成共用的接地系统。
[GB50343,术语2.0.6]
3.10
总等电位端子板mainequipotentialearthingterminalboard(MEB)
将多个接地端子连接在一起并直接与接地装置连接的金属板。
[GB50343,术语2.0.9]
2
DB36/T1059—2018
3.11
局部等电位端子板(排)localequipotentialearthingterminalboard(LEB)
电子信息系统机房内局部等电位连接网络接地的端子板。
[GB50343,术语2.0.11]
4基本规定
4.1检测项目
城市轨道交通检测项目如下:
a)防雷类别划分;
b)接闪器;
c)引下线;
d)接地装置;
e)等电位连接;
f)综合布线;
g)电涌保护器(SPD)。
4.2检测周期
城市轨道交通具有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的雷电防护装置检测间隔时间为6个月,其他雷电防护装置
检测间隔为12个月。
4.3检测流程
城市轨道交通雷电防护装置检测流程,应按照图1进行:
3
DB36/T1059—2018
受检单位申请
首次检测定期检测
提交设计要求、施工图查阅历史检测
纸、隐蔽工程记录资料
准备检测设备和记录表格受检单位整改
现场勘查、科学规划
现场检测,填写原始记录
不
合
格整改意见书
原始记录校对
合
格
不合格
原始记录审核
合
格
检测报告制作
不
合
格
检测报告审核
合格
发放检测报告
检测资料存档
图1城市轨道交通雷电防护装置检测流程图
5检测作业要求
5.1雷电防护装置检测应在非雨天和土壤未冻结时进行检测,雷雨天应停止检测。
4
DB36/T1059—2018
5.2每一项检测需要二人以上共同进行,每一个检测点的检测数据需经校核无误后,填入原始记录表。
5.3现场检测时,接地电阻测试仪的引线和其他导线应避开供电线路。
5.4在检测运行中的设备时,严禁在未得到设备管理人员允许的情况下,对设备进行启动或者关停操
作,不随意触碰设备。
5.5在检测配电房、区间变电所、配电柜的雷电防护装置时应穿着绝缘鞋、佩戴绝缘手套、使用绝缘
垫,以防电击。
6检测技术要求
6.1防雷类别划分
城市轨道交通建筑物的防雷类别应按照GB50057第三章要求划分。
6.2接闪器
6.2.1城市轨道交通的车站建筑、车辆段及综合基地建筑物、高架区间等区域均应设置接闪器。首次
检测时,应根据滚球法计算其接闪器的保护范围,确定被保护对象是否在接闪器保护范围内。
6.2.2车站进出口站棚、高架站台候车棚、风亭以及冷却塔等地面附属设施利用建筑物钢结构作为接
闪器时,其材质、规格应符合GB50057的要求,并符合附录A.1要求。
6.2.3利用建筑物屋面接闪带(网)、架设接闪杆作为接闪装置
6.2.3.1车辆段及综合基地、变电站、地面站房的配套设施区域,如地面办公区、商业楼群等建筑物
屋面接闪带固定支架高度不宜小于150mm、固定支架间距应符合表1规定。
6.2.3.2检查接闪器的焊接工艺,焊缝是否饱满无遗漏,截面是否锈蚀1/3以上。用弹簧测力计测试
固定支架能否承受49N(5kgf)的垂直拉力。
6.2.3.3检查接闪带在转角处弯曲夹角是否大于90°,弯曲半径是否大于圆钢直径10倍、扁钢宽度6
倍,当接闪带通过建筑物伸缩沉降缝,有无将接闪器向内侧面弯曲成半径为100mm弧形。
6.2.3.4检查接闪器上是否附着电源、信号线路。
表1接闪导体和引下线固定支架的间距
扁形导体和绞线固定单根圆形导体固定
布置方式
支架的间距(mm)支架的间距(mm)
安装于水平面上的水平导体5001000
安装于垂直面上的水平导体5001000
安装于从地面至高20m垂直面上的垂直导体10001000
安装在高于20m垂直面上的垂直导体5001000
6.2.4高架区间的露天接触网上的架空地线作为接闪装置时,宜先依据滚球半径计算其保护范围,检
查其保护范围是否覆盖周边电气线路与轨道,然后检测其电气连接是否完好,与支架之间的绝缘电阻是
否达到要求,最后检查其接地是否良好。
6.2.5利用旗杆、栏杆、金属装饰物、女儿墙上的盖板内筋等永久金属物作为接闪装置时,应检测其
材质、规格符合附录A.1要求。
6.2.6检查接闪器与引下线的焊接应满足焊缝饱满无遗漏,并符合下列要求:
a)扁钢与扁钢搭接为扁钢宽度的2倍,且应至少三面施焊;
5
DB36/T1059—2018
b)圆钢与圆钢的搭接为圆钢直径的6倍,且应双面施焊;
c)圆钢与扁钢搭接为圆钢直径的6倍,且应双面施焊;
d)扁钢和圆钢与钢管、角钢互相焊接时,除应在接触部位两侧施焊外,还应增加圆钢搭接件。
6.3引下线
6.3.1对位于车辆段、停车场、进出站出入口建筑及附属建筑、基站、高架桥梁支撑柱等部位的引下
线,首次检测应检查其隐蔽工程记录,对每根引下线编号并检测。
6.3.2引下线应沿最短路径敷设,数量不应少于2根,并沿建筑物四周和内庭院四周均匀或对称布
置,且平直、无急弯。
6.3.3当建筑物的跨度较大,无法在跨距中间设引下线,应在跨距两端设引下线并减小其他引下线的
间距,专设引下线的平均间距不应大于18m。
6.3.4引下线的材料规格应符合GB50057的要求,并符合附录A.1的规定。
6.3.5检测引下线与接闪器、接地装置的连接情况,其过渡电阻不应大于0.2Ω。
6.3.6检查人工焊接工艺和防腐措施,焊缝应饱满无遗漏,截面锈蚀不得大于1/3。
6.3.7在与公路、铁路或管道等交叉及其他可能使引下线遭受损伤处,地面上1.7m至地面下0.3m的
一段应采用暗敷或采用镀锌角钢、改性塑料管或橡胶管等加以保护。
6.3.8检查人工引下线与易燃材料的墙壁或墙体保温层间距应大于0.1m且应远离电气线路,距入口或
人行道边沿不宜小于3m。
6.3.9当建筑物采用自然引下线时,检查有无预留接地电阻测试端子,当采用人工引下线时,检查有
无断接卡,接地电阻测试端子和断接卡应当设计在建筑物两侧,距地面上0.3m~1.8m处。
6.3.10建筑物的钢梁、钢柱、消防梯等金属构件以及幕墙的金属立柱作为引下线时,可采用铜锌合金
焊、熔焊、卷边压接、缝接、螺钉或螺栓连接,应检查电气贯通情况,过渡电阻不大于0.2Ω。
6.3.11引下线上不应附着任何电源和信号线路。测量各类信号线路、电源线路与明敷引下线的间距。
水平距离不应小于1m,交叉净距不应小于0.3m。
6.3.12防接触电压和跨步电压措施应符合GB50057的要求。
6.4接地装置
6.4.1城市轨道交通的接地系统主要包含高架桥梁接地、架空地线(接闪线)接地、建筑物基础接地
等。对于存在大型地网的区域,其接地电阻值测量应使用大型地网检测仪器,使用方法参见附录B。
6.4.2高架桥梁的接地示意图如图2所示。首次检测时,应查阅设计文件及隐蔽工程记录等相关文件
中的接地体使用材料、结构和尺寸,检查结果应该符合附录A.2的规定。
图2高架桥梁的接地示意图
6
DB36/T1059—2018
6.4.3架空地线(接闪线)接地检测
6.4.3.1架空地线(接闪线)通常位于地面轨道、桥梁轨道之上,一般采用柱顶安装的方式,检测时
应检查引下线(支柱)的接地电阻不大于10Ω,架空地线(接闪线)与绝缘子支架间的绝缘电阻大于
10MΩ。
6.4.3.2采用架空接触网的牵引系统,在区间内每隔200m应预留接地端子供架空地线接地使用。由于
轨道是牵引网供电回路的一部分,经馈电电缆与牵引电源的负极连接,走行轨则不允许接地,所以检测
走行轨与接地端子间应电气隔离、不导通。
6.4.4建筑物基础接地检测
6.4.4.1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建筑物包含车辆段检修站房、候车大厅及其他单体或附属建筑物,其综
合接地情况设置示例如图3所示。对于相邻接地装置,应使用毫欧表测量进行判别是否相连。如测得阻
值不大于1Ω,则断定为电气导通,如测得阻值大于1Ω,则判定为各自是独立接地。具体接地检测对
象如下:
——检查建筑物内低压强电系统(包含动力、照明、排水等)的铠装电缆的金属铠装层接地情况及
等电位连接带设置情况;
——检查建筑物内弱电系统(包含专用通信、公安通信、商用通信等)设备金属外壳及金属机架的
接地情况及接地引线的设置情况;
——检查建筑物内外金属门窗、楼梯(电梯)金属扶手及其他附属金属装饰物的接地设置情况。
图3站台接地及等电位示例
6.4.4.2检测埋于土壤中的人工垂直接地体宜采用热镀锌角钢、钢管或圆钢,人工水平接地体宜采用
热镀锌扁钢或圆钢,材料规格应符合附录A.2的规定。
6.4.4.3检查利用建筑物的基础钢筋作为接地装置时,自然接地装置利用桩内不少于2根主钢筋作为
垂直接地体,利用地梁内不少于2根的钢筋作为水平接地体,钢筋直径不小于10mm。
7
DB36/T1059—2018
6.4.4.4检查接地类型,如单独设置接地装置时,防雷接地的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Ω,电气设备的工
作接地、保护接地及信息系统接地不应大于4Ω。
6.4.4.5测试地铁和轻轨交通综合接地网,接地电阻值不应大于1Ω。
6.4.4.6检测变电所内接地母排的设置情况,其接地电阻值不应大于1Ω。
6.4.4.7检查低压配电系统接地宜与建筑物防雷接地采用共用接地系统,测量接地电阻应符合接入设
备中要求的最小值。
6.4.4.8检查金属电缆支架是否有可靠的电气连接并接地,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GB/T 26697-2011 金卤灯用低频方波电子镇流器 2011-06-16
- GB/T 26691-2011 改性聚乙烯醇涂布双向拉伸薄膜 2011-06-16
- GB/T 26690-2011 丙烯酸涂布双向拉伸聚丙烯薄膜 2011-06-16
- GB/T 26696-2011 家具用高分子材料台面板 2011-06-16
- GB/T 26689-2011 冰箱、冰柜用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 2011-06-16
- GB/T 26694-2011 家具绿色设计评价规范 2011-06-16
- GB/T 26692-2011 管形荧光灯用无频闪电子镇流器 性能要求 2011-06-16
- GB/T 26693-2011 计时仪器 手表机心的形状、尺寸和名称 2011-06-16
- GB/T 26686-2011 地面数字电视接收机通用规范 2011-06-16
- GB/T 26695-2011 家具用钢化玻璃板 2011-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