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4/T 4756.3-2024 矿山生态修复规程 第3部分:工程验收

DB34/T 4756.3-2024 Mine Ecological Restoration Regulations Part 3: Engineering Acceptance

安徽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24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34/T 4756.3-2024
标准类型
安徽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24-04-15
实施日期
2024-05-15
发布单位/组织
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24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07.060

CCSZ06

34

安徽省地方标准

DB34/T4756.3—2024

矿山生态修复规程第3部分:工程验收

Codeofpracticeforecologicalrestorationofmine—Part3:Projectacceptance

2024-04-15发布2024-05-15实施

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

DB34/T4756.3—2024

目次

前言.................................................................................II

引言................................................................................I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总体要求...........................................................................1

5验收组织与程序.....................................................................2

5.1验收组织.......................................................................2

5.2验收程序.......................................................................2

6工程验收...........................................................................2

7工程自验...........................................................................3

8初步验收...........................................................................3

9最终验收...........................................................................3

10移交归档..........................................................................4

10.1移交管护......................................................................4

10.2资料归档......................................................................4

附录A(规范性)评分规则.............................................................5

附录B(资料性)生态修复效果评估报告编写提纲.........................................7

附录C(规范性)验收资料清单.........................................................8

附录D(资料性)工程验收意见书格式..................................................10

附录E(资料性)项目绩效自评........................................................16

参考文献.............................................................................18

I

DB34/T4756.3—2024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是DB34/T4756《矿山生态修复规程》的第3部分。DB34/T4756已经发布了以下部分:

——第1部分:设计与施工;

——第2部分:质量检验与评定;

——第3部分:工程验收。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安徽省自然资源厅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安徽省公益性地质调查管理中心(安徽省地质调查与环境监测中心)、安徽工程

勘察院有限公司、安徽省地勘局第一水文工程地质勘查院、安徽省自然资源厅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处。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吴泊人、赵国红、刘海、王旭东、项力、倪明芳、夏登云、陈东风、王晓明、

潘茜、笪久林、潘国林、邓祖保、黄健敏、宋阳、李迎春、管政亭、郑立博、张人安。

II

DB34/T4756.3—2024

引言

为提升矿山生态修复工程质量,规范矿山生态修复工作行为,制定了DB34/T4756《矿山生态修复

规程》。

矿山生态修复主要针对矿产资源开采活动结束后的矿山,涵盖设计、施工、检验、验收的全过程。

DB34/T4756旨在确立普遍适用于矿山生态修复工作的行为规范,拟由以下三个部分组成。

——第1部分:设计与施工。目的在于确立适用于矿山生态修复设计与施工需要遵守的总体原则、

工作思路、技术流程、工作方法和相关规则等。

——第2部分:质量检验与评定。目的在于确立适用于矿山生态修复质量检验与评定总体原则、相

关规则和可操作、可追溯、可证实的程序等。

——第3部分:工程验收。目的在于确立适用于矿山生态修复工程验收各相关方广泛参与的层次结

构、组织管理和运行要求等。

III

DB34/T4756.3—2024

矿山生态修复规程第3部分:工程验收

1范围

本文件确立了矿山生态修复验收的总体要求,规定了验收组织与程序、工程验收和移交归档。

本文件适用于矿产资源开采活动结束后的矿山生态修复工程验收工作,矿产资源开采过程中的矿山

生态修复工程验收工作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工程验收projectacceptance

根据标准规定要求,对矿山生态修复工程的工程量、工程质量、工程费用、绩效目标等进行评定的

过程与活动。

3.2

工程实施责任单位responsibleunitforprojectimplementation

对矿山生态修复工程的实施进行组织和管理的主体,如地方人民政府、政府授权或者委托行使行政

权的组织、矿山企业等。

3.3

工程监管责任单位responsibleunitforprojectsupervision

对矿山生态修复工程监督管理负有责任的主体,如行业主管部门、政府指定部门等。

4总体要求

4.1工程验收分为工程自验、初步验收、最终验收或工程自验、最终验收阶段,阶段划分由政府行业

主管部门按项目管理责任层级和财政事权确定。

4.2工程验收应在矿山生态修复整体工程检验与评定合格基础上,依据管理职责组织开展。

4.3依据批准的矿山生态修复设计(方案)、设计(方案)审查意见、招标文件、合同、相关技术标

准要求等,客观、公正、科学地开展工程验收,给出真实、准确的验收意见。

4.4工程验收宜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方式进行,并充分听取公众意见。

4.5工程验收等级分为不合格、合格、良好、优秀,等级采用综合评分法确定,总分100分,评分<

60分为不合格,60分≤评分<75分为合格,75分≤评分<90分为良好,评分≥90分为优秀。评分规

则按照附录A执行。

1

DB34/T4756.3—2024

4.6工程验收结论分为通过、不通过。工程等级评定为不合格的验收不通过,需整改后重新验收;工

程等级评定为合格的,整改达标后通过;工程等级评定为良好的,验收通过,需及时整改;工程等级评

定为优秀的,验收通过。

4.7存在下列问题之一的验收不通过:

a)随意变更技术手段或工作量,且未经变更同意的;

b)未按设计要求消除地质安全隐患或产生新的地质安全隐患的;

c)资料造假或资料与实际严重不符的;

d)整改问题多,且多数未整改或未按专家意见整改的。

4.8工程验收资料应及时分类整理,上一阶段验收资料、验收结论、整改情况等作为下一阶段验收依

据。

5验收组织与程序

5.1验收组织

5.1.1工程自验由工程实施责任单位组织专家、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进行;初步验收和最

终验收一般由工程监管责任单位组织专家组、工程实施责任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进行。

5.1.2专家组由技术专家和财务专家组成,成员一般3名~7名,其中技术专家2名~5名,财务专家

1名~2名。数量宜根据修复工程所涉及的专业合理配置,从专家库中抽取。初步验收和最终验收专家

组长不应由同一人担任。

5.1.3工程需移交管护的,接收方应参加最终验收。生态修复效果委托第三方评估的,评估方宜参加

最终验收。生态修复效果评估报告编写提纲参照附录B。

5.2验收程序

5.2.1整体工程按设计文件和合同要求完工后,施工单位应在整体工程质量检验评定合格基础上,向

工程实施责任单位提交验收申请;工程实施责任单位收到申请后,组织专家组和设计、施工、监理单位

代表进行工程自验,形成自验验收意见。

5.2.2工程自验通过后,工程实施责任单位向工程监管责任单位提交初步验收申请,工程监管责任单

位组织工程实施责任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代表及专家组开展工程初验,形成初步验收

意见。

5.2.3工程初验通过后,工程监管责任单位向其上一级工程监管责任单位提交最终验收申请,其上一

级工程监管责任单位组织工程监管责任单位、工程实施责任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代表

及专家组开展工程终验,形成最终验收意见。

5.2.4工程验收为工程自验、最终验收两个阶段时,工程自验通过后,工程实施责任单位应向工程监

管责任单位提交最终验收申请,申请最终验收。

5.2.5工程验收为工程自验、工程初验、最终验收三个阶段时,工程初验通过后,工程监管责任单位

应向其上一级工程监管责任单位提交最终验收申请,申请最终验收。

6工程验收

6.1工程验收宜采用会议形式,程序一般包括查看现场、听取汇报、查验资料、质询讨论、形成意见。

2

DB34/T4756.3—2024

6.2查看现场时,应重点检查工程布置、工程量、工程质量、管护措施等的落实情况和矿山生态修复

的效果;查验资料时,应重点检查管理、设计、施工、监理、财务等各类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合规

性和规范性。验收资料清单按照附录C提供。

6.3参与会议专家应逐个发言、广泛质询、充分讨论、各自评分。

6.4验收组审查意见,由专家组长综合与会方代表、专家意见后形成;工程验收评分为专家评分的算

术平均值。

6.5工程验收不通过的,应给出验收不通过的理由;工程验收通过需整改的,应给出整改意见清单。

验收意见书格式参照附录D。

7工程自验

7.1工程自验包括以下内容:

a)资料完整性,检查设计、施工、监理、财务类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规范性;

b)指标完成情况,检查生态修复范围、地类、面积、工程量完成情况;

c)措施落实情况,检查工程治理、植被管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监测、安全保护、质量保

证措施落实情况;

d)工程质量,检查分部、分项、整体工程质量,及其检验与评定记录;

e)地质安全隐患和修复效果,检查地质安全隐患消除和植被覆盖状况,绿化美化效果;

f)经费执行情况,检查工程施工费用清单、经费收支情况。

7.2工程自验通过应符合下列条件:

a)完成了设计指标及合同规定的工作内容;

b)各项措施已落实到位;

c)分部、分项、整体工程质量合格;

d)地质安全隐患已消除,植被覆盖度高,绿化美化效果好,景观协调性好;

e)工程经费收支规范,使用合理;

f)资料完整、内容真实、制作规范。

8初步验收

8.1初步验收内容除符合7.1的规定外,还应包括工程自验问题整改情况、工程决算报告检查。

8.2初步验收通过应符合下列条件:

a)完成了设计指标及合同规定的工作内容;

b)各项措施已落实到位;

c)分部、分项、整体工程质量合格,工程自验问题已整改;

d)地质安全隐患已消除,植被覆盖度高,绿化美化效果好,景观协调性好;

e)经费收支规范,使用合理,预决算偏差在合理范围;

f)资料完整、内容真实、制作规范。

9最终验收

9.1最终验收内容除符合8.1的规定外,还应包括初步验收问题整改、项目决算审计、项目绩效自评

价、矿山生态修复效果自评估(或第三方评估)、工程后期管护责任单位落实情况检查。

9.2最终验收通过应符合下列条件:

3

DB34/T4756.3—2024

a)完成了设计指标及合同规定的工作内容;

b)各项措施已落实到位;

c)分部、分项、整体工程质量合格,初步验收问题已整改;

d)地质安全隐患已消除,植被覆盖度高,绿化美化效果好,景观协调性好;

e)具有审计机构出具的项目决算审计报告,项目设计、施工、监理、审计等费用安排合理、支

付规范;

f)工程总结报告内容齐全;绩效自评价评分75分以上,评分合理;生态修复效果自评估(或第

三方评估)结论准确;工程后期管护责任单位已落实,管护合同已签订。绩效自评参照附录E;

g)资料完整、内容真实、制作规范。

10移交归档

10.1移交管护

10.1.1矿山生态修复工程最终验收合格,施工管护期满,工程实施责任单位应与工程后期管护责任方

办理工程移交手续。

10.1.2工程后期管护责任方应及时编制工程后期管护组织实施方案,明确工程移交管护范围、期限、

对象、内容、费用及责任等,并提交工程实施责任单位审查批准。

10.1.3管护范围为实施修复的区域,以四至坐标范围为准。

10.1.4管护期限,宜根据施工管护期满后的矿山生态系统自稳定程度确定,一般2年~3年。行业行

政管理部门有要求时,执行其规定。

10.1.5管护的对象、内容包括建构筑物的管理和维护、基础设施的运行和维护、植被管养,以及生态

系统稳定性提升等。

10.1.6与工程后期管护有关的设计、施工、监测等资料宜一并移交。

10.2资料归档

10.2.1工程最终验收完成后,工程实施责任单位应组织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按照管理、设计、

施工、监理、财务类对工程资料进行编号、编目、立卷归档。包括文字、图片、表格、影像等。

10.2.2归档资料应系统完整、客观真实,纸质资料应为原件或有效复印件;纸质档案与电子文件应一

一对应。

10.2.3工程实施责任单位应按地质资料档案地方行业管理有关要求,及时将资料纸质档案和电子文件

汇交至工程监管责任单位,并上传至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管理系统。

4

DB34/T4756.3—2024

A

A

附录A

(规范性)

评分规则

A.1矿山生态修复工程验收采用专家打分制,参与验收的专家各自评分,其算术平均值为该工程的验

收评分值。

A.2最终验收共设置13项评分指标,满分值100,专家依据表A.1中各项评分指标评分依据,及其对

应的分值范围进行指标评分,13项目指标合计评分值为工程最终验收评分。

A.3工程自验需对表A.1中序号为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