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I 023-2023 工业物流装备信息互联融合关键技术及应用指南

T/CI 023-2023 Industrial logistics equipment information interconnection and integration key technologies and application guidelines

团体标准 中文(简体) 现行 页数:26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T/CI 023-2023
标准类型
团体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23-03-06
实施日期
2023-03-06
发布单位/组织
-
归口单位
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
适用范围
范围:本文件提供了工业物流装备信息互联融合关键技术及应用的术语和定义、分布式多传感器部署策略、多源信息通信传输、多源信息互联融合等关键技术的指南。 本文件适用于工业物流装备信息互联融合的研究、设计、技术路线,可作为工业智能物流设计与研究的技术依据; 主要技术内容:4.1 基本原则(1)对标国家重大需求。以国家需求为研究命题导向,以研究成果转化落地为研究目标。(2)紧跟学科和工程前沿。以前沿科学技术驱动智能物流的发展创新,加速实现工业物流装备智能化升级。(3)密切联系实际工业物流场景和复杂物流装备系统。以向大型化、高速化、信息化、多样化、标准化、系统化、智能化和绿色化方向发展为目标。4.2 工业物流装备信息互联融合关键技术总体思路介绍堆垛机、穿梭车、密集存储装置是大型工业物流装备系统自动化运行控制的关键部件。在这些关键装备中部署相应的传感器,用于收集货物信息、轨迹距离、存储信息等;在通讯传输控制信号作用下,各装备执行操作功能,实现货物密集存储与快速存取。由于工业物流系统所涉及的关键物流设备具有种类繁多、分工各异、功能复杂、协同困难等特点,各种关键工业物流装备之间缺乏有效的互联信息融合。工业物流装备信息互联融合关键技术与应用一直是提高作业效率的关键途径,亦是工业物流系统智能化升级的重点难点问题。面向服务体系的工业物流装备信息互联融合关键技术研究,应从关键装备的传感器部署出发,结合通信传输方式及通信协议等关键介质,实现多源信息有效融合进而研发信息互联融合系统,最后,为贯彻产研相结合的理念,将该信息互联融合系统应用于数个大型工业物流系统,以应用实践反馈作为改进方向,形成良性循环。值得说明的是,本文件所提供的是一种工业物流装备信息互联融合的通用技术架构,所涵盖的应用对象为典型对象,即与如图1所示的相同或类似的对象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安徽大学、合肥工业大学、重庆川仪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重庆交通大学、重庆微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西南交通大学、天津大学、北方工业大学、重庆大学、民航成都物流技术有限公司(中国民航局第二研究所)、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营销服务中心、杭州三海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南瑞捷鸿科技有限公司、欧亚高科数字技术有限公司、安徽凌坤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湖南大学、重庆中益建方新材料有限公司、电智汇(重庆)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湖北源和电力机电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起草人:
黄大荣、许水清、米波、任璐、黄德青、张振源、田野、穆朝絮、王永超、秦娜、吴天舒、段文彬、胡冲、王晶、缪志强、吴朋、王福文、宋洪庆、卓玲佳、唐环、马万玉、杨庆军、吴华东、何燕燕、陶松兵、李思霖、和显泽
出版信息:
页数:26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35.240.60

CCSL70/84

团体标准

T/CI023—2023

工业物流装备信息互联融合关键

技术及应用指南

Keytechnologyandapplicationguideofindustriallogistics

equipmentinterconnectioninformationfusion

2023-3-6发布2023-3-6实施

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发布

目次

前言.....................................................................III

引言.......................................................................IV

工业物流装备信息互联融合关键技术及应用指南...................................1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3.1......................................................................1

射频识别技术(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1

3.2......................................................................1

3.3......................................................................1

电磁兼容性(ElectromagneticCompatibility)..............................1

3.4......................................................................2

光电传感器(photoelectricsensor/microsensor)..........................2

3.5......................................................................2

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rogrammableLogicController)........................2

3.6......................................................................2

紫蜂协议(ZigBee).......................................................2

3.7......................................................................2

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ackPropagationNeuralNetwork)......................2

3.8......................................................................2

4总体设计...............................................................3

4.1基本原则.............................................................3

4.2工业物流装备信息互联融合关键技术总体思路介绍.........................3

4.3关键装备的分布式多传感器部署策略.....................................4

4.3.1关键装备的分布式多传感器部署策略概述...............................4

4.3.2堆垛机的分布式多传感器部署策略.....................................5

4.3.3穿梭车的分布式多传感器部署策略.....................................6

4.3.4密集存储装置的分布式多传感器部署策略...............................9

I

4.4关键装备的多源信息通信传输技术......................................10

4.4.1关键装备的多源信息通信传输技术概述................................10

4.4.2自动化立体仓库通信网络............................................11

4.4.3数据传输与网络通信方式............................................11

4.4.4数据传输通信协议..................................................13

4.5关键装备的多源信息互联融合技术......................................13

4.5.1关键装备的多源信息互联融合技术概述................................13

4.5.2多源信息互联融合模型..............................................15

4.5.3多源信息互联融合的系统结构........................................16

4.5.4多源信息互联融合技术..............................................17

4.6基于粗集理论的BP神经网络结合遗传算法的混合式信息融合框架...........18

II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

的规定起草;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标准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为首次发布,今后将根据工业物流装备信息互联融合关键技术要求及发展情况适

时修订。

本文件由安徽大学提出。

本文件由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安徽大学、合肥工业大学、重庆川仪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重庆交通

大学、重庆微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西南交通大学、天津大学、北方工业大学、重庆大学、

民航成都物流技术有限公司(中国民航局第二研究所)、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营销服务中

心、杭州三海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南瑞捷鸿科技有限公司、欧亚高科数字技术有

限公司、安徽凌坤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湖南大学、重庆中益建方新材料有限公司、电智汇(重

庆)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湖北源和电力机电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黄大荣、许水清、米波、任璐、黄德青、张振源、田野、穆朝絮、

王永超、秦娜、吴天舒、段文彬、胡冲、王晶、缪志强、吴朋、王福文、宋洪庆、卓玲佳、

唐环、马万玉、杨庆军、吴华东、何燕燕、陶松兵,李思霖、和显泽。

III

引言

为拓展工业物流装备信息互联融合关键技术的应用,以及进一步实现物流设备与信息技

术紧密结合,同时为了顺应我国工业物流系统的智能化提升和升级改造需求,本文件制定了

工业物流装备信息互联融合关键技术及应用通用指南。

本文件针对工业物流装备,主要包括工业物流系统关键装备(堆垛机、穿梭车、密集存

储装置等)的分布式多传感器部署策略、关键装备(堆垛机、穿梭车、密集存储装置等)的

多源信息通信传输技术、关键装备(堆垛机、穿梭车、密集存储装置等)的多源信息互联融

合技术等。

由安徽大学负责具体技术指标的解释工作。若发现问题或有修改意见请及时联系安徽大

学,以便今后的修改与补充。联系方式:安徽省合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九龙路111号。邮编:

230601。

IV

工业物流装备信息互联融合关键技术及应用指南

1范围

本文件提供了工业物流装备信息互联融合关键技术及应用的术语和定义、分布式多传感

器部署策略、多源信息通信传输、多源信息互联融合等关键技术的指南。

本文件适用于工业物流装备信息互联融合的研究、设计、技术路线,可作为工业智能物

流设计与研究的技术依据。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GB/T38668、GB/T4365、GB7665-87、GB/T33008.1、GB/T20271、GB/T29261.3、

GB/T37033.3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射频识别技术(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

在频谱的射频部分,利用电磁耦合或感应耦合,通过各种调制和编码方案,与电子标签

交互通信唯一读取电子标签身份的技术。

3.2

电子标签(electronictag)

用于物体或物品标识、具有信息存储功能、能接收阅读器/读写器的电磁场调制信号,

并返回响应信号的数据载体。

注:电子标签又称为射频标签、应答器,简称标签

3.3

电磁兼容性(ElectromagneticCompatibility)

设备或系统在其电磁环境中能正常工作且不对该环境中任何事物枸成不能承受的电磁

骚扰的能力。

1

3.4

光电传感器(photoelectricsensor/microsensor)

各种光电检测系统中实现光电转换的关键元件,它是把光信号(红外、可见及紫外光辐

射)转变成为电信号的器件。

3.5

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rogrammableLogicController)

一种具有微处理器的数字电子设备,用于自动化控制的数字逻辑控制器,可以将控制指

令随时加载存储器内存储与运行。

3.6

紫蜂协议(ZigBee)

紫蜂协议是为低数据速率、短距离无线网络通信定义的一系列通信协议标准。

3.7

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ackPropagationNeuralNetwork)

BP神经网络是一种按误差逆传播算法训练的多层前馈网络,一般由输入层、隐藏层、

输出层组成,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神经网络模型之一。

3.8

通信链路(communicationlink)

射频识别系统中阅读器/读写器和电子标签之间的空中接口通信信道、阅读器/读写器与

管理单元之间的网络传输通信信道。阅读器/读写器与电子标签之间通过无线空中接口进行

通信。阅读器/读写器与管理单元之间通过有线网络或无线网络或者混合网络进行通信。

2

4总体设计

4.1基本原则

(1)对标国家重大需求。以国家需求为研究命题导向,以研究成果转化落地为研究目

标。

(2)紧跟学科和工程前沿。以前沿科学技术驱动智能物流的发展创新,加速实现工业

物流装备智能化升级。

(3)密切联系实际工业物流场景和复杂物流装备系统。以向大型化、高速化、信息化、

多样化、标准化、系统化、智能化和绿色化方向发展为目标。

4.2工业物流装备信息互联融合关键技术总体思路介绍

堆垛机、穿梭车、密集存储装置是大型工业物流装备系统自动化运行控制的关键部件。

在这些关键装备中部署相应的传感器,用于收集货物信息、轨迹距离、存储信息等;在通讯

传输控制信号作用下,各装备执行操作功能,实现货物密集存储与快速存取。由于工业物流

系统所涉及的关键物流设备具有种类繁多、分工各异、功能复杂、协同困难等特点,各种关

键工业物流装备之间缺乏有效的互联信息融合。工业物流装备信息互联融合关键技术与应用

一直是提高作业效率的关键途径,亦是工业物流系统智能化升级的重点难点问题。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