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3/T 896-2024 高等级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DB33/T 896-2024 Highway asphalt pavement design specifications

浙江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54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33/T 896-2024
标准类型
浙江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24-03-20
实施日期
2024-04-20
发布单位/组织
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54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93.080

CCSP66

33

浙江省地方标准

DB33/T896—2024

代替DB33/T896—2013

高等级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Specificationfordesignofhigh-gradehighwayasphaltpavement

2024-03-20发布2024-04-20实施

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33/T896—2024

目次

前言...............................................................................I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2

4基本规定..........................................................................2

5设计要求..........................................................................3

6路面结构组合......................................................................5

7基层、底基层和功能层..............................................................7

7.1一般规定......................................................................7

7.2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底基层......................................................8

7.3沥青稳定碎石基层..............................................................9

7.4级配碎石基层、底基层.........................................................10

7.5功能层.......................................................................11

8沥青面层.........................................................................12

8.1一般规定.....................................................................12

8.2路面材料.....................................................................13

8.3密级配沥青混合料(AC).......................................................19

8.4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20

8.5Superpave沥青混合料..........................................................21

8.6排水沥青混合料...............................................................23

8.7橡胶改性沥青混合料...........................................................24

8.8温拌沥青混合料...............................................................26

9特殊路段路面结构.................................................................27

9.1一般规定.....................................................................27

9.2软土路段路面.................................................................27

9.3长上坡路面...................................................................27

9.4桥梁路面.....................................................................28

9.5隧道路面.....................................................................29

9.6结构物间短路基段路面.........................................................29

9.7互通匝道路面.................................................................30

9.8过渡段路面...................................................................30

9.9超高渐变段路面...............................................................30

9.10平面交叉口路面..............................................................30

9.11服务区和停车区路面..........................................................30

I

DB33/T896—2024

9.12拼宽段路面..................................................................31

10路面排水........................................................................31

10.1一般规定....................................................................31

10.2路表排水....................................................................31

10.3路面内部排水................................................................31

10.4分隔带排水..................................................................32

10.5超高路段排水................................................................33

10.6桥面排水....................................................................33

10.7隧道路面排水................................................................33

附录A(资料性)浙江省气候特点统计资料.............................................34

附录B(规范性)温度调整系数和基准等效温度.........................................35

附录C(规范性)沥青膜厚度计算方法.................................................36

附录D(规范性)橡胶改性沥青的技术要求.............................................37

附录E(规范性)浙江省道路石油沥青PG等级选用及SHRP性能分级技术要求...............38

附录F(规范性)沥青路面用粗集料高温压碎值试验方法.................................42

附录G(规范性)方解石含量试验方法.................................................44

附录H(资料性)浙江省沥青路面适用矿料分布.........................................45

附录J(规范性)SBS改性沥青多应力蠕变恢复(MSCR)试验方法.........................46

II

DB33/T896—2024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标准代替DB33/T896—2013《高等级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与DB33/T896—2013相比,除结

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删除了“符号及代号”(见2013年版的第4章);更改了“基本规定”(见第4章,2013年版的

第5章);增加了“设计要求”(见第5章);删除了“路面厚度及典型结构”(见2013年版

的第6章);增加了“路面结构组合”(见第6章);删除了“基层、底基层、垫层”(见2013

年版的第7章);增加了“基层、底基层和功能层”(见第7章);

——更改了一般规定(见8.1,2013年版的8.1);更改了路面材料(见8.2,2013年版的8.2);删

除了沥青混合料(见2013年版的8.3);增加了密级配沥青混合料(AC)(见8.3);增加了

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见8.4);增加了Superpave沥青混合料(见8.5);增加了排水沥青

混合料(见8.6);增加了橡胶改性沥青混合料(见8.7);增加了温拌沥青混合料(见8.8);

——增加了一般规定(见9.1);更改了软土路段路面(见9.2,2013年版的9.1);删除了桥面沥

青混凝土铺装(见2013年版的9.3);更改了长上坡路面(见9.3,2013年版的9.2);增加了

桥梁路面(见9.4);更改了隧道路面(见9.5,2013年版的9.4);增加了结构物间短路基段

路面(见9.6);增加了互通匝道路面(见9.7);增加了过渡段路面(见9.8);增加了超高

渐变段路面(见9.9);增加了平面交叉口路面(见9.10);增加了服务区和停车区路面(见

9.11);增加了拼宽段路面(见9.12);

——更改了一般规定(见10.1,2013年版的10.1);更改了路表排水(见10.2,2013年版的10.2);

更改了路面内部排水(见10.3,2013年版的10.3);删除了中央分隔带排水(见2013年版的

10.4);增加了分隔带排水(见10.4);增加了超高路段排水(见10.5);删除了桥面铺装

排水(2013年版的10.5);增加了桥面排水(见10.6);更改了隧道路面排水(见10.7,2013

年版的10.6);

——删除了“浙江省气候分区资料”(见2013年版的附录A);增加了“浙江省气候特点统计资料”

(见附录A);删除了“沥青路面结构不同材料层厚度当量换算系数”(见2013年版的附录B);

增加了“温度调整系数和基准等效温度”(见附录B);删除了“常用钢桥面铺装技术”(见

2013年版的附录C);增加了“沥青膜厚度计算方法”(见附录C);删除了“橡胶沥青混合

料”(见2013年版的附录D);增加了“橡胶改性沥青的技术要求”(见附录D);删除了“温

拌沥青混合料”(见2013年版的附录E);增加了“浙江省道路石油沥青PG等级选用及SHRP性

能分级技术要求”(见附录E);删除了“玄武岩纤维”(见2013年版的附录F);增加了“沥

青路面用粗集料高温压碎值试验方法”(见附录F);增加了“方解石含量试验方法”(见附

录G);增加了“浙江省沥青路面适用矿料分布”(见附录H);增加了SBS改性沥青多应力蠕

变恢复(MSCR)试验方法(见附录J)。

请注意本标准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标准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浙江省交通运输厅提出并组织实施。

本标准由浙江省公路工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III

DB33/T896—2024

本标准起草单位:浙江数智交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公路水运工程咨询集团有限公司、浙江交

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段冰、曾怀武、毛斌、郑竞友、陈建荣、王涓、任超、朱子剑、江建坤、薛皓

辰、刘日东、张超、张勇、陈新国、俞红光、曹强凤、吴义春、李梅芳、胡永富、徐志竟、古海东、姜

正晖、陈胜超、马腾飞、胡晓宇。

本标准及其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2013年首次发布为DB33/T896—2013;

——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IV

DB33/T896—2024

高等级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高等级公路沥青路面设计的基本规定、设计要求、路面结构组合、基层、底基层和功

能层、沥青面层、特殊路段路面结构和路面排水等的设计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二级及以上公路沥青路面新建和改扩建设计,其他等级公路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标准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标准。

GB/T228.1金属材料拉伸试验第1部分:室温试验方法

GB/T617化学试剂熔点范围测定通用方法

GB/T1033.1塑料非泡沫塑料密度的测定第1部分:浸渍法、液体比重瓶法和滴定法

GB/T1839钢产品镀锌层质量试验方法

GB/T3516橡胶溶剂抽出物的测定

GB/T3682.1热塑性塑料熔体质量流动速率和熔体体积流动速率的测定第1部分:标准方法

GB/T6365表面活性剂游离碱度或游离酸度的测定滴定法

GB/T6368表面活性剂水溶液pH值的测定电位法

GB/T9914.2增强制品试验方法第2部分:玻璃纤维可燃物含量的测定

GB/T13173表面活性剂洗涤剂试验方法

GB/T14837橡胶和橡胶制品热重分析法测定硫化胶和未硫化胶的成分

GB/T21775闪点的测定闭杯平衡法

CJJ/T273—2019橡胶沥青路面技术标准

JT/T533—2020沥青路面用纤维

JT/T776.1公路工程玄武岩纤维及其制品第1部分:玄武岩短切纤维

JT/T860.1—2013沥青混合料改性添加剂第1部分:抗车辙剂

JT/T971沥青加铺层用聚合物改性沥青抗裂贴

JTG/T3350-03—2020排水沥青路面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

JTG/T3364-02公路钢桥面铺装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

JTG3370.1公路隧道设计规范第一册土建工程

JTG/TD33公路排水设计规范

JTGD40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

JTGD50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JTGE20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

JTGE42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

JTG/TL11高速公路改扩建设计细则

1

DB33/T896—2024

QB/T1768洗涤剂用4A沸石

YB/T4190工程用机编钢丝网及组合体

DB33/T904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规范

DB33/T989改性沥青中SBS含量的测定红外光谱法

DB33/T2384泡沫温拌沥青混合料施工技术规范

AASHTOT283沥青混合料抗水损坏性能试验方法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高等级公路high-gradehighway

二级及以上的公路。

3.2

长上坡路面longuphillpavement

重交通及以上条件下,平均坡度大于2.5%,且长度大于800m的上坡路段路面。

3.3

橡胶改性沥青crumbrubbermodifiedasphalt

橡胶颗粒在热沥青中经机械剪切研磨,使其消融并均匀地分布在基质沥青中的改性沥青材料。

[来源:CJJ/T273—2019,2.1.4]

3.4

橡胶改性沥青混合料crumbrubbermodifiedasphaltmixtures

使用橡胶改性沥青作为结合料的沥青混合料,简称AR。

3.5

排水沥青混合料porousasphaltmixture

压实后空隙率在18%以上,能够在混合料内部形成排水通道的沥青混合料。它是一种以单一粒径碎

石为主、按照嵌挤机理形成的具有骨架-空隙结构的开级配沥青混合料,又称多空隙沥青混合料,简称

PA。

[来源:JTG/T3350-03—2020,2.1.3,有修改]

3.6

温拌沥青混合料warmasphaltmixture

通过掺入温拌添加剂,或采用泡沫沥青作为胶结料,使沥青混合料的拌和、碾压温度比同类热拌沥

青混合料降低20℃~60℃,在基本不改变沥青混合料配合比和施工工艺的前提下,路用性能符合相关

标准要求的沥青混合料。

[来源:GB/T30596—2014,3.1,有修改]

3.7

树脂沥青混合料resinasphaltmixture

由树脂沥青作为胶结料,与一定级配的集料、矿粉和纤维稳定剂等在常温下拌和形成的沥青混合料。

3.8

聚酯型聚氨酯混合料polyesterpolyurethanemixture

由聚酯型聚氨酯结合料与一定级配的集料在常温下拌和形成的一种热固性混合料。

4基本规定

2

DB33/T896—2024

4.1沥青路面设计应遵循“安全耐久、资源节约、环境协调、行驶舒适”的原则,在材料选择、结构

组合、工程应用、质量控制、成本核算、便利施工、利于养护等方面,做到因地制宜、科学合理、技术

先进。

4.2除深厚软土地区、填海路堤、高填方路基等可能产生较大工后沉降的复杂困难路段,经论证沥青

面层可一次设计、分期实施,其他情况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沥青路面不应分期修建。

4.3应根据公路等级、交通荷载、地质状况、气候特征、使用性能要求,进行结构组合、材料、厚度

和排水设计,通过技术、经济分析选定设计方案。

4.4沥青路面结构的技术、经济方案比选应重视全寿命周期成本分析,综合考虑建设费、养护费、管

理费、路面残值等费用。

4.5沥青路面设计应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要求考虑对沿线学校、医院、民居等环境敏感点的影响。

4.6积极稳妥地应用新技术、新结构、新材料和新工艺,并通过试验及类似工程实践,提出适用条件、

施工工艺和质量标准。

4.7改扩建工程路面设计应利用既有路面结构和废旧材料,拼接位置宜避开轮迹带,其他要求按JTG

D50、JTG/TL11执行。

4.8沥青路面设计主要步骤如下:

a)收集基础资料。新建工程应调查了解交通荷载、气候条件、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路基填筑材

料及干湿类型、当地材料供应及施工水平、既有运营公路路面结构使用情况等内容;改扩建项

目还应对既有路面状况进行调查和评估;

b)根据交通调查成果计算分析确定路面结构设计交通荷载等级;

c)根据项目所在地区的气温、降雨量等特点,参考典型路面结构初拟路面结构组合方案。浙江省

气候特点统计资料见附录A;

d)进行一般路段的常规设计和特殊路段的特殊设计;

e)改扩建工程还应进行既有路面的改造利用方案设计及路面拼宽设计。

5设计要求

5.1路面设计采用轴重为100kN的单轴-双轮组轴载为设计轴载。路面结构的目标可靠度和目标可靠

指标应满足JTGD50的要求。

5.2新建公路及改扩建工程沥青路面结构设计使用年限应根据公路等级、经济、交通荷载等级等因素

综合确定,且满足表1的规定,对具体工程,沥青路面整体结构和沥青面层永久变形的设计使用年限均

按本表范围选择确定数值。既有路面结构补强的改建工程,路面结构设计使用年限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表1沥青路面结构设计使用年限

公路等级沥青路面整体结构设计使用年限(年)a沥青面层永久变形设计使用年限(年)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15≤设计使用年限≤3010≤设计使用年限≤15

二级公路12≤设计使用年限≤248≤设计使用年限≤12

a沥青路面整体结构设计使用年限指由于行车荷载作用下沥青路面出现结构层层底弯拉疲劳破坏时的设计使用

年限。

5.3沥青路面结构设计交通荷载等级应根据设计使用年限内设计车道累计大型客车和货车交通量确

定,见表2。

3

DB33/T896—2024

表2设计交通荷载等级

设计交通荷载等级极重特重重中等轻

设计使用年限内设计车道累计大型19.0≤交通量<8.0≤交通量<4.0≤交通量<

≥50.0<4.0

客车和货车交通量(×106,辆)50.019.08.0

5.4对运营期小型车与中、大型车分车道管理的公路,路面结构宜采用分车道设计,车道系数取值见

表3。其他情况车道系数取值应符合JTGD50。

表3分车道管理公路车道系数

行车道系数a

单向车道数中、大型车车道数

第1车道第2车道第3车道第4车道

32—0.55~0.700.55~0.70—

42——0.50~0.600.50~0.60

a中、大型车交通量大的取小值,反之取大值。

5.5沥青路面结构设计指标见表4。

表4沥青路面结构设计指标

基层类型底基层类型设计指标

级配碎石

水泥稳定碎石沥青混合料层永久变形量、水泥稳定碎石层层底拉应力

水泥稳定碎石

水泥稳定碎石沥青混合料层永久变形量、水泥稳定碎石层层底拉应力

沥青稳定碎石沥青混合料层层底拉应变、沥青混合料层永久变形量、

级配碎石

路基顶面竖向压应变

沥青混合料层层底拉应变、沥青混合料层永久变形量、

级配碎石a水泥稳定碎石

水泥稳定碎石层层底拉应力

水泥混凝土b——沥青混合料层永久变形量

a在沥青混合料层与水泥稳定碎石层间设置级配碎石层,即倒装式结构;

b水泥混凝土基层应按JTGD40设计。

5.6沥青路面应满足面层平整、抗滑、耐久的要求,并具备高温抗车辙、抗疲劳开裂、抗低温开裂和

良好的抗水损坏性能。沥青路面常用使用性能设计要求见表5。

4

DB33/T896—2024

表5沥青路面常用使用性能设计要求

设计要求

试验

使用性能设计指标高速公路、三层沥青双层沥青面层

二级公路方法

面层的一级公路的一级公路

国际平整度指数IRI(m/km)<1.6<2.0<2.5T0933

下面层<1.6<1.6<1.8

平整度

标准差(mm)中面层<1.2——T0932

表面层<1.0<1.2<1.5

沥青混合料层疲劳开裂寿命

疲劳开裂大于设计使用年限内当量设计轴载累计作用次数——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疲劳开裂寿命

沥青混合料层永久变形量(mm)≤15≤20——

永久变形

路基顶面竖向压应变不应大于JTGD50要求的容许竖向压应变值——

横向力系数SFC60≥54T0964

抗滑性能

构造深度TD(mm)≥0.55T0961

表面层≤60

透水性渗水系数(mL/min)T0971

中、下面层≤90(公称最大粒径在19mm以上的下面层≤200)

注1:永久变形主要针对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水泥混凝土基层或底基层为水泥稳定碎石的沥青混合料基层路面

结构。

注2:本表平整度、抗滑性能和透水性指标为交工验收时的指标。

6路面结构组合

6.1路面结构可由面层、基层、底基层和功能层组成,各结构层的力学特性、材料组成应满足各自的

功能需求;各结构层的设计厚度应根据结构组合、级配类型、施工条件和功能、性能等确定,并满足最

小压实厚度要求。

6.2宜参考典型路面结构初拟路面结构组合方案,按表4选择设计指标,并按照JTGD50要求进行路

面结构验算。路面结构验算时,浙江省不同地区温度调整系数及基准等效温度应符合附录B。

6.3改扩建工程拼宽路面结构组合应考虑与老路路面结构类型、厚度、排水等综合协调。

6.4一般路段典型路面结构类型可按基层材料性质分为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沥青路面、沥青稳定碎石基

层沥青路面、级配碎石基层沥青路面和水泥混凝土基层沥青路面。

6.5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沥青路面适用于各种交通荷载等级。其结构组合满足以下要求:

a)高速公路沥青面层总厚度不小于180mm,重交通及以上荷载等级的高速公路面层厚度不宜小于

200mm,分表面层、中面层和下面层三层,表面层采用细粒式沥青混凝土,中面层采用中粒式

沥青混凝土,下面层采用粗粒式沥青混凝土;典型结构见表6;

5

DB33/T896—2024

表6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典型结构厚度

单位为毫米

交通荷载等级极重、特重特重、重中等、轻

面层(沥青混凝土)200~220200180

基层(水泥稳定碎石)320~400180~200180~200

底基层(水泥稳定碎石)320~360340~400320~340

b)一级公路沥青面层总厚度不小于100mm,重交通及以上荷载等级的一级公路面层厚度不宜小于

180mm,典型结构见表7;

表7一级公路沥青路面典型结构厚度

单位为毫米

交通荷载等级极重、特重特重、重中等、轻

面层(沥青混凝土)200180~200100~120

基层(水泥稳定碎石)320~400180~200180~200

底基层(水泥稳定碎石)320~360320~400180~320

c)二级公路采用100mm~120mm的双层结构,典型结构见表8。

表8二级公路沥青路面典型结构厚度

单位为毫米

交通荷载等级重中等、轻

面层(沥青混凝土)120100

基层(水泥稳定碎石)180~200180~200

底基层(水泥稳定碎石)320~360180~200

6.6沥青稳定碎石上基层沥青路面、级配碎石下基层沥青路面、水泥混凝土基层沥青路面宜用于重及

以上交通荷载等级高速公路,其典型结构见表9~表11。

表9沥青稳定碎石上基层沥青路面典型结构厚度

单位为毫米

交通荷载等级极重、特重特重、重

面层(沥青混凝土)180~200160~180

上基层(沥青稳定碎石)100~15080~120

下基层(水泥稳定碎石)320~400200

底基层(水泥稳定碎石)200~360200~360

6

DB33/T896—2024

表10级配碎石下基层沥青路面典型结构厚度

单位为毫米

交通荷载等级特重重

面层(沥青混凝土)180100~120

上基层(沥青稳定碎石)100~180140~160

下基层(级配碎石)120~180120~180

底基层(水泥稳定碎石)320~400320~400

表11水泥混凝土基层沥青路面典型结构厚度

定制服务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