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I 037-2023 整体脊柱调衡法
T/CI 037-2023 Total Spine Mobilization Method
团体标准
中文(简体)
现行
页数:0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T/CI 037-2023
标准类型
团体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发布日期
2023-03-27
实施日期
2023-03-27
发布单位/组织
-
归口单位
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
适用范围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整体脊柱调衡法的术语和定义、指导原则、准备工作、 整体脊柱调衡法的操作方法、 注意事项、禁忌症。
本文件适用于完成整体脊柱调衡法课程学习并通过考核拿到资质认证的从业人员,指导从业人员开展整体脊柱调衡服务工作;
主要技术内容:3.1 整体脊柱调衡法指通过寻找和解除骨关节、肌肉、韧带中信息阻滞点来实现人体健康的自然疗法。3.2 夹脊穴本文件应用的是大夹脊的概念,即夹脊穴应包括C1至S4脊旁0.3-1寸范围内的28对穴位3.3 原发椎指导致脊柱异常弯曲的基础椎关节。3.4 脊柱异常弯曲指脊柱健康评估与站立位全脊柱X线拍片发现的脊柱序列改变(含临床诊断的脊柱侧弯)。4 指导原则4.1 适用性原则整体脊柱调衡法主要应用于亚健康状态的调理和非传染性慢病的康复。4.2 安全性原则实施整体脊柱调衡法前,调衡师要先了解受术者脊柱的整体状况,运用多种脊柱健康检测方法明确对原发椎的诊断,能准确定位脊柱偏移的具体关节,判断出与脊柱偏移关节相对应的人体脏器的具体问题,再采取针对性的特殊手法,进行恰到好处的刺激,恢复位置肌的紧张度平衡,以达到安全高效的治疗目的。调衡过程中,调衡师要全神贯注,学会全程使用身体的顿力而非上臂或手指的弹力,且对夹脊穴的位置特点和解剖原理要有清晰而深刻的认识,清楚了解夹脊穴是位置肌本体感受器丰富的部位,因此,只需要以高速度、低力度、小幅度的手法刺激,即可刺激夹脊穴的部位,使脊柱恢复原设计状态,实现调理效果。在脊椎骨调衡时,要领是用一只手的拇指尖端,对准要刺激的位点,固定好方向,摆好位置,用另一只手加固,然后由腿部发力,把重心移到拇指尖上,瞬间发力,并不使其反弹。整体脊柱调衡的检测和调衡顺序为自下而上进行,依次是下肢、骨盆、腰椎、胸椎、颈椎、枕骨。当完成所有检测和调理后,最后是根据治疗者的实际情况进行无痛软组织松解。在进行脊柱调衡的过程中,要求调衡师能快速找准点位,操作手法“稳、准、巧、快”;在进行软组织松解时,原则是“放松、和缓、互动、无痛”,缓慢而稳重的轻柔压力,更能刺激结缔组织中的基质的粘稠性改变,使纤维组织放松,能更好促进机体修复
发布历史
-
2022年07月
-
2023年03月
文前页预览
当前资源暂不支持预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北京本衡脊柱医学研究院、北京莘古咨询有限责任公司、上海蓝夜莘古策划咨询中心(有限合伙)、北京如慧健康管理有限公司、如慧堂(北京)中医研究院
- 起草人:
- 陈云、张彦、贾艺、张雯霞、卜煜婷、张艳
- 出版信息:
- 页数:-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暂无内容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DL/T 1708-2017 电力系统顺序控制技术规范 2017-08-02
- DL/T 1709.6-2017 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技术规范 第6部分:调度管理 2017-08-02
- DL/T 1709.8-2017 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技术规范 第8部分:运行评估 2017-08-02
- DL/T 1709.9-2017 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技术规范 第9部分:软件测试 2017-08-02
- DL/T 1705-2017 磷酸酯抗燃油闭口杯老化测定法 2017-08-02
- DL/T 1709.3-2017 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技术规范 第3部分:基础平台 2017-08-02
- DL/T 1707-2017 电网自动电压控制运行技术导则 2017-08-02
- DL/T 1709.7-2017 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技术规范 第7部分:电网运行驾驶舱 2017-08-02
- DL/T 1709.5-2017 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技术规范 第5部分:调度计划 2017-08-02
- DL/T 1709.4-2017 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技术规范 第4部分:实时监控与预警 2017-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