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38553-2020 工业锅炉系统节能管理要求

GB/T 38553-2020 Requirements for energy saving management of industrial boiler systems

国家标准 中文简体 现行 页数:10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38553-2020
相关服务
标准类型
国家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20-03-06
实施日期
2020-07-01
发布单位/组织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归口单位
全国能源基础与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特种设备节能分技术委员会(SAC/TC 20/SC 12)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工业锅炉系统节能管理的基本要求、使用管理、检查和评定。
本标准适用于工业生产和生活用蒸汽锅炉、热水锅炉、有机热载体锅炉及其系统的节能管理。本标准不适用于垃圾焚烧锅炉、余热锅炉、热电联产锅炉及其系统的节能管理。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局、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中国特种设备安全与节能促进会、沈阳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辽宁省安全科学研究院、山东省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有限公司、江联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起草人:
管坚、冷浩、齐国利、王中伟、刘雪敏、王晓雷、李澎、宋吉民、于在海、李以善、赵跃进、范北岩、王小平、徐勇敏
出版信息:
页数:10页 | 字数:16 千字 | 开本: 大16开

内容描述

ICS27.010

F0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

GBT385532020

工业锅炉系统节能管理要求

Reuirementsforenersavinmanaementofindustrialboilersstems

qgyggy

2020-03-06发布2020-07-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

GBT385532020

目次

前言…………………………Ⅰ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基本要求…………………1

5使用管理…………………3

6检查和评定………………3

()………

附录资料性附录锅炉系统节能管理评价表

A4

/—

GBT385532020

前言

本标准按照/—给出的规则起草。

GBT1.12009

(/)。

本标准由全国能源基础与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0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能源基础与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特种设备节能分技术委员会(//

SACTC20

)。

SC12归口

:、、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局中国标

、、、、

准化研究院中国特种设备安全与节能促进会沈阳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辽宁省安全科学研究院山东

、。

省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有限公司江联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管坚冷浩齐国利王中伟刘雪敏王晓雷李澎宋吉民于在海李以善

、、、。

赵跃进范北岩王小平徐勇敏

/—

GBT385532020

工业锅炉系统节能管理要求

1范围

、、。

本标准规定了工业锅炉系统节能管理的基本要求使用管理检查和评定

、、。

本标准适用于工业生产和生活用蒸汽锅炉热水锅炉有机热载体锅炉及其系统的节能管理本标

、、。

准不适用于垃圾焚烧锅炉余热锅炉热电联产锅炉及其系统的节能管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工业锅炉水质

GBT1576

GB17167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

GB24500工业锅炉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

/有机热载体安全技术条件

GBT24747

/工业锅炉系统能效评价导则

NBT47035

/工业锅炉系统能源利用效率指标及分级

NBT47061

TSGG0002锅炉节能技术监督管理规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锅炉系统boilersstem

y

()、、、、、、、

以锅炉本体含燃烧设备风机泵水处理装置制粉装置燃料供给装置除灰渣装置烟气净化

、、、。

装置控制装置等构成的能源加工转换净化装置的总和

3.2

锅炉系统输入boilerssteminut

yp

评定周期内锅炉系统输入的能源的量。

:,。

注包括消耗的燃料和电力以及与消耗的水对应的能源的量

3.3

锅炉系统输出boilersstemoutut

yp

评定周期内锅炉输出的热量。

:、,,

注包括蒸汽热水和有机热载体所载的热量不包括锅炉系统自用和损失热量以及回到锅炉系统的热水或有机

热载体的热量。

4基本要求

,

4.1锅炉使用单位主要负责人应对锅炉系统的节能管理工作全面负责并且指定具有工业锅炉系统经

1

/—

GBT385532020

济运行知识熟悉国家有关锅炉节能技术法规及其相应标准的工程技术人员负责锅炉系统节能管理

工作。

4.2锅炉系统节能管理工作主要包括:

)、;

a贯彻执行本标准和有关锅炉节能规章技术法规和标准

),,;

b制定锅炉系统节能管理目标建立并实施节能管理制度保障节能投入

)对锅炉系统提出经济运行要求;

c

)检查锅炉系统各项节能管理制度实施情况;

d

)、;

e检查锅炉系统经济运行和设备维护保养定期检修情况

)、;

f组织对锅炉系统安装改造等进行节能技术审查

)、()()

编制锅炉系统用能和能效状况统计分析及评价计划计量器具和检测监测仪表检定校准

g

,;

计划并负责组织实施

)、,;

h制定锅炉系统管理人员作业人员节能技术培训计划并负责组织实施

),,

i定期组织对锅炉系统节能工作绩效进行考核分析锅炉系统能源利用状况评价锅炉系统运行

的经济性和节能资金使用效果;

)建立健全锅炉系统能效技术档案。

j

。:

4.3锅炉使用单位应建立健全锅炉系统节能管理制度节能管理制度至少包括

),,,;

a节能目标责任制建立锅炉系统节能目标并且分解到部门和班组定期进行考核

),、、、、

b岗位责任制明确规定节能管理人员计量管理人员燃料检验与分析人员锅炉运行人员水

();

介质处理作业人员等岗位职责

),、,、

c日常节能检查制度规定日常检查的项目内容以及要求明确将锅炉燃料消耗量介质进出口

、()()、、、

温度和压力锅炉补给水介质量和补给水介质温度排烟温度炉墙表面温度锅炉系统有

“、、、”;

无跑冒滴漏等项目纳入日常检查范围

),、、、、

d锅炉燃料入场检验分析与管理制度规定固体和液体燃料采购验收入库储存使用管理要

,、、;;

求明确燃料入场检验的项目内容方法和合格标准规定气体燃料使用管理要求

)(),(、)

e计量器具及检测监测仪表校验与管理制度规定能源使用和蒸汽热水有机热载体产出计

、、,、()、、()、;

量统计分析方法和周期明确计量检测监测控制仪表的配置检定校准标识要求

),、;

f锅炉及其系统维护保养制度规定锅炉系统各组成部分的维护保养周期内容和要求

)(),(),()、、

锅炉水介质处理管理制度规定锅炉水介质处理管理要求明确水介质取样位置频次

g

化验项目和合格标准;

),,

h锅炉系统用能和能效状况统计分析制度规定统计分析需要采集的数据采集程序和采集要

,;

求明确统计分析的周期

),、()、

i作业人员节能培训考核制度明确锅炉操作人员水介质处理作业人员培训考核方法内容

和要求。

,。

4.4锅炉使用单位应建立健全锅炉能效技术档案并且统一进行保管锅炉能效技术档案至少包括以

下内容:

),、、、

a锅炉系统的设计文件包括锅炉系统布置图锅炉总图自动控制系统图锅炉能效监测和计量

系统布置图等;

)(),;

b锅炉产品随机出厂资料含产品能效测试报告产品说明书和质量证明资料

)、、、;

c锅炉及其系统安装节能改造技术资料调试报告改造与重大修理后的能效测试或评价报告

)、()、()(

d锅炉定期能效测试报告锅炉水介质处理检验报告计量器具和检测监测仪表的检定校

)、;

准证书燃料分析报告

)、、、;

e锅炉系统运行记录水处理设备运行记录维护保养记录节能检查记录

)、、;

f节能管理人员作业人员培训考核记录

2

/—

GBT385532020

)、。

节能目标考核记录锅炉系统用能和能效状况统计分析报告等

g

5使用管理

、、,

在锅炉系统的建设更新改造中鼓励选用达到中锅炉能效指标级要求的锅炉产品

5.1GB245001

,,

以及其他高效节能产品禁止选用未达到TSGG0002中锅炉能效指标限定值要求的锅炉产品以及国

家明令淘汰的机电产品。

、()、,

5.2在用锅炉系统的计量器具检测监测仪表的配置应满足TSGG0002GB17167的有关要求并

且保持完好状态。

()/、/。、、

5.3锅炉水介质应满足GBT1576GBT24747的要求水处理方法工艺设备的选用应与当地

、(),、。

水质锅炉给补水量相匹配鼓励采用节能节水型水处理工艺

,。

5.4使用的燃料应满足锅炉设计要求并且与锅炉燃烧设备相匹配固体燃料锅炉还应控制燃料的颗

。,,、

粒度燃料储存时应采取防止自燃和其他损失的措施使用时应根据燃料的存储时间水分含量进行

。,。

合理调配使用燃用多种煤或煤与其他固体燃料混烧时宜采用有效的混煤设施

,()。

5.5多台锅炉并联运行时锅炉使用单位应根据用汽热负荷合理安排锅炉运行的台数和锅炉出力

,。

当负荷发生变化时应对锅炉系统及时进行调整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