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502/T 019-2024 包头林草碳票碳汇量计量与监测方法

DB1502/T 019-2024 The method for measuring and monitoring carbon sequestration of forest and grassland carbon certificates in Baotou

内蒙古自治区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25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1502/T 019-2024
标准类型
内蒙古自治区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24-02-26
实施日期
2024-03-26
发布单位/组织
包头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包头市林业和草原局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包头市林业和草原工作站、厦门哈希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林业大学、谱尼测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包头市林业和草原灾害防控中心、包头市检验检测中心
起草人:
李茂森、张文英、张瑞、吕可、贾彩霞、吕整荣、杜娟、冯小东、杨顺福、波它·唐加力克、林滨、蔡松昌、胡玥、许茜茜、武曙红、李霞、赵瑞、曹国豪、于晓芳、姚瑶
出版信息:
页数:25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40

CCSB60

1502

包头市地方标准

DB1502/T019—2024

包头林草碳票碳汇量计量与监测方法

Methodsformeasuringandmonitoringcarbonemissionreductionofforest

andgrasscertificationinBaotou

2024-02-26发布2024-03-26实施

包头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1502/T019—2024

目  次

前  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计量边界...........................................................................2

5计量内容...........................................................................2

6碳汇量的计量.......................................................................2

6.1监测方法.......................................................................2

6.2林地固碳增汇活动碳汇量计量.....................................................4

6.3草地固碳增汇活动碳汇量的计量...................................................7

7数据来源与质量管理.................................................................8

7.1监测数据.......................................................................8

7.2缺省数据.......................................................................8

7.3数据质量管理措施...............................................................8

8碳汇监测方法.......................................................................8

8.1林地生物质碳储量变化的样地监测方法.............................................8

8.2草地土壤有机碳储量变化的样地监测方法...........................................8

9包头林草碳票碳汇量监测报告.........................................................8

附录A(资料性)监测数据..........................................................10

附录B(资料性)缺省数据..........................................................14

附录C(规范性)包头林草碳票碳汇量监测报告模板....................................17

附录D(规范性)基础数据汇总表....................................................20

参 考 文 献.......................................................................21

I

DB1502/T019—2024

前  言

本文件依据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包头市林业和草原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包头市林业和草原工作站、厦门哈希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林业大学、谱尼测试集

团股份有限公司、包头市林业和草原灾害防控中心、包头市检验检测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李茂森、张文英、张瑞、吕可、贾彩霞、吕整荣、杜娟、冯小东、杨顺福、波

它·唐加力克、林滨、蔡松昌、胡玥、许茜茜、武曙红、李霞、赵瑞、曹国豪、于晓芳、姚瑶。

II

DB1502/T019—2024

包头林草碳票碳汇量计量与监测方法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用于申请林草碳票的固碳或增汇活动碳汇计量与监测的边界、内容和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建设期不早于2005年12月31日,碳汇量计入期不早于2012年11月8日的林地或草地、

具备林业部门二类调查(或三类调查)或林草生态综合监测数据基础、不会导致额外的温室气体排放增加

的固碳或增汇活动碳汇量的计量与监测。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26424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规程

GB/T38590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技术规程

HJ1168全国生态状况调查评估技术规范——草地生态系统野外观测

LY/T1237森林土壤有机质的测定及碳氮比的计算

LY/T2250森林土壤调查技术规程

LY/T2988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计量指南

3术语和定义

LY/T2253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包头林草碳票Baotouforestandgrasslandcarbonsequestration

包头市行政区域内权属清晰的森林、草原,具有收益权的林草碳汇量凭证,赋予在包头市行政区域

内流转、质押、兑现、抵消等功能。

3.2

林草固碳增汇活动forestandgrasslandcarbonsequestrationandstorageactivities

以减少毁林和森林(草地)退化、增加森林面积、可持续森林(草地)管理为主要目的的活动。包

括但不限于:植树造林、人工种草、森林保护(封山育林、森林防火、森林病虫害防治等)、可持续森

林管理、草地管理(退化草地治理、减少牧压等)。

3.3

1

DB1502/T019—2024

碳库carbonpool

计量边界内碳库选择的生物量,包括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土壤有机碳含量,不含枯落物、枯

死木碳库。

[来源:LY/T2253—2014,2,有修改]

3.4

碳层carbonlayer

计量边界内包含不同的植被类型或者不同龄组等情况下,为提高碳储量变化量估算的精度和准确性,

对碳汇进行计算时的分层。

3.5

计量边界creditingboundary

拥有林地或草地所有权或使用权的碳票活动申请人,实施的在包头行政辖区地理范围内,在计入期

间,发生的林草固碳增汇活动。

4计量边界

申请包头林草碳票的活动申请人应提供地理信息系统(GIS)产出的实施活动地块或林木边界空间

分辨率不低于5m的矢量图形文件(如shp文件)或纸质边界图。矢量文件或是纸质边界,应细化到地块。

申请包头林草碳票的活动申请人应向碳票管理委员会提供实施活动地块的三分之二或以上所有权

或使用权证明,如林权证、不动产权证或县级以上政府部门的土地权属证明,并提交对实施活动的所有

地块具有所有或使用权的承诺书。

5计量内容

仅对计量边界内林木活生物质碳库的碳储量进行计量;草地管理活动,仅考虑土壤碳库增加的有机

碳储量。基于适用条件,本文件不考虑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

6碳汇量的计量

6.1监测方法

6.1.1分层

计量边界内生物量的分布往往是不均匀的,为了更精确地估算活动碳汇量并降低监测成本,可采用

分层抽样(分类抽样)的方法调查生物量,可根据活动地的主要植被类型、造林或营林模式(如树种、

造林时间、间伐、轮伐期等)等分层因子划分不同的层次。碳层划分的目的是降低层内变异性,增加层

间变异性,从而降低一定可靠性和精度要求下所需监测的样地数量。

如果在计量边界内由于自然、人为影响或其他因素(如火灾、病虫害、人为采伐、土地利用方式变

化等)导致生物量分布格局发生显著变化,则应对分层作出相应调整。

6.1.2抽样

2

DB1502/T019—2024

本文件要求达到90%可靠性水平下90%的精度要求。如果测定的精度低于该值,活动参与方可通过增

加样地数量,从而使测定结果达到精度要求。活动监测所需要的样地数量,可采用如下方法进行计算:

根据公式(1)计算,如果得到≥30,则最终的样地数即为值;如果<30,则需要采用自由度为n1时的

t值,运用公式(1)进行第二次迭代计算,得到的值即为最终的样地数;

22

NtVALwisi

ni

NE2t2ws2

VALiii..........................................................................(1)

式中:

——计量边界内估算生物质碳储量所需的监测样地数量;

n——计量边界内监测样地的抽样总体,,其中是活动总面积(),

是样地N面积();N=A/ApAhaAp

h—a—可靠性指标(当可靠性时,;

tVAL——…活动碳层;=90%t=1.645)

i——计1,2量,3边界内活动第碳层的面积权重,,其中是活动总面积(),

wi=Ai/A是活动第碳层的i面积();wi=Ai/AAhaAi

——计量边界内活i动第碳层生h物a质碳储量估计值的标准差,;

Si——活动生物质碳储量估i计值允许的误差范围(即置信区间的一tC半∙ha)-1,在各碳层内用

E表示,。Si

当抽样面积较大时(抽样面积大于活动面积的5%),按公式(2)进行计算获得样地数n之后,按公

tC∙ha-1

式(2)对n值进行调整,从而确定最终的样地数(na):

1

nan

1n/N.........................................................................................(2)

式中:

——调整后计量边界内估算生物质碳储量所需的监测样地数量;

na——计量边界内估算生物质碳储量所需的监测样地数量;

n——计量边界内监测样地的抽样总体,,其中是活动总面积(ha),是样地面

N积(ha)。N=A/ApAAp

当抽样面积较小时(抽样面积小于活动面积的5%),可以采用简化公式(3)计算:

22

tVAL

nwisi

Ei...............................................................................(3)

式中:

——计量边界内估算生物质碳储量所需的监测样地数量;

n——可靠性指标(当可靠性时,);

tVAL——活动生物质碳储量估计=值90允%许的误t=差1.范64围5(即置信区间的一半),在各碳层内用表

3

ESi

DB1502/T019—2024

示,;

——…tC活∙h动a-1碳层;

i——1计,2量,3边界内活动第碳层的面积权重,,其中是活动总面积(),

wi是活动第碳层的面积();wi=Ai/AAhaAi

——计量边界内i活动第碳层生h物a质碳储量估计值的标准差,。

SiitC∙ha-1

分配到各树种类型的监测样地数量,采用最优分配法按公式(4)进行计算:

ws

nnii

iws

iii.......................................................................................(4)

式中:

——计量边界内活动第碳层估算生物质碳储量所需的监测样地数量;

ni——计量边界内估算生i物质碳储量所需的监测样地数量;

n——计量边界内活动第碳层的面积权重,,其中是活动总面积(ha),是活动

wi第碳层的面积(ha);wi=Ai/AAAi

——计量i边界内活动第碳层生物质碳储量估计值的标准差,tCha-1。

Si——1,2,3…活动碳层。i∙

注:在各活动碳层内,样地的空间分配采用随机起点、系统布点的布设方案。为了避免边际效应,样地边缘应离地

i

块边界至少10m以上。

6.2林地固碳增汇活动碳汇量计量

6.2.1乔木活生物质碳库碳储量的计量

6.2.1.1乔木碳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