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5/T 1703-2018 油桐尺蛾监测与防治技术规程

DB45/T 1703-2018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20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45/T 1703-2018
标准类型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18-04-16
实施日期
2018-05-20
发布单位/组织
广西壮族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20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01

B1616B

DB45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标准

DBDB170345/T—2018

油桐尺蛾监测与防治技术规程油桐尺蛾监测与防治技术规程

TechnicalregulationformonitorforregulationTechnicalcontrollandingBuzuraofing

suppressariaGueneeGueneesuppressaria

2018-04-20发布2018-05-20实施

广西壮族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45/T1703DB45/T—2018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按照GB/T

本标准由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廖旺姣、黄乃秀、邹东霞、罗辑、蒋学建、常明山、吴耀军、李德伟、黄华艳、

赵程劼、钟雅婷。

III

DB45/T1703DB45/T—2018

油桐尺蛾监测与防治技术规程油桐尺蛾监测与防治技术规程

1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油桐尺蛾的术语和定义、发生区域类型划分、发生程度和成灾标准、防治指标、虫情

监测、预测预报、防治原则、防治措施及防治效果调查。

本标准适用于广西境内油桐尺蛾的监测与防治。

2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260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2260GB/T

GB/T10114县级以下行政区划代码编制规则县级以下行政区划代码编制规则10114GB/T

LY/T1663油松毛虫、赤松毛虫和落叶松毛虫监测与防治技术规程1663LY/T

LY/T1681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及成灾标准1681LY/T

3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3.1

油桐尺蛾BuzueasuppressariaGueneeGueneesuppressariaBuzuea油桐尺蛾

属鳞翅目(Lepidoptera)尺蛾科(Geometridea)的一种食叶性害虫,危害桉树、油桐、油茶等多种

林木植物,造成叶片残缺或被吃光。

注:油桐尺蛾不同发育时期的特征参见附录A。

3.23.2

虫源地GueneesuppressariaBuzueaofareasource

油桐尺蛾种群上升初期虫口密度相对较高且能完成整个世代繁殖的林地。

3.33.3

天敌enemynatural

对油桐尺蛾种群有一定控制作用的生物,包括寄生性、捕食性生物和病原微生物。

3.43.4

油桐尺蛾核型多角体病毒Buzuravirus(BsNPV)polyhedrosisnuclearsuppressaria

一种能专一侵染油桐尺蛾的属于杆状病毒科(Rhabdoviridae)核型多角体病毒属

(Nucleopolyhedrovirus)的昆虫病毒。

1

DB45/T1703DB45/T—2018

44发生区域划分

油桐尺蛾发生区域类型划为常发区、偶发区和安全区。划分标准见附录B。

55发生程度、成灾标准和防治指标

5.15.1发生程度

参考LY/T1681的相关规定参考LY/T执行。

5.25.2成灾标准

达到失叶率50%以上或林木死亡率5%以上即为成灾。

5.35.3防治指标

根据幼虫密度、叶片保存量、失叶与材积关系等因素,制定出广西油桐尺蛾防治指标。以失叶率20%

作为防治指标或以虫口密度作为防治指标,各龄级林木虫口密度防治指标分别为:1年生树>10头/株,

2年生树>20头/株,3年生树及以上>30头/株。

66虫情监测

6.16.1线路踏查

根据寄主分布情况规划踏查线路,沿林班、行道树、林间小路等线路进行踏查,调查树种、树龄、

发生面积、危害程度等,常发区1年调查4次以上,偶发区1年调查2次,安全区1年调查1次,调查记录见

表C.1。表C.1。

6.26.2标准地调查

按照不同的立地条件,以林班、自然村等为单位,划定标准地0.2hm2(50m×40m),采用对角线

或“Z”字形法,抽取20株为标准株。调查油桐尺蛾虫态、虫口密度、失叶率和枯死率等。

6.36.3系统调查

6.3.16.3.1越冬蛹调查

在11月至翌年3月,油桐尺蛾蛹期,以标准株树干基部为中心,在树干东、南、西、北以树冠投影

为半径,挖1/4扇形样坑,深度约15cm。调查越冬蛹数量、寄生和死亡情况等,记录见附录C.2。

6.3.26.3.2成虫调查

在3~10月份,观察林间油桐尺蛾成虫数量和雌、雄成虫比例。调查内容见附录C.3。

6.3.36.3.3卵期调查

在3~10月份,在标准地内随机抽查20株寄主植物,观察树干翘起树皮下或树缝内、叶背等处油桐

尺蛾卵块数量,调查内容见附录C.4。

2

DB45/T1703DB45/T—2018

6.3.46.3.4幼虫期调查

在常发区设置标准地,从4~10月幼虫发生期每15d~20次,从标准株树冠的东、南、西、d调查1

北四个方位随机选取长势相近的长度为50cm枝条各一枝,平均虫口密度、危害程度等,观察记录,调查

附录C.5。记录见附录C.5。

77预测预报

7.17.1发生期预测

7.1.17.1.1物候学法

附录D。见附录D。各虫态的发生期。油桐尺蛾发生期与物候关系表参选用常见植物的物候期,预测油桐尺蛾

7.1.27.1.2期距法

根据油桐尺蛾某一虫态出现始期及各虫态或世代之间的生长发育所经历的天数,预测下一代虫态

各或世代出现日期。期距法预测式见附录E.1。虫态历期见附录E.2。

7.27.2发生(危害)程度预测

行预测。分级标准参考LY/T1681的规定进行预测。分级标准参考LY/T应按轻度、中度、重度三个发生(危害)程度等级执行。

7.37.3发生量与发生范围预测

按LY/T1663的相关规定按LY/T执行。

7.3.17.3.1有效虫口基数法

量。有效虫基数推测下一世代(或虫态)的发生根据油桐尺蛾前一世代(或前一虫态)的有效虫口

附录E.3。口预测式见附录E.3。

7.3.27.3.2发生范围预测

根据监测数据、成虫趋性和飞行距离,结合寄主分布情况等预测发生范围。用标准地代表法预测

附录F.1。发生面积,预测式见附录F.1。

88防治

8.18.1防治原则

常发区:加强虫情监测,采用农业、物理、生物和化学防治相结合,采取大范围生物防治和小范

围化学防治压低虫口密度的策略。偶发区:加强虫情监测,重点防治虫源地,以农业防治,适当使用

化学防治相结合。安全区:实行保护和改善生态条件,保护和利用天敌,提升林分对害虫种群的自然

控制力。

8.28.2农业防治

营造混交林,改善林分结构;及时清理虫源地等林下杂灌木,清除白背桐、盐肤木和山苍子等中间

变油桐尺蛾的生存环境;寄主,改在蛹越冬期间3~4月及时松土施肥,以破坏油桐尺蛾越冬蛹环境和提

高寄主抗虫能力。

3

DB45/T1703DB45/T—2018

8.38.3物理防治

加强虫情监测预报,于油桐尺蛾成虫发生盛期每晚使用杀虫灯诱杀成虫;采用人工扑蛾、刮卵、扑

杀群集的初孵幼虫或挖蛹;幼虫化蛹前,在树干周围铺设薄膜,上铺湿润的松土,引诱幼虫化蛹,加以

杀灭。

8.48.4生物防治

使用含0.18%阿维菌素的苏云金杆菌粉剂、1.8%阿维菌素乳油、1.2%苦参碱·烟碱乳油、油桐

尺蛾核型多角体病毒(BsNPV)等能够有效控制幼虫虫口密度的生物药剂按推荐方法进行防治;保护或种

植蜜源植物,促进寄生蜂、寄生蝇、蚂蚁等天敌昆虫种群的繁殖;保护和利用猎蝽、螳螂、大黑蚁、鸟

类等捕食性天敌,提高天敌对油桐尺蛾种群的控制力。

8.58.5化学防治

严重发生时,采用50%灭幼脲Ⅲ号胶悬剂1500倍,2.5%溴氰菊酯乳油1000倍液地面喷雾,或与柴

油按1:10的比例地面喷烟;也可采用其他安全经济有效的化学农药进行防治。

99防治效果调查

9.19.1调查内容

调查虫口减退率、失叶率和枯死率。用虫口减退率、失叶率和枯死率表示防治效果。

9.29.2调查时间

防治后3d~7d内调查。

9.39.3调查方法

按50hm2不少于3块、100hm2不少于5块、500hm2不少于10块设置标准地。每块标准地随机取样株20

株,按6.3.4调查防治前后的活虫数。

9.49.4计算公式

虫口减退率、失叶率和枯死率计算公1681的规定1663和LY/T式参考LY/T执行。

4

DB45/T1703DB45/T—2018

AA

附附录A

(资料性附录)(资料性附录)

油桐尺蛾不同发育时期特征油桐尺蛾不同发育时期特征

表A.1给出了油桐尺蛾不同发育时期的特征。表A.1给出了油桐尺蛾不同发育时期的特征。

表A.1表A.1油桐尺蛾不同发育时期特征

油桐尺蛾特征

发育时期

体长体色形态

椭圆形,常数百至千余粒聚集成堆,

卵0.7mm~0.8mm蓝绿色,孵化前变黑色

上覆黄色茸毛

密布棕色颗粒状小点,头顶中央凹陷,

灰褐色,背线、气门线白色。体色

末龄幼虫体长56mm~两侧具角状突起。前胸背面生突起2

幼虫随环境变化,有深褐、灰绿、青绿

65mm;初孵幼虫长2mm个,腹部第八节背面微突,胸腹部各

色。3龄始气门膜片呈紫红色

节均具颗粒状小点

雌成虫体长20mm~24mm,雌蛾体翅灰白色,密布灰黑色小

雌成虫触角丝状,翅外缘波浪状;雄

翅展61mm~69mm;雄蛾点。翅基线、中横线和亚外缘线系

成虫成虫触角羽毛状,腹末尖细,其他特

体长16mm~19mm,翅展不规则的黄褐色波状横纹,翅外缘

征同雌蛾

52mm~59mm波浪状,具黄褐色缘毛。足黄白色

圆锥形,头顶有一对黑褐色小突起,

蛹19mm~26mm深棕色翅芽达第四腹节后缘。臀棘明显,基

部膨大,凹凸不平,端部针状

5

DB45/T1703DB45/T—2018

BB

附附录B

定制服务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