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18005-1999 中国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

GB/T 18005-1999 China forest park landscape resources grade evaluation

国家标准 中文简体 现行 页数:11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18005-1999
相关服务
标准类型
国家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1999-11-10
实施日期
2000-04-01
发布单位/组织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
归口单位
国家林业局森林公园管理办公室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同济大学、中南林学院、东北林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
起草人:
丁文魁、吴楚材、李功阳、马建章、张启翔
出版信息:
页数:11页 | 字数:20 千字 | 开本: 大16开

内容描述

GB/T18005-1999

前台

我国蕴藏着丰富的森林风景资源,具有较大的森林旅游的利用价值.作为其主要体现形式的森林公

园,在开发建设方面已取得较大进展。并日益受到重视

为了规范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的评定工作,以确定森林公园风景资源的保护标准、利用形

式、开发规模和服务功能,加强对我国森林公园的分级管理和分类指导,为森林公园系统性的开发建设

提供指导性依据,在总结多年实践经验和科研成果的基础上,参照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经验,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从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区域环境质量和旅游开发利用条件三方面确定评价结构和评价

方法。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都是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由国家林业局提出。

本标准由国家林业局森林公园管理办公室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同济大学、中南林学院、东北林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丁文魁、吴楚材、李功阳、马建章、张启翔。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中国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GB/T18005-1999

Chinaforestparklandscaperesourcesgradeevaluation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我国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的原则与方法,作为森林公园保护、开发、建设

和管理的依据。

本标准适用于我国已建和待建各级森林公园。

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

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3096-1996大气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1988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

GB15618-1995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3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1风景资源landscaperesources

以景物环境为载体的,自然形成或人类创造的,有普遍社会价值的财富。

3.2森林风景资源forestlandscaperesources

森林资源及其环境要素中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所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相应的社

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物质和因素.

3.3风景资源质量landscaperesourcesquality

风景资源所具有的科学、文化、生态和旅游等方面的价值。

3.4森林公园forestpark

具有一定规模和质量的森林风景资源与环境条件,可以开展森林旅游,并按法定程序申报批准的森

林地域。

15权数weightednumber

在统计计算中,用来衡量各变量在总体中作用大小的数值。

4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f评价

4.1评价原则

4.1.1以对森林公园风景资源的详细调查为基础,按风景资源的特性和相关程度进行分类、分级。

4.1.2通过定量评价,进行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的综合性评定。

4.1.3应能反映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状况和环境特征,重点分析以森林为主体的风景资源的相对地

位和开发森林旅游的可行性。_

国家质11技术监,局1999一11一10批准2000一04一01实施

Gs/T18005-1999

4.2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评价分值按指定的评价方法进行评价获得,满分值为30分

4.3评价方法

通过对风景资源的评价因子评分值加权计算获得风景资源基本质量分值,结合风景资源组合状况

评分值和特色附加分评分值获得森林风景资源质量评价分值。

见附录A图Al.

4.4风景资源基本质量评价

森林公园风景资源分为地文资源、水文资源、生物资源、人文资源和夭象资源五类。每类资源各包括

五项评价因子,按评价因子间的相互地位和重要性确定评分值,评分值之和为该资源类的权数。

4.41风景资源类型

4.4.1.1地文资源

包括典型地质构造、标准地层剖面、生物化石点、自然灾变遗迹、名山、火山熔岩景观、蚀余景观、奇

特与像形山石、沙(砾石)地、沙(砾石)滩、岛屿、洞穴及其他地文景观。

4.4.1.2水文资源

包括风景河段、漂流河段、湖泊、瀑布、泉、冰川及其他水文景观。

4.4.1.3生物资源

包括各种自然或人工栽植的森林、草原、草甸、古树名木、奇花异草等植物景观;野生或人工培育的

动物及其他生物资源及景观。

4.4.1.4人文资源

包括历史古迹、古今建筑、社会风情、地方产品及其他人文景观。

4.4.1.5天象资源

包括雪景、雨景、云海、朝晖、夕阳、佛光、屋景、极光、雾淞及其他夭象景观。

4.4.2风景资源评价因子

4.4.2.1典型度

指风景资源在景观、环境等方面的典型程度。

4.4.2.2自然度

指风景资源主体及所处生态环境的保全程度。

4-4-2,3多样度

指风景资源的类别、形态、特征等方面的多样化程度。

4.4-2.4科学度

指风景资源在科普教育、科学研究等方面的价值。

4.4-2.5利用度

指风景资源开展旅游活动的难易程度和生态环境的承受能力‘

4.4-2.6吸引度

指风景资源对旅游者的吸引程度。

4.4-2.7地带度

指生物资源水平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分布的典型特征程度。

4,4.2.8珍稀度

指风景资源含有国家重点保护动植物、文物各级别的类别、数量等方面的独特程度。

4.4-2.9组合度

指各风景资源类型之间的联系、补充、烘托等相互关系程度。

4.4.3对五类风景资源的评分值进行一次加权计算,计算出风景资源的基本质量评价分值。

4.4.4风景资源组合状况评价

森林公园风景资源的组合状况用组合度评价。

GB/T18005-1999

4.4.5特色附加分

风景资源单项要素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或特殊意义,按附加分规定分值进行评分。

4.5风景资源质量评价计算

4-5.1风景资源基本质量评价分值按式(1)计算:

B=EX;F;/XF·············。。·········……(1)

式中:B-一风景资源基本质量评价分值;

X—风景资源类型评分值;

F—风景资源类型权数。

4.5.2风景资源组合状况按满分1.5分对组合度(Z)评分。

4.5.3特色附加分(T)按满分2分评分。

4.5.4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评价分值按式(2)计算:

M=B+Z+T························……(2)

式中:M—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评价分值;

B—风景资源基本质量评分值;

Z—风景资源组合状况评分值;

T—特色附加分。

4.5.5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评价计算方法参照附录Bo

4.5.6评价因子的评分值越接近于权数,表示风景资源的基本质量越接近于理想状态值。

森林公园区域环境质t评价

森林公园区域环境质量评价分值按指定环境要素进行评价获得,满分值为10分。

森林公园区域环境质量评价指标包括:

:;‘

大气质量、地表水质量、土壤质量、负离子含量、空气细菌含量。

5.3森林公园区域环境质量评价分值(万)计算由各项指标评分值累加获得。

见附录c.

6森林公园旅游开发利用条件评价

6.1森林公园旅游开发利用条件评价分值按指定开发利用条件指标进行评价获得,满分值10分。

6.2森林公园旅游开发利用条件评价指标包括:

公园面积、旅游适游期、区位条件、外部交通、内部交通、基础设施条件。

6.3森林公园旅游开发利用条件评价分值(L)由各项指标评分值累加获得。

见附录D.

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t等级评定

7.1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分值按式(3)计算:

N=M+H+L。…(3)

式中:N—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分值;

M—森林风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