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311/T 47-2015 毛竹主要害虫生态控制技术规程
DB3311/T 47-2015 DB3311/T 47-2015 Ecological control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main pests of Mao Zhu bamboo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15年12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起草人:
- 出版信息:
- 页数:12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99
B16
DB3311
浙江省丽水市地方标准
DB3311/T47―2015
毛竹主要害虫生态控制技术规程
2015-12-15发布2016-01-15实施
丽水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3311/T47―2015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丽水市生态林业发展中心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遂昌县生态林业发展中心、丽水市林业技术推广总站、丽水市白云山生态林场。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徐真旺、王芳、周樟庭、兰冬香、刘伟、黄宇南、程瑶。
本标准属首次发布。
1
DB3311/T47―2015
毛竹主要害虫生态控制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毛竹主要害虫生态控制技术的术语和定义,监测调查、生态控制措施等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丽水市区域内毛竹林主要害虫的防治。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明日期的版本适用于
本文件。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LY/T1681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及成灾标准
LY/T1915诱虫灯林间使用技术规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生态控制
采取营林、物理和生物等措施控制病虫害的技术。
3.2
监测调查
为证实一种有害生物种群的变化而进行持续性观测和调查。
4监测调查。
4.1按照毛竹主要害虫的生物学特性(详见附录A)进行监测调查。
4.2根据监测调查数据,结合气候因子,预测病虫发生趋势,确定生态控制方案。
5毛竹主要害虫生态控制技术
5.1一字竹笋象(OtidognathusdavidisFairmaire)
5.1.1营林措施
DB3311/T47―2015
砍伐3度以上的老竹,冬季结合挖冬笋深翻,深度10cm~20cm;尽量多保留毛竹林内的其他树种,
适当增加竹林周边的其他林种。
5.1.2物理措施
5.1.2.1竹笋套袋:当竹笋长到1.5m时,用60cm长塑料袋从笋尖往下套,保护笋上部不被一字竹笋象
为害,每hm2应留45株~60株笋不套,5月下旬砍掉拿到竹林外进行处理。
5.1.2.2人工捕捉:4月下旬,选择闷热天气的上午9时~10时、下午3时~5时人工捕捉。
5.2竹笋禾夜蛾(Oligiavulgaris(Butler))
5.2.1营林措施
8月至翌年2月,彻底清除竹林内及林地边缘杂草;3月底前集中清除萌发嫩草,堆集沤肥,消灭
幼龄幼虫;及时挖除不能成竹的笋、虫害笋。
5.2.2物理措施
在6月份成虫期,根据LY/T1915诱虫灯林间使用技术规范,设置诱虫灯诱杀。
5.2.3生物措施
留笋期,每笋平均虫口达0.5头/株时,用1.8%阿维菌素乳油1000倍或1.2%苦参碱乳油500倍地
面喷雾防治。
5.3竹卵圆蝽(Hippotadorsalis(Stal))
5.3.1营林措施
同5.1.1。
5.3.2物理措施
5.3.2.1油环阻隔:4月上旬,在竹杠离地50cm处涂15cm宽油环,油环最佳组合为黄油:机油=2:1。
5.3.2.2人工捕捉:4月中旬~5月中旬,人工捕捉。
5.3.4生物措施
5.3.4.1注意保护和利用蚂蚁、螳螂、蜘蛛和黑卵蜂等天敌。
5.3.4.2在4月中旬~5月下旬,平均虫口达6头/株时,用1.8%阿维菌素乳油1500倍~2000倍或1.2%
苦参碱乳油1000倍~2000倍喷雾防治;6月上旬,用0.3%阿维·苏云菌粉剂进行喷粉防治,用量7.5
kg/hm2~11.25kg/hm2。
3
DB3311/T47―2015
5.4刚竹毒蛾(Pantanaphyllostachysae(Chao),)
5.4.1营林措施
同5.1.1。
5.4.2物理措施
6月上旬~10月上旬,根据LY/T1915诱虫灯林间使用技术规范,设置诱虫灯诱杀。
5.4.4生物措施
3月中旬开展虫情调查,平均虫口达8头/株时,4月、5月份各施放白僵菌粉炮(150亿球孢)1
次,每hm230个至45个;平均虫口达16头/株时,多施放一次;平均虫口达32头/株时,在3月中旬~
5月下旬、6月下旬~8月上旬,用0.3%阿维·苏云菌粉剂进行喷粉防治,用量7.5kg/hm2~11.25kg/hm2。
5.5黄脊竹蝗(CeracriskiangsuTsai)
5.5.1营林措施
提倡营造混交林,在竹林内种植桤木或泡桐树,用于繁殖红头芫菁。
5.5.2物理措施
6下旬~8月上旬,用混有农药的尿液(如尿液:杀虫双=19:1)诱杀。放置密度根据LY/T1681林
业有害生物发生及成灾标准,重度间隔4m~5m放一个,中度10m放一个,轻度20m放一个,施药应
选在晴天进行,10天更换一次尿液和药剂。8月下旬,在竹林阳坡清除杂草,整理出空地,堆放用人尿
浸透过的新鲜稻草,引诱竹蝗集中产卵,11月份挖除卵块。
5.5.3生物措施
5.5.3.1保护和利用红头芫菁。
5.5.3.26月上旬,跳蝻平均虫口达2头/平方米时,施放白僵菌粉炮(150亿球孢),每hm230个~45个;
跳蝻平均虫口达5头/平方米时,用25%灭幼脲3号1500倍~2000倍或1.8%阿维菌素乳油1500倍~2000
倍均匀喷雾防治;跳蝻上竹后,用0.3%阿维·苏云菌粉剂进行喷粉防治,用量7.5kg/hm2~11.25kg/hm2。
5.6竹织叶野螟(AlgedoniacoclesalisWalker)
5.6.1营林措施
同5.1.1。
5.6.2物理措施
DB3311/T47―2015
6月上旬,根据LY/T1915诱虫灯林间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YD/T 3604-2019 TD-LTE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家庭基站网关设备技术要求 2019-12-24
- YD/T 3622-2019 低功耗短距离可见光通信技术要求 2019-12-24
- YD/T 3605-2019 LTE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终端设备技术要求(第三阶段) 2019-12-24
- YD/T 3606-2019 LTE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终端设备测试方法(第三阶段) 2019-12-24
- YD/T 2583.18-2019 蜂窝式移动通信设备电磁兼容性能要求和测量方法 第18部分:5G用户设备和辅助设备 2019-12-24
- YD/T 3628-2019 5G移动通信网 安全技术要求 2019-12-24
- YD/T 2583.17-2019 蜂窝式移动通信设备电磁兼容性能要求和测量方法 第17部分:5G基站及其辅助设备 2019-12-24
- YD/T 1548.1-2019 W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终端设备测试方法(第三阶段) 第1部分:基本功能、业务和性能测试 2019-12-24
- YD/T 1547-2019 W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终端设备技术要求(第三阶段) 2019-12-24
- YD/T 3624-2019 核心网控制面网元虚拟化 对物理服务器的要求 2019-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