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2/T 1497-2019 公路工程地质调绘技术规程
DB42/T 1497-2019 Road Engineering Geological Mapping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19年03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起草人:
- 出版信息:
- 页数:65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17
P13
备案号:DB42
湖北省地方标准
DB42/T1497—2019
公路工程地质调绘技术规程
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geologicalmappingofhighwayengineering
(报批稿)
2019-03-28发布2019-04-28实施
湖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42/T1497—2019
目次
前言...................................................................................V
引言...................................................................................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与定义...........................................................................1
4总则.................................................................................3
4.1一般规定.........................................................................3
4.2工作程序.........................................................................3
4.3调绘范围与精度...................................................................4
5公路工程地质调绘工作方法及要求.......................................................4
5.1一般规定.........................................................................4
5.2现场踏勘.........................................................................5
5.3遥感解译.........................................................................5
5.4地质测绘.........................................................................5
6工程地质条件调绘.....................................................................6
6.1一般规定.........................................................................6
6.2地形地貌调绘.....................................................................8
6.3地层岩性调绘.....................................................................9
6.4地质构造调绘....................................................................10
6.5水文地质调绘....................................................................11
6.6不良地质调绘....................................................................12
6.7特殊性岩土调绘..................................................................13
6.8天然建筑材料调绘................................................................14
7路线工程地质调绘....................................................................15
7.1一般规定........................................................................15
7.2一般路段调绘....................................................................16
7.3其它路段调绘....................................................................16
8工点工程地质调绘....................................................................17
8.1一般规定........................................................................17
8.2路基工程调绘....................................................................17
8.3桥涵工程调绘....................................................................18
8.4隧道工程调绘....................................................................18
8.5沿线设施工程及弃渣场调绘........................................................19
9周边环境条件调绘....................................................................19
9.1一般规定........................................................................19
9.2周边环境条件调绘内容............................................................20
9.3周边环境条件调绘成果............................................................21
I
DB42/T1497—2019
10资料整理与成果编制.................................................................21
10.1一般规定.......................................................................21
10.2原始资料整理与验收.............................................................21
10.3调绘成果图件...................................................................22
10.4调绘成果报告...................................................................22
附录A(规范性附录)特殊性岩土分类及野外判别..........................................24
表A.0.1膨胀土野外地质判别........................................................24
表A.0.2膨胀岩野外地质判别........................................................24
表A.0.3软土分类..................................................................25
表A.0.4花岗岩残积土分类..........................................................25
表A.0.5填土分类..................................................................25
表A.0.6红黏土分类................................................................26
附录B(规范性附录)岩溶分类及岩溶塌陷稳定状态野外判别................................27
表B.0.1岩溶分类..................................................................27
表B.0.2岩溶塌陷稳定状态野外判别..................................................28
附录C(规范性附录)滑坡分类及稳定状态野外判别........................................29
表C.0.1滑坡分类..................................................................29
表C.0.2滑坡稳定状态野外判别......................................................30
附录D(规范性附录)崩塌分类及稳定状态野外判别........................................31
表D.0.1崩塌分类..................................................................31
表D.0.2崩塌形成机理野外判别......................................................31
表D.0.3崩塌稳定状态野外判别......................................................32
附录E(规范性附录)泥石流分类及发育阶段野外判别......................................33
表E.0.1泥石流分类................................................................33
表E.0.2泥石流地貌部位野外判别....................................................34
表E.0.3泥石流流域形态野外判别....................................................34
表E.0.4泥石流物质成分及流体性质野外判别...........................................34
表E.0.5泥石流发育阶段野外判别....................................................35
附录F(规范性附录)岩堆分类及稳定状态野外判别........................................36
表F.0.1岩堆分类..................................................................36
表F.0.2岩堆稳定状态野外判别......................................................36
附录G(规范性附录)采空区(人工洞穴)分类及稳定状态野外判别............................37
表G.0.1采空区(人工洞穴)分类......................................................37
表G.0.2采空区(人工洞穴)稳定状态野外判别...........................................37
附录H(资料性附录)工程地质野外调绘点记录样表........................................38
表H.0.1地形地貌调绘点记录表......................................................38
表H.0.2地层岩性调绘点记录表......................................................39
表H.0.3第四系地层调绘点记录表....................................................40
表H.0.4地质构造调绘点记录表......................................................41
II
DB42/T1497—2019
表H.0.5节理裂隙统计调绘点记录表...................................................42
表H.0.6水文地质调绘点记录表.......................................................43
表H.0.7岩溶调绘点记录表...........................................................44
表H.0.8滑坡调绘点记录表...........................................................44
表H.0.9崩塌调绘点记录表...........................................................46
表H.0.10泥石流调绘点记录表........................................................46
表H.0.11岩堆调绘点记录表..........................................................48
表H.0.12采空区(人工洞穴)调绘点记录表..............................................49
表H.0.13水库坍岸调绘点记录表......................................................50
附录I(资料性附录)工程地质调绘常用图示及图例........................................51
表I.0.1地质点图示及图例...........................................................51
表I.0.2地貌图示及图例.............................................................51
表I.0.3地质界线图示及图例.........................................................51
表I.0.4第四系成因图示及图例.......................................................51
表I.0.5土体图示及图例.............................................................52
表I.0.6岩石图示及图例.............................................................52
表I.0.7地质构造图示及图例.........................................................53
表I.0.8岩溶图示及图例.............................................................53
表I.0.9不良地质图示及图例.........................................................54
本规程用词说明........................................................................55
III
DB42/T1497—2019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湖北省交通规划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湖北省交通运输厅归口管理。
本标准起草单位:湖北省交通规划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湖北省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武汉综合交通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国斌、程江涛、代先尧、陈军、王红明、尹其、陈银生、张俊瑞、邹东林、
易哲、罗红明、丁德民、王艳兰、周俊书、熊平高、雷万雄、陈禹成、熊巍、余坚、胡五洲、杨应
波、张俊、任靓蓓、程庆华、蔡洁、陈锋、王猛、姜领发、柳治国、崔臻、邹飞。
本标准由湖北省交通规划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湖北省交
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武汉综合交通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负责解释。
本规程实施应用中的疑问,可咨询湖北省交通运输厅,联系电话:027-83460670,邮箱:
2651259230@;对本规程的有关修改意见建议请反馈至湖北省交通规划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联
系电话:027-84739663,邮箱332788683@。
V
DB42/T1497—2019
引言
为规范公路工程地质调绘工作,统一工作方法和技术要求,提高工程地质调绘成果质量,充分发挥
工程地质调绘在公路工程建设中的作用。根据湖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鄂质监标[2013]50号文《关于下达
2013年湖北省地方标准项目计划的通知》的要求,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总结了湖北省近二十年来各类公路工程地质调绘的实践经验,吸收了工程地质理论研究和实
践的新成果,广泛征求了湖北省有关单位和专家的意见,经反复修改完善,最后经审查定稿。
本标准对公路工程地质调绘的工作程序、工作方法、技术要求及成果编制等提出了具体要求,重点
突出了岩溶调绘、不良地质调绘、特殊性岩土调绘、路线工程调绘、工点工程调绘、周边环境条件调绘
等与公路工程密切相关的调绘内容。
VII
DB42/T1497—2019
公路工程地质调绘技术规程
1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湖北省各级公路工程的地质调绘工作。
公路工程地质调绘工作应查明调绘范围内的工程地质条件及周边环境条件,为路线方案比选、工程
地质勘探和测试工作的布置提供地质依据。
公路工程地质调绘除应符合本规程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
本适用于本标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GB50585岩土工程勘察安全规范
JTGC20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
JTG/TC21-01公路工程地质遥感勘察规范
JTG/TC21-02公路工程卫星图像测绘技术规程
CECS238工程地质测绘标准
CECS239岩石与岩体鉴定和描述标准
3术语与定义
下列术语与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1
工程地质调绘engineeringgeologicalmapping
运用地质学、工程地质学原理,采用资料搜集与分析、现场踏勘、遥感解译、地质测绘等方法,将
与工程有关的地质和环境信息按规定精度要求绘制在设定比例尺的地形图上,并形成技术文件的一种勘
察方法。
3.1.2
工程地质条件engineeringgeologicalcondition
与工程有关的各种地质要素的总称,包括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及岩土工程性质、地质构造、水文地
质条件、不良地质作用和天然建筑材料等。
3.1.3
水文地质条件hydrogeologicalcondition
地下水形成、分布和变化规律等地质条件的总称,包括地下水类型、地下水埋藏、补给、径流、排
泄以及水质和水量等。
1
DB42/T1497—2019
3.1.4
周边环境条件environmentalcondition
工程影响范围内既有或在建建(构)筑物和设施的总称,包括地面建(构)筑物、地下建(构)筑物、管线、
道路、桥梁、隧道等。
3.1.5
工程地质问题engineeringgeologicalproblem
已有工程地质条件在工程建设和运行期间会产生一些新的变化和发展,构成影响工程建筑安全的地
质问题的总称,包括地基稳定性、斜坡稳定性、围岩稳定性、区域稳定性等。
3.1.6
现场踏勘sitereconnaissance
运用地质学、工程地质学原理,通过野外观察和调查访问,了解工程场地及附近区域地质条件的一
种地质调绘工作方法。
3.1.7
遥感解译remotesensinginterpretation
运用遥感、地质地理知识,借助适用的设备和技术方法,根据解译标志对遥感图像进行工程地质判
读和解释的一种地质调绘工作方法。
3.1.8
地质测绘geologicalsurveyingandmapping
运用地质学、工程地质学原理,通过地质调绘点的测量、观察与描述,查明调绘点的地质要素,并
绘制相应工程地质图的一种地质调绘工作方法。
3.1.9
调绘点surveyandmappingPoint
各类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不良地质、特殊性岩土、周边环境条件调查与测
绘点的统称。
3.1.10
不良地质unfavorablegeologicalcondition
由各种地质作用或人类活动造成的岩溶、滑坡、危岩、崩塌、岩堆、泥石流、采空区、水库坍岸和
地震液化等对工程可能造成危害的地质现象的总称。
3.1.11
特殊性岩土specialrockandsoil
具有特殊的物质成分、结构和工程特性的岩土的总称,包括黄土、冻土、膨胀性岩土、软土、花岗
岩残积土、填土和红黏土等。
3.1.12
工程地质图engineeringgeologicalmap
为反映工程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评价、预测工程地质问题而编制的专门性图件。
2
DB42/T1497—2019
4总则
4.1一般规定
4.1.1公路工程地质调绘应与预可行性研究阶段工程地质勘察(简称预可勘察)、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
工程地质勘察(简称工可勘察)、初步设计阶段工程地质勘察(简称初步勘察)、施工图设计阶段工程地质
勘察(简称详细勘察)的地质工作目标相适应。
4.1.2公路工程地质调绘对象可分为路线工程、工点工程和周边环境条件,调绘范围应能满足线路方
案比选的要求。
4.1.3公路工程地质调绘应根据公路等级、场地条件复杂程度开展相应的工作,并应符合《公路工程
地质勘察规范》JTGC20的相关规定。
4.1.4工程地质调绘野外工作应符合《岩土工程勘察安全规范》GB50585的有关规定。
4.2工作程序
4.2.1公路工程地质调绘工作宜按下列步骤进行:
a)资料搜集;
b)资料分析;
c)编制作业指导书;
d)现场调查与测绘;
e)资料整理与成果编制。
4.2.2资料搜集工作宜包括下列内容:
a)工程建设规划、设计资料;
b)路线沿线地形资料,航片、卫片、陆摄、无人机等遥感影像资料;
c)区域地质、水文地质、地震、标准地层资料;
d)区域矿产资源、地质灾害分布及调查资料;
e)当地岩土工程性质经验数据及工程建设经验;
f)公路影响范围内既有(或在建)建(构)筑物、设施等周边环境资料;
g)其他相关资料。
4.2.3资料分析工作宜包括下列内容:
a)分析资料可利用程度和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编制有关图表和说明;
b)将可利用信息叠加到调绘所用地形图底图上,形成工程地质调绘草图;
c)主要分析调绘区工程地质条件,明确工程地质调绘的重点地段。
4.2.4各勘察阶段均应根据调绘任务要求编制作业指导书,作业指导书宜包括下列内容:
a)任务来源、工程特点及勘察阶段;
b)调绘区自然地理、工程地质条件及工程地质问题概述;
c)工程地质调绘目的及内容;
d)工程地质调绘范围、比例尺、精度及填图地层单位要求;
e)工程地质调绘工作方法及工作量;
f)调绘人员及主要设备配置;
g)工作进度计划及完成日期;
h)质量保证措施、安全措施及其他管理措施;
i)提交的成果资料。
4.2.5工程地质调绘内容应满足调绘任务要求,宜包括下列内容:
a)地形地貌成因、类型、分布、规模、形态特征等;
b)地层成因、年代、层序、厚度、岩性、风化程度和工程特性等;
3
DB42/T1497—2019
c)构造类型、产状、规模、分布范围、各类结构面发育特征及其相关关系;
d)地下水类型、埋深、赋存、补给、径流和排泄条件,以及地表水系、井、泉的分布位置、高程
和动态特征等;
e)特殊性岩土类型、分布范围及工程性质等;
f)不良地质类型、分布范围、规模、形成条件、发生与发展规律等;
g)既有工程使用情况等。
4.3调绘范围与精度
4.3.1公路工程地质调绘范围一般情况下沿路线两侧各应不少于200m,符合下列条件时,应扩大调绘
范围:
a)预工可勘察阶段;
b)需追溯地质问题、地质界线;
c)对公路工程有影响的地质构造复杂、不良地质发育、地下水富集和周边环境复杂的路段。
4.3.2工程地质调绘成图比例尺应根据勘察阶段、工程类型、场地条件复杂程度确定,且应符合下列
要求:
a)预可勘察阶段宜采用1:100000、1:50000或更大比例尺;
b)工可勘察阶段宜采用1:50000、1:10000或更大比例尺;
c)初步勘察阶段宜采用1:10000、1:2000或更大比例尺;
d)详细勘察阶段宜采用1:2000~1:500或更大比例尺。
4.3.3工程地质调绘精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a)调绘所用地形图底图比例尺不应小于工程地质调绘成图比例尺;
b)调绘填图最小工程地质单元应为图上2mm;
c)地质调绘点的测绘精度,在图上应不低于3mm;
d)对工程有影响的不良地质可扩大比例尺表示,并标注其实际数据。
4.3.4工程地质调绘填图单位应符合下列要求:
a)填图地层单位应采用界、系、统的标准序列,对地方性地层单位应采用群、组、段、层序列;
b)第四系地层应按地层年代、成因类型、岩相变化等划分填图单位;
c)填图地层单位应与工程地质调绘比例尺相适应,按《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C20的规定
执行;
d)地层单位应有代号,有标准化代号的地层应采用标准化代号,无有标准化代号的地层应采用拉
丁字母、阿拉伯数字或二者组合表示;
e)第四系“组”以下工程地质单元代号,可自上而下采用圆圈内阿拉伯数字表示,划分亚层时可
在圆圈外用阿拉伯数字下标表示。
5公路工程地质调绘工作方法及要求
5.1一般规定
5.1.1地质调绘工作方法可分为现场踏勘、遥感解译和地质测绘,宜根据不同勘察阶段、工程所在地
地质环境特点及调绘精度要求综合选用。
5.1.2工程地质调绘工作采用分组作业方式时,接图部位的地质界线应核实一致。
5.1.3地质调绘应填写记录、拍摄影像和采集样品。
5.1.4样品采集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C20的相关规定。
5.1.5地质调绘原始资料应及时整理和分析。
4
DB42/T1497—2019
5.2现场踏勘
5.2.1现场踏勘宜调查线位、地层与地质构造、不良地质及特殊性岩土、控制性工点等。
5.2.2现场踏勘宜按下列步骤进行:
a)踏勘路线布设;
b)实地调查访问;
c)资料整理与分析。
5.2.3踏勘路线布设宜垂直于地貌单元延伸方向、地质构造线或地层岩性分界线。
5.2.4现场踏勘宜包括下列内容:
a)沿线交通、河流、湖泊、人文等;
b)重要地层界线、大型断裂、褶皱、地震及新构造运动迹象等;
c)沿线崩塌、滑坡、泥石流、岩溶、采空区等分布及活动情况;
d)沿线软土、膨胀性岩土、红黏土、填土等分布情况;
e)控制性隧道、互通、桥梁等工点场址的地质可行性。
5.3遥感解译
5.3.1遥感解译应根据勘察阶段选择航片、卫片、陆摄、无人机相应精度的影像资料。
5.3.2遥感解译宜按下列步骤进行:
a)选用、处理遥感影像;
b)根据已有地质资料或踏勘地质成果,建立解译地质标志;
c)初步解译遥感图像;
d)外业调查验证与综合解译;
e)资料整理与分析。
5.3.3遥感影像数据源宜通过国家控制点、地形图采集点、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或北斗卫星导航系
统BDS现场实测点等进行几何校正,消除遥感像片、图像的畸变,并配准地理坐标。
5.3.4遥感解译应符合现行《公路工程地质遥感勘察规范》JTG/TC2-01和《公路工程卫星图像测绘
技术规程》JTG/TC2-02的规定。
5.4地质测绘
5.4.1地质点、地质断面布设应按底图比例尺和工程地质特点确定。
5.4.2地质测绘宜按下列步骤进行:
a)地质点、地质断面布设;
b)地质点定位;
c)实测地质点、地质断面;
d)填写记录表、拍摄影像;
e)资料整理与分析。
5.4.3地质点布设应符合下列要求:
a)地质点布设应结合穿越法、界线追索法的特点进行布设;
b)地质观测点应布设在地貌、地层界限、地质构造、标志层等地质界限及地下水出露点和不良地
质现象上,大桥、特大桥、长隧道、特长隧道、高填深挖路段等部位应有适量地质观测点控制;
c)工程地质调绘比例尺图面每100mm2面积内,地质观测点数量应不少于4个;
d)对公路工程有影响的不良地质及特殊性岩土地段,应加密地质观测点;
e)地质观测点宜布设在天然或人工露头处,露头较少地段,应根据需要布置一定量的勘探工作,
以揭露主要地质现象和地质界限。
5.4.4地质断面布设宜符合下列要求:
5
DB42/T1497—2019
a)反映典型地质构造、地层的断面布设不应少于2条;
b)工点地质断面宜根据勘察阶段、工点规模、地质条件进行布设,且应不少于2条;
c)路线地质断面宜布设1条~2条。
5.4.5地质点定位宜符合下列规定:
a)地质点宜采用目测、罗盘仪交汇、卫星定位系统、仪器测量等方法定位。定位精度应满足调绘
阶段和比例尺的要求;
b)对可能影响工程地质评价的重要地质点,控制主要地质界线和地质现象的地质点,应采用仪器
测量定位。
5.4.6地质点观察描述应符合下列要求:
a)注意地质点之间的观察,必要时可在现场进行路线描述,并勾绘路线示意图;
b)地质点描述应在现场进行,其内容既要全面又要突出重点;
c)地质点描述顺序宜为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不良地质及其他,对有重要
意义的地质观测点应详细描述;
d)岩层产状可用方位角或象限角表示,但同一工程应统一;
e)地质界限在现场应用铅笔勾绘。
5.4.7地质点记录宜包括以下内容:
a)地质点应统一进行编号;
b)点号、日期、地点、天气和调绘者;
c)定位、素描图、示意图绘制;
d)描述各种地质现象。
5.4.8地质断面绘制应符合下列要求:
a)应选择断面上的地质点绘制地质断面;
b)实测地质断面比例尺应为工程地质调绘比例尺2倍~5倍;
c)实测剖面的允许图面误差应不大于3mm;
d)实测剖面地层分层精度宜根据剖面比例尺确定,剖面图上宽度大于1mm的地质体均应划分和表
示,对工程有影响的特殊夹层可扩大比例尺或用符号表示。
5.4.9照片应记录编号,且应有易于识别尺寸的参照物标志。
6工程地质条件调绘
6.1一般规定
6.1.1工程地质条件调绘应与路线工程及工点工程的设置相结合,并能满足不同勘察阶段地质调绘的
任务要求。
6.1.2工程地质条件调绘对象可分为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不良地质和特殊性
岩土,调绘任务要求时宜包括天然建筑材料。
6.1.3工程地质条件调绘对象划分应符合下列规定:
a)地形地貌调绘对象可分为构造剥蚀地貌、山麓堆积地貌、河谷地貌、河谷阶地、湖泊地貌、沼
泽地貌、冲沟地貌、岩溶地貌、不良地质地貌和人工改造地貌;
b)地层岩性调绘对象可分为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和第四纪地层;
c)地质构造可分为褶皱、断层、新构造运动和节理裂隙;
d)水文地质调绘对象可分为地表水体、井水、泉水和岩溶水;
e)不良地质调绘对象可分为岩溶、滑坡、崩塌、岩堆、泥石流、采空区、人工洞穴和水库坍岸;
f)特殊性岩土调绘对象可分为膨胀性岩土、软土、花岗岩残积土、填土和红黏土;
g)天然建筑材料可分为土、砂、砾石和石料。
6
DB42/T1497—2019
6.1.4符合表6.1.4所列特征要素的地段,宜按不良地质开展地质调绘工作。
表6.1.4不良地质
不良地质特征要素
1)地表或地下广泛分布可溶性岩层并存在各种岩溶形态;
岩溶2)可溶岩地区上覆土层曾发生地面塌陷或有土洞存在;
3)溶洞、漏斗等岩溶的调绘。
1)山体斜坡存在软弱地层或顺坡向结构面;
2)山坡后壁较陡、呈圈椅状地貌、壁面可见擦痕;
3)坡面不顺直呈无规则的台阶状,其上有洼地分布,坡脚有时可见鼓胀裂缝;
滑坡
4)前缘侵占或挤压沟(河)床,呈舌状突出,多出露泉水或湿地;
5)两侧坡脚地层多有扰动和松动现象;
6)有产生滑坡的记录。
1)坡面高、陡、不平整,地形上陡下缓;
崩塌2)岩土体节理裂隙发育,结构面多张开;
3)坡脚、坡面有崩塌物堆积。
1)沟口或坡脚存在大量无分选的洪流堆积物;
泥石流2)沟内或山坡存在滑坡堆积物或大量松散物质;
3)有泥石流暴发历史记录或泥石流活动痕迹。
1)山坡或坡脚堆积体以堆积岩块和岩屑为主;
岩堆
2)堆积体易产生坍滑、不均匀沉降等现象。
采空区1)存在正在开采或已废弃的各类矿区及古窑等;
(人工洞穴)2)存在人防工程、地下工程、坎儿井、枯井、采砂(石)洞、窑洞、菜窖及古墓等。
1)路线左右两侧200m范围内存在水库;
水库坍岸2)水库岸坡存在松散地层;
3)有产生坍岸的记录。
6.1.5符合表6.1.5所列特征要素的地段,宜按特殊性岩土开展地质调绘工作。
表6.1.5特殊性岩土
特殊性岩土特征要素
膨胀性岩土应按本规程附录A的规定进行判别。
1)在静水或缓慢流水环境中沉积的粉土、黏性土;
软土
-1
2)含水率w≥wL,孔隙比e≥1.0,压缩系数a0.1-0.2≥0.5Mpa,强度P0<8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HG/T 5567-2019 水处理剂用氢氧化铝 2019-12-24
- HG/T 5621-2019 工业用二异丁基二甲氧基硅烷 2019-12-24
- HG/T 5620-2019 工业用二异丁基酮(DIBK) 2019-12-24
- HG/T 5610-2019 分散彩蓝B 2019-12-24
- HG/T 5602-2019 矿物源腐植酸有机肥料 2019-12-24
- HG/T 5611-2019 分散大红SF 2019-12-24
- HG/T 5661-2019 纺织染整助剂产品中邻苯基苯酚的测定 2019-12-24
- HG/T 5604-2019 硝基腐植酸 2019-12-24
- HG/T 5568-2019 水处理剂 乳液型阳离子聚丙烯酰胺 2019-12-24
- HG/T 5566-2019 水处理剂 氯化铝铁 2019-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