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21709.19-2009 针灸技术操作规范 第19部分:腕踝针

GB/T 21709.19-2009 Standardized manipulations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Part 19:Wrist-ankle acupuncture

国家标准 中文简体 现行 页数:12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21709.19-2009
相关服务
标准类型
国家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09-02-06
实施日期
2009-08-01
发布单位/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归口单位
中国针灸学会
适用范围
GB/T 21709的本部分规定了腕踝针的术语和定义、操作步骤与要求、注意事项及禁忌。
本部分适用于腕踝针技术操作。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天津中医药大学
起草人:
郭义、史丽萍、陈泽林、李桂兰、赵雪
出版信息:
页数:12页 | 字数:18 千字 | 开本: 大16开

内容描述

ICS11.020

C0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21709.19—2009

针灸技术操作规范

第19部分:腕踝针

Standardizedmanipulationsofacupunctureandmoxibustion—

Part19:Wrist-ankleacupuncture

2009-02-06发布2009-08-01实施

发布

GB/T21709.19—2009

-1.Z-—1—

刖弓

GB/T21709针灸技术操作规范》分为21个部分:

—第1部分艾灸

—第2部分头针

—第3部分耳针

—第4部分三棱针;

—第5部分:拔罐;

—第6部分穴位注射;

—第7部分皮肤针;

—第8部分皮内针;

—第9部分:穴位敷贴;

一第10部分穴位埋线;

—第11部分电针;

一第12部分火针;

一第13部分芒针;

一第14部分铤针;

一第15部分眼针;

—第16部分腹针;

—第17部分鼻针;

一第18部分口唇针;

一第19部分腕踝针;

一第20部分毫针基本刺法;

一第21部分毫针针刺手法。

本部分为GB/T21709的第19部分。

本部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附录B、附录C为资料性附录。

本部分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提出。

本部分由中国针灸学会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天津中医药大学。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郭义、史丽萍、陈泽林、李桂兰、赵雪。

本部分参加起草人:王红、温景荣、孙阁、魏连海、高场、付均如、郭永明、吴丽萍、裴莹、康嬪青、

刘阳阳。

T

GB/T21709.19—2009

引言

一般标准中所涉及的长度、宽度的计量都要求采用国际单位制,但是人体高矮胖瘦的差异很大,无

法采用绝对的标准值描述针灸聯穴部位,只有通过等分折量的方法——骨度折量法描述脈穴部位,才能

适用于所有人群和所有个体。1987年世界卫生组织在韩国汉城召开的国际会议上确定采用“寸”作为

针灸经穴标准计量单位。因此,本标准的脇穴定位采用这种计量单位。

D

GB/T21709.19—2009

针灸技术操作规范

第19部分:腕踝针

1范围

GB/T21709的本部分规定了腕踝针的术语和定义、操作步骤与要求、注意事项及禁忌。

本部分适用于腕踝针技术操作。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GB/T21709的本部分。

2.1

腕踝针wrist-ankleacupuncture

腕踝针针法的简称。在腕踝部选取特定的进针点,用毫针循肢体纵轴沿真皮下刺入一定长度以治

疗疾病的方法。

2.2

腕踝针身体分区thebodyregionsofwrist-ankleacupuncture

腕踝针各进针点治疗范围所构成的6个身体纵行带状区域,分为上下两段。见附录A的

第A.1章。

2.3

0宛踝¥十进卡十点theneedlingpointsofwrist-ankleacupuncture

腕踝针进针的特定部位,在腕部和踝部各有6对,分别对应身体上下6个分区且与各区编号一致。

见附录A的第A.2章。

3操作步骤与要求

3.1施术前准备

3.1.1针具选择

根据病情和进针点选择长25mm或40mm毫针。

3.1.2进针点选择

参见附录B。

3.1.3体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关联标准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