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3/T 784-2023 蓝莓绿色生产技术规程

DB33/T 784-2023 Blueberry Green Production Technical Regulations

浙江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11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33/T 784-2023
标准类型
浙江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23-10-10
实施日期
2023-11-10
发布单位/组织
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11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20

CCSB31

33

浙江省地方标准

DB33/T784—2023

代替DB33/T784—2010

蓝莓绿色生产技术规程

Codeofpracticeforgreenproductionofblueberry

2023-10-10发布2023-11-10实施

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33/T784—2023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

定起草。

本标准代替DB33/T784—2010《蓝莓生产技术规程》,与DB33/T784—2010相比,除结构调整和

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a)删除了幼树期、初果期、盛果期、大枝、短截、疏剪和回缩的术语和定义(见2010年版的3.1、

3.2、3.3、3.4、3.5、3.6、3.7);

b)增加了环境要求、苗木要求的内容(见4.1、4.4),修改园地选择、品种选择的内容(见4.2、

4.3,2010年版的4.1、4.3);

c)增加了“栽培管理”,并细分为时间、密度、方法等内容(见第5章,2010年版的4.5、4.6);

d)更改了土壤管理、肥水管理的内容,并整合为“土肥水管理”(见第6章,2010年版的第5

章、第6章);

e)增加了鸟害防治的内容(见7.3);

f)将“树体管理”更改为“整形修剪”(见第8章,2010年版的第7章),删除了“初果期修

剪”的内容(见2010年版的7.2);

g)更改了病虫害防治、果实采收要求(见第9章、第10章,2010年版的第9章、第11章);

h)删除了包装贮运要求(见2010年版的第10章);

i)增加了生产档案记录的内容(见第11章);

j)更改了附录A(见附录A,2010年版的附录A);

k)增加“蓝莓标准化生产技术模式图”(见附录B)。

请注意本标准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标准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浙江省农业农村厅提出并组织实施。

本标准由浙江省种植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浙江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学会、浙江贝莱特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郑蔚然、褚田芬、于国光、王强、王新全、雷玲、蔡铮、王文冬、洪麒明、刘

琳、任霞霞。

本标准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2010年首次发布为DB33/T784—2010;

——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I

DB33/T784—2023

蓝莓绿色生产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蓝莓的建园、栽培管理、土肥水管理、花果管理、整形修剪、病虫害防治、采收、生

产档案记录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蓝莓绿色生产全过程。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标准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标准。

GB309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5084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15618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

NY/T393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

NY/T496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

3术语和定义

本标准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建园

4.1环境要求

应选择生态条件良好,远离交通主干道,无污染源或污染物含量控制在允许范围之内的区域。灌溉

水应符合GB5084的规定,土壤环境质量应符合GB15618的规定,大气环境质量应符合GB3095的规定。

4.2园地选择

宜选择土层深厚、土壤疏松肥沃的平地或光照充足的向阳缓坡(坡度不超过25°);水源充足、排

灌方便;有机质含量3%以上,pH值4.5~5.5。

4.3品种选择

选择适宜本地种植的蓝莓品种,鲜食以南高丛蓝莓为主,可选用‘奥尼尔’‘密斯梯’‘莱格西’

等,也可选用‘沃农’‘芭尔德温’‘灿烂’等兔眼蓝莓品种;加工以‘蓝美1号’为主。

4.4苗木要求

1

DB33/T784—2023

采用品种纯正、无检疫病虫害、枝条健壮、根系发达、无机械损伤的1年~2年生苗木,苗高30cm

以上,主枝2个~3个。

5栽植管理

5.1时间

每年11月至翌年3月栽植,以秋冬栽植为宜;容器苗在生长季节均可栽植,休眠期定植为宜。

5.2密度

5.2.1根据土壤条件、苗木特性和生产需要确定栽植密度。

5.2.2鲜食品种:高丛类行距2.5m~3.0m、株距1.2m~1.5m;兔眼类行距2.5m~3.0m、株距1.5m~

2.0m。

5.2.3加工品种:行距0.9m~1.2m、株距2.4m~3.0m为宜。

5.2.4机械操作果园宜扩大栽培行距。

5.3方法

苗木栽植时,在定植垄中线上按栽植密度挖穴,栽植深度以原苗根际上表面与栽植沟面平齐为宜;

栽后浇定根水,再覆盖一层细土,厚度约2cm。在同一地块至少种植同一类型,花期较为一致的2个~

3个品种互相授粉。

6土肥水管理

6.1土壤管理

6.1.1土地整治

清除田园杂草,平整地块,机械旋耕、深翻、起垄。

6.1.2改良培肥

当土壤pH值>5.5时,撒施酸性土壤调理剂;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低或土壤黏性较强时,宜施用松针、

草炭土、有机肥、粉碎秸秆和碎树皮等有机物料进行改良。

6.1.3覆盖防草

全园宜用园艺地布覆盖防草;也可选用农作物秸秆、锯末、松针等进行覆盖,覆盖厚度5cm为宜。

6.2肥料管理

6.2.1施肥原则

应符合NY/T496的规定。根据测土配方结果确定施肥量,采取有机肥与化肥相结合,控制化肥总量,

中微量元素因缺补缺。宜使用铵态氮肥,不应使用含氯或硝酸盐的复合肥。

6.2.2施肥时间

2

DB33/T784—2023

宜在萌芽前、果实膨大期和采收修剪后进行。

6.2.3施肥方法

6.2.3.1基肥

基肥宜在9月~11月进行,采用环状施肥法、条状施肥法等方式。以有机肥为主,成龄树每株施3kg~

5kg,化肥宜选择N:P2O5:K2O比例为1:1:1的有机复合肥和硫酸钾型复合肥。

6.2.3.2追肥

根据树龄、树势、产量及土壤条件,少量多次进行追肥;萌芽期以氮肥为主,坐果后以氮磷钾肥为

主,采收后以磷钾肥为主,幼树每次每株施复合肥20g~25g,盛果期树每次每株施复合肥100g~150g。

微量元素缺乏时宜追施叶面肥。

6.2.3.3水肥一体化

有条件的基地,宜采用水肥一体化管理。

6.3水分管理

6.3.1根据土壤墒情和蓝莓生长特点,及时灌溉。宜采用微喷灌、滴灌等方式。

6.3.2保持排水沟畅通,遇涝害时应及时排水,防止园地积水受涝。

7花果管理

7.1疏花疏果

应设定合理目标产量。开花前后根据目标产量结合修剪调控花芽,疏除过多、成串、细弱的花枝及

小果。授粉树宜保留较多的花芽和花量,以利于主栽品种授粉。

7.2辅助授粉

花期宜用蜜蜂或熊蜂辅助授粉。

7.3鸟害防治

蓝莓成熟期可用防鸟网、声波驱鸟器等方式防治鸟害。

8整形修剪

8.1幼树期整形

幼树修剪以扩大树冠为主,冬季修剪以疏除细弱枝、下垂枝(从基部疏除)、过密枝、交叉枝、衰

弱枝条为主,选留3个~4个生长健壮的基生枝,采用短截或者撸花芽方式去掉花芽。

8.2盛果树修剪

3

DB33/T784—2023

控制树冠,以疏枝为主。疏除衰弱枝,保留强壮枝作为结果枝,利用短截使结果枝的花芽长度控制

在20cm以内。根据不同品种的结果量,冬季修剪时合理选留花芽,花后复剪时根据坐果情况及新梢抽

生确定留果量。夏季合理选留萌叶新枝,逐步更新衰老的成年大枝,保持树冠和产量的相对稳定。

9病虫害防治

9.1防治原则

根据“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优先运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措施;根据病虫

害发生情况,必要时,合理使用化学农药。

9.2防治对象

主要防治对象有灰霉病、僵果病、炭疽病、枝干枯萎病、金龟子、蚜虫、刺蛾、黑腹果蝇等。主要

病虫害防治方法见附录A。

9.3防治方法

9.3.1农业防治

及时清除病枝、病叶、病果,冬季清园,减少侵染源,采取科学施肥、合理灌溉、通风透光、适宜

密度、强壮树势等措施控制病虫害发生。

9.3.2物理防治

采用频振式杀虫灯、黑光灯、粘虫板、糖醋液、果蝇引诱剂等方法诱杀害虫或人工捕杀害虫。

9.3.3生物防治

保护和利用寄生蜂、异形瓢虫等天敌。

9.3.4化学防治

根据防治对象,合理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优先选用符合NY/T393规定的农药;依照农药

标签使用,不应使用来源不明、成分含量标注不清的农药。

10采收

10.1根据果实成熟度分批采收。当果蒂部分的果皮颜色变为蓝色,即可采收。

10.2应轻摘轻放,采后应及时预冷;搬运过程中轻拿轻放。

11生产档案记录

建立完整的生产管理档案,包括投入品采购记录、生产过程记录、病虫害防治记录、施肥记录等,

生产档案至少保存2年以上。

12模式图

4

定制服务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