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00年12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中国迅达电梯有限公司北京电梯厂、上海三菱电梯有限公司、天津奥的斯电梯有限公司
- 起草人:
- 郗小惠、勒书龙、许晓亮、杨锡芝、黄保才
- 出版信息:
- 页数:26页 | 字数:49 千字 | 开本: 大16开
内容描述
ICS91.140.90
Q78
J6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工业行业标准
JG135-2000
杂物电梯
Dumbwaiterlift
2000一12一13发布2001一06一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发布
JG135-2000
目次
前言··············································“···················“············.,····························……t
1范围······”·············”··························”························································……1
2引用标准·····························································································““·“·……1
3定义····“·“···················”····················“································“···················……2
4电梯井道················,···”···················································‘···························……2
5机房和机罩·································“·······································“····……4
6层门·····”········“······················“····················.,································一4
7轿厢和对重········································.·······························”·····……..‘6
8悬挂装置、安全钳装里和限速器········..·······..·..······….…”..·..·..···..···.·..·..·..·..·..·...……7
9导轨、缓冲器和极限开关····················“······························‘············.····.·..·..·……9
10电梯驱动主机···································“·······”····························……10
11电气设备和电气安装·······························-···········································...……11
12电气故障的防护、控制和优先权···············..··············...’·····..·········..·……“...·..·..·..·……14
13注意事项及操作说明········”············”··························..·..·”·..·······..··.·……16
14检脸、记录与维修···”····································································….…17
15包装、运愉与贮存················“···“····················“·······”··.,···”········”···……18
附录A(标准的附录)曳引驱动电梯的曳引条件及曳引绳在曳引轮绳槽中的比压··········….…19
附录B(标准的附录)技术文件··……-’······..·..···..·..······..·..··……“.·.··..‘...·..·……20
附录C(标准的附录)交付使用前的检验“二”··············..·...·..·..·..·..·……21
附录D(标准的附录)定期检验、重大改装或事故之后的检验·····························….…21
)G135-2000
前言
本标准的全部技术内容为强制性。
本标准非等效采用英国标准BS5655-1989第3部分《杂物电梯》,同时参照GB7588-1995《电梯
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的条款和结构,结合我国杂物电梯的特点和生产的实际情况而制订的。在编写规
则上执行了GB/T1.1-1993(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单元:标准的起草与表述规则第1部分:标准编
写的基本规定》.
本标准在制订过程中,对BS5655主要技术内容进行了如下变更:
1根据标准内容的需要,增加了一些章节和条款。
1)增加第2章“引用标准”,将BS5655中最后的参考标准用相关的国家标准予以取代并提到第2章。
从BS5655第1章之后的章节号均顺序后延。以下所说章节号,除特别说明,均为调整后的章节号。
2)第3章定“义”中,增加了清“洁门”和装“载高度”两条术语。
3)增加4.2.3井“道下端的清洁门”。
4)BS5655中7.3的正文改为8.3.1并增加B-3.2有关曳引绳在曳引绳槽中比压的要求。
5)增加9.3.3"极限开关动作后,只有经过称职人员的调整后,电梯才能恢复运行气
6)增加了第14章习检验、记录与维修”,并根据本章节的需要,增加了附录B,附录C,附录D,
7)增加了第15章包“装,iEi翰与贮存”。
2对BS5655一些条款的内容进行了调整和补充,并对BS5655中有些表达重复的条款进行了编
辑性修改。
I)将BS5655中2.2条款里有关载重量与轿厢尺寸要求的内容并人7.2,其余内容改为3.1,
8S5655中2.1改为3.2.
2)BS5655中3.5的注1改为正文4.5.1;正文改为4.5.2并参照GB7588中的5.5.2在本条最
后加上“井道底坑的底平面应按不小于5000N/m'的载荷设计”及a)b)条款;注2改为正文4.5.2的
注。
3)BS5655中的7.2.2与7.2.5关于钢丝绳和链条安全系数的内容合并,并改为8.2.2对钥丝绳
和链条安全系数的要求。
4)BS5655中的7.7.1.1改为8.7.1.1,原文“当轿厢装载高度小于800mm,或当载重卫不小于
250吨时应在轿厢上设置安全钳装置”,改为“当载重量大于250kg时,应在轿厢上设置安全钳装置气
5)将BS5655中的7.7.1.2与7.7.1.3关于安全钳的设置场合及安全钳的动作说明内容分别合
并,并改为8.7.1.2对安全钳设置场合的说明和8.7.1.3对安全钳动作的要求,同时将8.7.1.2中仅对
重增加安全钳装置,改为在这种情况下,轿厢和对重均增加安全钳装置。
6)BS5655中的7.7.4.2改为8.7-4.2,并在条款中增加“也可以借助悬挂装置断裂或借助一根安
全绳来动作”。
7)对于BS5655第11章中的表2,根据本标准的对应条款进行了调整,
3对BS5655中有误的条款进行了修改。
1)BS5655中的3.4.1关于井道壁的说明中"3.4.2至3.4.6"有误,改为",4.4.2至4.4.5",并将条
款号改为4.4.1,
2)BS5655中的3.6“多台电梯或杂物梯”中或“杂物电梯”取消,并将条款号改为4.6.
3)BS5655中的7.8.3正文内容有误与标题不符,参照GB7588中的9.9.7作出修改。并将条款号
改为88,3,
JG135-2000
4参照GB7588将BS5655中的条款注释改为正文,如将BS5655第3章注释“本章的各项要求
适用于装有单台或多台电梯轿厢的井道”改为正文。
本标准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均为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电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迅达电梯有限公司北京电梯厂、上海三菱电梯有限公司、天津奥的斯电梯有
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榔小惠、靳书龙、许晓亮、杨锡芝、黄保才。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工业行业标准
杂物电梯JG135-2000
Dumbwaiterlift
1范.
本标准规定了电力驱动的,轿厢是用钢丝绳或链条悬挂的杂物电梯(以下简称电梯)的结构和安装,
检验、记录与维修,包装、运愉与贮存等方面的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额定载重量不大于5o0kg,额定速度不大于1.0m/S,在层站地板水平面或高于层站
地板水平面装载的电梯.
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
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2099.1-1996家用和类似用途插头插座第一部分:通用要求(eqvIEC884-1:1994)
GB/T3805-1993特低电压(ELV)限值(eqvIEC1201)
GB5013.1-1997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橡皮绝缘电缆第1部分:一般要求
(idtIEC245-1:1994)
GB5013.3-1997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橡皮绝缘电缆第3部分:耐热硅橡胶绝缘电缆
(idtIEC245-3:1994)
GB5013.4-1997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橡皮绝缘电缆第4部分:软线和软电缆
(idtIEC245-4:1994)
GB5013.5-1997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橡皮绝缘电缆第5部分:电梯电缆
(idtIEC245-5:1994)
GB5023.1-1997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聚抓乙烯绝缘电缆第1部分:一般要求
(idtIEC227-1:1993)
GB5023.3-1997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聚氯乙烯绝缘电缆第3部分:固定布线用无护
套电缆(idtIEC227-3:1993)
GB5023.4-1997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聚抓乙烯绝缘电缆第4部分:固定布线用护套
电缆(idtIEC227-4:1992)
GB5023.5-1997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聚抓乙烯绝缘电缆第5部分:软电缆(软线)
(idtIEC227-5:1979)
GB8903-1988电梯用钢丝绳(eqvISO4344:1983)
GB14048.4-1993低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低压机电式接触器和电动机起动器
(eqvIEC947-4-1:1990)
GB14048.5-1993低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控制电路电器和开关元件第一部分机电式
控制电路电器(eqvIEC947-5-1:1990)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2000-12-13批准2001一06-01实施
JG135一2000
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1杂物电梯dumbwaiterlift
服务于规定楼层的固定式升降设备,具有一个轿厢,就其尺寸和结构型式而言,轿厢不允许进人.轿
厢运行在两列垂直的或与垂直方向倾斜角小于15。的刚性导轨之间。
3.2轿厢
杂物电梯用于载重的部分,为安装方便一般是整体结构。
3.3清洁门cleaningdoor
为清除电梯井道底部内灰生和散落的杂物,在井道下端井道壁上所设置的门。
3.4装载高度loadinglevel
电梯层门地坎上平面到该楼层地板水平面的垂直距离。
4电梯井道
本章的各项要求适用于装有单台或多台电梯轿厢的井道。
4.1总则
电梯对重应与轿厢安装在同一个井道内。
4.2井道的封闭
4-2,1封闭
电梯井道一般由无孔的墙、底板和顶板完全封闭起来。只允许有下述开口:
a)层门;
b)检修门、活板门、清洁门;
c)火灾情况下,排出气体和烟雾的排气孔;
d)井道与机房(机罩)或与滑轮间之间的永久性开口。
当不要求井道起防止火灾蔓延以保护建筑物,以及不要求井道全部封闭时,除人口面外,其他各面
墙的高度不小于2.5m。在井道人口面,从层站地面2.5m高度以上,可以使用网格或穿孔板。网格或
穿孔板孔的尺寸无论在水平方向或垂直方向测量,均不大于75mm,
4.2.2检修门、活板门
4.2.2.1检修门、活板门在电梯井道上设置的目的仅仅是为了检修的需要。
4.2.2.2检修门的高度不小于1.4m,宽度不小于0.6me活板门的高度不大于0.5m,宽度不大于
0.5me
4.2.2.3检修门、活板门均不得向井道的内部方向开启。
4.2.2.4检修门、活板门均应装有一个用钥匙开启的镇,当检修门和活板门开启后不用钥匙亦能将其
关闭并锁住。检修门即使在锁住情况下,也应能不使用钥匙从井道的内部将门打开。
4.2.2.5所有的检修门、活板门均应装有一个电气安全装置,该安全装置符合12-1.2的要求,用以确
保电梯只有当所有的检修门、活板门均是关闭时才能运行。
4.2-2.6检修门和活板门应是无孔的,并且应具有与层门一样的机械强度(见6.2),
4.2.3井道下端的清洁门
可以在井道最下端设置一个清洁门。
4.2.3.1清洁门的高度不大于0.6m,
4.2-3.2清洁门不得向井道的内部方向开启。
4.2.3.3清洁门应装有一个用钥匙开启的锁。
4.2.3.4清洁门应装有一个电气安全装置,该安全装置符合12-1.2的要求,用以确保电梯只有当清洁
2
JG135一2000
门是处于关闭状态时才能运行。
2.3.5清洁门应是无孔的,并且应具有与层门一样的机械强度(见6.2).
4.2通风
电梯井道除用于机房或机罩及滑轮间通风外,不得用于建筑物内其他房间的通风。
4.3电梯井道的壁、底面和顶板
井道的结构至少应能承受由电梯驱动主机施加的,由安全钳装置动作瞬间从导轨上产生的,以及由
缓冲器动作时产生的载荷。
井道的壁、底面和顶板应用坚固的非易燃材料制造,而这种材料的本身不应助长灰尘的产生,该材
料应具有足够的机械强度。
4.4面对轿厢人口的层门与电梯井道壁的结构
4.4.1面对轿厢人口的层门与并道壁或部分井道壁的要求,适用于井道的整个高度。
4.4.2由层门和面对轿厢人口的井道壁或部分井道壁组成的组合体,应在轿厢整个入口宽度上形成一
个无孔表面,门的运转间隙除外。
4.4.3对于没有轿厢门或者相当于门保护装置的电梯(见7.3),由层门和面对任何轿厢人口的井道壁
或部分井道壁组成的组合体,应构成一个连续的垂直表面。该表面应由光滑的坚固的材料所组成,如金
属的薄板、硬贴面层或其他具有类似的光滑表面的材料。如果用玻璃墙壁应选安全玻璃(如钢化玻瑞或
夹层玻璃),其厚度不小于11.5mm。此外,这个组合体在轿厢人口的两边宽出值不小于25mm。在不能
提供一个连续光滑表面的地方,任何凸出部分或凹进部分,如果其尺寸大于5mm,则必须用金属板、混
凝土或其他类似材料,将这些凸出和凹进部分制成与水平面不小于600的斜面。
4.4.4轿厢地坎和层门地坎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大于25mm,
4.4.5除了轿厢地坎和层门地坎之间的其他地方,井道壁和轿厢地坎之间、或者和轿厢门框架之间、或
者和轿厢门之间的水平距离都不大于150mm,
45位于轿厢或对重下面的空间的防护
4.5.1电梯井道不宜设置在人们能到达空间的上面。
4.5.2如果轿厢和对重之下确有人可以进人的空间存在,井道底部的底面应按不小于5000N/m`的
载荷设计。并且:
a)将轿厢和对重缓冲器安装在一直延伸到坚固地面上的实心桩墩上,或
b)轿厢和对重上装设安全钳装置。
注:在倾定载重f不大于50kg,行程不大于4m,所提供的井道具有足够的强度,可以吸收载重的轿厢和对重以重
力加速度从行程最高点落下所产生的能量,则这种场合可以不考虑4.6.2所提的要求。
4.6装有多台电梯的轿厢和对重的井道
4.6门在运动的部件之间,即不同电梯的轿厢和对重装置之间,应在井道的下部安装一个垂直隔板。这
一个隔板应从并道底部水平面以上不大于。.3m起,向上至距井道底部不小于2.5m的高度。
注:特别推荐这-姗板能廷长贯穿整个井道高度.
4.6.2如果相邻电梯的运动部件(轿厢或对重)和轿厢顶部边缘之间的水平距离小于。.3m,则4.6.1
中规定的隔板应该延伸到井道的全部高度,并应大于其有效宽度。
有效宽度不应小于被防护的运动部件(或运动部件需防护的部分)的宽度加上每边各。.1m,
4.了井道的顶部空间及井道底部
4.7.1曳引式电梯的顶部间距
在轿厢或对重与井道顶部和底部的任何部件之间必须提供一个不小于50mm的距离,从而使得如
果轿厢或对重装置撞击到下面的缓冲器并完全压实时,对重或轿厢不会撞击到电梯井道结构顶部的任
何部分。
4.7.2强制驱动式电梯的顶部间距
JG135一2000
在井道顶部,电梯轿厢和井道结构的任何部分之间必须提供一个不小于50mm的距离,使得正常
运行时,轿厢不会撞击顶部的缓冲器。
4.7.3井道底部
4.7.3门当最低层站的装载高度处于或接近该层地板水平面时,需要在井道的底部提供一个符合
4.7-3.2和4.7.3.3规定的底坑。
4.7.3.2除了缓冲器和导轨的底座以及排水装置以外,井道的底部应光滑平整,在安装好导轨、缓冲
器、栅栏等后,底坑不得漏水或渗水。
4.7.3.3在井道底部应提供一个停止开关,该开关用于停止电梯和使电梯保持停止状态。该开关应安
装在进人井道底部门的近旁,当人进人井道底部时能立即触及到且不应存在弄错停止位置的危险(见
13.5).
4.8电梯并道应为电梯专用
井道是专门用于电梯的。井道内不得装设与电梯无关的设备、电缆等,也不允许安装用于消防的喷
水器。
机房和机策
5.1总则
5.1.1电梯驱动主机及其辅助设备应放在一个单独的机房中,或者放在电梯井道中的一个机罩内,该
机房或机翠仅允许经批准的人员进人(或接近)。
5.1.2机房或机罩应具有坚固的结构,能适应各种天气条件,并应是干燥的,同时,具备良好的通风条
件(见5.1.10)。人员接近所有设备时应是安全的口
5.1.3机房门无论何时,都不得小于0.6mxo.6m,并且门应能锁住。
5.1.4机房或机罩不得用来作为电梯以外的其他用途,也不得设置非电梯用的电缆、导管或装置。
5.1-5当机房或机罩的位置距井道较远时,在任何时候都应保证有一个安全方便的通道进人机房或接
近机罩,并且该通道应有固定的照明灯具,通道的高度不小于1.8m,
5.1.6机房应有足够的空间,使得控制柜、控制屏的布置能具备5.1.7和5.118规定的间距。
注:如果将控制柜、控制屏适当封闭.可锁住并设有防护设旅,则控制柜、控制屏可以安装在机房或井道外面的邻近
位皿上.
5.1了如果在维修时,控制柜、控制屏是带电的,则在控制柜、控制屏的前面必须提供不小于。.9m的
净空距离。
注:这一要求可以通过安装可移动式控制柜、控制屏的措施来达到
5.1.8如果人员进
推荐标准
- GB/T 29256.4-2012 纺织品 机织物结构分析方法 第4部分:织物中拆下纱线捻度的测定 2012-12-31
- GB/T 29259-2012 道路车辆 电磁兼容术语 2012-12-31
- GB/T 29256.5-2012 纺织品 机织物结构分析方法 第5部分:织物中拆下纱线线密度的测定 2012-12-31
- GB/T 29256.6-2012 纺织品 机织物结构分析方法 第6部分:织物单位面积 经纬纱线质量的测定 2012-12-31
- GB/T 29261.4-2012 信息技术 自动识别和数据采集技术 词汇 第4部分:无线电通信 2012-12-31
- GB/T 29256.3-2012 纺织品 机织物结构分析方法 第3部分:织物中纱线织缩的测定 2012-12-31
- GB/T 29262-2012 信息技术 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SOA) 术语 2012-12-31
- GB/T 29257-2012 纺织品 织物褶皱回复性的评定 外观法 2012-12-31
- GB/T 29258-2012 精梳棉粘混纺本色纱线 2012-12-31
- GB/T 29260-2012 网屏编码防伪技术条件 2012-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