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23248-2020 海水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规范

GB/T 23248-2020 Code for design of seawater treatment for recirculating cooling seawater system

国家标准 中文简体 现行 页数:18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23248-2020
相关服务
标准类型
国家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20-12-14
实施日期
2021-07-01
发布单位/组织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归口单位
全国海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83)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海水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的一般要求和海水补充水处理、海水循环冷却水处理、海水旁流水处理、海水循环冷却排放水处理及检测、监测与控制等的设计要求与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以海水作为补充水的新建、扩建、改建工程的海水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自然资源部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天津市中海水处理科技有限公司、华润电力(渤海新区)有限公司、天津国投津能发电有限公司
起草人:
侯纯扬、李亚红、王维珍、成国辰、张连强、吴芸芳、徐旭、陈冲、尹建华、杨光、张文帅
出版信息:
页数:18页 | 字数:35 千字 | 开本: 大16开

内容描述

ICS07.060;91.140

p41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23248-2020

代替GB/T232482009

海水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规范

Codefordesignofseawatertreatmentforrecirculatingcoolingseawatersystem

2020-12-14发布2021-07-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申#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保叩

GB/T23248-2020

目次

前言…………·”………I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一般要求………………·……”……”....••••••......4

5海水补充水处理…………·……”………...••••••......4

6海水循环冷却水处理………·……”……”……..5

7海水旁流水处理……·……”……”……..9

8海水循环冷却排放水处理…·……”……”……..9

9检测、监测与控制………………”……..9

附录A(规范性附录)海水水质分析检测记录表……”……12

附录B(资料性附录〉海水水质分析方法…·…………·……13

参考文献……·…………·……15

GB/T23248-2020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GB/T23248-2009《海水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规范机与GB/T23248-2009相比,除

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g

一一增加了水处理剂性能评价方法和冷却塔飘水率测试方法标准(见第2章h

一一增加了浅层海水术语(见3.2);

修改了海水循环冷却水系统、海水水处理药剂、海水冷却感、飘水率、系统水容积、腐蚀速率、局

部腐蚀、监测试片、预膜和污损生物等术语和定义(见3.1、3.3、3.5、3.6、3.7、3.9、3.10、3.12、3.13

和3.16,2009年版的3.1、3.2、3.4、3.5、3.6、3.8、3.9、3.11、3.12和3.15);

一一修改了异养菌总数单位(见3.18,2009年版的3.17);

一一修改了排污水量术语名称(见3.23,2009年版的3.22);

一一修改了海水旁流水处理[见4.1c)、4.4和第7章,2009年版的6.3.5];

修改了海水水质检测方法的引用标准(见5.1.2、6.1.3和9.1.5,2009年版的5.1.2、6.1.3和7.1.5);

增加了补充水悬浮物指标,修改了补充水盐度、pH值控制值(见表1,2009年版的表D;

一一修改了管程一般最低流速[见6.1.1c),2009年版的6.1.1c)];

一一修改了异养菌总数允许值[见6.1.2e),2009年版的6.1.2e)J;

一一修改了海水循环冷却水氯化物允许值,增加了铜离子和游离余氯指标(见表2,2009年版的

表2);

删除了海水循环泵中有关青铜和普通水泵的内容(见2009年版的6.3.4);

增加了水处理药剂静态性能评价试验方法的引用标准(见6.4.3);

一一增加了海水循环冷却动态模拟试验的引用标准(见6.4.4);

一一修改了海水循环冷却排放水处理(见第8章,2009年版的6.6);

一一增加了铮离子、铜离子、氨氮和溶解固形物等海水水质常规检测项目(见表3);

增加了污垢热阻值非常规检测项目,增加了非常规检测项目的引用标准(见表4);

增加了粘附速率计算方法(见表4);

增加了海水飘水率检测要求和方法〈见9.1.6〕g

一一增加了钵离子、铜离子、氨氮、铁细菌数、硫酸盐还原菌数和电导率项目(见表A.I);

一一删除了灼烧减量和铁铝氧化物项目(见2009年版的表A.l);

一一修改了全硬度名称(见2009年版的表A.l);

增加了海水水质分析方法(见附录B)。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海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83)归口回

本标准起草单位g自然资源部夭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天津市中海水处理科技有限公司、

华润电力(渤海新区)有限公司、天津国投津能发电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侯纯扬、李亚红、王维珍、成国辰、张连强、吴芸芳、徐旭、陈冲、尹建华、杨光、

张文帅,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g

GB/T232482009。

I

GB/T23248-2020

海水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海水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的一般要求和海水补充水处理、海水循环冷却水处理、海水

旁流水处理、海水循环冷却排放水处理及检测、监测与控制等的设计要求与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以海水作为补充水的新建、扩建、改建工程的海水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目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34550.l海水冷却水处理药剂性能评价方法第1部分z缓蚀性能的测定

GB/T34550.2海水冷却水处理药剂性能评价方法第2部分2阻垢性能的测定

GB/T34550.3海水冷却水处理药剂性能评价方法第3部分E菌藻抑制性能的测定

GB/T34550.4海水冷却水处理药剂性能评价方法第4部分z动态模拟试验

GB/T50050-2017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规范

GB/T50102工业循环水冷却设计规范

HY/T241冷却培飘水率测试方法等速取样法

JTJ275海港工程混凝土结构防腐蚀技术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海水循环冷却水系统recircnlatingcoolingseawatersystem

以海水作为冷却介质,由换热设备、海水冷却塔、水泵、管道及其他有关设备组成的循环运行的一种

给水系统。

3.2

浅层海水shallowseawater

近岸海域或水深200m以浅海域的海水。

3.3

海水水处理药弗lseawat町treatmentchemi四ls

海水水处理过程中所使用的化学品。

注z一般包括海水缓蚀剂、阻垢剂、菌藻抑制剂等。

3.4

药剂允许停留时间permittedretentiontimeofchemicals

药剂在海水循环冷却水系统中有效的时间。

注2改写GB/T5005日-2017,定义2.1.19.

1

GB/T23248-2020

3.5

海水冷却塔seawatercoolingtower

用于海水循环冷却过程的一种构筑物。

注z海水被输送到塔内,通过海水利空气之间进行热、质交换,达到降低水温的目的。

3.6

飘水率driftingratio

单位时间内从冷却塔上方飘出的水量与进塔水量之比。

注1通常以百分数表示.

注2,在海水冷却系统中也称盐雾飞溅量B

3.7

系统水容积system国pacityvolume

循环冷却水系统内所有水容积的总和。

注z单位为立方米(皿').

[GB/T500502017,定义2.1.14]

3.8

浓缩倍数cycleofcon四ntration

循环冷却水与补充水含盐量的比值.

[GB/T50050-2017,定义2.1.15]

3.9

腐蚀速率corro由nrate

以金属腐蚀失重而算得的每年平均腐蚀深度。

注2单位为毫米每年(mm/a),

[GB/T500502017,定义2.1.12]

3.10

局部腐蚀localizedcorr田ion

暴露于海水腐蚀环境中,金属表面某些区域的优先集中腐蚀。

注1'主要包括电偶腐蚀、缝隙腐蚀、磨损腐蚀、应力腐蚀、点蚀等。

注2,局部腐蚀可产生如点坑、裂纹、拘槽。

3.11

电化学保护el配trochemicalprot配tion

通过电化学方法控制腐蚀电位,以获得防蚀效果回

3.12

监测试片monitoringtestcoupon

用于监测腐蚀的标准金属试片。

注z改写GB/T50050-2017,定义2.1.16,

3.13

预膜prefilming

在海水循环冷却水系统中,通过在海水冷却水中投加缓蚀剂,循环运行,使金属表面形成均匀致密

保护膜的过程。

3.14

污垢热阻值foulingr回istan四

换热设备传热面上因沉积物而导致传热效率F降程度的数值。

注,单位为平方米开尔文每瓦(m'•K/W)。

2

GB/T23248-2020

[GB/T500502017,定义2.1.11]

3.15

粘附速率adb四ionrate

换热器单位传热面上每月的污垢增长量。

注1ε又称为污垢沉积率。

注2,单位为毫克每平方厘米月[mg/(cm'•月)].

[GB/T500502017,定义2.1.13]

3.16

污损生物foulingorganism

生长在船底、浮标、平台以及与海水接触的一切其他设施表面或内部的生物。

注1,这类生物一般对设施是有害的。

注2,改写GB/T12763.62007,定义3.12.

3.17

生物粘泥量slimecontent

用生物过滤网法测定的海水循环冷却水所含生物粘泥体积。

注z单位为毫升每立方米(mL/m')。

[GB/T500502017,定义2.1.10]

3.18

异养菌总数countofaerobicbeterotropbicbacteria

按细菌平皿计数法统计出每毫升海水中的异养菌菌落数。

注2单位为菌落形成单位每毫升(CFU/皿L).

3.19

硫酸盐还原菌敛countofsulfateredncingbacteria

按最大可能菌数法(MPN)测定的每毫升海水中硫酸盐还原菌的菌数。

注z单位为个每毫升〈个/mL)。

3.20

铁细菌数countofironbacteria

按最大可能菌数法(MPN)测定的每毫升海水中铁细菌的菌数。

注2单位为个每毫升(个/mL)。

3.21

旁流水sidestream

从海水循环冷却水系统中分流并经处理后,再返回系统的水。

注g改写GB/T50050-2017,定义2.1.18.

3.22

补充水量amountofmakenp

为了维持系统规定的浓缩倍数,需要向海水循环冷却水系统补充的海水量。

注g单位为立方米每小时(m'/h)。

3.23

排污水量amountofblowdown

为了维持系统规定的浓缩倍数,需要从海水循环冷却水系统排放的水量。

注E单位为立方米每小时(m'/h).

3

GB/T23248-2020

4一般要求

4.1海水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主要包括下列内容z

a)海水补充水处理g

b)海水循环冷却水处理$

c)海水旁流水处理s

d)海水循环冷却排放水处理z

e)检测、监测与控制。

4.2海水循环冷却水系统采用原海水作为补充水.补充水应根据相应海域的水文地质状况,辅以必要

的预处理措施,以满足海水补充水的水质要求。

4.3海水循环冷却水处理一般通过动态模拟试验,给出海水循环冷却水系统浓缩倍数和缓蚀、阻垢、菌

藻抑制等控制条件,确定海水循环冷却水处理方案。通过系统水平衡计算,进行系统相关设计。

4.4海水循环冷却水处理宜根据循环冷却水水质要求,并结合应去除杂质的种类、数量等因素,确定旁

流水处理设计方案。

4.5海水循环冷却排放水应贯彻循环经济和综合利用原则,根据环保要求并结合生产实际,选择适宜

的处理工艺或排放方式。

4.6海水循环冷却水系统宜采用适宜的检测、监测与控制技术,实时监控温度、流量、压力和药剂等参

数的变化,以实现海水循环冷却水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4.7在海水循环冷却水系统中与海水接触的设备、仪表、部件等应考虑耐海水腐蚀等特性。

5海水补充水处理

5.1水质调查

5.1.1海水水质调查应符合下列规定2

a)当采用浅层海水时,不宜少于一年的逐月最高、最低潮位时水质的全分析资料s

b)当采用海水井取水时,不宜少于一年的逐季水质全分析资料P

。当取水口位于入海f可口时,不宜少于一年的逐月最高、最低潮位时水质的全分析资料,枯水期

及丰水期各加测一次.

5.1.2海水水质分析项目应符合附录A的要求,相关分析方法参见附录Bo

5.2水质要求

5.2.1海水循环冷却补充水水质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海水补充水水质指标

项目

单位控制值

悬浮物mg/L<10

浊度NTU<10

sζ40

盐度

pH值6.5~8.5

CODMnmg/L骂王4

4

GB/T23248-2020

表1(续)

项目单位控制值

溶解氧mg/L>4

总铁mg/L<0.5

硫化物(以S计)mg/L<0.1

袖类mg/L<1.0

CFU/mL

异养菌总数<lo'

5.2.2当海水循环冷却补充水水质不满足表1要求时,应根据海水水源状况,选择采用拦污、防污损生

物附着、絮凝、沉降等预处理措施。

5.3水处理设计依据

海水补充水水质应以年水质分析数据的平均值作为设计依据,开以最不利水质校核设备能力。

6海水循环冷却水处理

6.1一般规定

6.1.1海水循环冷却水系统基本参数确定=

a)循环冷却海水量应根据生产工艺的最大小时用水量确定。

b)给水温度应根据生产工艺要求并结合气象条件确定,

c)循环冷却海水应走管程,管程最高流速应依据所选用管材的材质确定s最低流速一般不宜小于

1.0m/s,若采用铁合金换热设备,如j设计流速不宜小于2.0m/s,

d)海水循环冷却水系统中换热设备传热面冷却水侧的壁温不宜高于70℃。

e)海水循环冷却水的设计停留时间不应超过药剂允许停留时间。设计停留时间按式(1)计算s

TV….(1)

一Qb+Qw

式中.

T一一设计停留时间,单位为小时(h);

V一一系统水容积,单位为立方米Cm'〕g

Qb海水排污水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小时Cm'/h);

Qw海水风吹损失和系统泄漏损失水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小时(旷/h)。

。海水循环冷却水系统水容积宜小于小时循环水量的1/3。系统水容积按式(2)计算z

V二v,+v,+v,••(2)

式中2

v,设备容积,单位为立方米(旷);

v,管道容积,单位为立方米Cm');

v,集水池容积,单位为立方米Cm')。

6.1.2海水循环冷却水系统水处理控制指标E

a)海水浓缩倍数宜控制在1.5~2.5;

b)换热设备传热面冷却水侧污垢热阻值应小于3.2×10-•m'•K/W;

5

GB/T23248-2020

c)换热设备传热面水侧粘附速率不应大于15mg/(cm2•月);

d)碳钢管壁的腐蚀速率应小于0.075mm/a,铜合金和不锈钢管壁的腐蚀速率应小于0.005mm/a,

并应选择适宜的局部腐蚀控制措施g

e)异养菌总数应小于1×10'CFU/mL,铁细菌数应小于300个/mL,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