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39624-2020 机载激光雷达水下地形测量技术规范

GB/T 39624-2020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underwater topographic survey of airborne lidar

国家标准 中文简体 现行 页数:28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39624-2020
相关服务
标准类型
国家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20-12-14
实施日期
2020-12-14
发布单位/组织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归口单位
全国地理信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30)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机载激光雷达水下地形测量的基本要求、准备工作、数据获取、数据处理、成果质量检查和成果整理与上交。
本标准适用于采用机载激光雷达测量技术进行深度不超过50 m水域的水下地形测量作业。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北京四维空间数码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深圳大学、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院、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起草人:
徐保龙、邵永社、李清泉、魏荣灏、贺岩、郑学东、汪驰升、任少华、邹双朝、高宏志、严冰、宋丽、郭锴、王婧、王朝霞、雷鑫
出版信息:
页数:28页 | 字数:50 千字 | 开本: 大16开

内容描述

犐犆犛07.040

犃7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

犌犅犜396242020

机载激光雷达水下地形测量技术规范

犜犲犮犺狀犻犮犪犾狊犲犮犻犳犻犮犪狋犻狅狀犳狅狉狌狀犱犲狉狑犪狋犲狉狋狅狅狉犪犺犻犮狊狌狉狏犲狅犳犪犻狉犫狅狉狀犲犾犻犱犪狉

狆狆犵狆狔

20201214发布20201214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发布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

犌犅犜396242020

目次

前言…………………………Ⅲ

引言…………………………Ⅳ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缩略语……………………3

5基本要求…………………4

5.1一般规定……………4

5.2空间基准……………4

5.3时间基准……………4

5.4投影和分幅…………………………4

5.5图式符号……………4

5.6点云密度要求………………………4

5.7点云平面精度………………………5

5.8点云高程精度………………………5

5.9元数据………………6

6准备工作…………………6

6.1需求分析……………6

6.2资料收集……………6

6.3现场踏勘……………6

6.4仪器设备选择………………………6

6.5技术设计书编写……………………7

7数据获取…………………7

7.1综合检校……………7

7.2航线设计……………9

7.3数据获取要求………………………9

7.4数据获取飞行………………………10

7.5数据补测……………10

8数据处理…………………11

8.1数据处理流程………………………11

8.2数据整理……………11

8.3波形数据处理………………………12

8.4POS数据处理………………………12

8.5点云数据处理………………………12

8.6成果制作……………13

9成果质量检查……………13

/—

犌犅犜396242020

9.1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13

9.2原始采集成果的检查………………13

9.3后处理成果检查……………………13

10成果整理与上交………………………14

10.1成果提交要求……………………14

10.2成果提交内容……………………14

附录(规范性附录)波形成果元数据…………………

A15

附录(规范性附录)点云成果元数据…………………

B17

()…………………

附录规范性附录安置角计算记录

C19

()………………

附录规范性附录偏心分量测量记录

D20

()…………

附录资料性附录偏心分量测量记录示例

E21

附录(规范性附录)飞行记录…………

F22

参考文献……………………23

/—

犌犅犜396242020

前言

本标准按照/—给出的规则起草。

GBT1.12009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地理信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SACTC230

:、、、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四维空间数码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深圳大学浙江省水

利河口研究院、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徐保龙邵永社李清泉魏荣灏贺岩郑学东汪驰升任少华邹双朝高宏志

、、、、、。

严冰宋丽郭锴王婧王朝霞雷鑫

/—

犌犅犜396242020

引言

,、

机载激光雷达测量是一种快速获取空间高精度三维地理信息的新技术集成激光雷达技术高精度

,、

惯性导航测量技术和高精度动态GNSS差分测量技术为一体较传统摄影测量技术具有更快速更精

确获取水下地貌和地物三维信息的优势。近年来,机载激光雷达测量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并开始在海

、。

岸带岛礁附近水域和内陆水域等水下地形测绘领域得到应用

本标准面向水下地形测量需求,在分析现有技术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机载激光雷达水下地形测量

,。

技术的发展水平和特点对采用机载激光雷达进行水下地形测量作业提出规范化的技术要求

/—

犌犅犜396242020

机载激光雷达水下地形测量技术规范

1范围

、、、、

本标准规定了机载激光雷达水下地形测量的基本要求准备工作数据获取数据处理成果质量检

查和成果整理与上交。

本标准适用于采用机载激光雷达测量技术进行深度不超过50m水域的水下地形测量作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12319中国海图图式

GB12327海道测量规范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和编号

GBT13989

/数字地形图产品基本要求

GBT17278

/数字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

GBT18316

/地理信息元数据

GBT19710

/(所有部分)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

GBT20257

/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

GBT24356

/海洋要素图式图例及符号

GBT32067

/机载激光雷达数据处理技术规范

CHT8023

/—机载激光雷达数据获取规范

CHT80242011

/基础地理信息数字成果、、数字高程模型

CHT9008.21∶5001∶10001∶2000

/基础地理信息数字成果、、、、

CHT9009.21∶50001∶100001∶250001∶500001∶100000

数字高程模型

/基础地理信息数字成果数字水深模型

CHZ9026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机载激光雷达犪犻狉犫狅狉狀犲犾犻犱犪狉

搭载在航空平台上,集成了激光雷达设备、和等设备的激光探测和测距系统。

GNSSIMU

注:本标准特指用于水体水深测量的机载激光雷达测深系统,用于获取目标表面几何和物理特征。

3.2

水下地形测量狌狀犱犲狉狑犪狋犲狉狋狅狅狉犪犺犻犮犪犾狊狌狉狏犲

狆犵狆狔

采用水深测量方法对水下地貌以及地物直接与已知量或间接量进行比较的过程。

:。

注本标准中特指获取水底地形几何形态特征信息

/—

犌犅犜396242020

3.3

国家大地坐标系;

2000犆犺犻狀犪犌犲狅犱犲狋犻犮犆狅狅狉犱犻狀犪狋犲犛狊狋犲犿2000犆犌犆犛2000

,。,

采用2000参考椭球原点在地心的右手地固直角坐标系犣轴为国际地球旋转局参考极方向犡

轴为国际地球旋转局的参考子午面与垂直于轴的赤道面的交线轴与轴和轴构成右手正交坐

犣犢犣犡

标系。

[/—,]

GBT149112008定义2.32

3.4

1985国家高程基准犖犪狋犻狅狀犪犾犞犲狉狋犻犮犪犾犇犪狋狌犿1985

1987年颁布命名的采用青岛水准原点和根据由青岛验潮站从1952年到1979年的验潮数据确定

的黄海平均海水面所定义的高程基准,其水准原点的起算高程为72.260m。

[/—,]

GBT149112008定义2.24

3.5

理论最低潮面狋犺犲犾狅狑犲狊狋狀狅狉犿犪犾犾狅狑狑犪狋犲狉

我国海图深度基准面的具体实现形式,为理论上可能出现的潮汐最低水位,其高度从当地平均海平

面起算。

[/—,]

GBT175012017定义3.6

3.6

平均海平面犿犲犪狀狊犲犪犾犲狏犲犾

,、、

高程等于海洋水位观测结果平均值的平静的理想海面按观测时长可分为日平均月平均年平均

和多年平均海平面。

注:/—,。

改写GBT159182010定义2.5.5

3.7

当地平均海平面犾狅犮犪犾犿犲犪狀狊犲犪犾犲狏犲犾

当地验潮站年以上每小时的观测值求出的平均值。

19

3.8

检查航线犮犺犲犮犽犾犻狀犲

与飞行采集航线垂直的航线。

注:用于采集点云数据精度进行检查。

3.9

波形数据狑犪狏犲犳狅狉犿犱犪狋犪

,。

激光接收系统按照预设采样率对信号的回波进行离散化采样所得的回波强度时间序列

注:波形数据的时间分辨率不大于激光脉冲宽度,保存了用于反演水体环境信息和空间地理信息的原始采样数据,

由此可以获得精确的水下地形数据与丰富的水面及水体环境特征。

3.10

水下地形模型狌狀犱犲狉狑犪狋犲狉狋犲狉狉犪犻狀犿狅犱犲犾

以水下离散高程点为基础建立的规则格网或三角网等空间模型。

注:用以模拟连续分布的水下地形空间位置等属性分布。

3.11

数字水深模型犱犻犻狋犪犾犫犪狋犺犿犲狋狉犻犮犿狅犱犲犾

犵狔

采用离散水深点数据建立的规则格网或三角网等空间模型。

:。

注用以描述区域范围内连续水深变化的数字化空间模型

/—

犌犅犜396242020

3.12

水体漫衰减系数犱犻犳犳狌狊犲犪狋狋犲狀狌犪狋犻狅狀犮狅犲犳犳犻犮犻犲狀狋

在单位长度水体中传输的光学辐照度变化量与光学辐照度的比值。

注属于水体表观光学参数表征水体中光学辐照度随水体传播距离的衰减情况又称值

:,,犓。

3.13

水底反射率犫狅狋狋狅犿狉犲犳犾犲犮狋犻狏犻狋

水底反射光辐射度与水底接受辐照度的比值。

3.14

犌犖犛犛偏心分量犌犖犛犛犾犲狏犲狉犪狉犿狊

天线相位中心在参考坐标系中的个坐标分量。

GNSS3

3.15

犐犕犝偏心分量犐犕犝犾犲狏犲狉犪狉犿狊

设备原点在参考坐标系中的个坐标分量。

IMU3

3.16

激光雷达偏心分量犾犻犱犪狉犾犲狏犲狉犪狉犿狊

机载激光雷达原点在参考坐标系中的个坐标分量。

3.17

安置角偏差犫狅狉犲狊犻犺狋犪狀犾犲狊犱犲狏犻犪狋犻狅狀

犵犵

机载激光雷达坐标系与所在载体坐标系个对应轴系间存在的系统性角度偏差。

IMU3

3.18

点云密度狅犻狀狋犮犾狅狌犱犱犲狀狊犻狋

狆狔

每平方米单位面积上激光测量点的平均数量。

3.19

最大测量水深犿犪狓犻犿狌犿犱犲狋犺

机载激光雷达能够测量到的水深最大值。

注:用被测水体在激光波长的漫衰减系数的倒数(/)的倍数来表示。

1犓

3.20

条带宽度狊狑犪狋犺狑犻犱狋犺

机载激光雷达作业时垂直于飞行航线的测量宽度。

注:用航高的倍数表示。

3.21

测量速率犿犲犪狊狌狉犲犿犲狀狋狉犪狋犲

机载激光雷达单位时间获取的水底地形测量点数。

4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惯性测量装置()

IMUInertialmeasurementunit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

GNSSGlobalnaviationsatellitesstem

gy

:()

POS定位定姿系统Positionandorientationsstem

:()

PPS秒脉冲Pulseersecond

/—

犌犅犜396242020

5基本要求

5.1一般规定

机载激光雷达水下地形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

a选用的机载平台的供电载重航时航速航高和下视窗口等参数应能满足激光雷达用于水下

地形测量工作的要求;

),;

b机载激光雷达及相关辅助设备应在计量检定或校准的有效期内使用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选用的机载激光雷达应透明提供波形、点云原始数据及相应的格式说明;

)、、、、

d点云密度平面精度高程精度适用于海上环境同时满足三级及以下海况三级及以下风力

犓d小于或等于0.3m-1和水底反射率大于或等于15%等。在困难海况条件下,不能满足该使

,;

用条件时指标允许放宽倍

0.5

)工作流程应包括准备工作、数据获取、数据处理、质量控制和成果整理与上交;

)、。

f成果的生产分发和使用应符合保密的相关规定

5.2空间基准

5.2.1平面坐标系

。,。

平面坐标系统应采用CGCS2000如采用其他平面坐标系统应与CGCS2000建立联系

5.2.2高程基准

,,,

高程基准应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如采用其他高程基准应与1985国家高程基准建立联系在

、,。

远离大陆的岛礁其高程基准还应给出与当地平均海平面的关系

5.2.3深度基准面

,,

深度基准面应采用理论最低潮面根据工程需要采用其他基准面的应给出所采用的基准面与理论

,、,

最低潮面以及1985国家高程基准的关系在远离大陆的岛礁其高程基准应给出与当地平均海平面的

关系。

5.3时间基准

日期应采用公元纪年,时间应采用北京时间。

5.4投影和分幅

,,

投影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测图比例尺大于或等于采用带投影

1∶20001.5°1∶50001∶10000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关联标准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