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J/T 134-2001 城市公交空调客车空调系统技术条件

CJ/T 134-2001 The 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the air-conditioning system of urban transit buses

行业标准-城建 中文简体 废止 页数:20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CJ/T 134-2001
相关服务
标准类型
行业标准-城建
标准状态
废止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
发布日期
2001-04-20
实施日期
2001-10-01
发布单位/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归口单位
建设部城镇建设标准技术归口单位建设部城市建设研究院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文前页预览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上海市城市交通管理局、上海交通大学、上海五汽冠忠公共交通有限公司、上海二电巴士公共交通有限公司、上海客车制造有限公司、上海开利运输冷气设备有限公司、杨州亚星客车股分有限公司
起草人:
蔡夏英、蔡治权、阙雄才、李惠强、朱国勋、李伟国、陈江平、徐雷、秦彬、胡远远、陈立建
出版信息:
页数:20页 | 字数:32 千字 | 开本: 大16开

内容描述

gJ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建设行业标准

cJ/T134-2001

城市公交空调客车空调系统技术条件

Thetechnicalrequirementsfortheair-conditioning

systemofurbantransitbuses

2001一04一20发布2001一10一01实施

CJ/T134-2001

目次

前育·.·“··.······································”············“·········“···……I

1范围1

2引用标准·“·““··············。。········“··“··············”,·“····“··········“”·····”··········“······”·…1

3术语············”·············……“··················”……““··“···············一,.…“··“······”·……1

4产品分类·2

5要求···············”···················“····“············”···,”······················”····”·················一2

6空调系统的性能试验“······························“······、·····“·····················.·.··.··.·····……5

7检验规则··············“··“·········”·”··“····”·······“···“·”···············“·····“·······”··。·····……8

8城市公交空调客车的标识”·,·,····,·”··,··,·,·”,···”···”·”···,····,·······,·,”,·价”··……8

附录A(提示的附录)试验记录表···············“····”、”··········..··.········..·……9

CJ/T134-2001

前言

本标准在我国首次制定。标准参照了JT/T216《客车空调系统技术条件》的部分内容,同时结合我

国城市公交空调客车使用环境和特点在以下几个方面提出新的要求:1.根据城市公交客车长期在中、

低速条件下行驶,乘客门开启频繁的特点,制定了城市公交空调客车制冷系统的工作性能要求。2.提出

了对使用独立空调、非独立空调的不同工作性能要求,3.根据大量实测数据和使用数据,提出了车身隔

热保温的要求。4.根据乘座舒适性提出了对车厢内温度限值的要求。5.提出了对在用车的检测要求。

6.提出了对城市公交空调客车的标识要求。7.根据国家有关环保规定提出了对制冷剂的要求.

本标准的附录A是提示的附录。

本标准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提出。

本标准由建设部城镇建设标准技术归口单位建设部城市建设研究院归口。

本标准由上海市城市交通管理局、上海交通大学、上海五汽冠忠公共交通有限公司、上海二电巴士

公共交通有限公司、上海客车制造有限公司、上海开利运输冷气设备有限公司、扬州亚星客车股份有限

公司负责起草。

本标准起草人:蔡夏英、蔡治权、胭雄才、李惠强、朱国勋、李伟国、陈江平、徐雷、秦彬、胡远远、陈立

建。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建设行业标准

城市公交空调客车空调系统

CJ/T134-2001

技术条件

Thetechnicalrequirementsfortheair-conditioningsystem

ofurbantransitbuses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城市公交空调客车空调系统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标志等。

本标准适用于车长大于7m的各种型号城市公交空调客车,其他公交空调客运车辆可参照执行。

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

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4094-1999汽车操纵件、指示器及信号装置的标志

GB7258-1997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

GB/T12427-1990客车产品系列型谱

GB/T12534-1990汽车道路试验方法通则

QC/丁72-1993汽车空调制冷装置

QC/T324-2000汽车燃油空气加热器

QC/T413-1999汽车电器设备基本技术条件

QC475-1999客车防尘密封性限值

QC476-1999客车防雨密封性限值

QC/T634-200。汽车水暖式暖风装置

1丁/T216-1995客车空调系统技术条件

术语

城市公交空调客车air-conditionedurbantransitbuses

具有调节车厢内空气温度、湿度、速度和洁净度功能的城市公交客车。

空调系统air-conditioningsystem

具有调节车厢内空气温度、湿度、速度和洁净度的各种空调装置和配套设备的总称。

制冷系统refrigerationsystem

用于从车厢内移出热量的制冷装置及其配套设备的总称口

采暖系统heatingsystem

用于向车厢内提供热量的暖风装置和配套设备的总称。

除霜系统defrostingsystem

用于冬季清除风窗玻璃上积霜或结冰的装置。

cJ/T134-2001

36空调装置air-conditioningequipment

调节车厢内空气温度、湿度的各种设备的总称。

3.7制冷装置refrigerationequipment

用于制冷系统的制冷设备。

3.8暖风装置heatingequipment

用于采暖系统的采暖设备

3.9通风换气装置ventilationequipment

置换车厢内空气的设备。

110新出厂客车thenewbus

投人运行不超过一年的新生产客车。

J月产品分类

月,1制冷装置分类

Jd‘川独立式:压缩机由单独动力驱动的制冷装置。

月月﹃悦非独立式:压缩机由汽车主发动机驱动的制冷装置。

月月﹃2采暖装置分类

刁﹃2.1余热水暖式:利用发动机缸体冷却水经车内热交换器加热车厢内空气的采暖方式

﹃2.2独立式:由燃油、电能或其他独立热能加热车厢内空气的采暖方式。

︺要求

5.1一般要求

5.1.飞城市公交空调客车应具有制冷、采暖、通风换气功能。

5.1.2空调系统的各总成、零部件必须选用合格产品,并必须安装牢固。

5.1.3空调系统的控制装置和操纵机构应安全可靠。

5.1.4具有自动温控功能的城市公交空调客车制冷系统应具有手动控制功能。

5.2制冷系统

5.2.1制冷系统的工作性能要求见表1,

5.2.2对于车厢内有风道的城市公交空调客车,应沿车厢风道纵向按乘客每排位置设置可调风量的送

风口.风道侧面安置一定数量的不可调送风口。

5.2.3采用制冷装置的车内回风口和车外进风口均应安装便于折洗的过滤网。

5.2.4车内送风管道接口处不得泄漏,外表面不得凝露。

5.2.5制冷管道应固定牢靠,离接头两端100mm内,必须用支架固定,并采取适当的防磨措施。

5.2.6制冷装置的冷凝水应能顺利排出车外,不允许倒流或从风口外溢。

5.2.7非独立制冷装置的压缩机安装位置应便于调整,并保证其动力传动部分可靠。

5.2.8制冷剂低压管道的外部应有绝热层、保护层。

5.2.9采用独立式制冷装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a)保证机组添加油、水、制冷剂和维修方便;

b)机组周围应通风良好,热交换器、水箱空气导流合理、畅通,与车身结合部应密封、隔热良好,并

有防止飞石等击伤热交换器和水箱的防护措施。

5.2.10蒸发器出风口和回风口的连接管道截面积不应小于设备出、回风口的截面积,并不应有急剧转

折的弯道。当不得已采用急转弯道时,应在管内设置导流板或分流板。

5-2.11城市公交空调客车严禁使用R12制冷剂,必须使用环保型制冷剂,制冷剂的年泄漏量不得大

CJ/'r134-2001

5.2-12制冷系统性能试验方法按6.1规定。

表1对制冷系统工作性能的要求

序号项目单位基本条件性能要求

非独立式:590-630

1每m,车厢容积装机制冷fW按设备标定最大值计算

独立式550.590

2倾定乘员数人均装机制冷盆W按设备标定最大值计算530

3顺定乘员数人均装机冷风盆印'/h风盆应能调节,人均.小送风t80

新出厂客车:按6.1.2.3b)MR,车内

7

外平均温差的最小规定值

4车内外沮差℃

在用车:按6.1.2.3a)测量,车内外平

5

均温差的最小规定值

气温不高于38℃时车厢内沮度最高限

5车厢内温度限值℃30

各出风口的风诬应基本均匀,风速应在

6出风口风速m/s风速不大于6,不小于3

规定范围内

新出厂客车:按6.1.2.36)测盈;

℃在用车:按6.1.2.3a)#1$3

车厢内最大沮差规定值

7车厢内沮度分布

新出厂客车:按6.1.2.3b)MJt;

℃在用车:按6.1.2.3a)侧量,乘客头部2^5

应低于足部的谧差范围

车内辅助发动机或汽车发动

不大于74

机和压缩机安装处上方

怠速

车顶回风口或换气设备处不大于74

状态

车外辅助发动机或汽车发动

不大于84

8嗓声dB(A)机处

独立机组按6.1-2.2

不大于80

30km/h车内测盆

车速

噪声非独立机组按6.1-2.2

行胶不大于81

测盘

1制冷机组选型时按表第1,2项计算,并取大值。

2第1.2项,设备标定.大值,按QC/T72标准测定的实际制冷f与标定制冷t差值<8%

5.2.13客车上安装冷凝器和水箱处应有良好的通风导流措施并便于清洗。

5.3采晚系统

5.3.1采暇系统的工作性能要求见表2。

5.3.2吸风管道应有隔热层,凡乘客易触及到的暖风管道表面温度和睦风出口温度不得大于50'Ce

5.3.3暖风管道上的出风口布R应使车厢内温度分布均匀,且不能直接朝向乘客身体部位。

5.3.4暖风装I的回风口应装设过滤网。

5.3.5采暇系统的各密封面结合处不得有泥气、漏水、漏油现象。

CJ/T134-2001

他部位时,延伸管道截面不得小于原排气管截面,且不宜过长并避免急剧转弯

表2采暖系统的工作性能要求

性能要求

序号项目单位基本条件

温带亚热带

1额定乘员数人均W按设备标定最大值计算520460

采暖热量

2额定乘员数人均m'/h按设备标定最大值计算不小于20不小于巧

暖风量

不小于12.驾驶

3车内温度C按6.2.2.3测量,30min内达到不小于12员足下温度不

小于工5

按62.2.3测量.车厢内最大温差规定

不大于5

4车内温度分布C

乘客头部应低于足部的温差范围2-5

所有出风口风量应均匀,最大风速规定

5出风口风量、风速m/s不大于4

6工作噪声dB(A)客车停驶,仅采暖系统和通风装置工作不大于75

注:第工、2项,设备标定最大值测定实际采暖热量与标定采暖热量差值<8%

5.3.7采用加热器的采暖系统应满足下列要求:

a)燃油空气加热器应符合QC/T324的规定,并具有按QC/T324规定进行检测的产品合格证;水

暖式暖风装置应符合QC/T634的规定,并具有按QC/T634规定进行检测的产品合格证。

b)采用专用燃油箱的然油加热器,燃油箱应固定牢靠,避免因油箱颤动而发生故障。一般应使油箱

的油面在加热器中位线的士300mm范围内,以保证正常的供油现象。

5.18采暖系统的性能试验按6.2的规定。

54车身保温能力要求

5.4.1空调客车的车身结构应采取有效可靠的隔热保温措施,隔热层填充必须严实,乳贴牢靠。

5.4.2车身外冷暖风进出口风道应远离热源并有阻燃的隔热保温层,并包扎勃贴牢靠。

5.4.3车身的密封性能应符合QC475,QC476的规定。

5.4.4整车隔热保温性能应达到表3的要求

表3车身保温性能要求min

项目基本条件性能要求

按6.1.2.3c)测量(该试验紧接在降温试验后进行),车内气温上升到与外

夏季不小于10

界气温相差工C的时间

保温

能力按6.2.2.3。)测量。(该试验紧接在升温试验后进行),车内气温下降到与

冬季不小于10

外界气温相差1'C的时间

5.5通风换气

5.5.1空调客车应设通风换气功能勺

5.5.2通风换气装置的性能要求见表4。

CJ/T134-2001

表4通风换气装置性能要求

序号项目单位基本条件性能要求

1额定乘员人均通风换气Itm'/h最大装机通风换气t不小于10

2车内气流速度m/s通风换气设备满负荷工作不大于。.5

3通风换气装1处的车内噪声dB(A)停车,汽车发动机不工作不大于65

5.6除霜系统性能要求

56.,具有采暖功能的空调客车应设置风窗玻璃除霜系统.

5.6.2除藉系统工作性能要求见表50

表5除霜系统工作性能要求

雨刮器刮片运动搜盖区域性能要求

序号项目单位基本条件

左右

试验开始后20min时不小于80%

7除箱面积%

试验开始后25min时不小于80%

除箱装置(暖风系

2除箱喷气流速度m/s5~7

统)满负荷

停车汽车发动机不

工作空调系统仅除

3除箱装皿处的车内噪声dB(A)不大于70

箱装里(暇风系统)

满负荷

6空调系统的性能试验

6门制冷系统的性能试验

6.1.1试验条件

6,门,,试验车辆应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空调设备应能正常工作。

6.1门.2装载条件:试验车辆必需在日光下停车,门窗全开,使车内外温度平衡后方可进行以下试验。

在用车可以空车进行试验,新出厂客车应在乘座率不小于额定乘员数80%的情况下进行试验。

6.1.1.3气候条件:晴天少云,有日光直射,气温不低于30'C,风速小于5m/s,

6.1-1.4仪器设备:太阳辐射仪、多点温度计、压力表、风速风向仪、干湿球温度计、声级计、发动机转速

表、坡度仪、微风测速仪、检漏仪、秒表、风速仪。所有仪器均应符合计量检定要求,并在有效检定期内。

6.1.2测量方法

6门.2.1风量、风速的测量

关闭客车所有门窗,对于独立式空调装置,制冷装置开至最高档,风机开到最高档,对于非独立式空

调装置,非独立式空调装置的压缩机转速稳定在1800r/min士100r/min,风机开到最高档,所有可调

风口处于最大出风位置,开机10min后在5mm内记录所有风口的平均出风口风速并计算总出风量,

用带集风罩的风速仪测量,取其平均值,所有出风口的风速及各出风口的风速差须在规定范围内。

6.1.2.2噪声的测童

测量地应在无顶栩的空旷场地进行,在测量中心点25m半径范围内不应有较大的反射物,测量场

地本底噪声不得大于65dB(A),关闭客车所有门窗,制冷装置开至最高档,非独立式空调装置的压缩机

转速稳定在最高1800r/min士100r/min,车外噪声测量中心点距压缩机组中心点5m,距车厢地板高

度1二,测点与机组间除本车车身外应无其他遮挡物。

车内噪声测量点:在压缩机组中心位置、回风口中心、及客车纵向对称中心平面内,车厢地板上方

1.Zm处,选3点,各测点测量两次,取其平均值。

Cd/T134-2001

6.1.2.3降温及保温能力的测量

a)在用车辆降温能力的测量

测点位置:在用车降温试验时在车辆纵向轴线上距地面1.2m处设置前、中、后三点,前位置点距

车辆前风窗玻璃1.5m处。中间位里点在车辆中部。尾部设在距后风窗玻璃(后舱板)1.5,处。

全部关闭车辆门窗,开启空调机,并全部打开各出风口,独立式空调制冷装置开至最高档,非独立式

空调装置的压缩机转速稳定在最高1800r/min士100r/min,风机开最高档,前10min,每隔2min记录

一次,以后每隔5min记录一次车内各点及回风口温度,直至30min结束。

b)新出厂客车降温能力的测量

测点位置:温度测量点须分走廊测温点及座椅测温点两类,座椅处测沮点须设在距座垫表面上方

635mm,水平方向距靠背250mm处。测点设于单人至二人座椅纵向中心,多人座椅均布两点,走廊测

温点同在用车测温点。

测量方法:全部关闭车辆门窗.开启空调机,并全部打开各出风口,独立式空调制冷装里开至最高

档,非独立式空调装置的压缩机转速稳定在最高1800r/min士100r/min,风机开最高档,并使公共汽

车保持在30km/h速度行驶,空调运转后的前10min,每隔2min记录一次,以后每隔5min记录一次

车内各点及回风日温度,直至30min结束,在测量车内平均温度的同时测量空调机组出风口(最靠近机

组出风口的风道出风口)及回风口距〔回风口平面距离200mm的纵、横向轴线中心)的干、湿球温度,记

录在表中。

C)新出厂客车保温能力的测量

本项试验紧接在6.1.2.3b)项,新出厂客车降温能力试验后进行。当降沮能力试验进行到第30min

时关闭制冷装置,汽车继续保持原车速运行,每隔2min测量记录一次车内温度,至第40min为止。

6.2采暖系统的性能试验

6.2.1试验条件

6.2.11试验车辆:试验车辆应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采暖设备应能正常工作。

6.2.1.2装载条件:汽车必须甜天停放,并且门窗全开,使车内外温度平衡。新出厂客车乘座率不少于

额定乘员数80%的情况下进行试验,在用车可以空车进行试验。

6.2.1.3气候条件:环境温度为一15℃一一5'C,风速不得大于5m/s,晴天或阴夭。

6.2.1.4仪器设备:除太阳辐射仪外,其余同6.1.1.4,

6.2.2测t方法

6.2.2.1风盆、风速的测盘

关闭客车所有门窗,暖风装里开最高档对‘于余热式暖风装置,发动机在额定转速下),开机10min

后在5min内记录所有出风R的平均速度,并计算总出风量。

6.2-2.2噪声的测量

客车停驶,关闭所有门窗,暖风装置开最高档(余热式暇风装置,发动机在额定转速下),在暖风装置

中心位置,客车纵向对称中心平面内,地板上方1.2mm处,重复测量两次,取其平均值。

6.2.2.3升温及保谧能力的浏量

a)在用车升温能力的测量

测量点布里及记录时间与6.1.2.3a)相同.仅将测点高度位置设为距车厢地板高度400mm处。

全关门窗,车辆怠速,独立式暖风装t开至最高档,非独立式暖风装置将发动机转速处于

1800r/min稳定状态,关闭除箱风口,吸风开最高风速档。

b)新出厂客车升沮能力的测t

侧t点布t及记录时间与6.2.2.3a)相同,车内乘座不少于额定乘员数的8000,关闭车门窗,独立

式暇风装!开至最高档,非独立式暖风装置风速开至缓高档,关闭除霜风口。汽车保持在20km/h车

速。

c)新出厂客车保温能力的测t

本项紧接在6.2.2.3b)项后进行,当升温能力试验进行到第30min将关闭暖风装置,汽车继续保

CJ/T134-2001

持在原车速运行,每隔2min记录一次车内温度,至第40min为止。

6.3通风换气装置性能的测定

6.3.1通风扇换气量测定

6.3.1.1测点位置

按图1在换气扇出口布置测点。

图1通风换气扇测点布置

6.3.1.2测量方法及数据处理

在紧贴换气扇出风口的平面上.或有条件时在换气扇出风口临时安装的断面尺寸与风口相同,且长

度为500mm-1000mm的短管出口平面上,用风速仪测出图1所示各测点的风速。取各测点测试数据

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换气扇的出口风速,单台换气扇的送风量按((1)式计算:

V=3600XwRzvp························……(1)

式中:V—单台换气扇的送风量,m'/h;

二—圆周率,取7c=3.14;

R—换气扇出风口半径,m;

VP—各测点风速的算术平均值,m/s,

6.3.2车内气流速度的测量

关闭车门窗,测量点与6.1.2.3a)相同,但不要直接受换气扇出风影响。在第10min时开始测量各

点风速.

6.3.3通风换气装里处的车内噪声

测点在距离换气装里中心500mm处,换气装里开最高速档.

6.4除箱系统性能测试

6.4.1试验条件

6.4.1.1试验车辆

a)试验车辆应处于良好技术状态;

b)除箱装置调整到最大工作状态;

。)利用采暖热风除箱的客车,暖风装置应工作正常。

ca/T134-2001

6.4.1.2气候条件

无日光照射,气温-15℃一一10C,风速不大于5m/s,

6.4.1.3试验道路

平坦、硬实、无积雪,车流少的公路。

6.4.,.4试验仪器

。)多点温度计:测量范围一50℃一+500C,最小刻度。.50C;

b)秒表:可暂停式;

。)喷枪:喷嘴直径1.7mm,工作压力350kPa士20kPa,液流速率395mL/min,距喷嘴200mm处

形成的喷射锥直径为300up士50mm;

d)综合气象仪、风速仪、发动机转速表、照相机、描绘除霜图形的特种笔等。

6.4-2试验方法

6.4.2.1试验前后分别综合气象仪测试大气温度、湿度、气压和风速、风向,取算术平均值作为外界环

境平均气候参数。数据记录于表中。

64.2,2用含甲醉的酒精或其他类似去污剂精除前风窗玻璃内外表面上的油污,待干后用清洗剂进一

步擦拭,最后再用干棉布擦净。

6.42.3打开客车所有门窗,使车内外温度平衡。

6.4.2.4造霜:在规定的环境温度下,关闭所有门窗,用喷枪以350kPa土20kPa的工作压力,使前风

窗玻璃整个外表面生成。.044g/cm,的均匀冰霜层。喷射时,喷嘴距玻璃表面距离为200mm-

250mm.

6.4.2.5开动除霜装置,当前风窗玻璃上的冰霜融化至最低能见度时,客车开始行驶,随着除霜面积的

增大,逐步提高行驶速度。

行驶中每隔5min在风窗内表面描绘一次除霜面积踪迹图或拍摄照片,记录驾驶区上、中、下部温

度及驾驶员对视野的反应。同时,测量各除霜喷口的风速。

6.4-2.6试验40min或除霜面积达到稳定状态即可结束试验。

6.4.2.了试验结果记录于表中,并将描绘的各次除霜面积描绘在方格纸上,计算其占前风窗玻璃除霜

性能要求面积的百分比。

6.4-2.8对利用发动机余热进行除霜的客车,应测试发动机进、出水口温度,绘制发动机冷却液温度变

化曲线。

6.5实验数据记录表见附录A(提示的附录)。

7检验规则

了.1城市公交空调客车空调系统检验方法可分为在用车辆和新出厂客车二种,分别采用不同的检验方

法进行检验。

7.2在用车辆每年在使用制冷系统和采暖系统前,或在产品检测、质量投诉时采用空车进行6.1.2.3a),

6.2.2.3b)的检验。各项指标均达到要求时为合格。

73新出厂客车(包括定型新车及新设计样车)应进行6.1.2.1,6.1.2.2,6.1.2.3b),6.1.2.3c).

6.2.2.1,6.2.2.2,6.2.2.3b),6.2.2.3c),6.3及6.4的检验。各项指标均达到要求时为合格

8城市公交空调客车的标识

8.1城市公交空调客车应有明显的标识。

8.2城市公交空调客车应在制冷、采暖等设备的适当部位标明基本技术参数、注意事项。

8.3各种监视、报警指示仪表,控制开关,信号装置等均应按GB4094的规定设置图形标识,也可采用

图形标识和文字并用的形式。

CJ/T134-2001

附录A

(提示的附录)

试验记录表

A1制冷系统性能试验记录表见表A].

表Al冷风出风}-l温度、风速、风量检验和制冷剂泄漏检查记录表

,、〕嗜咫AffillL编”i:lIAAAA6八」

目~~~一一!

出风口温度C

最大温度差℃

出风口最大风速m/‘}!}}一一一一{

l一

最大风速差M/}

出风口面积扭2

出风口风量m“/卜一}{}

最大送风量m“/h

制冷剂泄漏情况}}{{

公交客车型号生产企业名称

制冷装置型式、型号生产企业名称

制冷量W最大送风量m'/h

i4验地点试验日期

试验员驾驶员

A2噪声测量记录表见表A2,

表A2噪声测量记录表

A级噪声dB

项目测点位置

1次{2次{平均

车外

压缩机处}

回风口处

停车噪声

车内1}

通风换气

2

装置处

3

前部

制冷装置全开中部}一

后部

车内行驶噪声

前部}

制冷装置关闭中部I一{一一

后部

公交客车型号生产企业名称

制冷装置型式、型号生产企业名称

制冷量W最大送风量_rm'/hr/min

发动机功率kW发动机转速_

通风换气装置型号生产企业名称

每台最大风量m'/h变速器档位_

本底噪声停车状态dB(A)试验地点_

行驶状态dB(A)试验日期_

试验员驾驶员

CJ/T134-2001

A3制冷系统降温、保温和湿度、温度试验记录表见表A3,

表A3制冷系统降温、保温和湿度、温度试验记录表

02工0t530

去回去回去回去回去回去回去回

瓜}赢.}bf}矿}C1Bf1}7Cm芝

回风口(在用车)

1

2

3

回风口与座椅处

座椅测量点新〔车)4

5

平均沮度

走道(前)

车内走道走道(中)

侧温点走通(后)

平均沮度

总平均温度

车厢内最高温度

头足部沮差

出风口沮度1

出风口温度2

温差

前、中、后最大温差

上、下最大沮差

回风干球温度

回风湿球温度

回风相对湿度

公交客车型号生产企业名称

底盘号发动机号

制冷装里型式、型号生产企业名称

制冷盆W最大送风里m3/h

天气气压kPa风向风速m/5

气温C湿度写太阳辐射强度_J/cm'·mm

额定乘员_人实际乘员_人车速

试验地点试验日期试验里程kmk/mh

试验员驾驶员

CJ/T134一2001

A4车内风速、通风换气量测量记录表见表A4o

表A4车内风速、通风换气量测量记录表

车内走道送风口前部通风换气装置中部通风换气装置后、,风换气装置一

飞卜哭l2341234I212l2l

风速m八

平均风速,m/s

一]

最大风速,m/s

通风换气量,m'/h

公交客车型号生产企业名称

制冷装置型式、型号生产企业名称

制冷量_w最大送风量m'/h

通风换气装置型号生产企业名称

最大风量_.,/h

数量

试验地点试验日期

试验员驾驶员

A5非独立式制冷系统附加试验记录表见表A5,

表A5直接档、连续换档加速和最高车速试验记录表

直接档加速连续换档加速

关制冷装置开制冷装里差值关制冷开制冷差值}

井去回平均去回平均%去回平均去回平均义

起始车速km/h

终了车速,km/h

加速时间,5

加速距离.m

开冷气关冷气

去回)

最高车速

最高车速平均值

最高车速差值

公交客车型号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