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310/T 263-2021 医养结合机构老年人系统性评估规范
DB1310/T 263-2021 Systemic Evaluation Guidelines for Elderly in Integrated Medical and Nursing Care Facilities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21年12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三河市燕达金色年华健康养护中心
- 起草人:
- 李海燕、周素娟、崔凯、蒋利芬、刘慧慧、朱雯、李婷婷、李晓蕾、王冰、张曼丰、郭美珺、杨伟、周燃、孙诚
- 出版信息:
- 页数:38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03.080.01
CCSA12
1310
廊坊市地方标准
DB1310/T263—2021
医养结合机构老年人系统性评估规范
2021-12-10发布2022-01-10实施
廊坊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1310/T263—2021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燕达国际健康城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提出。
本文件起草单位:三河市燕达金色年华健康养护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李海燕、周素娟、崔凯、蒋利芬、刘慧慧、朱雯、李婷婷、李晓蕾、王冰、张
曼丰、郭美珺、杨伟、周燃、孙诚。
I
DB1310/T263—2021
医养结合机构老年人系统性评估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医养结合机构老年人系统性评估的术语和定义、评估体系、评估要求、基线评估、综
合评估、专项评估。
本文件适用于医养结合机构老年人系统性评估的服务与管理,其他机构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MZ/T039老年人能力评估
T/SSIDC0002老年人能力评估室设立标准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老年人
60岁及以上的人群。
[来源:MZ/T039老年人能力评估]
3.2
老年人系统性评估
针对老年人健康和功能状况相关的所有问题,从疾病、体能、认知、心理、社会、环境等多层面对
老年人进行全面的评估。
注:为确定其医疗、康复、护理、照料和社会参与等照护目标,施以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3.3
能力
个体顺利完成某一活动所必需的主观条件。
[来源:MZ/T039老年人能力评估]
3.4
评估室
经医疗或养老服务机构设立的、用于提供老年人评估服务的专门场所。
[来源:MZ/T039老年人能力评估]
3.5
评估员
经正规培训并获得医疗或养老服务行业管理部门许可的机构的资格认证,可从事老年系统性评估服
务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
1
DB1310/T263—2021
3.6
全人整合照护
“全人照护”与“整合照护”的统称。指以人为本通过多学科跨专业协作工作,全面整合多方资源,
把服务的投入、分配、管理、组织与诊断、治疗、照护、康复以及健康促进相联系,为老年人提供生理、
心理、社会及精神多方面需求的照护。
4评估体系
4.1概述
老年人系统性评估包括:基线评估、综合评估和专项评估等三级体系。基线评估为一级评估,综合
评估为二级评估,专项评估为三级评估,评估流程详见附录A。
4.2基线评估
是指使用MZ/T039中老年人能力评估量表,对老年人进行能力评估和分级,作为入住养老机构初订
照护级别及照护内容的依据。
4.3综合评估
是指应用国际居民长期照护评估工具(interRAI-LTCF),对轻度及以上失能老年人进行综合评估,
进一步确定老年人能力状况,确认老年人能力分级,发现老年人现存或潜在的照护问题(下文简称“照
护问题”)及个性化需求,为制定全人整合照护计划提供依据。
4.4专项评估
是指根据综合评估发现的照护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专项评估,以确定老年人在医学、精神心理、
社会行为、环境及其功能活动状态等方面所具有的能力和存在的问题,为全人整合照护计划的制定提供
进一步专科支持。
5评估要求
5.1评估员要求
5.1.1基本要求
5.1.1.1评估员态度
应有耐心,态度平和,将评估问题融入到沟通与交流中,不提出诱导性的问题。
5.1.1.2交谈技巧
应注意使用语言的适合性、规范性和逻辑性。避免使用老年人不理解的专业术语。
5.1.1.3倾听技巧
集中注意力、耐心倾听,给予适当的反馈,对提出问题应耐心解释。
5.1.2特殊要求
2
DB1310/T263—2021
对视力、听力功能及认知能力下降的老年人,根据下降的程度选择合适的沟通方式,可重复对答案
与实际情况的一致性进行验证,必要时请家人或照护者参与访谈。
5.2评估时间
5.2.1基线评估
老年人入住养老机构前一周或者入住当天完成基线评估。
5.2.2综合评估
基线评估结果为轻度及以上的失能老年人,在3天内完成综合评估。
5.2.3专项评估
综合评估发现的照护问题,在老年人入住7天内完成专项评估。
5.2.4定期评估
接受养老服务后,若无特殊变化,每年定期评估一次。
5.2.5即时评估
出现健康状况、功能状态变化及生活环境、社会支持等重大改变时,应进行即时评估。
5.3评估结果解读
通过多学科跨专业协作工作的形式将评估结果、照护计划及照护风险等内容达成共识。由责任护士
或个案管理师为主导,其他评估人员配合,采取集中解读的形式,向老年人或家属对评估结果、照护计
划及照护风险等进行解读;明确老年人和家属的目标,针对老年人的照护目标及照护计划等达成共识。
6基线评估
基线评估按照MZ/T039的要求执行。
7综合评估
7.1评估环境
应符合T/SSIDC0002相关规范要求,需额外设定一条笔直的、无障碍的4米线路,且有明显标识;
一个秒表(没有秒表时可用普通的带秒针的手表替代)。
7.2评估员要求
interRAI评估员以医生、护士、助理护士、康复师、社工及个案管理师为宜,并接受过interRAI
评估培训且获得相应机构资格认证。
7.3评估工具
7.3.1应用国际居民长期照护评估工具(interRAI-LTCF)进行评估。
3
DB1310/T263—2021
7.3.2国际居民长期照护评估工具(interRAI-LTCF)的评估指标包括一级指标及二级指标(具体详见
表1)。
表1国际居民长期照护评估工具(interRAI-LTCF)评估指标表
国际居民长期照护评估工具(interRAI-LTCF)评估指标
序号一级指标二级指标
姓名
性别
出生日期
婚姻状况
身份证号码/社会保险号码
A个人信息提供服务的机构/代理机构编码
当前支付来源
评估原因
评估基准日期
被评估者/家属/照护者对照护目标的描述
距离上次住院(医院)的时间间隔
当事人在决定入住长期照护机构时的决策能力水平
入住日期
民族
主要语言
B基本资料入住前住处及常住地
入住前常住地的邮政编码
入住前的居住状态
过去五年的居住史
精神健康状况
日常决策的认知能力
记忆/回忆能力
C认知能力周期性思维混乱或认知异常
与往日相比被评估者精神状态发生急性变化
与90天前(或自上次评估至今)相比在决策能力上产生的变化
使他人理解自己(表达)
理解他人的能力(理解)
D沟通与视觉
听觉
视觉
可能产生抑郁、焦虑或悲伤情绪的指征
E情绪与行为情绪自我评估
行为症状
4
DB1310/T263—2021
表1国际居民长期照护评估工具(interRAI-LTCF)评估指标表(续)
国际居民长期照护评估工具(interRAI-LTCF)评估指标
社会关系
参与感
F社会心理健康不稳定的关系
过去90天里曾发生重大生活应激事件
积极乐观/找到生活的意义/与家庭保持牢固的互助关系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自我表现
移动/走动
G生理机能活动水平
身体功能改善的潜力
与90天前或者与上次评估(少于90天)相比较ADL变化情况,
膀胱自控力
小便收集装置(不包括贴身衬垫,如纸尿裤)
H自控力
控制排便
穿着尿垫或者纸尿裤
疾病诊断
I疾病诊断
其他疾病诊断
跌倒
健康问题出现频率
呼吸困难(气促)
乏力
J健康状况疼痛
症状或疾病导致认知功能、ADL、情绪行为方式不稳定/有急性病发作或
慢性疾病突然发作/疾病晚期,存活期不多于6个月等状况的不稳定性
自评健康状况
吸烟与饮酒
身高和体重
营养问题
K口腔与营养状态营养摄入方式
肠外或肠内摄入
牙齿、口腔
最严重的压疮
以前是否出现过压疮
非压疮类的皮肤溃疡
L皮肤状况主要皮肤问题
皮肤开裂或者割伤(非手术创口)
其他皮肤状况或病变
足部问题
M娱乐活动平均的活动时间
5
DB1310/T263—2021
表1国际居民长期照护评估工具(interRAI-LTCF)评估指标表(续)
国际居民长期照护评估工具(interRAI-LTCF)评估指标
活动的偏好和参与程度
白天睡眠的时间
所有药物
N药物治疗
药物过敏情况
体检及疫苗注射情况
近3天内接受过的治疗或有治疗计划
正式照护
O部分治疗与处置医院和急诊就诊情况
看医生
医嘱
约束设备使用情况
法定监护人
P责任和预嘱
预嘱
退住的可能性
Q退出服务的可能性退住回到社区之前,当事人还要在目前环境中或接受目前的照护服务多
长时间(从评估参考日期开始计算,包括当天)
退住最后一天的日期
R退出服务退住后去向
退住时是否预订了居家照护服务
评估人员完成评估后签名
S评估信息
评估完成的日期
7.4评估要求
7.4.1每次评估由1名评估员进行。以interRAI评估员为主导,医生、护士、助理护士、康复师、社
工、个案管理师或者其他从事照护评估的工作人员可参与评估过程,对其所涉及专业领域进行评估。
7.4.2评估员按照附录B《国际居民长期照护评估工具(interRAI-LTCF)》进行评估,填写每个项目
的评分。
7.4.3评估信息来源
7.4.3.1客观资料
医疗文书、处方、病历资料、保险记录等。
7.4.3.2面谈
对象包括被评估老年人、家属、亲友、照护者等。
7.4.3.3现场测评
运动能力评估现场进行测试。
6
DB1310/T263—2021
7.4.3.4观察
须连续观察最近3天的变化。特殊项目按照评估工具具体要求
7.5评估结果及应用
7.5.1根据综合评估发现的照护问题及个性化需求,形成全人整合照护计划。在评估资料的基础上根
据interRAI-LTCF的结果,从4个主要维度21个方面分析老年人面临的主要问题及照护需求(具体详
见表2),并指导制定全人整合照护计划。
表2interRAI-LTCF结果分析
项目主要内容
功能表现身体活动不足、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受限、身体约束
认知和心理健康认知功能下降、谵妄、沟通交流受限、抑郁情绪、异常行为问题
社会功能状况社会活动不足、社会交往受限
跌倒风险、疼痛、压疮风险、心血管与呼吸系统问题、营养不良、脱水、鼻饲管道问题、预防性
临床健康问题
健康措施不足(包括健康筛查和免疫接种)、烟酒滥用、尿失禁、大便异常
7.5.2进一步确定老年人能力状况,确认老年人能力分级。
8专项评估
8.1评估环境
依据具体专项评估的环境要求设置。
8.2评估员要求
专项评估员由获得相应资格证书的医生、护士、康复师、营养师、社会工作者、心理工作者等专业
人员组成且接受过评估相关培训。
8.3评估工具
各专业可根据综合评估发现的照护问题进行专项评估,评估工具的选择可参照专项评估推荐工具/
方法执行(具体详见表3)。
表3专项评估推荐评估工具表
项目主要内容评估中的阳性指征照护问题评估工具/方法(路径)评估人员
主要移动方式需辅助设
备或卧床/4米行走时间
1.Tinetti平衡量表:评
超30秒/过去3天一次都
功能1.身体移动障碍估平衡能力
身体活动不足移动/走动没有休息走的最远的距康复师
表现2.活动无耐力2.Tinetti步态量表:评
离不超过5米或没有行
估步态异常的程度
走过/独立使用轮椅移
动的最长距离
7
DB1310/T263—2021
表3专项评估推荐评估工具表(续)
项目主要内容评估中的阳性指征照护问题评估工具/方法(路径)评估人员
3天内总活动量不到2个
小时(在家里使用生活
工具、行走、或进行有
活动水平
计划的训练)的总时间
不超过2小时;未走出居
所
一天内很少活动,不超
活动时间
过1/3时间
1.关节活动度评估:评估
影响自理能力的关节受
限程度
2.徒手肌力评估:评估肌
自理能力缺陷——洗肉的力量
沐浴/穿衣自理
澡、穿脱上身衣物、穿3.改良Ashworth量表:评
缺陷
脱下身衣物估肌张力
4.Tinetti平衡量表:评
估平衡能力
5.Tinetti步态量表:评
估步态异常的程度
1.关节活动度评估:评估
日常生活活动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影响自理能力的关节受
康复师
力(ADL)受限下降限程度
自理能力缺陷——个人1.修饰自理缺陷
2.徒手肌力评估:评估肌
卫生2.自我形象紊乱
肉的力量
3.改良Ashworth量表:评
估肌张力
自理能力缺陷——活动
1.身体移动障碍
障碍(走动、移动、床
2.床上活动障碍1.Tinetti平衡量表:评
上移动)
估平衡能力。
2.Tinetti步态量表:评
自理能力缺陷——如厕
估步态异常的程度
(转移至卫生间、使用如厕自理缺陷
卫生间)
8
DB1310/T263—2021
表3专项评估推荐评估工具表(续)
项目主要内容评估中的阳性指征照护问题评估工具/方法(路径)评估人员
1.关节活动度评估:评估
影响进食活动的关节受限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DB22/T 297-2001 豆饼碎中玉米面的测定方法 2001-12-05
- DB22/T 290-2001 黄豆粕中粗脂肪含量的测定(近红外仪器法) 2001-12-05
- DB22/ 298-2002 保健食品 人参酒卫生要求 2002-01-01
- DB22/T 293-2001 黄豆粕中粗蛋白含量的测定(近红外仪器法) 2001-12-05
- DB22/ 299-2002 保健食品 人参蜜饯卫生要求 2002-01-01
- DB22/T 296-2001 大豆、大豆制品中粗纤维含量的测定方法(费伯特克仪器法) 2001-12-05
- DB22/T 288-2001 粮谷、饲料中氟的测定方法 2001-12-05
- DB22/T 289-2001 粮谷、饲料中粗蛋白含量的测定方法(基尔特克仪器法) 2001-12-05
- DB22/T 295-2001 粮谷、饲料中粗纤维含量的测定方法(费伯特克仪器法) 2001-12-05
- DB22/T 292-2001 黄豆粕中水份含量的测定(近红外仪器法) 2001-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