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2/T 5035-2020 市政桥梁结构监测技术标准

DB22/T 5035-2020 Urban bridge structure monitoring technology standards

吉林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52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22/T 5035-2020
标准类型
吉林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20-04-20
实施日期
2020-04-20
发布单位/组织
吉林省市场监督管理厅
归口单位
-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52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吉林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

市政桥梁结构监测技术标准

Technicalstandardformunicipalbridge

structuremonitoring

DB22/T5035—2020

主编部门:吉林省建设标准化管理办公室

批准部门:吉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吉林省市场监督管理厅

施行日期:2020年04月20日

2020·长春

吉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吉林省市场监督管理厅

通告

第551号

吉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吉林省市场监督管理厅

关于发布《市政桥梁结构监测技术标准》等6项

吉林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的通告

现批准《市政桥梁结构监测技术标准》《建设工程项目招标投

标活动程序标准》《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城镇道

路再生沥青混凝土路面工程技术标准》《预拌混凝土(砂浆)及沥青

混凝土企业试验室配置标准》《建设工程见证取样检测标准》为吉

林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编号依次为:DB22/T5035-2020、DB22/T

5036-2020、DB22/T5037-2020、DB22/T5038-2020、DB22/T

5039-2020、DB22/T5040-2020,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原《建筑材

料见证取样检测标准》,编号为DB22/T1035-2011,同时废止。

吉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吉林省市场监督管理厅

2020年4月20日

前言

根据吉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下达〈2019年全省工程

建设地方标准制定(修订)计划(一)的通知》(吉建办〔2019〕1号)的

要求,编制组会同有关单位,经过调查、试验研究,依据国家相关

标准,结合我省具体情况,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的主要内容包括:1总则;2术语;3基本规定;4施

工期监测;5运营期监测。

本标准由吉林省建设标准化管理办公室负责管理,由长春市智

慧城市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本标准在执行过程中,请各单位积极总结经验,积累资料,随

时将有关意见和建议反馈给吉林省建设标准化管理办公室(地址:

长春市民康路519号;邮箱:jljsbz@126.com;电话:0431-88932615;

邮政编码:130041),供今后修订参考。

本标准主编单位:长春市智慧城市科技有限公司

长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

本标准参编单位:清华大学

吉林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邮电大学

海南大学

长春市市政设施维护管理中心

中公诚科(吉林)工程检测有限公司

长春市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中心

吉林省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

北京煜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大连航天北斗科技有限公司

上海同丰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上海英斯泊物联网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员:张天申高欣李顺龙王永光

王伯昕马腾峰陈小旭邹亮

柴青松孙健赵立权李建国

李学颖刘召起杜艳韬王景鹏

杨明山王威王霞班晓娟

王国新任维政周智蔡磊

公尚彦修俊张海云谭国金

杨加斌吴立鑫陈春光张少荃

卢强乔佳伟

本标准主要审查人员:周毅陶乐然孙福申李舰航

郑继光赵洪波陈亮

目次

1总则...............................................................................................1

2术语...............................................................................................2

3基本规定.......................................................................................4

4施工期监测...................................................................................5

4.1一般规定..............................................................................5

4.2监测内容..............................................................................5

4.3监测方法..............................................................................6

4.4监测点布置..........................................................................7

4.5监测频次..............................................................................8

4.6监测数据分析......................................................................9

4.7监测报告.............................................................................10

5运营期监测..................................................................................12

5.1一般规定.............................................................................12

5.2监测内容.............................................................................13

5.3监测方法.............................................................................14

5.4监测点布置.........................................................................15

5.5监测频次.............................................................................17

5.6监测数据分析.....................................................................17

5.7结构状态评估.....................................................................19

附录A不同类型桥梁运营期监测内容要求.................................21

附录B常规监测内容传感器技术要求.........................................22

附录C不同类型桥梁运营期监测点布置要求.............................24

本标准用词说明................................................................................26

引用标准名录....................................................................................27

附:条文说明....................................................................................29

1总则

1.0.1为规范市政桥梁结构监测,提高市政桥梁施工及维护管理水

平,保障桥梁结构安全,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市政桥梁施工期和运营期的结构监测。

1.0.3市政桥梁结构监测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

关标准的规定。

1

2术语

2.0.1市政桥梁municipalbridge

城市范围内连接或者跨越城市道路、河流等,供车辆、行人通

行的桥梁以及高架桥。

2.0.2结构监测structuremonitoring

通过在结构指定位置安装传感器,对结构的状态进行观察或量

测,实时获取结构的响应数据,为在特殊气候、特殊工作状态下结

构出现异常时发出预警。

2.0.3施工期监测constructionmonitoring

在结构施工过程中,采用传感器对关键部位各项控制指标进行

观察或量测,在传感器数值接近控制值时发出预警,用来保证施工

的安全。

2.0.4运营期监测postconstructionmonitoring

在结构投入运营后,通过分析采集结构上布置的传感器的响应

数据来观察结构工作状态随时间的变化,对结构的损伤位置和程度

进行识别,对结构的运营情况、可靠性、耐久性和承载能力进行评

估,为结构的维护与管理决策提供依据和指导。

2.0.5环境与荷载environmentandload

桥梁所在区域的自然环境参数与交通荷载,包括风、温度、湿

度、地震、车辆荷载等。

2.0.6结构局部响应structurallocalresponse

在荷载作用下桥梁结构的应变、裂缝、索力、支座反力等。

2.0.7结构整体响应structuralglobalresponse

在荷载作用下桥梁结构的振动、位移、变形和倾角等。

2.0.8预警值alarmingvalue

2

对桥梁结构在施工过程、运营环境下可能出现的不同程度的异

常或危险,所设定的各监测点监测参数的警戒值。

2.0.9监测频次timesofmonitoring

单位时间内的监测次数。

2.0.10模态参数modalparameter

结构的固有动力特性,包括结构的自振频率、阻尼比和模态振

型。

2.0.11模态参数分析modalparameteranalysis

对监测的桥梁结构响应及外部激励数据,采用模态识别方法获

得结构模态参数。

2.0.12模型修正modelupdating

依据相关测试结果,利用有效手段修正结构有限元模型中的参

数,使所建立的有限元模型尽可能地反映结构的真实状态。

2.0.13状态评估safetyevaluation

通过监测数据分析桥梁结构当前的工作状态,并与相应的临界

状态进行比较分析,评价其安全状况。

2.0.14损伤识别damageidentification

利用结构的响应数据来分析模态参数/物理参数的变化,进

而识别结构的损伤过程。

3

3基本规定

3.0.1市政桥梁结构监测应分为施工期监测和运营期监测。

3.0.2市政桥梁结构监测应建立监测系统,监测系统宜包括传感器

模块、数据采集与传输模块、数据处理与管理模块、数据分析模块、

安全预警及结构状态评估模块。

3.0.3监测系统设计应立足于长期规划,结合实际桥梁的结构特点

和使用环境,考虑不同时期对结构监测的需求,为结构设计验证、

结构模型修正、结构损伤识别、结构养护维修以及新方法、新技术

的应用提供数据支撑及技术支持,做到技术先进、方案可行、数据

准确、经济合理、便于维护。

3.0.4对需要进行监测的新建市政桥梁应在设计阶段提出具体监

测要求。

3.0.5监测内容的选择及监测点的布置应充分考虑季冻区气候环

境并根据桥梁结构的复杂性、桥梁使用的重要性、桥梁在复杂荷载

作用下的结构力学特性进行确定。

3.0.6市政桥梁结构监测应设定监测预警值,监测预警值的设定应

满足桥梁设计及被监测结构的控制要求。

3.0.7监测工作的实施不应影响桥梁结构的承载能力,不得对桥梁

结构造成损伤及破坏。

3.0.8监测传感器应符合监测期、监测内容与方法的要求,具有稳

定性、耐久性、环境适用性和经济性。

3.0.9监测传感器的最低工作温度应满足季冻区气候条件。

4

4施工期监测

4.1一般规定

4.1.1除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外,当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桥梁结

构应进行施工期监测:

1施工过程增设大型临时结构的桥梁;

2施工过程中整体或局部结构受力复杂桥梁;

3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大型预制构件及特殊截面受温度变化、

混凝土收缩与徐变、日照等环境因素影响显著的桥梁结构;

4施工过程存在体系转换的重要桥梁结构;

5施工过程中存在特殊地质条件、特殊环境等特殊情况的桥

梁。

4.1.2施工期监测的测量仪器和仪表的分辨率应满足桥梁施工期

监测的需要。

4.1.3施工期监测应统筹考虑成桥荷载试验和运营期监测功能要

求。

4.1.4施工期监测传感器预埋宜选在不易损伤的位置,宜增加易损

传感器的布设数量。

4.1.5桥梁成桥时的监测成果可作为运营期监测的初始监测数据。

4.2监测内容

4.2.1施工期监测的主要内容应包括:主梁标高、主拱标高、墩塔

轴线、主梁应力、墩塔应力、索力和温度等。

4.2.2梁式桥应监测的项目如下:

1墩、柱应力;

5

2主梁标高、挠度、应力、温度;

3主梁合拢前大气温度与合拢端标高变化的对应关系。

4.2.3拱桥应监测的项目如下:

1主拱安装标高;

2拱座标高、水平位移;

3连拱中间墩柱应力;

4分段分层施工的主拱,已成部分关键部位的应力;

5中承式和下承式拱桥的吊桥索力;

6肋拱桥横梁标高;

7采用斜拉扣挂施工和缆索吊装施工的拱桥,对应索塔变形、

索塔应力、扣索索力、锚索索力及环境温度进行监测。

4.2.4斜拉桥应监测的项目如下:

1索塔轴线、应力;

2主梁标高、应力、温度;

3斜拉索索力;

4主梁合拢前后大气温度与合拢端标高变化的对应关系以及

合拢前后主梁应力状态的变化。

4.2.5悬索桥应监测的项目如下:

1索塔轴线、应力;

2主缆线形、索股索力、索鞍偏位、主缆温度;

3主梁标高、应力;

4吊杆索力、索夹位置。

4.3监测方法

4.3.1温度监测宜选用电阻式温度传感器。

4.3.2变形监测宜选用精密水准仪、经纬仪、测距仪、全站仪等测

量仪器进行监测,仪器精度不小于下列要求:高程精度正负0.3mm,

角度精度不大于1″,距离精度1mm加2ppm。

6

4.3.3应力监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力监测可采用振弦式传感器、光纤式传感器和电阻应变

式传感器;

2索力监测可采用动测法或锚下安装压力传感器的方法进行。

4.3.4对于本条未提及的传感器类型,可在进行适用性、可靠性验

证后采用。

4.3.5传感器精度应能够满足设计和施工控制需要。

4.4监测点布置

4.4.1桥梁墩柱、索塔轴线监测截面宜设在分段施工的自然顶面。

4.4.2桥梁墩柱、索塔应力监测截面应选择墩、塔底附近的应力较

大截面,一个截面的测点不宜少于4个。

4.4.3主梁标高监测截面及测点布置宜符合以下规定:

1悬臂浇筑和节段拼装的主梁,主梁标高测点宜设置在各梁

段上表面的前端,一个截面的测点数量不宜少于4个(其中:底面

不宜少于1个、顶面不宜少于3个);立模标高测点应设置在各梁

端模板的前端,一个截面的测点数量不宜少于5个(其中:底面不

宜少于2个、顶面不宜少于3个);

2支架现浇的主梁,主梁标高监测截面宜设置在墩顶、跨中、

1/4跨、3/4跨,并可视情况增加1/8跨标高监测点,一个截面的测

点数量不宜少于4个(其中:底面不宜少于1个、顶面不宜少于3

个)。

4.4.4主梁应力监测截面及测点布置宜符合以下规定:

1梁式桥主梁应力监测点宜布置在主梁根部、1/4跨、跨中以

及其他控制截面上的上下缘位置,每个测试断面测点不宜少于4

个;

2拱桥主梁和主拱圈应力监测截面宜布置在拱脚、1/4跨和跨

中,测点应布置在截面的上下缘位置,每截面不宜少于4个测点;

7

3斜拉桥和悬索桥主梁应力监测截面应选择施工过程结构分

析确定的控制截面,主跨应力监测截面不宜少于3个,一个截面的

应力测点不宜少于4个。

4.4.5主梁温度监测截面及测点布置宜符合以下规定:

1混凝土箱梁温度监测截面宜设在主跨1/4跨位置附近,在

监测截面的上、下、左、右位置均应设置温度测点,每个位置应沿

混凝土箱壁厚度方向的外、中、内布置且不宜少于3个温度测点;

2钢箱梁温度监测截面宜设置在标准梁段位置,测点应较均

匀地布置在钢箱梁内表面的上、下、左、右位置,一个截面的测点

不宜少于4个;

3温度监测截面测点布置可与应力监测综合考虑。

4.4.6悬索桥主缆温度监测截面宜设在主跨跨中位置、主缆1/2垂

度和两索塔附近,主跨较大时可适当增加数量。

4.4.7悬索桥主缆线形监测点宜设置在主缆最大垂度截面的基准

索股上。

4.4.8对于桥宽较大的多箱室结构,应结合箱室设置和结构受力特

点增加横向测点数量。

4.5监测频次

4.5.1施工期的监测频次应符合下列规定:

1每一个阶段施工过程不少于2次施工期监测;

2由监测数据指导设计与施工的工程应根据结构应力或变形

速率实时调整监测频次;

3复杂工程的监测频次,应根据工程结构类型、变形特征、

监测精度和工程地质条件等因素综合确定;

4停工时和复工时应分别进行1次监测。

4.5.2当出现下列情况,应提高监测频次:

1监测数据达到或超过预警值;

8

2结构受到地震、洪水、台风、爆破、事故等异常情况影响;

3桥梁附近出现异常的地表裂缝和变形等可能影响工程安全

的异常情况。

4.5.3轴线及标高监测频次应符合以下规定:

1墩塔轴线监测应在墩塔节段施工前后各进行2次;

2主梁和主拱标高监测应在主梁节段施工前后各进行2次;

3设置纵桥向预应力的主梁,应在纵桥向预应力张拉前后各

进行2次主梁标高监测;

4斜拉桥主梁标高监测应在斜拉索张拉前后各进行2次。

4.5.4应力监测频次应符合以下规定:

1梁式桥主要节段施工前后、纵桥向预应力张拉前后应各进

行2次应力监测;

定制服务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