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2/T 5059-2021 城市桥梁预应力工程施工技术标准

DB22/T 5059-2021 Urban bridge pre-stressed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technical standards

吉林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93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22/T 5059-2021
标准类型
吉林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21-05-28
实施日期
2021-05-28
发布单位/组织
吉林省市场监督管理厅
归口单位
-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93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吉林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

城市桥梁预应力工程施工技术标准

Technicalstandardforconstructionofurban

bridgeprestressedengineering

DB22/T5059-2021

主编部门:吉林省建设标准化管理办公室

批准部门:吉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吉林省市场监督管理厅

施行日期:2021年05月28日

2021·长春

吉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吉林省市场监督管理厅

通告

第578号

吉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吉林省市场监督管理厅

关于发布《抹灰石膏应用技术标准》等4项吉林省

工程建设地方标准的通告

现批准《抹灰石膏应用技术标准》《城市轨道交通工程

地下车站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标准》《城市桥梁预应力工

程施工技术标准》《城镇污水处理厂运行管理评价标准》为

吉林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编号为:DB22/T5057-2021、

DB22/T5058-2021、DB22/T5059-2021、DB22/T5060-2021,

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吉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吉林省市场监督管理厅

2021年05月28日

前言

根据吉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下达<2014年全省工程建

设地方标准制定(修订)计划(一)>的通知》(吉建标〔2014〕1

号)要求,标准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国内外研究成果

和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内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

上,制定了本标准。

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1总则;2术语和符号;3基本规定;

4材料;5预应力筋制作与安装;6施加预应力;7孔道压浆及封锚;

8无粘结预应力及体外预应力。

本标准由吉林省建设标准化管理办公室负责管理,由中庆建设

有限责任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本标准在执行过程中,希望各单位结合工程实践,认真总结经

验,积累资料。如发现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及时将意见和有关

资料寄送吉林省建设标准化管理办公室(地址:长春市民康路519

号,邮编130041),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本标准主编单位:中庆建设有限责任公司

本标准参编单位:长春市城建维护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吉林省境和设计工程有限公司

中邦山水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长春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

长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

哈尔滨工业大学

沈阳建筑大学

长春工程学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员:张洪军孙举庆杨锡军邵占广

冯玉宝李鹏郝广成辛晓慧

陈金成张宏权刘汉涛王金龙

陈卫平李建国王汉席薛兴伟

张海清张连振王德东孙宏亮

李栋国申洪雨阮海涛林艳兵

刘宪涛刘恋李冠杰刘伟

张良陈丽超孙堂宇缪越

本标准主要审查人员:周毅陶乐然田克平谢玉田

王吉英肖波关清杰

目次

1总则.................................................................................................1

2术语和符号.....................................................................................2

2.1术语..........................................................................................2

2.2符号..........................................................................................4

3基本规定.........................................................................................5

4材料.................................................................................................6

4.1有粘结预应力筋......................................................................6

4.2无粘结预应力筋......................................................................7

4.3锚具、夹具和连接器..............................................................7

4.4预应力管道............................................................................10

4.5材料保护................................................................................11

5预应力筋制作与安装...................................................................13

5.1预应力筋制作........................................................................13

5.2预应力管道安装....................................................................14

5.3预应力筋安装........................................................................16

5.4锚具、连接器和锚垫板安装................................................17

6施加预应力...................................................................................19

6.1一般规定................................................................................19

6.2预应力筋张拉........................................................................21

6.3预应力筋放张........................................................................26

7孔道压浆及封锚...........................................................................27

7.1孔道压浆................................................................................27

7.2封锚........................................................................................32

8无粘结预应力及体外预应力.......................................................34

8.1无粘结预应力........................................................................34

8.2体外预应力............................................................................35

附录A预应力损失测试方法.........................................................37

附录B预应力筋挤压锚制作记录表..............................................39

附录C千斤顶标定试验..................................................................40

附录D预应力筋的摩擦系数和局部偏差对摩擦的影响系数......42

附录E压浆用水泥浆流动度试验..................................................43

附录F压浆用水泥浆自由泌水率和自由膨胀率试验..................44

本标准用词说明.................................................................................45

引用标准名录.....................................................................................46

附:条文说明.....................................................................................49

1总则

1.0.1为加强城市桥梁预应力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统一施工技术标

准,确保工程质量,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城市桥梁预应力工程施工。

1.0.3城市桥梁预应力工程施工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

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1

2术语和符号

2.1术语

2.1.1先张法pre-tensioned

混凝土浇筑前预先张拉预应力筋,待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切

断预应力筋,通过预应力筋和混凝土的黏结力对混凝土施加预应力

的方法。

2.1.2后张法post-tensioned

混凝土浇筑并达到一定强度后,张拉预应力筋施加预应力的方

法。

2.1.3预应力筋prestressingtendon

用于混凝土结构构件中施加预应力的钢丝、钢绞线和预应力螺

纹钢筋等的总称。

2.1.4有粘结预应力筋bondedprestressingtendon

张拉后直接与混凝土粘结或通过对孔道进行压浆使之与混凝

土粘结的一种预应力筋。

2.1.5无粘结预应力筋unbondedprestressingtendon

采用专用防腐润滑涂层和塑料护套包裹的单根预应力钢绞线

或单根预应力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筋,布置在混凝土构件截面之内

时,其与被施加预应力的混凝土之间可保持相对滑动的一种预应力

筋。

2.1.6锚具anchorage

在后张法结构或构件中,用于保持预应力筋的拉力并将其传递

到混凝土上所用的永久性锚固装置。

2.1.7夹具grip

在先张法构件施工时,用于保持预应力筋的拉力并将其固定在

2

生产台座(或设备)上的临时性锚固装置;在后张法结构或构件施

工时,在张拉千斤顶或设备上夹持预应力筋的临时性锚固装置(又

称工具锚)。

2.1.8连接器coupler

用于连接预应力筋的装置。

2.1.9锚垫板bearingplate

后张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中,预埋在混凝土构件中或置于混凝土

构件端部,用以承受锚具传来的预加力并传递给混凝土的部件。

2.1.10预应力筋-锚具组装件prestressingtendon-anchorageassembly

单根或成束预应力筋和安装在端部的锚具组配而成的受力单

元。

2.1.11应力松弛stressrelaxation

预应力筋受到一定的张拉力后,在长度保持不变的条件下,其

应力随时间逐步降低的现象。

2.1.12张拉控制应力controlstressfortensioning

预应力筋张拉时在张拉端所施加要求的应力值。

2.1.13预应力损失prestressingloss

预应力筋张拉过程中和张拉后,由于材料特性、结构状态和张

拉工艺等因素引起的预应力筋应力降低的现象。

2.1.14有效预应力effectiveprestress

预应力损失完成后,在预应力筋中保持的应力值。

2.1.15孔道压浆料ductgroutingmaterial

由水泥、高性能减水剂、膨胀剂、矿物掺合料等多种材料干拌

而成的混合料。它是由工厂制造生产的,在施工现场按一定比例与

水搅拌均匀后,用于后张梁预应力孔道充填的压浆材料。

2.1.16孔道压浆剂ductgroutingagent

由高性能减水剂、膨胀剂、矿物掺合料等多种材料干拌而成的

混合剂。它是由工厂制造生产的,在施工现场按一定比例与水泥、

水搅拌均匀后,用于后张梁预应力孔道充填的压浆材料。

3

2.1.17质量证明文件qualitycertificatedocument

随同进场材料、构配件、器具及半成品等一同提供用于证明其

质量状况的有效文件。

2.2符号

Ap——预应力筋的截面面积;

Ep——实测预应力筋的弹性模量;

fptk——预应力筋极限强度标准值;

fpyk——预应力筋屈服强度标准值;

P——预应力筋张拉端的张拉力;

Pp——预应力筋的平均张拉力;

бcon——预应力筋张拉控制应力;

L——预应力筋的长度;

x——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的孔道长度;

θ——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曲线孔道部分切线的夹角之和;

k——孔道每米局部偏差对摩擦的影响系数;

μ——实测预应力筋与孔道壁的摩擦系数;

ΔLL——预应力筋的理论伸长值;

ΔLS——预应力筋张拉的实际伸长值;

ΔL1——从初应力至最大张拉应力间的实测伸长值;

ΔL2——初应力以下的推算伸长值。

4

3基本规定

3.0.1施工单位应在施工前编制预应力工程专项施工方案。施工单

位技术部门应组织本单位技术、安全、质量等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

进行审核,合格后单位技术负责人签字。并由项目总监理工程师审

核签字后,方可组织实施。

3.0.2施工单位应做好逐级施工技术、安全交底。并应形成书面记

录,交底资料应签字齐全,留存备查。

3.0.3监理单位应做好原材料进场验收、孔道压浆配合比、预应力

张拉、孔道压浆等旁站监理工作。

3.0.4预应力工程应组建专业化的作业队伍进行施工,作业队伍人

员实行实名制管理,且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应相对固定。其作业人

员应经过专门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

3.0.5原材料的品种、规格和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和设计要

求。使用前应检验合格。

3.0.6预应力筋张拉机具及压力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的规定,并

具有合格证件和铭牌标识。

3.0.7预应力筋张拉和后张法孔道压浆宜采用信息化施工。

5

4材料

4.1有粘结预应力筋

4.1.1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所采用的钢丝、钢绞线、螺纹钢筋的性能

和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预应力混凝土用钢丝》GB/T5223、

《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GB/T5224、《预应力混凝土用螺纹钢筋》

GB/T20065的规定。

4.1.2预应力筋进场时,应对其质量证明文件、包装、标志和规格

等进行检验;并应进行分批验收。

4.1.3钢丝进场验收应符合下列规定:

1钢丝的表面质量应逐盘检查,其表面不得有裂纹和油污,

也不允许有影响使用的拉痕、机械损伤等;钢丝表面允许有浮锈,

但不得有目视可见的锈蚀凹坑;钢丝表面允许存在回火颜色;

2钢丝检验每批质量应不大于60t,检验时应从每批钢丝中任

取3盘,并从任一盘中任意一端截取试件进行拉伸试验和弯曲试

验;试验结果如有一项不合格时,则该盘钢丝判为不合格;并再从

该批未经检验的钢丝盘中取双倍数量的试件重做试验,如仍有一项

不合格,则该批钢丝判为不合格。

4.1.4钢绞线进场验收应符合下列规定:

1钢绞线的表面质量应逐盘检查,其表面不得有油、润滑脂

等物质;允许钢绞线表面有轻微浮锈,但不得有目视可见的锈蚀凹

坑;钢绞线表面允许存在回火颜色;

2钢绞线检验每批质量应不大于60t,检验时应从每批钢绞线

中任取3盘,并从每一盘中任意一端截取试件进行拉伸试验,试验

结果如有一项不合格时,则该盘钢绞线判为不合格;并再从同一批

未经检验的钢绞线盘中取双倍数量的试件重做试验,如仍有一项不

6

合格,则该批钢绞线判为不合格。

4.1.5螺纹钢筋进场验收应符合下列规定:

1螺纹钢筋的表面质量应逐根检查,其表面不得有横向裂纹、

结疤和折叠;钢筋的端部应平齐,不得影响连接器通过;

2螺纹钢筋检验每批质量应不大于60t,检验时应从每批中任

取2根钢筋截取试件进行拉伸试验,试验结果如有一项不合格时,

则应另取双倍数量试件重做试验,如仍有一项复试结果不合格,则

该批钢筋判为不合格。

4.2无粘结预应力筋

4.2.1无粘结预应力筋采用无粘结预应力钢绞线时,其性能和质量

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无粘结预应力钢绞线》JG/T161的规定。

4.2.2无粘结预应力钢绞线所使用的钢绞线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预应力混凝士用钢绞线》GB/T5224或其他类型钢绞线现行国家

和行业相关标准的规定。

4.2.3防腐润滑涂层宜采用防腐润滑脂制作,防腐润滑脂应符合现

行行业标准《无粘结预应力筋用防腐润滑脂》JG/T430的规定。

4.2.4无粘结预应力钢绞线的护套应采用一次连续挤塑成型的高

密度聚乙烯树脂制作,其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聚乙烯(PE)

树脂》GB/T11115的规定。护套表面应光滑,无凹陷、无可见钢

绞线轮廓、无明显褶皱、无气孔、无裂缝和无机械损伤缺陷。

4.3锚具、夹具和连接器

4.3.1锚具、夹具和连接器的性能和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预

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GB/T14370和《预应力筋用锚具、

夹具和连接器应用技术规程》JGJ85的规定。

4.3.2锚具、夹具和连接器应按设计规定采用。并应具有可靠的锚

7

固性能、足够的承载能力和良好的适用性,应能保证充分发挥预应

力筋的强度,并安全地实现预应力张拉作业。

4.3.3锚具、夹具和连接器进场时,应对其质量证明文件、型号、

规格等进行检验,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锚具、夹具和连接器检验批的划分:使用同一批原材料,

采用同一种生产工艺一次投料生产的同一种规格的产品,锚具应不

超过2000套为一个检验批,夹具和连接器应不超过500套为一个

检验批;

2外观检验:应从每批产品中抽取5%且不应少于10套样品,

其表面不应出现裂纹及锈蚀。如有1个零件不符合要求,则应对本

批全部产品进行逐件检验,符合要求者判定该零件外观合格;

3尺寸检验:应从每批产品中抽取5%且不应少于10套样品,

产品的尺寸及偏差应符合技术文件的规定。如有1个零件不符合规

定,应另取双倍数量的零件重新检验;如仍有1个零件不符合要求,

则应对本批产品进行逐件检验,符合要求者判定该零件尺寸合格;

4硬度检验:对有硬度要求的锚具零件,应从每批产品中抽

取3%且不应少于6套样品(多孔夹片式锚具的夹片,每套应抽取

6片)进行硬度检验,每个零件测试3点,其硬度值应符合产品质

量保证书的规定;如有1个零件不符合规定,应另取双倍数量的零

件重新检验;如仍有1个零件不符合要求,则应对本批产品进行逐

件检验,符合要求者判定该零件硬度合格;

5静载锚固性能试验:应在外观及硬度检验合格后的产品中

按锚具(夹具、连接器)的成套产品抽样,每批抽样数量为3个组

装件的用量,与相应规格和强度等级的预应力筋组装成3个预应力

筋-锚具(夹具、连接器)组装件,进行静载锚固性能试验。3个组

装件中如有2个组装件不符合要求,应判定该批产品不合格;如有

1个组装件不符合要求,应另取双倍数量的样品重做试验,如仍有

不符合要求者,则应判定该批产品不合格。静载锚固性能试验方法

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GB/T14370

8

的规定。

4.3.4锚具、夹具和连接器用量不足检验批规定数量的25%,且生

产厂提供有效的锚具静载锚固性能试验合格的证明文件时,可不作

静载锚固性能检验。

4.3.5锚具应满足分级张拉、补张拉和放张等张拉工艺的要求;锚

固多根预应力筋的锚具,除应具有整束张拉的性能外,尚应具有单

根张拉的性能;锚具的锚口摩擦损失率不宜大于6%。锚口摩擦损

失的测试方法见本标准附录A。

4.3.6夹具应具有可靠的自锚性能、良好的松锚性能,并能重复使

用,可重复使用次数应不少于300次;使用过程中,应能保证操作

人员的安全。

4.3.7用于锚固直径为15.20mm钢绞线的锚具,锚板的最小直径

和最小厚度应符合表4.3.7的规定。

表4.3.7锚板最小直径和最小厚度

锚具锚板尺寸(mm)锚具锚板尺寸(mm)锚具锚板尺寸(mm)

孔数直径厚度孔数直径厚度孔数直径厚度

1484810156581820675

3915011166581920675

41025012166602022680

51125013170632122680

61265214176652222680

71265215186682322685

81365516196702423585

91465517196732524585

4.3.8夹片式锚具的限位板的限位高度应与钢绞线的直径相匹配。

限位板和工具锚应采用与工作锚同一生产厂的配套产品。

4.3.9锚垫板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长度应保证钢绞线在锚具

底口处的最大折角不大于4°,端面应设有锚具对中止口以及压浆

9

孔或排气孔,压浆孔的内径宜不小于20mm。采用封闭罩时锚垫板

上应设连接构造。

4.3.10与锚固直径为15.20mm钢绞线的锚具配套用锚下螺旋筋尺

寸应符合设计规定;设计未规定时,应符合表4.3.10的要求。螺旋

筋直径偏差不应大于4%,螺距偏差不应大于10%。

表4.3.10锚具配套用锚下螺旋筋尺寸(mm)

锚具螺旋筋钢筋锚具螺旋筋钢筋

螺距圈数螺距圈数

孔数直径直径孔数直径直径

18030841424060144

3120401041526060165

4140501041626060165

5150501041728060165

6170501241828060165

7170501241928060165

8190501242029060165

9200501242129060165

10205601442229060185

11205601442333060185

12230601442433070185

13230601442533070185

4.3.11预应力筋用锚具产品应配套使用,同一结构或构件中应使

用同一厂家的产品。工作锚不得作为工具锚使用。

4.4预应力管道

4.4.1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孔道成孔方式应符合设计规定。

当设计无规定时,宜采用塑料波纹管、金属波纹管、钢管成孔。

4.4.2管道材料及其性能应符合下列规定:

10

1管道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以使其在搬运、安装和新

浇混凝土的重力、浮力荷载以及振捣器激振力作用下能保持原有的

形状,且能按要求传递黏结应力;

2塑料波纹管的制作材料、性能和质量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

《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用塑料波纹管》JT/T529的规定;

3金属波纹管的性能和质量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预应力混

凝土用金属波纹管》JG225的规定;

4钢管的壁厚不应小于其内径的1/50,且不宜小于2mm的平

滑钢管,且应具有光滑的内壁并可被弯曲适当的形状而不出现卷曲

或被压扁。

4.4.3管道进场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1进场时除应按合同检查出厂合格证和质量保证书,核对其

类别、型号、规格及数量外,尚应对其外观、尺寸、集中荷载下的

径向刚度、荷载作用后的抗渗漏及抗弯曲渗漏等进行检验。检验试

验方法应分别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用塑料波纹

管》JT/T529和《预应力混凝土用金属波纹管》JG225的规定;

2管道应按批进行检验。塑料波纹管每批应由同一配方、同

一生产工艺、同设备稳定连续生产的产品组成,每批数量应不超过

10000m。金属波纹管每批应由同一钢带生产厂生产的同一批钢带

所制造的产品组成,累计半年或50000m生产量为一批,取产量最

多的规格;

3检验时应先进行外观质量检验,合格后再进行其他指标的

检验。当其他指标中有一项不合格时,应重新抽取双倍数量的试件,

对该不合格项进行复验;复验仍不合格时,则该批产品为不合格。

4.5材料保护

4.5.1预应力材料应保持清洁,在存放和搬运过程中应避免机械损

伤和锈蚀。如进场后需长时间存放时,应定期进行外观检查。预应

11

力筋采用螺纹钢筋时,应避免碰伤螺纹,防止产生弯曲变形。

4.5.2预应力筋在仓库内保管时,仓库应干燥、防潮、通风良好、

无腐蚀气体和介质;在室外存放时,时间不宜超过6个月,应垫起

并设防雨棚。

4.5.3锚具、夹具和连接器在贮存、运输及使用期间应采取措施避

免锈蚀、沾污、遭受机械损伤、混淆和散失。其临时性的防护措施

应不影响安装操作的效果和永久性防锈措施的实施。

4.5.4波纹管应分类、分规格存放。金属波纹管的存放应符合本标

准第4.5.2条的规定。塑料波纹管储存时应远离热源及油污和化学

品的污染,并应避免暴晒。

4.5.5波纹管搬运时应采用非金属绳捆扎,不得抛摔或在地面上拖

拉。吊装时,不得在其中部单点起吊。

12

5预应力筋制作与安装

5.1预应力筋制作

5.1.1预应力筋下料长度应经计算确定,计算时应考虑结构的孔道

长度或台座长度、锚(夹)具厚度、千斤顶长度、镦头预留量、冷

拉伸长值、弹性回缩值、张拉伸长值和外露锚(夹)具的长度等因

素。

5.1.2钢丝束两端均采用镦头锚具时,钢丝下料宜采用等应力等长

度下料的方法。同一束中各根钢丝长度的极差不应大于钢丝长度的

1/5000,且不应大于5mm。当成组张拉长度不大于10m的钢丝时,

同组钢丝长度的极差不得大于2mm。

5.1.3预应力筋下料场地应平整、洁净。下料时应采用砂轮锯或切

断机切断,不得采用电弧或火焰切割。

5.1.4预应力筋切断时,切割口应与预应力筋垂直,不应出现斜面,

钢绞线不得散头。

5.1.5无粘结预应力筋搬运和下料过程中,不应损伤其塑料护套。

当出现局部轻微破损时,应及时采用外包防水聚乙烯胶带进行修

补;严重破损的不得使用。

5.1.6钢绞线挤压锚具制作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采用挤压弹簧的摩擦衬套时,挤压前应检查挤压弹簧尺

寸,其长度不应小于61mm;

2挤压锚具应采用配套的挤压机制作;制作时挤压锚具的外

表面应均匀涂润滑介质;

3挤压时,挤压弹簧的一端应与钢绞线平齐,应沿挤压套筒

全长均匀分布。并观察压力表的最大数值,当采用额定油压56MPa

的GYJ-45型挤压机时,挤压操作的压力表最大值宜为28MPa~

13

45MPa之间;当采用额定油压50MPa的GYJC-50型挤压机时,挤

压操作的压力表最大值宜为22MPa~40MPa之间;

4挤压完成后,弹簧总长度的90%以上应被固定在挤压套筒

内;预应力筋外端露出挤压套筒的长度不应小于1mm;

5宜从每一工作班制作的成型挤压锚中抽取至少3个试件,

进行握裹力试验。

6挤压锚具制作时,应逐根填写挤压锚具制作记录表,其格

式可按本标准附录B采用。

5.1.7钢绞线压花锚具成型时,表面应清洁、无油污,梨形头尺寸

和直线锚固段长度不应小于设计值。

5.1.8钢丝镦头应符合下列规定:

1钢丝镦头宜采用液压冷镦,镦头前应确认预应力钢丝的可

镦性;

2钢丝镦头要求头形圆整,不得有偏斜,不应出现横向裂纹;

3钢丝镦头的头型直径不宜小于钢丝直径的1.5倍,高度不

宜小于钢丝直径;

4钢丝镦头的强度不得低于钢丝强度标准值的98%。

5.1.9预应力钢束由多根钢丝或钢绞线组成时,同一预应力钢束应

采用同一厂家、同一品种、同一规格、同一批号的预应力筋。

5.2预应力管道安装

5.2.1预应力孔道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孔道之间净间距不宜小于

50mm,且不宜小于孔道内径的0.6倍;孔道外壁至构件边缘的净

间距不应小于50mm;

2对于预埋的塑料波纹管或金属波纹管,在竖直方向可将纵、

横向预应力的两管道叠置;

3预留孔道的内径宜比预应力束外径及需穿过孔道的连接器

14

外径大6mm~15mm,其孔道的截面积宜为穿入预应力束截面积的

3倍~4倍;

4凡施工时需要设置预拱度的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构件,预

留孔道也应随构件同时起拱。

5.2.2预应力管道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预应力孔道应按设计规定的孔道坐标进行放样,并应采用

焊接定位钢筋将管道牢固地固定于钢筋骨架内的设计位置,且在浇

筑混凝土时不应出现管道上浮、侧移;

2固定成孔管道用的定位钢筋间距,对于钢管不宜大于

1.0m,波纹管不宜大于0.8m,位于曲线上的管道和扁形波纹管道

应适当加密,不宜大于0.5m;定位后的管道应平顺,其端部中心

线应与锚垫板相垂直;

3管道与普通钢筋重叠时,应移动普通钢筋,不得改变管道

的设计坐标位置;

4管道安装完毕后,其端口应采取可靠措施临时封堵,防止

水或其他杂物进入;

5后张预应力管道安装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5.2.2的规定。

表5.2.2后张预应力管道安装允许偏差

项目允许偏差(mm)

梁长方向±30

管道坐标梁高方向±10

梁宽方向±10

同排±10

管道间距

上下层±10

5.2.3成孔管道的连接应密封,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圆形波纹管接长时,可采用大一规格的同波型波纹管作为

接头管,其长度宜为被连接管道内径的3倍~5倍,且不宜小于300

mm,两端旋入长度宜相等;连接时不应使接头处产生角度变化及

15

在混凝土浇筑期间发生管道的转动或移位,且接头管两端应采用防

水胶带密封;

2塑料波纹管接长时,可采用塑料焊接机热熔焊接或采用专

用连接管;

3钢管连接可采用焊接连接或套筒连接;

4当采用真空辅助压浆工艺进行孔道压浆时,管道的所有接

头应具有可靠的密封性能,并应满足真空度的要求。

5.2.4预应力孔道应根据工程特点设置排气孔、泌水孔及压浆孔,

排气孔可兼作泌水孔或压浆孔,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曲线孔道波峰和波谷的高差大于300mm时,且采用普通

压浆工艺时,应在孔道波峰顶点部位设置排气孔,排气孔间距不宜

大于30m;

2当排气孔兼作泌水孔或压浆孔时,其孔径一般不宜小于

20mm的标准管或适宜的塑料管;

3当排气孔兼作泌水孔时,其外接管伸出梁顶面高度不宜小

于300mm。

5.2.5当采用减摩材料降低孔道摩擦阻力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减摩材料不应对预应力筋、成孔管道和混凝土产生不利影

响;

2压浆前应将减摩材料清除干净。

5.3预应力筋安装

5.3.1当采取整束穿入孔道时应预先编束,编束时应逐根排列梳理

顺直,防止缠绕,并应每隔1m~1.5m捆绑一次,使其绑扎牢固,

顺直。

5.3.2预应力筋安装时,其品种、级别、规格、数量必须符合设计

要求。

5.3.3先张法预应力施工时应选用非油质类模板脱模剂,并应避免

16

沾污预应力筋。

5.3.4配有折线预应力筋的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梁的预应力筋安

装宜自下而上进行,先穿直线预应力筋,再穿折线预应力筋;折线

预应力筋应通过转折器相应的槽口。

5.3.5预应力筋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1先穿束后浇筑混凝土时,浇筑之前,应全面检查孔道,并

确认完好;浇筑混凝土时应定时抽动、转动预应力筋;

2先浇筑混凝土后穿束时,孔道内应预先穿入其外径较管道

内径小7mm~10mm的硬塑料管,并在混凝土初凝前窜动;

3混凝土采用蒸汽养护时,预应力筋应在蒸汽养护结束后穿

入孔道;

4穿束后至孔道压浆完成应控制在下列时间以内,否则应对

预应力筋采取防锈措施,直至压浆。

1)空气平均相对湿度大于70%或盐分过大时7d;

2)空气平均相对湿度40%~70%时15d;

3)空气平均相对湿度小于40%时20d。

5.3.6预应力筋安装的保护应符合下列要求:

1预应力筋安装时,模板脱模剂不得沾污预应力筋;安装后,

应将外露预应力筋擦拭干净并采取保护措施,其管道端部开口应密

封,以防止水和湿气进入;

2在任何情况下,在安装有预应力筋的附近进行电焊时,应

对全部预应力筋采取保护措施,避免焊渣或接地电火花损伤预应力

筋;

3浇筑混凝土时,应采取适当措施避免振动器碰撞先张法的

预应力筋、后张法的锚垫板、预应力管道、排气孔等损伤和移位。

5.4锚具、连接器和锚垫板安装

5.4.1锚具、连接器和锚垫板应按设计要求的位置和方向安装牢

17

固;其锚下加强钢筋应按设计要求的位置绑扎牢固。

定制服务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