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4/T 3186.2-2018 聚变堆遥操作维护系统设计准则 第2部分:遥操作协同控制系统

DB34/T 3186.2-2018 Fusion reactor remote operation maintenance system design guidelines - Part 2: Remote operation collaborative control system

安徽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10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34/T 3186.2-2018
标准类型
安徽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18-08-08
实施日期
2018-09-08
发布单位/组织
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安徽省核聚变工程技术及应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适用范围
DB34/T 3186 的本部分规定了聚变堆遥操作协同控制系统的术语和定义、系统功能及基本组成、系统要求、系统设计、RAMI 要求和安全要求。 本部分适用于聚变堆遥操作协同系统设计的所有阶段。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安徽省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合肥中科艾帝尔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
起草人:
宋云涛、张俊、陆坤、程勇、李碧、王祺、祝亮、唐雨翔、史善爽、赵文龙、潘洪涛、李阳、程鸣。
出版信息:
页数:10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27.120.10

F61

DB34

安徽省地方标准

DB34/T3186.2—2018

聚变堆遥操作维护系统设计准则

第2部分:遥操作协同控制系统

Designcriteriaforremotehandlingmaintenancesysteminfusionreactor

Part2:Remotehandlingcooperativecontrolsystem

文稿版次选择

2018-08-08发布2018-09-08实施

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34/T3186.2—2018

前言

DB34/T3186《聚变堆遥操作维护系统设计准则》分为如下7个部分:

——第1部分:整体维护要求及分析;

——第2部分:遥操作协同控制系统;

——第3部分:转运车系统;

——第4部分:偏滤器遥操作维护系统;

——第5部分:包层遥操作维护系统;

——第6部分:第一壁部件远程监控及测量系统;

——第7部分:多功能机械臂系统。

本部分为第2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由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提出并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安徽省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合肥中科艾帝尔

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宋云涛、张俊、陆坤、程勇、李碧、王祺、祝亮、唐雨翔、史善爽、赵文龙、

潘洪涛、李阳、程鸣。

I

DB34/T3186.2—2018

聚变堆遥操作维护系统设计准则第2部分:遥操作协同控制系统

1范围

DB34/T3186的本部分规定了聚变堆遥操作协同控制系统的术语和定义、系统功能及基本组成、系

统要求、系统设计、RAMI要求和安全要求。

本部分适用于聚变堆遥操作协同系统设计的所有阶段。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5001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57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50116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

GB50343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

GB50611电子工程防静电设计规范

DB34/T3186.1聚变堆远程维护系统设计准则第1部分:整体维护要求及分析

3术语和定义

DB34/T3186.1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系统功能及基本组成

4.1系统功能

4.1.1远程控制遥操作系统设备完成规定的维护行为。

4.1.2远程视觉系统对遥操作运行环境及设备的监控与记录。

4.1.3对复杂维护流程的规划、管理与仿真,并能实现多设备的协同控制规划。

4.1.4系统运行的故障报警与运行日志记录。

4.1.5对遥操作设备进行状态检测与远程诊断。

4.1.6与聚变堆中央控制系统的连锁与安全连锁。

4.2基本组成

4.2.1系统一般包括:视觉系统、指令与控制系统、虚拟现实、运行管理、设备管理、远程诊断、故

障报警与解除、控制器设备、音频音讯、监控系统与安全联锁系统和通讯等组成。

4.2.2通讯一般包括:控制总线、连锁总线、实时总线、音频总线以及现场总线。

5系统要求

1

DB34/T3186.2—2018

5.1总体要求

5.1.1系统设计应严格遵守维护流程。

5.1.2应提供高质量的操作,实现高效率维护。

5.1.3应灵活适应新的或者变化的维护任务需求。

5.1.4系统设计应能实现快速维护和故障修复。

5.1.5控制系统应遵循分层控制、总线控制、结构一致性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