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1/T 1788-2019 韭菜迟眼蕈蚊绿色防 控技术规程

DB41/T 1788-2019

河南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10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41/T 1788-2019
标准类型
河南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19-03-19
实施日期
2019-06-19
发布单位/组织
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10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01

B16

DB41

河南省地方标准

DB41/T1788—2019

韭菜迟眼蕈蚊绿色防控技术规程

2019-03-19发布2019-06-19实施

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41/T1788—2019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河南省农业农村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平顶山市农业科学院、河南省韭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平顶山市平丰种业有限责

任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明、尹守恒、陈建华、张华敏、王召、马培芳、陈中府、吕爱芹、李纪军、

李延龙、马爱锄、孙彦青、李冠军、赵然花、王利亚、张伟、崔蕴刚、李克寒、焦子源、肖婉露、王剑

英、张国娜、叶宏伟、吕淑敏、胡超、黄珊珊、李玉琦、贾真真。

I

DB41/T1788—2019

引言

韭菜是我省栽培的主要蔬菜作物,在城乡居民的蔬菜消费中占有重要地位。韭菜迟眼蕈蚊是韭菜上

的主要害虫,其危害大,防治难,用药不规范,农药残留易超标,社会关注度高,是韭菜产业发展的主

要制约因素。因此,韭菜迟眼蕈蚊的绿色防控是韭菜绿色栽培的核心技术。河南省地方标准《韭菜迟眼

蕈蚊绿色防控技术规程》的制订,有利于指导韭菜迟眼蕈蚊的绿色防治,对于提高韭菜的食品安全具有

重要意义。

II

DB41/T1788—2019

韭菜迟眼蕈蚊绿色防控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韭菜迟眼蕈蚊绿色防治的原则、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农业防治、

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及不同韭菜生产方式、不同生产季节对迟眼蕈蚊防治措施选择等技术内

容。

本标准适用于韭菜迟眼蕈蚊的绿色防治。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NY/T391—2013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

NY/T393—2013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

NY/T394—2013绿色食品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合本文件。

3.1

韭菜迟眼蕈蚊

韭菜迟眼蕈蚊(BradysiaodoriphagaYangetZhang),属于双翅目(Diptera)眼蕈蚊科

(Sciaridae),迟眼蕈蚊属(Bradysia),是危害葱韭蒜类蔬菜的主要害虫,其幼虫俗称韭蛆,尤喜

食韭菜,危害植株叶鞘、根茎,引起韭菜腐烂、叶片发黄,随后咬断根茎蛀入其内,造成植株倒伏。韭

菜迟眼蕈蚊有成虫、卵、幼虫、蛹4个虫态。成虫体长2.0~5.5mm,黑色或黑褐色,雄虫略小于雌虫;

头部小,复眼发达呈半球形,触角丝状,共16节,口器为舐吸式,胸部隆起,足细长,雌虫腹部粗大,

末端细而尖,雄虫有1对抱握器;卵长椭圆形,长约0.2mm,初产乳白色,堆产,少数散产,后变暗米

黄色,孵化前出现小黑点;幼虫体长5~9mm,头黑色,体壁光滑、半透明且无足,口器为咀嚼式;蛹

长椭圆开,长2.7~4.0mm,裸蛹,无光泽。

3.2

深休眠品种

在冬季月平均气温2℃以下后,韭菜叶片枯萎,营养物质传输到鳞茎和根系中贮藏,地上部茎叶完

全干枯,进入休眠状态,在休眠期内给予适宜生长条件,也不能正常生长的韭菜品种。

3.3

浅休眠品种

在冬季月平均气温2℃以下后,韭菜部分叶片干枯,部分营养物质传输到假茎、鳞茎和根系中贮藏,

生长减缓或停滞,给予适宜生长条件后能够恢复正常生长的韭菜品种。

1

DB41/T1788—2019

4防治原则

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采取生态控制、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科学用药等环境

友好型措施来控制有害生物的的有效行为,以成虫防治为主,幼虫防治为辅的原则。

5苗床防控

5.1苗床选择

苗床应选择近3年未种植葱韭蒜等百合

定制服务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