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Y/T 1845-2009 大熊猫及其栖息地监测技术规程
LY/T 1845-2009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monitoring of giant panda and its habitat
基本信息
本标准适用于国家和省级林业主管部门组织的大熊猫及其栖息地监测工作,也适用于非林业主管部门开展的大熊猫及其栖息地监测工作。
发布历史
-
2009年06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国家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司
- 起草人:
- 严旬、刘国强、温战强、任毅、唐小平、刘德望、张陕宁、金学林、张晓峰、贺海霞、叶新平、戴波、欧阳峰
- 出版信息:
- 页数:35页 | 字数:61 千字 | 开本: 大16开
内容描述
犐犆犛65.020
犅65
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行业标准
/—
犔犢犜18452009
大熊猫及其栖息地监测技术规程
犜犲犮犺狀犻犮犪犾狉犲狌犾犪狋犻狅狀狊犳狅狉犿狅狀犻狋狅狉犻狀狅犳犻犪狀狋犪狀犱犪犪狀犱犻狋狊犺犪犫犻狋犪狋
犵犵犵狆
ㅤㅤㅤㅤ
20090618发布20091001实施
国家林业局发布
/—
犔犢犜18452009
目次
前言Ⅰ
引言Ⅱ
1范围1
2术语和定义1
3一般要求1
4大熊猫及同域分布主要野生动物野外种群状况监测3
5大熊猫栖息地植被和竹子状况监测3
6大熊猫及其栖息地受干扰状况监测3
7大熊猫及其栖息地保护管理状况监测4
8大熊猫栖息地周边社区社会经济状况监测5
9大熊猫圈养状况监测5
附录(资料性附录)大熊猫同域分布主要野生动物监测名录
A7
附录(规范性附录)大熊猫及其栖息地监测记录表格式
B10
附录(资料性附录)大熊猫及其栖息地监测指标体系
C22
附录(规范性附录)样线法监测操作细则
D27
附录(规范性附录)样方法监测操作细则
E29
参考文献ㅤㅤㅤㅤ
31
/—
犔犢犜18452009
引言
大熊猫()是我国特有珍稀孑遗动物,有“国宝”和“活化石”之称。它是我
犃犻犾狌狉狅狅犱犪犿犲犾犪狀狅犾犲狌犮犪
狆
国自然保护的旗帜和象征,也是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关注的热点。近年来,在国家林业局的高度重视以
及世界自然基金会()等国际组织的大力倡导和支持下,我国的大熊猫监测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
WWF
覆盖范围不断扩大,参与人数越来越多,技术水平日益提高,对管理的支撑作用日益突出。但是,由于大
熊猫分布区的自然、社会、经济以及管理等情况复杂多样,人们对监测的理解深浅不一,监测人员的业务
水平参差不齐,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着监测指标不一致、监测方法不统一、监测数据可比性和共享水
平较低等问题。为了规范我国大熊猫及其栖息地监测工作,促进其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经深入调查研
究,特制定本标准。
ㅤㅤㅤㅤ
Ⅱ
/—
犔犢犜18452009
大熊猫及其栖息地监测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大熊猫及其栖息地监测的内容、范围、指标、方法、频次和时间以及监测成果等技术
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国家和省级林业主管部门组织的大熊猫及其栖息地监测工作,也适用于非林业主管
部门开展的大熊猫及其栖息地监测工作。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2.1
大熊猫栖息地犻犪狀狋犪狀犱犪()
犃犻犾狌狉狅狅犱犪犿犲犾犪狀狅犾犲狌犮犪犺犪犫犻狋犪狋
犵狆狆
大熊猫个体或种群为满足生存和繁衍的需要而占据的休息、采食、繁殖、隐蔽、迁移等具体场所。
2.2
大熊猫潜在栖息地犻犪狀狋犪狀犱犪狅狋犲狀狋犻犪犾犺犪犫犻狋犪狋
犵狆狆
与大熊猫栖息地相连、有适于或比较适于大熊猫生存繁衍的生境条件、目前没有大熊猫分布,但在
消除相关阻限因素后,大熊猫在不久的将来很有可能扩散过来的地域。“不久”的时间跨度为年
10~
15年。
ㅤㅤㅤㅤ
2.3
大熊猫主食竹犫犪犿犫狅狅犪狊狋犺犲犿犪犻狀犳狅狅犱狅犳犻犪狀狋犪狀犱犪
犵狆
大熊猫在其栖息地中主要取食的竹子种类。
2.4
圈养大熊猫犻犪狀狋犪狀犱犪犻狀犮犪狋犻狏犻狋
犵狆狆狔
人工饲养条件下的大熊猫,不管其来自野外还是人工繁殖。
2.5
同域分布主要野生动物犿犪犻狀狊犿犪狋狉犻犮狑犻犾犱犪狀犻犿犪犾狊狅犳犻犪狀狋犪狀犱犪
狔狆犵狆
与大熊猫生活在同一区域的主要野生动物物种,包括大熊猫的天敌、竞食动物以及其他大、中型兽
类和鸟类(参见附录)。
A
2.6
大熊猫及其栖息地监测犿狅狀犻狋狅狉犻狀狅犳犻犪狀狋犪狀犱犪犪狀犱犻狋狊犺犪犫犻狋犪狋
犵犵狆
按照预先设定的时间和地点,采用相同的方法和衡量指标,对大熊猫种群、栖息地、主食竹、干扰以
及保护管理状况等内容进行重复观测和评价的过程。其目的是及时掌握大熊猫及其栖息地的动态变
化,为有关保护管理部门制定保护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3一般要求
3.1监测内容
———大熊猫野外种群状况;
———大熊猫同域分布主要野生动物野外种群状况;
———大熊猫栖息地植被和竹子状况;
———大熊猫及其栖息地受干扰状况;
1
/—
犔犢犜18452009
———大熊猫及其栖息地保护管理状况;
———大熊猫栖息地周边社区社会经济状况;
———大熊猫圈养状况。
3.2监测范围
中的第第项内容的监测范围为经调查确认的大熊猫栖息地和潜在栖息地。保护管理状
3.114
~
况的监测范围为各级大熊猫自然保护区和保护管理机构。周边社区社会经济状况的监测范围为所抽取
的大熊猫分布县、乡镇、行政村及农户。大熊猫圈养状况的监测范围为大熊猫饲养、展出单位。
3.3监测技术路线
以“”(、、)技术和样线法、样方法、二手资料收集法、访谈法等相结合,采集大熊猫及其
3SGPSRSGIS
栖息地的状态信息;采用以常规监测和定量分析为主,专项监测和定性分析为辅的方式,构建科学、规
范、可行的监测技术体系。
3.4监测方式
3.4.1常规监测
指按照本标准规定的监测内容、监测范围、监测方法、监测时间、监测频次等实施的定期、定点监测
活动。
3.4.2专项监测
指针对大熊猫及其栖息地遭遇的突发性事件(如地震、雨雪冰冻、火灾、泥石流、森林病虫害、野生动
物疫病等),或者竹子大面积开花、大中型工程建设以及其他管理方面的特殊需求,需要在特定的时间对
特定内容和(或)特定区域实施的专门监测。专项监测的有关技术规定另行制定。
3.5监测频次和时间
大熊猫及同域分布主要野生动物野外种群状况监测
3.5.1ㅤㅤㅤㅤ
每年开展次,时间分别在月月和月月。以山系为单位,根据大熊猫的生态习性以
2451011
~~
及监测地区的物候、气候、交通等条件,选择最佳监测时间,同步开展监测。每一次监测应在规定的时间
段内集中完成,持续时间不超过天。
30
3.5.2大熊猫栖息地植被和竹子状况监测
植被和植物群落监测每五年开展次,时间为月月。竹子监测每两年开展次,时间为
16~71
月月。以山系为单位,根据监测地区的物候、气候、交通等条件,选择最佳监测时间,同步开展监
67
~
测。每一次监测应在规定的时间段内集中完成,持续时间不超过天。
30
3.5.3大熊猫及其栖息地受干扰状况监测
分别结合大熊猫野外种群状况监测、大熊猫栖息地植被和竹子状况监测,同步开展本项监测。此
外,在开展大熊猫栖息地周边社区社会经济状况监测时,应兼顾收集各种干扰的时空变化信息,作为监
测的补充资料。
3.5.4大熊猫及其栖息地保护管理状况监测
每年开展次,时间为月月,采集上一年度的保护管理信息。
112
~
3.5.5大熊猫栖息地周边社区社会经济状况监测
每两年开展次,时间为月月,采集上一年度的社区社会经济信息。
145
~
3.5.6大熊猫圈养状况监测
每年开展次,时间为月,采集本年度的圈养大熊猫信息。
112
3.6监测成果
———大熊猫及其栖息地监测数据库;
———大熊猫及其栖息地监测年度报告;
———有关照片和音像资料。
2
/—
犔犢犜18452009
4大熊猫及同域分布主要野生动物野外种群状况监测
4.1监测因子
大熊猫活体、尸体、粪便、其他痕迹,位置、立地、生境、竹子等;同域分布主要野生动物的种类、活体
数量、尸体数量、痕迹类型,位置、立地、生境等。
监测记录表格见附录中的表、表。
BB.1B.2
4.2监测指标
活体遇见率、尸体遇见率、痕迹遇见率、分布状况。
监测指标的含义参见附录。
C
4.3监测方法
4.3.1常规监测
采用样线法进行监测,操作细则见附录。
D
4.3.2专项监测
因突发性事件如地震、冰冻、火灾、泥石流、野生动物疫病等,或者竹子大面积开花、大中型工程建设
以及其他管理方面的特殊需求,需对大熊猫种群状况开展专项监测时,监测方法为样线法,也可采用红
外相机照相法、微卫星DNA法等,具体技术要求另行制定。
5大熊猫栖息地植被和竹子状况监测
5.1监测因子
植被:位置、植被类型。
植物群落:位置、立地、群系类型、群落结构类型、森林起源、竹林面积比例、乔木层郁闭度、灌木层盖
ㅤㅤㅤㅤ
度、胸径≥5cm的乔木和灌木的种类及高度、胸径等。
竹子:竹子种类、实生苗株数、一年生活竹(包括竹笋)竿数、大于等于二年生活竹竿数、开花竹竿数、
死亡竹竿数、成竹高度。
植被监测地面训练样地调查表格见附录中的表;植物群落和竹子监测记录表格见附录中
BB.4B
的表、表。
B.5B.6
5.2监测指标
植被:植被类型、分布状况、面积比例。
植物群落:群系类型、群落结构类型、森林起源、天然林自然度、乔木层郁闭度、灌木层盖度、物种丰
富度、植株密度、平均高度、平均胸径。
竹子:竹子种类、面积比例、生长状况、更新状况、竹子密度、成竹平均高度。
监测指标的含义参见附录。
C
5.3监测方法
5.3.1常规监测
采用遥感判读法进行植被监测,采用样方法进行植物群落和竹子监测,操作细则见附录。
E
5.3.2专项监测
因突发性事件如地震、冰冻、火灾、泥石流等,或者竹子大面积开花、大中型工程建设以及其他管理
方面的特殊需求,需对大熊猫栖息地植被和竹子状况开展专项监测时,监测方法为遥感判读法、样线法
和样方法,具体技术要求另行制定。
6大熊猫及其栖息地受干扰状况监测
6.1监测因子
干扰类型、地理坐标、海拔高度等。
3
/—
犔犢犜18452009
监测记录表格见附录中的表。
BB.3
6.2监测指标
干扰类型、干扰遇见率、分布状况。
监测指标的含义参见附录。
C
6.3监测方法
6.3.1常规监测
分别采用遥感判读法、样线法、样方法和访谈法进行监测。
对监测区域内大、中型工程建设(如修建道路、水库、水电站等)造成的干扰以及土地利用类型的明
显变化(如因地震、大面积滑坡、采石、采矿、火灾、雨雪冰冻等造成林草植被的变化),结合年一次的植
5
被遥感解译监测,同步实施监测。通过遥感判读并结合必要的地面核实,掌握大、中型工程建设的类型、
地点、规模,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情况及各自对大熊猫及其栖息地造成的干扰。
结合样线法对大熊猫野外种群状况的监测,同步开展干扰监测,填写监测记录表B.3。采用与大熊
猫野外种群状况相同的分析和比较方法,掌握监测区域各类干扰的时空动态。
结合样方法对大熊猫栖息地植被和竹子状况的监测,同步开展干扰监测,填写监测记录表B.5。采
用GIS软件,制作各类干扰的分布位点图,并将其作为同一年度样线监测的补充资料,参与监测结果的
分析。
结合大熊猫栖息地周边社区社会经济状况监测,采用访谈法,随机收集监测区域内各种干扰的时空
变化信息,并将其作为同一年度样线监测的补充资料,参与监测结果的分析。
6.3.2专项监测
因突发性事件如地震、冰冻、火灾、泥石流等,或者竹子大面积开花、大中型工程建设以及其他管理
ㅤㅤㅤㅤ
方面的特殊需求,需对大熊猫及其栖息地受干扰状况开展专项监测时,监测方法为遥感判读法、样线法、
访谈法等,具体技术要求另行制定。
7大熊猫及其栖息地保护管理状况监测
7.1监测因子
大熊猫自然保护区:名称、级别、管理机构级别、主管单位、面积、行政位置、批建时间、晋级时间、人
员编制、在岗职工人数、救护大熊猫数量、案件处结率、宣传教育人次、学习培训人次、科研课题名称、监
测内容、野生动物肇事补偿金额、社区共管内容、财务收支及累计负债等。
各级保护管理机构:名称、级别、人员编制、在岗职工人数、救护大熊猫数量、案件处结率、学习培训
人次、科研课题名称、监测内容、社区共管内容等。
监测记录表格见附录中的表、表。
BB.7B.8
7.2监测指标
大熊猫自然保护区:保护区数量、保护区面积、人员编制、在岗职工情况、大熊猫救护及死亡情况、执
法情况、宣传教育情况、学习培训情况、科研情况、监测情况、野生动物肇事及补偿情况、社区共管情况、
财务状况。
各级管理机构:管理机构数量、人员编制、在岗职工情况、大熊猫救护及死亡情况、执法情况、学习培
训情况、科研情况、监测情况、社区共管情况。
监测指标的含义参见附录。
C
7.3监测方法
问卷调查法、二手资料收集法及一定比例的实地抽查。对监测指标进行分类统计,通过横向和纵向
对比,掌握各自在同一监测时段上的差异和不同监测时段上的动态变化。
4
/—
犔犢犜18452009
8大熊猫栖息地周边社区社会经济状况监测
8.1监测因子
县:行政区域面积、总人口、国内生产总值、农民人均纯收入、粮食总产量、主要林特产品产量、适龄
儿童入学率、初中辍学率、初中毕业生升学率、劳动技能培训人次、劳务输出人次、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人
数等。
乡镇:行政区域面积、总人口、社会总产值、农民人均纯收入、粮食总产量、林业生产情况、牧业生产
情况、适龄儿童入学率、初中辍学率、初中毕业生升学率、劳动技能培训人次、卫生室数量、劳务输出人
次、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人数等。
行政村:行政区域面积、总人口、年末常用耕地面积、粮食总产量、主要林特产品产量、年末生猪存
栏、适龄儿童入学率、初中辍学率、初中毕业生升学率、劳动技能培训人次、卫生室数量、通电的户数、乡
村从业人员数量、劳务输出人次、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数等。
农户:姓名、性别、年末常用耕地面积、林业主要生产和销售情况、畜牧产品销售情况、能源情况、饮
食情况、家庭现金收支情况等。
监测记录表格见附录中的表表。
BB.9~B.12
8.2监测指标
县:基本情况、国民经济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教育发展情况、卫生发展情况、劳动和社会保障
情况。
乡镇:基本情况、国民经济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教育发展情况、卫生发展情况、劳动和社会保障
情况。
ㅤㅤㅤㅤ
行政村:基本情况、农业生产情况、林业生产情况、牧业生产情况、教育发展情况、卫生发展情况、生
活水平及环境、劳动和社会保障情况。
农户:基本情况、种植业生产情况、林业生产情况、牧业生产情况、生活质量及现金收支情况。
监测指标的含义参见附录。
C
8.3监测方法
问卷调查法、二手资料收集法、访谈法。对监测指标进行分类统计,通过横向对比,了解不同监测区
域之间在同一监测时段上的社会经济异同;通过纵向对比,了解同一监测对象在不同监测时段上的社会
经济变化。
采用典型抽样和机械抽样相结合的方法,确定监测县、乡镇、行政村和农户。
———以省为单位,采用典型抽样的方法,抽取一定数量的大熊猫重点分布县,作为监测样本县。
———在每个监测样本县中,采用典型抽样的方法,抽取个大熊猫重点分布乡镇,作为监测样本
1
乡镇。
———在每个监测样本乡镇中,采用典型抽样的方法,抽取12个与大熊猫保护管理关系密切的行
~
政村,作为监测样本村。
———在监测样本村中,采用机械抽样的方法,抽取家常住农户作为监测样本户。
30
9大熊猫圈养状况监测
9.1监测因子
饲养单位名称,大熊猫数量、性别、年龄、来源、繁殖情况。
监测记录表格见附录中的表。
BB.13
9.2监测指标
饲养单位数量、大熊猫数量、性别结构、年龄结构、来源结构、繁殖情况、幼仔存活率。
5
/—
犔犢犜18452009
监测指标的含义参见附录。
C
9.3监测方法
二手资料收集法并辅以必要的现地核实。通过对监测指标进行分类统计和纵向对比,掌握圈养大
熊猫的动态变化。
ㅤㅤㅤㅤ
6
/—
犔犢犜18452009
附录犃
(资料性附录)
大熊猫同域分布主要野生动物监测名录
犃.1范围
本附录确定了大熊猫同域分布主要野生动物监测的物种名录。
犃.2大熊猫同域分布主要野生动物监测名录
见表A.1。
表犃.1大熊猫同域分布主要野生动物监测名录
纲、目、科序号中文名拉丁名保护级别天敌竞食动物
Ⅰ.鸟纲AVES
一、鸡形目GALLIFORMES
(一)松鸡科Tetraonidae
1斑尾榛鸡犅狅狀犪狊犪狊犲狑犲狉狕狅狑犻Ⅰ
(二)雉科Phasianidae
2雉鹑犜犲狋狉犪狅犺犪狊犻狊狅犫狊犮狌狉狌狊Ⅰ
狆
3四川雉鹑a犜犲狋狉犪狅犺犪狊犻狊狊狕犲犮犺犲狀犻犻Ⅰ
狆狔
ㅤㅤㅤㅤ
4四川山鹧鸪犃狉犫狅狉狅犺犻犾犪狉狌犻犲犮狋狌狊Ⅰ
狆犳狆
5灰胸竹鸡犅犪犿犫狌狊犻犮狅犾犪狋犺狅狉犪犮犻犮犪
6血雉犐狋犺犪犻狀犻狊犮狉狌犲狀狋狌狊Ⅱ
犵
7红腹角雉犜狉犪狅犪狀狋犲犿犿犻狀犮犽犻犻Ⅱ
犵狆
8绿尾虹雉犔狅犺狅犺狅狉狌狊犾犺狌狊犻犻Ⅰ
狆狆狔
9白马鸡犆狉狅狊狊狅狋犻犾狅狀犮狉狅狊狊狅狋犻犾狅狀Ⅱ
狆狆
10蓝马鸡犆狉狅狊狊狅狋犻犾狅狀犪狌狉犻狋狌犿Ⅱ
狆
11白鹇犔狅犺狌狉犪狀犮狋犺犲犿犲狉犪Ⅱ
狆狔
12勺鸡犘狌犮狉犪狊犻犪犿犪犮狉狅犾狅犺犪Ⅱ
狆
13雉鸡犘犺犪狊犻犪狀狌狊犮狅犾犮犺犻犮狌狊
14白冠长尾雉犛狉犿犪狋犻犮狌狊狉犲犲狏犲狊犻犻Ⅱ
狔
15红腹锦鸡犆犺狉狊狅犾狅犺狌狊犻犮狋狌狊Ⅱ
狔狆狆
16白腹锦鸡犆犺狉狊狅犾狅犺狌狊犪犿犺犲狉狊狋犻犪犲Ⅱ
狔狆
Ⅱ.哺乳纲MAMMALIA
一、灵长目PRIMATES
(一)猴科Cercoithecidae
p
17猕猴犕犪犮犪犮犪犿狌犾犪狋狋犪Ⅱ
18藏酋猴犕犪犮犪犮犪狋犺犻犫犲狋犪狀犪Ⅱ
19川金丝猴犚犺犻狀狅犻狋犺犲犮狌狊狉狅狓犲犾犾犪狀犪Ⅰ
狆
7
/—
犔犢犜18452009
表犃.1(续)
纲、目、科序号中文名拉丁名保护级别天敌竞食动物
二、食肉目CARNIVORA
(一)犬科Canidae
20狼犆犪狀犻狊犾狌狌狊√
狆
21豺犆狌狅狀犪犾犻狀狌狊Ⅱ√
狆
22赤狐犞狌犾犲狊狏狌犾犲狊√
狆狆
23貉犖犮狋犲狉犲狌狋犲狊狉狅犮狅狀狅犻犱犲狊
狔狆狔
(二)熊科Ursidae
24黑熊犛犲犾犲狀犪狉犮狋狅狊狋犺犻犫犲狋犪狀狌狊Ⅱ√
25棕熊犝狉狊狌狊犪狉犮狋狅狊Ⅱ√
(三)小熊猫科Ailuruidae
26小熊猫犃犻犾狌狉狌狊狌犾犲狀狊Ⅱ√
犳犵
(四)鼬科Mustelidae
27青鼬(黄喉貂)犕犪狉狋犲狊犾犪狏犻狌犾犪Ⅱ√
犳犵
28黄鼬犕狌狊狋犲犾犪狊犻犫犻狉犻犮犪
29黄腹鼬犕狌狊狋犲犾犪犽犪狋犺犻犪犺
30香鼬犕狌狊狋犲犾犪犪犾狋犪犻犮犪
31鼬獾ㅤㅤㅤㅤ犕犲犾狅犪犾犲犿狅狊犮犺犪狋犪
犵
32狗獾犕犲犾犲狊犿犲犾犲狊
33猪獾犃狉犮狋狅狀狓犮狅犾犾犪狉犻狊
狔
34水獭犔狌狋狉犪犾狌狋狉犪Ⅱ
(五)灵猫科Viverridae
35果子狸犘犪狌犿犪犾犪狉狏犪狋犪
犵
36斑林狸犘狉犻狅狀狅犱狅狀犪狉犱犻犮狅犾狅狉Ⅱ
狆
37大灵猫犞犻狏犲狉狉犪狕犻犫犲狋犺犪Ⅱ
38小灵猫犞犻狏犲狉狉犻犮狌犾犪犻狀犱犻犮犪Ⅱ
(六)猫科Felidae
39金猫犉犲犾犻狊狋犲犿犿犻狀犮犽犻Ⅱ√
40豹猫犉犲犾犻狊犫犲狀犪犾犲狀狊犻狊√
犵
41猞猁犔狀狓犾狀狓Ⅱ√
狔狔
42豹犘犪狀狋犺犲狉犪犪狉犱狌狊Ⅰ√
狆
43云豹犖犲狅犲犾犻狊狀犲犫狌犾狅狊犪Ⅰ√
犳
三、偶蹄目ARTIODACTYLA
(一)猪科Suidae
44野猪犛狌狊狊犮狉狅犪√
犳
(二)麝科Moschidae
8
/—
犔犢犜18452009
表犃.1(续)
纲、目、科序号中文名拉丁名保护级别天敌竞食动物
45林麝犕狅狊犮犺狌狊犫犲狉犲狕狅狏狊犽犻犻Ⅰ
46马麝犕狅狊犮犺狌狊狊犻犪狀犻犮狌狊Ⅰ
犳
(三)鹿科Cervidae
47狍犆犪狉犲狅犾狌狊犮犪狉犲狅犾狌狊
狆狆
48水鹿犆犲狉狏狌狊狌狀犻犮狅犾狅狉Ⅱ
49梅花鹿犆犲狉狏狌狊狀犻狅狀Ⅰ
狆狆
50毛冠鹿犈犾犪犺狅犱狌狊犮犲犺犪犾狅犺狌狊
狆狆狆
51小麂犕狌狀狋犻犪犮狌狊狉犲犲狏犲狊犻
(四)牛科Bovidae
52羚牛犅狌犱狅狉犮犪狊狋犪狓犻犮狅犾狅狉Ⅰ√
53鬣羚a犆犪狉犻犮狅狉狀犻狊狊狌犿犪狋狉犪犲狀狊犻狊Ⅱ
狆
54斑羚犖犲犿狅狉犺犲犱狌狊狅狉犪犾Ⅱ
犵
四、啮齿目RODENTIA
(一)竹鼠科Rhizomidae
y
55中华竹鼠犚犺犻狕狅犿狊狊犻狀犲狀狊犻狊√
狔
(二)豪猪科Hstricidae
y
56豪猪ㅤㅤㅤㅤ犎狊狋狉犻狓犫狉犪犮犺狌狉犪
狔狔
57帚尾豪猪犃狋犺犲狉狌狉狌狊犿犪犮狉狅狌狉狌狊
a四川雉鹑原为雉鹑一亚种,现提为种。
9
/—
犔犢犜18452009
附录犅
(规范性附录)
大熊猫及其栖息地监测记录表格式
犅.1范围
本附录确定了大熊猫及其栖息地监测记录表的名称、内容与格式。
犅.2记录表种类
本套监测记录表共有个,具体是:
13
———×××省大熊猫野外种群状况监测记录表(表B.1);
———×××省大熊猫同域分布主要野生动物种群状况监测记录表(表B.2);
———×××省大熊猫及其栖息地受干扰状况监测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JB/T 4172-2015 木工直刃刨刀轴 2015-10-10
- JB/T 12552-2015 浇包设计规范 2015-10-10
- JB/T 12562-2015 低压铸造机 性能检测方法 2015-10-10
- JB/T 12560-2015 钢管外壁抛丸清理机 技术条件 2015-10-10
- JB/T 12527-2015 工矿车辆用电力电子变流器 通用技术条件 2015-10-10
- JB/T 12521-2015 板料折弯机用挠度补偿加凸工作台 2015-10-10
- JB/T 9459-2015 暗筒式日照计 技术条件 2015-10-10
- JB/T 12556-2015 钢带抛丸清理机 技术条件 2015-10-10
- JB/T 12559-2015 钢管内壁抛丸清理机 技术条件 2015-10-10
- JB/T 7177.1-2015 精冲机 第1部分:型式与基本参数 2015-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