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4/T 3061-2017 科技成果评价规范

DB34/T 3061-2017 DB34/T 3061-2017 Technical Achievements Evaluation Specification

安徽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16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34/T 3061-2017
标准类型
安徽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17-12-30
实施日期
2018-01-30
发布单位/组织
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科技成果评价的术语和定义、基本原则、评价内容和评价程序。 本标准适用于应用技术成果的评价,其它类型科技成果可参照执行。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安徽三祥技术咨询有限公司、安徽省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合肥工业大学、中 国科学院合肥技术创新工程院、安徽省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安徽省标准技术中心、安徽省工业和信 息化研究院
起草人:
马玉平、吴飞、杨丽、伍雪洁、姜晓宇、随学超、李季、龚新涛、舒小琴
出版信息:
页数:16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

03.080

A20

DB34

安徽省地方标准

DB34/T3061—2017

科技成果评价规范

Specificationofevaluationforscienceandtechnologyachievements

文稿版次选择

2017-12-30发布2018-01-30实施

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34/T3061—2017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安徽三祥技术咨询有限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安徽三祥技术咨询有限公司、安徽省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合肥工业大学、中

国科学院合肥技术创新工程院、安徽省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安徽省标准技术中心、安徽省工业和信

息化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马玉平、吴飞、杨丽、伍雪洁、姜晓宇、随学超、李季、龚新涛、舒小琴。

I

DB34/T3061—2017

科技成果评价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科技成果评价的术语和定义、基本原则、评价内容和评价程序。

本标准适用于应用技术成果的评价,其它类型科技成果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7714信息与文献参考文献著录规则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科技成果scienceandtechnologyachievements

通过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所产生的具有实用价值的成果。

注:科技成果包括专利技术及计算机软件、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植物新品种、设计图纸、试验结果、试验记录、工

艺、流程、配方、样品和数据等非专利技术和信息,可以分为应用技术成果、基础理论成果和软科学研究成果

等多种类型。

3.2

科技成果评价evaluationforscienceandtechnologyachievements

按照委托方的要求,由评价机构聘请评价专家,依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对被评价方的科技成果进

行审查和辨别,并给出相应结论。

3.3

委托方principal

提出科技成果评价需求的一方。

注:委托方可以是科技成果使用方、所有方、完成者、政府管理部门及其他相关方。

3.4

评价机构evaluationinstitutions

1

DB34/T3061—2017

具备科技成果评价业务能力,能够独立接受委托,组织实施科技成果评价活动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

的专业服务机构。

3.5

被评价方evaluatedparty

科技成果的所有方或完成者。

注:若提出科技成果评价需求的组织是科技成果的所有方或完成者,则该组织既是科技成果评价委托方,同时也是

科技成果被评价方。

3.6

评价专家evaluationexpert

在相关领域有较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熟悉国内外该领域技术发展的状况,在该领域具有一

定的学术影响力,接受评价机构聘请,承担科技成果评价工作的专家。

4基本原则

4.1公正性原则

应对成果的客观事实情况进行公正的评审和评议。

4.2目的性原则

应明确评价的目的。

4.3科学性原则

应至少包含以下三个方面:

a)特征性:应符合科技成果的基本特征和科研的基本规律;

b)准确一致性:指标体系内部各指标之间应协调统一,指标体系的层次和结构应合理;

c)完备性:应围绕评价目的,全面反映被评价对象。

4.4可操作性原则

应适应于:

a)评价的方式;

b)评价活动对时间、成本的限制;

c)被评价方对评价体系的理解接受能力;

d)评价结果使用的组织或个人对评价体系的理解程度和判断能力。

5评价内容

5.1总则

科技成果评价指标包括技术指标、转化指标和风险指标三个一级指标,每个一级指标分解成多个二

级指标。在实际的评价活动中可根据评价目的和要求对二级指标进行增加或者删减。

2

DB34/T3061—2017

5.2评价指标体系

科技成果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

表1科技成果评价指标体系

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二级指标说明评价要点

·创新点

成果在体现自主创新,掌握核心技术

1、创新性·原始创新所占的比重

的程度。

·提高行业竞争力和技术跨越

·领先程度

成果相对于其他成果表现出来的优良

2、先进性·战略性、前瞻性

特性。

·推动行业进步

技术指标·稳定性

(权重50%)成果已经达到的技术不再突变的特·可靠性

3、成熟度

性。·成果实现复杂与难易程度

·寿命周期

·专利

·标准

4、知识产权成果依法所享有的专项权利。

·商标

·出版专著及软件著作权等

成果已经产生的或潜在的经济效益或·既有的或可预期的推广面积或销售量

1、经济和社会效益

社会效益。·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程度

·团队能力,如研发团队实力、技术带头

人能力

成果转化为可应用的产品或服务的要·产品化要素,如产品理念、产品终端

转化指标2、市场实现

素评价。·生产化要素,如生产需投入的人、机、

(权重35%)

料、法、环、测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