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17980.149-2009 农药 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二) 第149部分:杀虫剂防治红火蚁

GB/T 17980.149-2009 Pesticide—Guidelines for the field efficacy trials(2)—Part 149:Insecticides against Solenopsis invicta Buren

国家标准 中文简体 现行 页数:12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17980.149-2009
相关服务
标准类型
国家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09-09-30
实施日期
2010-01-01
发布单位/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归口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适用范围
GB/T 17980的本部分规定了杀虫剂,包括作用方式为触杀、胃毒、生长调节的固体制剂、液体制剂、乳液制剂、悬浮制剂等,防治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 Buren)田间(农田、非耕地、绿化地、苗木花卉圃等)药效小区试验的方法和基本要求。本部分适用于杀虫剂防治红火蚁的田间药效小区试验。其他剂型杀虫剂对红火蚁田间药效试验参照本部分执行。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华南农业大学、农业部农药检定所、广东省农药检定所、深圳市农业植物检疫站
起草人:
曾玲、陆永跃、王以燕、曾鑫年、刘绍仁、刘学、梁广文、李畅方、王琳、许益镌、黄绍宁、张森泉、王文荣
出版信息:
页数:12页 | 字数:20 千字 | 开本: 大16开

内容描述

ICS65.020.01

B1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17980.149—2009

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二)

第149部分:杀虫剂防治红火蚁

Pesticide—Guidelinesforthefieldefficacytrials(2)—

Part149:InsecticidesagainstSolenopsisinvictaBuren

2009-09-30发布2010-01-01实施

发布

GB/T17980.149—2009

-1.Z-—1—

刖弓

本部分是GB/T17980《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的第149部分。

本部分的附录A、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

本部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提出并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华南农业大学、农业部农药检定所、广东省农药检定所、深圳市农业植物检疫站。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曾玲、陆永跃、王以燕、曾鑫年、刘绍仁、刘学、梁广文、李畅方、王琳、许益镌、

黄绍宁、张森泉、王文荣。

本部分由农业部农药检定所、华南农业大学负责解释,

T

GB/T17980.149—2009

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二)

第149部分:杀虫剂防治红火蚁

1范围

GB/T17980的本部分规定了杀虫剂,包括作用方式为触杀、胃毒、生长调节的固体制剂、液体制

剂、乳液制剂、悬浮制剂等,防治红火蚁(Solenopsisin-uictaBuren)田间(农田、非耕地、绿化地、苗木花

卉圃等)药效小区试验的方法和基本要求。

本部分适用于杀虫剂防治红火蚁的田间药效小区试验。

其他剂型杀虫剂对红火蚁出间药效试验参照本部分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GB/T17980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

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

部分。

GB/T19378—2003农药剂型名称及代码

GB/T20477—2006红火蚁检疫鉴定方法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GB/T17980的本部分。

3.1

蚁丘mound

红火蚁所构筑并正在或曾经生活过的突起土堆、沙堆或其他类似物体。

3.2

蚁巢nest

由蚁丘及其地下结构部分构成,是红火蚁的繁殖、活动场所。

3.3

蚁群colony

由红火蚁多个社会阶层构成的具有持续存在能力的群体。

3.4

单蚁后型monogynecolony

一个蚁巢中仅有一头具生殖能力的蚁后的蚁群。

3.5

多蚁后型polygynecolony

一个蚁巢中有多头具生殖能力蚁后的蚁群。

3.6

活蚁巢activenest

受到扰动后60s内有3头以上红火蚁爬出活动的蚁巢。

GB/T17980.149—2009

3.7

诱饵bait

对红火蚁具明显诱食作用的物质。

3.8

监测瓶vial

用于盛装诱饵的专用或自制的容积为30mL~5mL塑料瓶。

3.9

诱集法trap

使用的包含诱饵的监测瓶,捕获红火蚁,以获得红火蚁存在状况的方法。

4试验条件

4.1试验对象和场地、植物的选择

试验对象为红火蚁,可选择多蚁后型或单蚁后型的红火蚁种群供试。红火蚁种类根据

GB/T20477—2006确定。

试验场地选用非耕地、农作物田、绿化地、苗木花卉圃等。

一般对试验场地上的植物种类无特殊要求,但应对试验杀虫剂不敏感,且长势较均一、低矮,以大部

分植物高度低于50cm为宜,以减少试验操作的难度。

4.2试验工具

量筒、量杯、天平、计数器、卷尺、GPS仪、监测瓶、小铲、银子、指形管、样品袋、标签、记录笔、记录本

(表格)、水桶、高筒水鞋、橡胶手套。

长80cm〜100cm(直径0.3cm〜0.4cm)的铁丝或竹竿、木棍等,端部分别带有、黄、粉、蓝色

的旗帜。

75%乙醇、新鲜火腿肠"

4.3环境条件

试验地点选择当地具代表性的红火蚁生境类型,以荒地、果园、草地等人为干扰较少的大片发生地

区比较适宜。所有试验区的地形、土壤类型和结构、土壤含水量、地表植被等条件应基本一致。如果是

农田,应符合当地科学的农业实践(GAP)。试验地点蚁丘隆起明显,每1000n?活蚁巢数量应在5个

以上,且活蚁巢和蚁群数量分布比较均匀。记录试验地基本情况。

5试验设计和安排

5.1杀虫剂

5.1.1试验杀虫剂

注明杀虫剂的通用名称、剂型、有效成分及含量和生产厂家、生产日期。试验杀虫剂处理不少于

三个剂量或依据协议规定或商品标签注明的用药剂量。

试验用的杀虫剂剂型类型见GB/T19378—2003o

5.1.2对照杀虫剂

对照杀虫剂采用已经登记注册的、并在实践中证明对红火蚁有较好防治效果的产品。对照杀虫剂

的剂型和作用方式应与试验杀虫剂相近,使用商品标签注明的用药剂量,特殊情况下可依据试验目的

选定。

5.2小区安排

5.2.1小区面积和重复

5.2.1.1多蚁后型试验小区

根据试验地区实际情况设置长方形、方形或圆形试验小区。试验小区面积最小为300廿,每个小

2

GB/T17980.149—2009

区活蚁巢数量大于或等于10个。当活蚁巢密度较低吋应适当扩大小区面积,以保证每个小区的活蚁巢

数量不低于10个。

相邻小区之间设置宽度大于3m〜5m的缓冲区,缓冲区的中线一侧与相邻小区作同样处理,但是

不进行调查。在进行杀虫剂处理前使用红色标志旗帜标记活蚁巢。

重复次数:大于或等于4次重复。

5.2.1.2单蚁后型试验小区

试验小区面积最小为1000m2,缓冲区宽度为5m~10m以上,每个小区活蚁巢数量大于或等于

10个。其他同5.2.1.10

5.2.2小区排列

试验杀虫剂、对照杀虫剂和空白对照的小区处理采用随机区组排列,特殊情况应加以说明。

5.3施药方法

5.3.1手工施药方法

5.3.1.1施药方式及要求

按照杀虫剂标签上注明的方法或协议要求进行。一般分为投放饵剂、浇灌药液、撒施粉剂/颗粒剂

三类。用手直接投放饵剂、粉剂、颗粒剂吋要戴上橡胶手套,浇灌药液或撒施粉剂/颗粒剂吋应选用合适

的器具称量、配制药液和浇灌、撒施,盛药的容器应标定容量。

施药吋药量应准确、药剂分布应均匀。用药量如果有10%以上的偏差应予记录。记录操作条件

(如容器类型、容量)的全部资料。

5.3.1.2饵剂

当活蚁巢密度低于1个/100n?、蚁巢分布比较分散吋,使用饵剂处理单个蚁巢°将饵剂环状投放

于蚁巢外围50cm~100cm处。当活蚁巢密度大于或等于1个/100廿、蚁巢分布比较密集吋,在整个

小区内均匀投放饵剂。

5.3.1.3液剂

用于处理单个蚁巢。以蚁巢为中心,近距离淋施药液,形成一个毒土圈。然后挖开蚁巢顶部迅速将

药液灌入蚁巢,使药液完全浸湿蚁巢土壤并渗透到蚁巢底部。

5.3.1.4粉剂、颗粒剂

用于处理单个蚁巢。根据商品标签说明确定施药方法。先将杀虫剂撒施于蚁巢上,再用水泼浇,将

药剂成分淋入蚁巢中;或先干扰、破坏蚁巢表层,待蚂蚁涌出后再将药剂撒施于蚁巢上,让蚁群接触、粘

附药剂。

5.3.2器械施药方法

用饵剂处理较大面积小区吋可使用手摇式(或机动)饵剂播撒器具。投放饵剂前应标定

定制服务

    关联标准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