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1/T 3177-2019 装配式建筑信息模型应用技术规程

DB21/T 3177-2019 Prefabricated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 Application Technical Regulations

辽宁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61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21/T 3177-2019
标准类型
辽宁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19-09-30
实施日期
2019-10-30
发布单位/组织
辽宁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61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91.010.30

P07

DB21

辽宁省地方标准

1

DB21/T3177–2019

备案号JXXXX–XXXX

装配式建筑信息模型应用技术规程

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BIMofprefabricatedbuildings

2019-09-30发布2019-10-30实施

辽宁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联合发布

辽宁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辽宁省地方标准

装配式建筑信息模型应用技术规程

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BIMofprefabricatedbuildings

DB21/T3177–2019

备案号JXXXX–2019

主编部门:沈阳市城乡建设委员会

主编单位:沈阳建筑大学

批准部门:辽宁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施行日期:2019年10月30日

2019沈阳

辽宁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文件

辽宁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辽住建发【2019】XX号

关于发布辽宁省地方标准《装配式建筑信息模型应用技术规程》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

为推动我省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ng,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建

设工程中的应用,推进现代建筑产业化发展,沈阳市城乡建设委员会会同沈阳市质量技术

监督局组织沈阳建筑大学等单位编制了《装配式建筑信息模型应用技术规程》,业经审定,

批准为辽宁省地方标准,编号为DB21/T3177-2019,现予以发布,自2019年10月30日起

实施。

本规程由辽宁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管理,由沈阳建筑大学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

释。

辽宁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2019年XX月XX日

IIII

前言

为贯彻落实《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推进建筑信息模型应用指导意见的通知》(建质函【2015】159

号)和《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实施意见》(辽政办发【2017】93号)的要求,

进一步推动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ng,BIM)技术在辽宁省装配式建设工程中的应用,

全面提高省内建设、设计、构件生产、施工、运维和咨询服务等单位的BIM技术应用能力,根据辽宁省住

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印发2018年度辽宁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编制/修订计划的通知》(辽住建科[2018]

6号)的要求,由沈阳建筑大学会同有关单位开展了《装配式建筑信息模型应用技术规程》的编制工作。

在对辽宁省装配式建筑BIM技术工程实践经验及相关科研成果认真总结的基础上,规程编制组充分调研,

借鉴国内外相关BIM技术标准的先进编制经验,广泛征求有关单位的意见,经过反复讨论、修改,制定本

标准。

本规范共分13章1个附录。主要技术内容是:总则、术语、基本规定、资源配置要求、BIM实施规

划、方案设计阶段、初步设计阶段、施工图设计阶段、深化设计阶段、施工准备阶段、施工实施阶段、竣

工验收阶段、运营维护阶段等。

本规程由辽宁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管理,由沈阳建筑大学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本规程发布

实施后,任何单位和个人如有问题和意见建议,均可以通过来电和来函等方式进行反馈,我们将及时答复

并认真处理,根据实际情况依法进行评估及复审(归口管理部门:辽宁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通讯地址:

沈阳市和平区太原街2号,邮编110001,联系电话:024-23447652;标准起草单位:沈阳建筑大学,通讯

地址:沈阳市浑南区浑南东路9号,邮编110168,联系电话:024-24691800)。

主编部门:辽宁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主编单位:沈阳建筑大学

参编单位: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沈阳卫德建筑产业现代化研究院

亚泰集团沈阳现代建筑工业有限公司

辽宁省建设科学研究院

青岛理工大学

辽宁生态工程职业学院

沈阳亚泰金安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沈阳地铁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沈阳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辽宁省标准化研究院

主要起草人:孙丽刘海成雷云霞金峤姜雷阎卫东郑勇周光毅向春兵任明昕王红

韩冬阳杨林杜明辉贾旭平白羽张春巍张驰梁雪松高岩朱春阳宋岩升

刘家喜刘莉朱立猛李畅于长江董岚于奇纪艳伟李红旺吴金国叶友林

张成均梁占奎闫丽娟沈俊杰武祥东任中璨

主要审查人:陈勇刘德良邵筱梅张春光何化南

IIIIII

目次

1总则...............................................................................-1-

2术语...............................................................................-2-

3基本规定...........................................................................-3-

4资源配置要求.......................................................................-4-

4.1BIM软件......................................................................-4-

4.2BIM协同工作平台..............................................................-4-

4.3构件和构件资源库.............................................................-4-

4.4模型信息管理.................................................................-4-

5BIM实施规划........................................................................-5-

5.1BIM实施方式、应用模式和组织架构..............................................-5-

5.2BIM技术实施流程.............................................................-5-

5.3组织构架中各方职责...........................................................-6-

6方案设计阶段.......................................................................-8-

6.1场地分析.....................................................................-8-

6.2建筑方案模型构建及比选........................................................-8-

6.3建筑性能模拟分析..............................................................-8-

7初步设计阶段......................................................................-10-

7.1一般规定....................................................................-10-

7.2建筑模型与结构模型整合.......................................................-10-

7.3建筑结构模型与机电专业模型整合...............................................-10-

7.4建筑、结构、机电、装饰装修专业综合优化调整...................................-11-

8施工图设计阶段....................................................................-12-

8.1各专业精细模型构建..........................................................-12-

8.2各专业冲突检查及三维管线综合.................................................-12-

8.3竖向净空优化................................................................-12-

8.4虚拟仿真漫游................................................................-12-

8.5各专业辅助施工图设计........................................................-13-

9深化设计阶段......................................................................-14-

9.1一般规定....................................................................-14-

9.2预制构件深化设计............................................................-14-

9.3机电深化设计................................................................-14-

9.4装饰装修深化设计............................................................-15-

9.5钢结构深化设计..............................................................-15-

9.6幕墙深化设计................................................................-16-

IVIV

10施工准备阶段.....................................................................-17-

10.1一般规定...................................................................-17-

10.2施工组织模拟分析...........................................................-17-

10.3施工工艺模拟优化...........................................................-18-

10.4预制构件生产、运输、存放....................................................-19-

11施工实施阶段.....................................................................-20-

11.1实际施工进度监控...........................................................-20-

11.2设计变更管理...............................................................-20-

11.3施工图预算.................................................................-20-

11.4质量管理...................................................................-21-

11.5安全管理...................................................................-21-

12竣工验收阶段.....................................................................-23-

13运营维护阶段.....................................................................-24-

13.1一般规定...................................................................-24-

13.2空间管理...................................................................-24-

13.3设备设施维护管理...........................................................-24-

13.4改造加固管理...............................................................-24-

附录A各阶段BIM模型精细度要求......................................................-26-

本规范用词用语说明..................................................................-36-

引用标准名录........................................................................-37-

条文说明............................................................................-38-

VV

CONTENTS

1GeneralProvisions1

2Terms2

3GeneralRequirement4

4ResourceAllocationRequirements4

4.1BIMsoftware4

4.2BIMCooperationWorkPlatform4

4.3ComponentandComponentLibrary4

4.4ModelInformationManagement4

5ImplementationPlanofBIM5

5.1ExecutionMode,ApplicationModelandOrganizationalStructureofBIM5

5.2TechnicalImplementationProcessofBIM6

5.3ThePartiesResponsibilitiesofOrganizationalStructure6

6SchematicDesignPhase8

6.1SiteAnalysis8

6.2BuildingProgramModelConstructionandSelection8

6.3ModelAnalysisofBuildingPerformance8

7PreliminaryDesignPhase10

7.1GeneralRequirements10

7.2IntegrationofBuildingModelandStructureModel10

7.3IntegrationofBuildingModelandElectromechanicalModel10

7.4ComprehensiveOptimizationofBuilding,Structure,ElectromechanicsandDecoration11

8ConstructionDrawingDesignPhase12

8.1DetailedModelConstructionofAllSpecialties12

8.2TheConflictCheckofAllSpecialityandIntegrationofThree-dimensionalPipelines12

8.3OptimizationofVerticalClearance12

8.4VirtualSimulationRoaming12

8.5AuxiliaryConstructionDrawingDesignforAllSpecialties13

9DeepenDesignPhase14

9.1GeneralProvisions14

9.2DeepenDesignforPrefabricatedComponents14

9.3DeepenDesignforElectromechanics14

9.4DeepenDesignforRefurbishmentandDecoration15

9.5DeepenDesignforSteelStructures15

9.6DeepenDesignforCurtainWall15

10ConstructionPreparationPhase17

10.1GeneralProvisions17

VIVI

10.2SimulationAnalysisofConstructionOrganization17

10.3OptimizationofConstructionTechnology18

10.4Production,TransportationandStorageofPrefabricatedComponents19

11ConstructionImplementationPhase20

11.1MonitoringofActualConstructionProgress20

11.2DesignChangeManagement20

11.3ConstructionDrawingBudget20

11.4QualityAssurance21

11.5SecurityManagement21

12ProjectAcceptancePhase23

13OperationandMaintenancePhase24

13.1GeneralProvisions24

13.2SpaceManagement24

13.3EquipmentandFacilitiesMaintenanceManagement24

13.4ReconstructionandReinforcementManagement24

AppendixAFinenessRequirementsofBIMModelsinEachPhase26

ExplanationofWordinginThisCode36

ListofQuotedStandards37

ExplanationofProvisions38

VIIVII

1总则

1.0.1为加快推进工程建设信息化和建筑产业现代化,指导和规范辽宁省装配式建筑工程BIM技术应

用,提升建设工程全生命周期的质量、效率和管理能力,提高工程建设行业信息化水平,制定本规程。

1.0.2本规程适用于辽宁省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内BIM技术的应用和管理。

1.0.3装配式建筑工程BIM技术的应用,除应遵循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行业和地方相关标准的

规定。

-1--1-

2术语

2.0.1装配式建筑prefabricatedbuilding

结构系统、外围护系统、设备与管线系统、内装系统的主要部分采用预制部品部件集成的建筑。

2.0.2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ng(BIM)

在建设工程及设施全生命周期内,对其物理和功能特性进行数字化表达,并依此设计、施工、运营

的过程和结果的总称。简称模型。

2.0.3建筑信息模型元素BIMelement

建筑信息模型的基本组成单元。简称模型元素。

2.0.4几何信息geometricinformation(GI)

建筑模型内部和外部空间结构的几何表达。

2.0.5非几何信息non-geometricinformation(NGI)

除几何信息之外的所有模型信息的集合。

2.0.6建筑信息模型软件BIMsoftware

对建筑信息模型进行创建、使用、管理的软件。简称BIM软件。

2.0.7BIM构件BIMcomponent

构成BIM模型的基本对象或组件。BIM构件是组成建模软件中BIM模型的基础元素,也是承载几

何信息和非几何信息的最基础元素,在建模软件中构件可以是单个建筑逻辑的构件或多个建筑构件的集

合。

2.0.8BIM构件资源库BIMcomponentlibrary

在BIM实施过程中开发、积累并经过加工处理,形成可重复利用的构件集合。

2.0.9BIM协同平台BIMcollaborationplatform

针对项目建立的多专业、多方参与的协同工作的软硬件环境,具备工作成果的归档、共享、发布、

上传、交付及审核功能。

2.0.10交付物deliverables

在建设工程的设计工作中,各参与方应用BIM技术并按照一定工作流程所产生的经过审核或批准

的设计交付成果。包括建筑、结构、机电等BIM模型和与之对应的图纸、文档、工程表格,以及综合

协调、模拟分析、可视化等成果文件。

2.0.11模型细度levelofdevelopment(LOD)

模型中信息的详细程度,包括几何信息深度和非几何信息深度。

-2--2-

3基本规定

3.0.1BIM技术应用应实现装配式建筑工程各相关方的协同工作、信息共享与交换,可支持对工程质量、

安全、能耗、成本、环境等方面的分析、检查和模拟,可为项目全过程的科学决策和优化提供依据,为建

设行业的提质增效、节能环保创造条件。

3.0.2BIM技术应用宜涵盖装配式工程项目的全生命期,以实现全专业、全过程的信息化管理,并应在规

划、设计、生产、施工、运营维护等各个阶段建立符合相应深度的可传递的建筑信息模型,并对模型进行

及时修正和深化。

3.0.3BIM在创建、应用和管理过程中,装配式建筑项目各实施参与方应保证信息及数据的安全可控,并

宜采用合同条款的形式对相关过程模型应用成果进行保护。

3.0.4装配式建筑BIM技术实施过程中,各参与方对各阶段建筑信息模型所承担的工作职责及工作范围,

应与各参与方项目承包范围和承包任务一致。

3.0.5BIM软件类型和版本以及不同专业软件的传递数据接口应满足数据交换的需求,并应对BIM交付成

果文件(数据)格式、软件版本作统一规定。

3.0.6各阶段BIM及相关成果的维护应与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的实施进度保持同步,且应做好各阶段模型

数据的衔接和传递,同时按规定节点更新,以确保二者的一致性。

3.0.7关于装配式建筑各阶段模型细度的要求详见本规范附录A。

-3--3-

4资源配置要求

4.1BIM软件

4.1.1装配式建筑BIM实施单位应根据自身整体发展战略规划及信息化技术发展水平,选择符合工程特点、

规模的一种或多种BIM软件。

4.1.2BIM软件的选择应充分考虑软件的易用性、适用性以及不同软件之间的信息共享和交换的能力。

4.1.3BIM软件应具有协同设计、工程量统计、深化设计、报表生成和定制开发等功能。

4.1.4BIM软件的专业功能应符合满足专业或任务要求、相关工程建设标准及其强制性条文规定。

4.2BIM协同工作平台

4.2.1装配式建筑BIM实施单位应建立BIM协同工作平台,协同工作平台的建设应符合实施单位自身业务

特征、信息化发展规划以及工程项目的实际需求。

4.2.2BIM协同工作平台宜具有良好的兼容性和可扩展性,实现数据和信息的有效集成和共享。

4.2.3BIM协同工作平台应满足文件及数据的存储、更新及版本记录、权限的分级设定等功能。

4.3构件和构件资源库

4.3.1装配式建筑构件细度应与BIM模型细度等级相对应,且宜具有可扩展性。

4.3.2装配式建筑构件库应对构件的内容、细度、命名原则、分类方法、数据格式、属性信息、版本及存

储方式等方面进行管理。

4.3.3装配式建筑构件和构件资源库是装配式建筑BIM实施单位的重要信息资产,实施单位应对实现构件

创建、收集、存储、使用、废除等有效管理,形成可扩展的构件资源库管理机制。

4.4模型信息管理

4.4.1为方便项目协同、快速查阅和保存文件,应制定统一的建筑信息模型文件及构件命名规则,并在各

阶段中保持协调统一。

4.4.2BIM资源的分类和编码应符合国家《建筑信息模型分类和编码标准》(GB/T51269-2017)的相关规

定。

4.4.3建筑信息模型细度应遵循“适度”原则,在满足BIM应用需求的前提下,应对BIM模型细度、模型

信息含量和模型构件范围等进行精简。

-4--4-

5BIM实施规划

5.1BIM实施方式、应用模式和组织架构

5.1.1按照实施主体不同,BIM实施组织方式可分为建设单位(业主)BIM和承包商BIM。其中,最佳组织

方式为建设单位BIM,可充分发挥BIM技术的最大效益和价值。

5.1.2按照BIM应用阶段不同,BIM应用模式可分为全生命期BIM和阶段性BIM,其中全生命期BIM包括

方案设计阶段、初步设计阶段、施工图设计阶段、深化设计阶段、施工准备阶段、施工实施阶段和运营维

护阶段,阶段性BIM是针对全生命期的某一阶段或部分阶段进行BIM技术应用。

5.1.3BIM组织架构一般由BIM需求方(建设单位/承包商)、BIM总协调方、BIM设计方、BIM施工和监

理方、BIM运营维护方等组成。

5.2BIM技术实施流程

5.2.1装配式建筑工程BIM技术应用实施可按图5.2.1执行。

BIM应用方案BIMBIM深化设计

和实施计划项目设计和生产加工

BIM协同平台和部品数据库

基于BIM项基于BIM项基于BIM预制

目改造拆除目运营维护构件运输安装

图5.2.1

5.2.2装配式建筑BIM应用总体方案应包括以下内容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