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304/T 063-2021 水稻生产机械化作业技术规程

DB2304/T 063-2021 Rice production mechanization operation technical regulations

黑龙江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10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2304/T 063-2021
标准类型
黑龙江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21-08-01
实施日期
2022-01-01
发布单位/组织
鹤岗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鹤岗市农业农村局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水稻生产机械化作业的术语、定义、机械耕整地、机械插秧、机械植保和机械收获等技术要求。本标准适用于鹤岗市全域的水稻生产机械化作业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鹤岗市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起草人:
姜维涛、刘鹤、林占军、刘伟、王野、袁金龙、陈志强
出版信息:
页数:10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60.20

B90

DB2304

黑龙江省鹤岗市地方标准

DB2304/T063—2021

水稻生产机械化作业技术规程

2021-08-01发布2022-01-01实施

鹤岗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2304/T063—2021

前  言

本标准由鹤岗市农业农村局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鹤岗市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姜维涛、刘鹤、林占军、刘伟、王野、袁金龙、陈志强。

I

DB2304/T063—2021

水稻生产机械化作业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水稻生产机械化作业的术语、定义、机械耕整地、机械插秧、机械植保和机械收获

等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鹤岗市全域的水稻生产机械化作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DB21/T1670-2008水稻机械插秧作业技术规程

DB34/T244.5-2002水稻生产机械化技术规范第5部分:植保机械化

DB34/T244.7-2002水稻生产机械化技术规范第7部分:收获机械化

DB34/T794-2008步进式插秧机作业技术规范

DB37/T795-2008机插水稻大田耕整地作业技术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深水烂泥田

整地次数过多,水田里的水较深,泥浆沉实时间不足,泥脚深度偏大,这样的田块称为深水烂泥田。

3.2壅水壅泥

插秧机在作业过程中,由于土层过于粘糊等原因,造成机具在水田前进过程中接触压力变大,下陷

较严重,作业时将泥浆和水一起壅走的现象。

3.3泥脚

机插水田耕整、放水沉淀后,机具下田作业层底部到顶部的距离。

3.4内、外翻法

用单向犁耕地时,土垡向耕区中央翻转为内翻法,向耕区两侧翻为外翻法。

3.5起浆

指耕整地或旋耕泡水后,用水耙将大田中表层的水和泥均匀的混合,使泥呈浆状。

3.6带土苗

1

DB2304/T063—2021

根部带有土层的块状水稻秧苗。

3.7苗高

秧苗最高生根处至叶尖的最大长度。

3.8苗茎宽

水稻秧苗生根处上方1cm处的宽度。

3.9伤秧

指茎基部有折伤、刺伤和切断现象的秧苗。

3.10漂秧

水稻秧苗栽插后,秧根未栽入土内,漂浮于水面的秧苗。

3.11漏插

水稻秧苗栽插后,无水稻秧苗的插穴。

3.12插秧深度

栽插后,水稻秧苗生根处距泥面的深度。

3.13取秧深度

栽植臂取秧时秧爪尖进入秧块(秧门内侧)的最大深度。

3.14水稻的密度

单位面积水稻的分布状况,即单位面积水稻的穴数和株数。

3.15水稻的株度

单位长度水稻的株数。

3.16水稻的穗幅

成熟后的水稻从稻穗最低处至最高处的距离。

3.17倒伏角

以水稻根部向水稻倒伏方向作一射线,与以水稻根部垂直于地面作一射线所夹的角。

4水田耕整地作业

4.1田间基本要求

4.1.1清除通向田间作业的道路、桥梁上的障碍物,不能清除的障碍物加以标志。旱耕土壤含水量应

在10%〜35%。

4.1.2水田泥脚深度小于30cm,且具有较好的通过性,不致造成下陷。

2

DB2304/T063—2021

4.1.3水田驱动耙作业前的机耕田,地表应基本平整,并提前一天放水浸泡,水量以刚浸没泥土为宜。

4.1.4前茬作物收获时,留茬高度应<15cm;如收获时未进行秸秆粉碎,则应增加一次秸秆粉碎作业

或将秸秆移出大田。

4.1.5较细、宜分解的秸秆可全部还田;秸秆量大且不宜分解的,只可按秸秆的50%左右还田。残茬

或秸秆还田掩埋的数量应小于4500kg/hm2。

4.2机插水田耕整地作业流程

4.2.1在适宜的耕情下,及时耕整水田。

4.2.2根据田块形状确定作业方向,应顺田块长边作业。

4.2.3发动主机,操作手驾驶机具缓缓进入田块。

4.2.4选择适当的耕整地工艺进行机械化作业。

4.2.5在土壤含水量适宜情况下,可耕耙联合作业,作业次数不宜过多,耕深不宜过大。

4.2.6选择旱整工艺时,犁耕耕深为12cm〜15cm、旋耕耕深为10cm〜15cm,且深浅一致,无漏耕、

重耕现象。

4.2.7选择水耕或耙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