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301/T 0204-2024 堤坝白蚁防治管理规范

DB3301/T 0204-2024 Proper Management and Regulations for Termite Control of Dams and Embankments

浙江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25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3301/T 0204-2024
标准类型
浙江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24-06-30
实施日期
2024-07-30
发布单位/组织
杭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25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93.160

CCSP55

3301

浙江省杭州市地方标准

DB3301/T0204—2024

代替DB3301/T0204—2018

堤坝白蚁防治管理规范

2024-06-30发布2024-07-30实施

杭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3301/T0204—2024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基本要求...........................................................................2

5预防...............................................................................2

6检查...............................................................................2

7危害等级评定.......................................................................4

8治理...............................................................................6

附录A(资料性)管理范围.............................................................8

附录B(资料性)粘土掺食盐防治技术...................................................9

附录C(资料性)堤坝白蚁治理方法....................................................11

附录D(资料性)堤坝白蚁检查方法....................................................14

附录E(资料性)记录表格、标识牌示要求..............................................15

附录F(资料性)堤坝白蚁危害评定表..................................................19

I

DB3301/T0204—2024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代替DB3301/T0204—2018《堤坝白蚁防治管理规范》,与DB3301/T0204—2018相比,除结

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a)更改了文件的范围(见第1章,2018年版的第1章);

b)更改了规范性引用文件(见第2章,2018年版的第2章);

c)增加了“堤坝白蚁危害”“堤坝蚁患区”“堤坝蚁源区”“泥线、泥被”术语(见3.1、3.2、

3.3、3.6);

d)删除了“蚁巣”“蚁路”“蚁道”“泥线”“泥被”“通气孔”“排泄物”“炭棒菌”“菌圃”

“鸡枞菌”“三踏菌”“鸡枞花”“堤坝工程蚁患区”“堤坝工程蚁源区”“粘土掺食盐防治

技术”术语(见2018年版3.1~3.5、3.7~3.16);

e)更改了“基本要求”(见第4章,2018年版的第4章);

f)增加了“5.1建设期预防、5.2运行期预防”(见第5章,2018年版的第5章);

g)第6章“检查”增加了“定期普查”相关内容(见第6章,2018年版的第6章);

h)更改了第7章“危害等级评定”的评定时间、评定要求和危害等级评定标准等内容(见7.1、

7.2、7.3,2018年版的第7章);

i)更改了“堤坝白蚁检查记录表”(见附录E,2018年版的附录D);

j)第8章“治理”新增了“治理方案”“治理实施”的相关内容,更改了“特别注意事项”(见

第8章,2018年版的第8章)。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杭州市林业水利局提出、归口并组织实施。

本文件起草单位:杭州市河道与农村水利管理服务中心(杭州市水利水电工程质量安全管理服务中

心)、杭州新建白蚁防治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杨志祥、叶利伟、何晓锋、楼淑君、陈妍曙、吴佳杰、陆一奇、何晴、钱学诚、

朱剑翀、厉文彬、陈海丹、李渭清、葛洪升、陈亚月、程文冲。

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2018年首次发布为DB3301/T0204—2018;

——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II

DB3301/T0204—2024

堤坝白蚁防治管理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堤坝白蚁防治的基本要求、预防、检查、危害等级评定、治理等。

本文件适用于土石坝水库山塘、土质堤防、土质海塘等堤坝白蚁的防治。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50768白蚁防治工程基本术语标准

GB/T51253建设工程白蚁危害评定标准

SL176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检验与评定规程

SL189小型水利水电工程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

SL223水利水电建设工程验收规程

3术语和定义

GB/T50768、GB/T51253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堤坝白蚁危害termitedamageondam

因白蚁危害导致堤坝挡水功能降低或丧失的现象。

[来源:GB/T51253—2017,2.0.6,有修改]

堤坝蚁患区termite-damagedareaofdam

规定范围内可能存在白蚁危害的堤坝主体部分及周边区域。

[来源:GB/T51253—2017,2.0.7,有修改]

堤坝蚁源区termite-happenedareaofdam

规定范围内可能存在白蚁并发生转移,影响堤坝主体安全的区域。

[来源:GB/T51253—2017,2.0.8,有修改]

蚁情termitecondition

堤坝主体部分及周边区域可能存在的白蚁种类、白蚁活动迹象与分布、白蚁危害程度等状况的总和。

[来源:GB/T51253—2017,2.0.6,有修改]

分飞孔flighthole

在白蚁分群季节里,巢内发育成熟的长翅繁殖蚁从巢内爬出地面进行移殖分飞专用的孔道。

[来源:GB/T50768—2012,7.2.3,有修改]

1

DB3301/T0204—2024

泥线、泥被mudline,mudsheet

白蚁离巢到地面活动时,由工蚁从土中搬出均匀的小土粒与其唾液混合筑成薄层泥皮掩体,呈条状

为泥线,呈片状为泥被。

4基本要求

堤坝工程白蚁防治应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安全生态的原则。

采取白蚁防治措施,应不影响工程安全、人员安全及环境安全。

加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的研究与应用。

堤坝工程白蚁防治药物的使用应高效低毒,对人畜无害,符合国家环保要求。

蚁害导致的工程险情征兆发生时,应立即启动相应的应急方案。

堤坝工程管理单位或责任主体应及时将堤坝白蚁防治单位的履约信用情况上报相关职能部门。

5预防

建设期预防

5.1.1新建、改建、扩建或除险加固堤坝工程时,应将白蚁防治列入工程设计、施工和验收的范围。

5.1.2列入水利基建工程的白蚁预防项目应按建设项目管理规定组织施工和质量控制。

5.1.3在新建、改建、扩建及除险加固堤坝工程施工前,应对堤坝基础进行场地的清理,清理的对象

主要为含有木质纤维素的物质,如不能清理的应进行药物预防处理。

5.1.4堤坝建设项目主体工程施工前,应对堤坝工程周边地区白蚁危害情况进行检查和处理,一般应

包括工程主体或拟建工程位置、工程管理范围(见附录A)。

5.1.5堤坝建设项目需要取土填土时,应对土源地白蚁危害情况进行检查。取土前,对存在白蚁危害

的土体进行彻底治理。土源地白蚁危害严重,无法满足彻底治理要求时,应变更取土场地。

5.1.6在完成前期处理的基础上,新建、改建、扩建及除险加固工程堤坝应结合建设情况对堤坝主体

设置药物屏障或盐土屏障,屏障设置的条件应满足下列要求:

a)饮用水水源地宜设置盐土屏障,见附录B(粘土掺食盐防治技术);

b)其他堤坝宜设置盐土屏障、药物屏障(见附录C.3)或物理屏障。

运行期预防

5.2.1做好堤坝的日常养护工作,堤坝护坡草不宜高于15cm,不应在堤坝上长时间堆放木材、柴草和

含木质纤维素的工程材料等。

5.2.2应保护蜘蛛、青蛙、蟾蜍等对工程不造成破坏的白蚁天敌,控制白蚁新建群体。

5.2.3在白蚁纷飞季节的夜晚,不宜在堤坝上开灯、用光,确需开灯、用光时,应采取相应的防蚁措

施。

5.2.4定期做好堤坝蚁患区和堤坝蚁源区的蚁情检查,可根据需要在堤坝周边进行蚁情的监测,可采

用监测控制技术中的远程实时白蚁监测系统,也可采用普通的监测装置。

6检查

检查组织

2

DB3301/T0204—2024

6.1.1日常检查

堤坝工程管理单位或责任主体应结合工程日常管理和维修养护开展日常检查,重点检查曾经发生

蚁害的部位;在白蚁活跃期,可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或委托专业机构进行专业检查;汛前和主汛期前分别

开展全面检查;发现白蚁危害或监测设备报警时应进行重点排查。

6.1.2定期普查

堤坝工程管理单位或责任主体定期组织开展白蚁危害及防治情况全覆盖普查,摸清有害白蚁种类、

活动规律、危害程度、发展趋势等。

6.1.3专项检查

专项检查可由堤坝工程管理单位或责任主体委托专业机构开展。专项检查应对主体工程和工程管

理范围进行全面检查,时间为春季或秋季。春季检查可在5月至7月进行,秋季检查可在9月至11月进行。

专项检查符合下列规定:

a)已建堤坝工程白蚁危害现场调查宜每2年开展一次;

b)新建、改建、扩建堤坝工程白蚁危害现场调查宜与堤坝工程新建、改建、扩建项目主体工程初

步设计(或编制实施方案)同步开展;

c)新建或整治过的堤坝工程已进行彻底灭治和白蚁预防的,5年内可不进行白蚁专项检查。已建

堤坝已进行过彻底灭治的,3年可不进行白蚁专项检查。如在日常检查巡查中发现有白蚁危害

迹象、白蚁巢位指示物、因白蚁引起的隐患等现象,应立即开展专项检查。

检查范围

堤坝白蚁检查的范围宜包括堤坝蚁患区和堤坝蚁源区:

a)堤坝蚁患区的规定范围一般为:主体工程及其管理范围内。工程管理范围不明确的,土石坝水

库山塘为建筑物轮廓及边界线外50m范围内,土质堤防、土质海塘为占压区及堤(塘)脚线

外30m范围内;

b)堤坝蚁源区的规定范围一般为:土石坝水库山塘为蚁患区外50m~500m范围内;土质堤防、

海塘为蚁患区外50m~100m范围内;若上述区域有山体和树林时,外延范围宜扩大至1000m;

c)堤坝蚁患区和堤坝蚁源区检查范围可结合工程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调整。

检查内容与方法

6.3.1检查内容

检查应包含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a)白蚁活动痕迹,主要观察泥被、泥线、分飞孔以及被蛀食物、真菌指示物等白蚁外露特征,初

步判断白蚁种类和危害情况;

b)工程主体是否有散浸、漏洞、跌窝等现象,并分析判断是否因白蚁危害引起;

c)水库大坝、堤防、海塘迎水面浪渣中是否有白蚁蛀蚀痕迹;

d)白蚁分飞期应观察和记录有翅成虫的分飞孔位置、数量和分飞时间,以及相应气象条件等。

6.3.2检查方法及使用

检查方法一般可分为人工法、引诱法、探测法等,见附录D。堤坝工程宜使用引诱法检查是否存在

白蚁危害,如发现白蚁活动迹象,宜使用人工法检查,可采用探测法辅助验证。

3

DB3301/T0204—2024

检查结果

6.4.1检查记录

检查中应对白蚁活动迹象、巢位指示物等进行现场标记、拍照或摄像记录,并按记录表格进行记录

并存档。

6.4.2现场标识

根据白蚁活动迹象、巢位指示物的数量和分布综合判断堤坝存在的蚁巢位置和数量,并在经综合判

断为蚁巢位置的堤坝表面处设立明显的标识牌,绘制蚁巢位置分布图。记录表格、标识牌要求见附录E。

6.4.3专项检查报告

专项检查应提供专项检查报告,报告主要内容应包括:

a)堤坝工程概况、检查单元划分等;

b)检查方法、检查时间、检查机构及人员情况等;

c)该工程白蚁治理历史、发现的白蚁种类、白蚁危害情况、综合判断蚁巢位置及数量等;

d)检查单位初步判断危害等级、下一步工作建议等;

e)附件和附图包括蚁巢位置分布图、白蚁活动迹象(巢位指示物)照片、现场记录表格、标识牌

设置分布图及现场照片等。

7危害等级评定

评定时间

7.1.1白蚁危害等级评定可结合蚁情检查和监测适时开展。

7.1.2堤坝在首次发现白蚁危害3个月内,应结合蚁情专项调查进行白蚁危害等级评定。

评定要求

7.2.1组织要求

白蚁危害等级评定人员应符合以下要求:

a)现场调查人员经过白蚁防治相关培训;

b)成立评定专家组,专家组人数不少于3人且奇数。

7.2.2人员要求

白蚁危害等级评定的组织应符合以下要求:

a)白蚁危害等级评定由堤坝工程管理单位或责任主体组织;

b)等级评定人员具有白蚁防治、水利工程相关专业技术职称。

7.2.3程序要求

白蚁危害等级评定的程序应符合以下要求:

a)白蚁危害等级评定可结合专项检查进行,也可专题组织开展;

b)评定专家组形成《堤坝工程白蚁危害等级评定报告》(见表F.2);

c)评定组织单位将评定报告(结果)在其工程受益范围内(或互联网)公示,公示时间不少于5

个工作日;

4

DB3301/T0204—2024

d)等级评定报告提交至堤坝工程管理单位或责任主体。

7.2.4评定周期

白蚁危害等级评定周期符合以下规定:

a)在堤坝工程新建、改建、扩建及除险加固等项目安全鉴定或工程初步设计阶段应进行工程白蚁

危害等级评定;

b)堤坝工程白蚁评定周期一般为5年,重要工程可缩短评定周期;

c)一个白蚁评定周期结束后,应重新进行堤坝白蚁危害等级评定。

评定标准

7.3.1评定单元

堤坝白蚁危害现场调查检查单元应符合下列规定:

a)水库土石坝、山塘以单坝为检查单元;

b)有桩号的土质堤防(海塘)以两个连续整数桩号之间的范围为1个检查单元;

c)没有桩号的土质堤防(海塘),以开始检查部位为起始,从上游往下游方向每1km为1个检查

单元,不足1km的记作1个检查单元。

7.3.2轻度危害(危害等级Ⅰ级)

检查单元内发现白蚁危害,且符合下列情况之一的,检查单元白蚁危害等级应评定为Ⅰ级:

a)检查单元蚁患区内发现白蚁活动地表迹象或取食点,且每单元少于10处;

b)检查单元蚁患区内开挖出蚁巢,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