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301/T 0204-2018 堤坝白蚁防治管理规范

DB3301/T 0204-2018 White ant management regulations for embankment dams

浙江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被代替 已被新标准代替,建议下载标准 DB3301/T 0204-2024 | 页数:25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3301/T 0204-2018
标准类型
浙江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被代替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18-06-20
实施日期
2018-07-20
发布单位/组织
杭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杭州市林业水利局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堤坝工程白蚁防治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规定、预防、检查、危害等级评定、灭治、信用管理等全过程应遵循的管理规范。堤坝工程白蚁防治工作,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本规范适用于水库大坝、重要山塘、设计防洪(潮)标准20年一遇及以上的海塘工程、防洪(潮)标准20年一遇以上的1-4级堤防工程及配套的附属水利设施的白蚁防治,其它土方工程可参照执行。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杭州市农村水利管理总站、杭州市河道管理总站
起草人:
杨志祥、曹炜、叶利伟、郭巧玲、何晓锋、陆一奇、楼淑君、屠征波、程文冲、莫建初
出版信息:
页数:25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93.160

P55

DB3301

浙江省杭州市地方标准

DB3301/T0204—2018

堤坝白蚁防治管理规范

2018-06-20发布2018-07-20实施

杭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3301/T0204—2018

目  次

前  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基本规定...........................................................................................................................................................2

5预防...................................................................................................................................................................3

6检查...................................................................................................................................................................3

7危害等级评定...................................................................................................................................................5

8灭治...................................................................................................................................................................6

9信用管理...........................................................................................................................................................7

附录A(资料性附录)粘土掺食盐防治技术..............................................................................................8

附录B(资料性附录)管理范围和保护范围............................................................................................11

附录C(资料性附录)堤坝白蚁检查方法................................................................................................12

附录D(资料性附录)记录表格、标识牌示要求...................................................................................13

附录E(资料性附录)堤坝白蚁危害评定标准........................................................................................16

附录F(资料性附录)堤坝白蚁灭治方法................................................................................................20

I

DB3301/T0204—2018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杭州市林业水利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杭州市农村水利管理总站、杭州市河道管理总站。

本标准参编单位:杭州新建白蚁防治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杨志祥、曹炜、叶利伟、郭巧玲、何晓锋、陆一奇、楼淑君、屠征波、程文冲、

莫建初。

II

DB3301/T0204—2018

堤坝白蚁防治管理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堤坝工程白蚁防治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规定、预防、检查、危害等级评定、灭治、信

用管理等全过程应遵循的管理规范。堤坝工程白蚁防治工作,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

关标准的规定。

本标准适用于水库大坝、重要山塘、设计防洪(潮)标准20年一遇及以上的海塘工程、防洪(潮)

标准20年一遇以上的1-4级堤防工程及配套的附属水利设施的白蚁防治,其它土方工程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50768白蚁防治工程基本术语标准

SL62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浆施工技术规范

SL176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检验与评定规程

SL189小型水利水电工程辗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

SL223水利水电建设工程验收规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蚁巢

白蚁群体集中生活的巢体。

3.2

蚁路

白蚁个体进行巢外和巢间活动的往返通道。

3.3

蚁道

修建于地下或木材中等隐蔽之处的蚁路。

3.4

泥线

修建于木材、树木外表或地面等暴露之处呈条状的蚁路。

3.5

泥被

修建于木材、树木外表或地面等暴露之处呈被状的蚁路或白蚁活动场所。

3.6

1

DB3301/T0204—2018

分飞孔

在白蚁的分飞期,有翅成虫飞离原群体由工蚁修筑的孔状结构。

3.7

通气孔

位于白蚁巢的外面,用于与外界环境通风透气的孔状结构。

3.8

排泄物

工蚁筑巢时从巢内推出的、经白蚁加工后的物质。

3.9

炭棒菌

在大白蚁亚科白蚁死亡蚁巢上生长的、子实体为棒状或枝状的真菌。又称鹿角菌、地炭棍、针形菌

等,为炭棒菌属的一种鹿角状、针状、棒状真菌子实体,呈丛状分布。生长期为每年5月至10月间,是

死亡巢的指示物。地表鹿角菌分布面积越大,地下巢区的范围也越广。

3.10

菌圃

菌圃为质轻、多孔海绵状的疏松组织,菌圃有的无泥质,有的被泥质将其分割。

3.11

鸡枞菌

鸡枞菌为白蚁伞菌属的伞菌,生活在土栖白蚁菌圃里,与白蚁共生。在高温、高湿气候条件下,菌

丝穿过土层长出地面的子实体,称为鸡枞菌。鸡枞菌为伞形,菌盖直径很大,可达10多厘米,菌盖中央

突出,表面为灰褐色。其生长期开始出现于5月下旬,盛期在6月上旬至7月下旬,末期为8月上旬至10

月中旬。

3.12

三踏菌

三踏菌是白蚁伞菌属的另一种伞菌,形态与鸡枞菌相似,但菌盖直径一般在10cm以下,菌柄纤细。

同一蚁巢的各菌圃长出三踏菌的时间基本一致,常见有三群,因此而得名。三踏菌生长对温度要求较高,

一般开始出现于7月下旬,盛期在8月上、中旬,末期为8月下旬至9月上旬。

3.13

鸡枞花

鸡枞花是白蚁伞菌属的一种小型伞菌。菌盖灰白色,直径1cm-2cm,中部尖。菌柄白色,细长。生

长期在7月~8月间。群生,每群数朵至上百朵。在每群鸡枞花下方都有白蚁活动,并有白蚁寻食的主蚁

道,有些鸡枞花本身就从主蚁道上长出,因此,鸡枞花被认为是蚁道上生长出的一种真菌指示物。

3.14

堤坝工程蚁患区

规定范围内可能存在白蚁危害的堤坝工程主体部分及周边区域(水利工程管理范围、保护范围)。

3.15

堤坝工程蚁源区

规定范围内(水利工程保护范围)可能存在白蚁并发生转移,影响堤坝工程主体安全的区域。

3.16

粘土掺食盐防治技术

采用粘土掺食盐对堤坝工程白蚁危害进行预防、除治的方法。

4基本规定

2

DB3301/T0204—2018

4.1区、县(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强堤坝白蚁防治管理工作的监督考核,保证堤坝工程运行安全。

4.2堤坝工程管理单位应根据本规范要求及时开展堤坝白蚁危害预防、检查、危害等级评定、灭治、

信用管理等,保障工程安全运行。危害等级评定结果应作为今后开展白蚁防治的依据。

4.3白蚁防治工作宜逐步采取物业化、专业化管理,物业化、专业化工作应符合本规范要求。

4.4白蚁防治应保证堤坝工程安全,预防环境污染,因地制宜实行预防和灭治并重的白蚁综合治理。

4.5宜采用绿色环保、长期有效、操作简便、经济适用、成果可靠的白蚁防治新产品、新技术。

4.6堤坝白蚁防治资金应纳入各地工程预算或财政预算。

5预防

5.1前期工作

新建、除险加固或整治堤坝工程时,应将白蚁防治工作列入工程建设内容之一,主要包括对建设环

境和填土的白蚁危害检查和灭治等。

5.2建设环境处理

工程建设项目主体工程施工前,应对堤坝工程周边地区白蚁危害情况进行检查和处理,一般应包括

工程主体或拟建工程位置、工程管理范围和保护范围。新建工程尚应对基础进行处理。

5.3工程填土处理

工程建设项目需要取土填土时,应对土源地白蚁危害情况进行检查。取土前,对存在白蚁危害的土

体进行彻底灭治。若土源地白蚁危害严重,无法满足彻底灭治要求,应变更取土场地。

5.4粘土掺食盐防治技术

有条件的地区,可采用“粘土掺食盐防治技术”,参见附录A。

6检查

6.1检查范围

检查范围分为工程主体、蚁患区、蚁源区三个区域。根据《浙江省水利工程安全管理条例》和运行

管理规程划定堤坝工程管理范围和保护范围(参见附录B),实际划定的工程管理、保护范围以当地人

民政府批准公布为准。

6.2检查时间

6.2.1检查分类

检查可分为日常检查和专项检查。

6.2.2日常检查

日常检查可由堤坝管理单位结合日常工程检查巡查开展,主要在白蚁活跃期开展检查。

6.2.3专项检查

3

DB3301/T0204—2018

专项检查可由堤坝管理单位委托专业机构开展。专项检查应对主体工程、管理范围、保护范围进行

全面检查,时间为春季或秋季。春季检查可在5月上旬至6月上旬进行,秋季检查可在9月下旬至10月下

旬进行。专项检查还应符合下列规定:

a)已建堤坝工程白蚁危害现场调查应每2年开展一次,也可结合工程日常巡查不定期进行;

b)新建、改建、扩建堤坝工程白蚁危害现场调查宜与堤坝工程新建、改建、扩建项目主体工程初

步设计(或编制实施方案)同步开展;

c)新建或整治过的堤坝工程已进行彻底灭治和白蚁预防的,5年可不进行白蚁专项检查。已建堤

坝已进行过彻底灭治的,3年可不进行白蚁专项检查。但在日常检查巡查中发现有白蚁危害迹

象、白蚁巢位指示物、因白蚁引起的隐患等现象,应立即开展专项检查。

6.3专项检查内容

6.3.1白蚁活动迹象

白蚁活动迹象分为泥线、泥被、蚁道、白蚁取食点等,以及检查堤坝迎水面浪渣中是否有白蚁蛀蚀

物。

6.3.2白蚁巢位指示物

6.3.2.1白蚁巢位指示物包括活巢和死巢的指示物。

6.3.2.2指示物(活巢)主要为分飞孔、鸡枞菌、三踏菌等。

6.3.2.3指示物(死巢)主要为炭棒菌等。

6.4检查方法

6.4.1检查重点

堤坝白蚁防治专项检查的重点是工程主体部分。

6.4.2具体方法

检查方法一般可分为人工法、引诱法、探测法等,参见附录C。

6.4.3方法使用

堤坝工程宜使用引诱法检查堤坝工程是否存在白蚁危害,但引诱法仅能检查白蚁活动迹象;宜使用

人工法检查堤坝工程白蚁活动迹象、巢位指示物等;可采用探测法辅助验证。

6.5检查结果

6.5.1检查过程记录

检查中应对白蚁活动迹象、巢位指示物等进行拍照,并按记录表格进行记录。

6.5.2检查现场标识

根据白蚁活动迹象、巢位指示物的数量和分布综合判断堤坝存在的蚁巢位置和数量,并在经综合判

断为蚁巢位置的堤坝表面处设立明显的标识牌,绘制蚁巢位置分布图。记录表格、标识牌要求参见附录

D。

6.5.3专项检查报告

4

DB3301/T0204—2018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