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1/T 685-2013 养老机构设施与服务要求

DB31/T 685-2013 Nursing home facilities and service requirements

上海市地方标准 中文简体 被代替 已被新标准代替,建议下载标准 DB31/T 685-2019 | 页数:24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31/T 685-2013
标准类型
上海市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被代替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13-03-01
实施日期
2013-06-01
发布单位/组织
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归口单位
-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养老机构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设施、服务及管理的基本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上海市行政区域内新批准设立的养老机构,其他养老机构可参照执行。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上海市民政局社会福利处、上海市社会福利行业协会、上海市社会福利中心、上海市社会福利评估事务所、上海市第一社会福利院、上海市闵行区社会福利院
起草人:
章淑萍、张凡、胡丁捷、郑爱芬、奚士英、陈方、姜文荃、陈军、唐凤娟
出版信息:
页数:24页 | 字数:40 千字 | 开本: 大16开

内容描述

DB31

上海市地方标准

DB31/T685—2013

养老机构设施与服务要求

FacilitiesandServiceRequirementsofElderlyInstitutions

2013—03—01发布2013—06—01实施

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31/T685-2013

目次

前言...............................................................................II

1范围..............................................................................3

2规范性引用文件....................................................................3

3术语和定义........................................................................3

4基本设施要求......................................................................3

4.1场地............................................................................3

4.2建筑物..........................................................................4

4.3房屋及设备配置..................................................................5

4.4标识............................................................................7

4.5设施设备安全....................................................................8

5服务要求..........................................................................8

5.1确定服务内容....................................................................8

5.2日常照护........................................................................8

5.3清洁卫生........................................................................9

5.4预防保健........................................................................9

5.5社交娱乐........................................................................9

6管理要求..........................................................................9

6.1人员管理........................................................................9

6.2入出院管理.....................................................................10

6.3信息管理.......................................................................10

6.4安全管理.......................................................................11

6.5服务质量监督...................................................................11

6.6服务质量评价与改进.............................................................11

附录A(规范性附录)首次服务项目确认表................................................12

附录B(规范性附录)上海市养老服务合同示范文本(2012机构版).........................13

I

DB31/T685-2013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上海市民政局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上海市民政局社会福利处、上海市社会福利行业协会、上海市社会福利中心、

上海市社会福利评估事务所、上海市第一社会福利院、上海市闵行区社会福利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章淑萍、张凡、胡丁捷、郑爱芬、奚士英、陈方、姜文荃、陈军、唐凤娟

II

DB31/T685-2013

养老机构设施与服务要求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养老机构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设施、服务及管理的基本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上海市行政区域内新批准设立的养老机构,其他养老机构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0001.1标志用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第1部分:通用符号

GB/T10001.9标志用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第9部分:无障碍设施符号

GB/T50340—2003老年人居住建筑设计标准

MZ/T032—2012养老机构安全管理

DB31/T684老年照护等级评估要求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养老机构homefortheelderly

依法登记成立,为老年人提供长期居住、日常照护等综合性服务,并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事业单

位、民办非企业单位或企业。

4基本设施要求

4.1场地

4.1.1选址应远离噪声和污染源,救护车、消防车可出入。

4.1.2院内主要步行通道应平坦无高差、有无障碍设施,方便轮椅通行,配有夜间照明设施,标识明

显。

4.1.3室外坡道应符合以下要求:

a)独立设置的坡道有效宽度不小于1.50m,当坡道与台阶结合时,坡道有效宽度不应小于1.20m。

b)坡度不大于1/12,连续坡长不宜大于6.00m,平台宽度不应小于2.00m。不设扶手的坡道其坡

度不得大于1/20。

c)坡道的起止点有不小于1.50m×1.50m的轮椅回转面积。

d)坡道侧面临空时,在栏杆下端设高度不小于50mm的安全挡台。

e)坡道设置双侧扶手,坡道两侧至建筑物主要出入口安装连续扶手,设置双层扶手时,上层为

0.90m,下层为0.65m,坡道起止点的扶手端部水平延伸至少0.30m。

3

DB31/T685-2013

f)坡道应做防滑处理。

4.1.4供老年人散步和休憩的场地宜设座椅等设施。

4.1.5室外安置健身器材的地面应平整、防滑,有防护措施。

4.1.6院内景观水系应设有警示性标识及防护设施。

4.1.7院内绿化覆盖率不应小于30%。

4.2建筑物

4.2.1面积指标

床均综合建筑面积指标不应小于25m2。

4.2.2主要出入口

4.2.2.1主要出入口不应少于2处,其有效宽度不应小于1.20m。

4.2.2.2主要出入口内外应有不小于1.50m×1.50m的轮椅回转面积。

4.2.2.3主要出入口处的平台与建筑室外地坪高差不宜大于500mm,应采用缓步台阶和轮椅坡道过

渡。在起止处应设有醒目的异色警示条。

4.2.2.4主要出入口上部应设置雨篷,其深度宜超过外缘起步台阶1.00m以上。

4.2.3台阶、室内坡道

4.2.3.1台阶的有效宽度不应小于1.50m,台阶两侧应设栏杆扶手。

4.2.3.2台阶宽度大于3.00m时,中间宜加设扶手。

4.2.3.3缓步台阶踏步踢面高度不宜大于120mm,踏面宽度不宜小于350mm。

4.2.3.4台阶上行及下行的第一阶宜在颜色上与其它阶有明显区别。

4.2.3.5室内坡道净宽不应小于1.00m,坡度不应大于1/12,高度不应大于0.5m,水平长度不应大

于6.0m。坡道应设置双侧扶手,地面应做防滑处理。

4.2.4过厅、走道、扶手

4.2.4.1老年人经过的过厅、走道、房间不应设门槛,地面不应有高差。当地面有高差时应采用不大

于1/12的坡面连接过渡,并在起止处设有醒目的异色警示条。

4.2.4.2走道净宽不应小于1.80m,便于轮椅、担架通行。

4.2.4.3走道两侧应设置双侧扶手,扶手高度为0.90m。设置双层扶手时,下层扶手高度为0.65m。

4.2.4.4扶手宜圆杆横向、直径38mm-40mm,最小有效长度不应小于0.20m,离墙表面间距40mm。

4.2.4.5水平扶手的中断距离不宜超过0.40m。

4.2.5楼梯

4.2.5.1主楼梯梯段净宽不应小于1.50m,其它楼梯梯段净宽不应小于1.20m,不应采用扇形踏步,

不应在楼梯平台内设置踏步。

4.2.5.2楼梯应采用缓步楼梯,踏面宽宜为320mm—330mm,踏步高宜为120mm—130mm,每一梯段踏

步数不大于14步,楼梯平台净宽不小于2.00m。

4.2.5.3踏步前缘相互平行等距,踏步下方不得透空。

4.2.5.4采用不同颜色区分踏步与走道的区别,踏步起终点应有局部照明。

4.2.5.5楼梯应设置双侧扶手,扶手高度为0.90m,扶手栏杆的杆件间距不应大于0.11m。

4.2.5.6楼梯井宽度大于0.20m时,靠楼梯井一侧的水平护栏其高度不低于1.10m。

4.2.5.7室外楼梯扶手高度不应小于1.10m。

4

DB31/T685-2013

4.2.5.8消防疏散梯栏杆扶手高度不应小于1.10m,楼梯的净宽度不应小于0.90m,倾斜角度不应大

于45度。

4.2.5.9楼梯段和平台均应采取不燃材料制作。

4.2.6门窗

4.2.6.1主要出入口的门选用向外开启平开门,不应选用旋转门、推拉门。

4.2.6.2公共外门净宽不应小于1.20m,卧室门不应小于1.00m、重度照护卧室门宜为1.20m,走道、

卫生间、浴室门不应小于1.00m。

4.2.6.3开向公共走道的门不应影响安全疏散,室内面积大于60m2时,门应向疏散方向开启。

4.2.6.4公共区域的门配有方便观察的玻璃。

4.2.6.5生活区域内固定外窗距地面高度宜为0.60m,可开启的外窗距地面的高度不应低于1.00m。

4.2.6.6收住失智老年人的居室外窗设置限位窗,宽度不大于0.11m,如设置栅栏,不得全封闭。

4.2.6.7老年人使用的门宜安装便于施救的插销,卫生间门上宜留有观察窗口。

4.2.6.8公共疏散通道上的防火门门扇,距地1.1m之上,应设透明的防火玻璃。防火门的闭门器应

带有阻尼缓冲装置。公共通道上的分区门门扇,距地0.65m以上,应设透明安全玻璃。

4.2.7阳台、平台

4.2.7.1相邻居室的阳台宜连通。

4.2.7.2失智老年人居室的阳台宜采用封闭式,栏杆、护板的设计应方便老年人以坐、立两种高度观

望。

4.2.7.3开敞式阳台的栏杆高度不应低于1.10m,护栏杆件间距不应大于0.11m,距地面0.30m高度

范围内不宜留空。

4.2.7.4阳台与居室之间的地面高差应做缓坡。

4.2.7.5室内外廊悬空平台的护栏高度不应低于1.50m,护栏杆件间距不大于0.11m。

4.2.7.6老年人使用的开敞阳台或屋顶上人平台在临空处不应设可攀登的扶手。供老年人活动的屋顶

平台,女儿墙护栏高度不应低于1.20m。

4.2.8室内装修

4.2.8.1装饰材料选用应符合消防、环保等相关要求。

4.2.8.2当室内隔断或门窗使用大面积玻璃材质时,应有醒目的异色警示标识。

4.2.8.3室内地面选用平整、防滑、耐磨的材料,卧室、起居室、活动室、走廊等宜采用有弹性的塑

胶材料;厨房、卫生间、浴室等公用部位应采用防滑地砖。

4.2.8.4卧室、活动室设置安全型的电源插座。

4.2.8.5走廊墙面无突出物,灭火器和标识板等设置应不妨碍老年人正常通行。

4.2.9电梯

三层及以上建筑物至少应设置一部医用电梯,并应符合GB/T50340—2003的4.5规定。电梯井不应与

卧室、起居室贴邻设置。

4.2.10配套设备

给水排水、采暖空调、电气、燃气、安全报警等建筑设备应符合GB/T50340-2003的5.1—5.4和5.5.1

规定。

4.3房屋及设备配置

5

DB31/T685-2013

4.3.1居住用房

4.3.1.1卧室

4.3.1.1.1卧室应有自然通风和采光,不应设在地下层。

4.3.1.1.2卧室净高不应低于2.60m,室内净宽不宜小于3.30m。每床使用面积不应小于5.0m2,单

人间卧室净面积不小于10m2,双人间卧室的净面积不小于14m2。

4.3.1.1.3每间卧室床位数不应大于4张,重度照护卧室床位数不应大于8张。

4.3.1.1.4卧室内床的布置要求:

a)床不应依窗放置;

b)床与床之间的长边间距不应小于0.85m;

c)靠通道的床位端部与墙面间距不应小于1.05m;

d)当需要照护时,床位长边离采光外墙的墙面间距不应小于0.60m。

4.3.1.1.5老年人用床应符合以下要求:

a)单人床:长度2.00m,宽度1.10m,高度0.40m—0.45m;

b)双人床:长度2.00m,宽度1.60m,高度0.40m—0.45m;

c)重度照护床符合医用护理床要求。

4.3.1.1.6卧室应配置床、床头柜、桌、座椅、橱柜等设施,座椅高度应在0.40m—0.45m之间,并有

扶手。

4.3.1.1.7卧室内应有降温和保暖设备。

4.3.1.2卫生间

4.3.1.2.1应与老年人卧室近邻设置。

4.3.1.2.2平面布置应便于轮椅进出,并留有助厕空间。

4.3.1.2.3门宜安装移门。

4.3.1.2.4水龙头不应使用旋转式开关。

4.3.1.2.5便器应为坐式,座便器高度宜为0.40m,座便器旁应设安全扶手,距地面高度0.70m。

4.3.1.2.6地面应采用防滑材料,与相邻房间地面不应有高差。

4.3.1.2.7重度照护卫生间宜安装冲洗设备,并应设高0.70m的水平抓杆和高1.40m的垂直抓杆。

4.3.2公用服务用房

4.3.2.1照护站

每个楼层应设置照护站,并配置呼叫信号装置和满足照护工作需求的橱柜。

4.3.2.2厨房

4.3.2.2.1面积不应小于40m2,床位数超过50张的,每增加1张床位,面积累加0.40m2。

4.3.2.2.2厨房应配置操作台、灶具、排油烟机、洗涤池、冰箱、炊具等设施,且符合食品卫生相关

规定。

4.3.2.3餐厅

4.3.2.3.1居住老年人的每个楼层应设置含有餐饮功能的区域,餐位数与老年人数之比不低于1:2。

4.3.2.3.2餐厅内应有降温和保暖设备。

4.3.2.4公用浴室

6

DB31/T685-2013

4.3.2.4.1重度照护区域的公用浴室应就近设置。

4.3.2.4.2平面布置应便于轮椅进出,并留有助浴操作空间。

4.3.2.4.3地面不应有高差,并设高0.70m的水平抓杆和高1.40m的垂直抓杆。

4.3.2.4.4应配置淋浴器、淋浴座椅、衣物柜、坐凳、取暖设备、座便器等。

4.3.2.4.5淋浴座椅高度不应大于0.40m。

4.3.2.5公用卫生间

每个楼层应设置一个公用卫生间,地面不应有高差,座便器旁应设安全扶手,距地面高度0.70m。

4.3.2.6洗衣房

4.3.2.6.1操作场所应布局合理,洁污分开,通风良好。100张床位以下的面积不应小于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