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7/T 5047-2015 低温热水地面辐射供暖技术规程

DB37/T 5047-2015 Low-temperature hot water ground radiation heating technical regulations

山东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被代替 已被新标准代替,建议下载标准 DB37/T 5047-2022 | 页数:108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37/T 5047-2015
标准类型
山东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被代替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15-12-14
实施日期
2016-02-01
发布单位/组织
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适用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新建的工业与民用建筑物, 以热水为热媒的地面辐射供暖工程的设计、施工及验收。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山东省建设发展研究院
起草人:
孙增桂
出版信息:
页数:108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山东省工程建设标准

低温热水地面辐射供暖

技术规程

Technicalspecification

forlowtemperaturehotwaterfloorradiantheating

DB37/T5047-2015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备案号:J10156-2016

2016·济南

前言

低温热水地面辐射供暖系统具有热舒适度好、节能环保、不占

用室内使用面积等特点,近几年来在我省得到了广泛应用。为了

充分发挥其技术特点,加速建设科技成果的转化,确保工程质量,

山东省建设发展研究院组织有关单位和专家,依据国家相关标准、

规范,结合我省实际,对山东省工程建设标准《低温热水地面辐射

供暖技术规程》DBJ/T14-014-2009进行了修订。

本规程主要包括:总则、术语、设计、材料、施工、检验调试及验

收、运行与维护等内容,系统地对低温热水地面辐射供暖技术做了

具体的技术要求和规定,是我省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设计、施

工、检测和质监等单位控制工程质量的法规依据和技术标准。

本规程在执行过程中,请各单位注意总结经验,积累资料,如

发现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将修改意见或有关资料寄送至山东

省建设发展研究院(济南市经六路三里庄17号,邮编250001,联

系电话:0531-83180939,E-mail:sddfbz@126.com)以便今后修

订。

本规程主编单位:山东省建设发展研究院

山东海筑暖通工程有限公司

本规程参编单位:山东建筑大学

山东省建设科技与产业化中心

山东省建筑节能协会

山东制冷学会

华亚(东营)塑胶有限公司

浙江伟星新型建材股份有限公司

宁波埃美柯塑业有限公司

浙江巨帆铜业有限公司

盛世博扬(上海)暖通科技有限公司

东营瑞源特种建筑材料有限公司

山东新世通科贸有限公司

佛山市日丰企业有限公司

福建亿林节能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吕峰阀门有限公司

山东海之涛地暖有限公司

本规程主要起草人:楚广明赵淼于风军孙增桂

杨英灿江香玉刘斌勇李金诺

李洪玉戴磊宋杨黄传玺

王旭飞田顺刘伟伟王学广

顾效国王俊杰李大治李宏宽

吕仲校陈宇伟陈林邁黄军

陈振庭

本规程主要审查人员:朱传堂范涛王德林宋蕾

韩晓东董培庭邢德安徐兆辉

宋亦工

目次

1总则!!!!!!!!!!!!!!!!!!!!!!!1

2术语!!!!!!!!!!!!!!!!!!!!!!!2

3设计!!!!!!!!!!!!!!!!!!!!!!!6

3.1一般规定!!!!!!!!!!!!!!!!!!!!6

3.2地面构造!!!!!!!!!!!!!!!!!!!!6

3.3热负荷的计算!!!!!!!!!!!!!!!!!!9

3.4地面散热量的计算!!!!!!!!!!!!!!!!9

3.5水系统设计!!!!!!!!!!!!!!!!!!11

3.6管道水力计算!!!!!!!!!!!!!!!!!13

3.7温控与热计量!!!!!!!!!!!!!!!!!14

4材料!!!!!!!!!!!!!!!!!!!!!!!16

4.1一般规定!!!!!!!!!!!!!!!!!!!16

4.2绝热层材料!!!!!!!!!!!!!!!!!!16

4.3填充层材料!!!!!!!!!!!!!!!!!!18

4.4水系统材料!!!!!!!!!!!!!!!!!!19

5施工!!!!!!!!!!!!!!!!!!!!!!!20

5.1一般规定!!!!!!!!!!!!!!!!!!!20

5.2绝热层的铺设!!!!!!!!!!!!!!!!!21

5.3加热管的安装!!!!!!!!!!!!!!!!!22

5.4填充层施工!!!!!!!!!!!!!!!!!!24

5.5面层施工!!!!!!!!!!!!!!!!!!!25

5.6潮湿房间施工!!!!!!!!!!!!!!!!!26

6检验、调试及验收!!!!!!!!!!!!!!!!!27

6.1一般规定!!!!!!!!!!!!!!!!!!!27

6.2质量验收!!!!!!!!!!!!!!!!!!!27

6.3水压试验!!!!!!!!!!!!!!!!!!!29

6.4调试与试运行!!!!!!!!!!!!!!!!!30

6.5竣工验收!!!!!!!!!!!!!!!!!!!30

7运行与维护!!!!!!!!!!!!!!!!!!!!32

附录A辐射供暖地面构造图示!!!!!!!!!!!!33

附录B混凝土填充式热水辐射供暖地面单位面积散热量!38

附录C加热管的选择!!!!!!!!!!!!!!!!59

附录D管道水力计算!!!!!!!!!!!!!!!!63

附录E加热管管材物理力学性能能!!!!!!!!!!69

附录F工程质量检验表表!!!!!!!!!!!!!!71

本规程用词说明!!!!!!!!!!!!!!!!!!!72

引用标准名录!!!!!!!!!!!!!!!!!!!!73

附:条文说明!!!!!!!!!!!!!!!!!!!!!74

TABLEOFCONTENTS

1GeneralProvisions!!!!!!!!!!!!!!!!!!1

2Terms!!!!!!!!!!!!!!!!!!!!!!!2

3Design!!!!!!!!!!!!!!!!!!!!!!6

3.1GeneralRequirements!!!!!!!!!!!!!!!6

3.2FloorStructure!!!!!!!!!!!!!!!!!6

3.3CalculationofHeatLoad!!!!!!!!!!!!!!9

3.4CalculationofFloorRadiationHeat!!!!!!!!!!!9

3.5HydronicSystemDesign!!!!!!!!!!!!!!11

3.6PipelineHydraulicCalculation!!!!!!!!!!!!13

3.7TemperatureControlandHeatMetering!!!!!!!!!14

4Material!!!!!!!!!!!!!!!!!!!!!16

4.1GeneralRequirements!!!!!!!!!!!!!!!16

4.2MaterialsofInsulatingLayer!!!!!!!!!!!!!16

4.3MaterialsofFillerLayer!!!!!!!!!!!!!!18

4.4MaterialsandDevicesofPipeSystems!!!!!!!!!19

5Construction!!!!!!!!!!!!!!!!!!!20

5.1GeneralRequirements!!!!!!!!!!!!!!!20

5.2LayingofHeatInsulationlayer!!!!!!!!!!!!21

5.3InstallationofHeatingPipe!!!!!!!!!!!!!22

5.4ConstructionofFillingLayer!!!!!!!!!!!!!24

5.5ConstructionofSurfaceLayer!!!!!!!!!!!!25

5.6ConstructionofDampRoom!!!!!!!!!!!!!26

6Inspection,AdjustmentandAcceptance!!!!!!!!27

6.1GeneralRequirements!!!!!!!!!!!!!!!27

6.2ualityAcceptance!!!!!!!!!!!!!!!!27

6.3WaterPressureTest!!!!!!!!!!!!!!!29

6.4CommissioningandPre-operation!!!!!!!!!!30

6.5ConstructionAcceptance!!!!!!!!!!!!!!30

7OperationandMaintain!!!!!!!!!!!!!!!32

AppendixASchematicDiagramofHeatingFloorStructure!!33

AppendixBHeatingCapacityofFloatingScreedFloorHeating

!!!!!!!!!!!!!!!!!!!!38

AppendixCChoiceofHeatingPipeMaterials!!!!!!!59

AppendixDHydraulicCalculationofPipe!!!!!!!!63

AppendixEPhysicalPropertiesofHeatingPipe!!!!!!69

AppendixFChecklistofConstructionQuality!!!!!!!71

ExplanationofWordinginThisStandard!!!!!!!!72

ListofQuotedStandards!!!!!!!!!!!!!73

Addition:ExplanationofProvisions!!!!!!!!!!!!74

1总则

1.0.1为规范低温热水地面辐射供暖工程的设计、施工及验收,

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和保证工程质量,制定本规程。

1.0.2本规程适用于新建的工业与民用建筑物,以热水为热媒的

地面辐射供暖工程的设计、施工及验收。

1.0.3绝热层可采用聚苯乙烯泡沫塑料、现浇泡沫混凝土或其他

绝热材料。低温热水供水温度不应高于60℃,工作压力不应大于

0.8MPa。

1.0.4低温热水地面辐射供暖技术应根据建筑功能要求及材料

供应和施工条件,确定设计和施工方案,严格执行质量检验和验收

制度。

1.0.5地面辐射供暖工程的设计、施工及验收,除应执行本规程

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

2.0.1低温热水地面辐射供暖lowtemperaturehotwaterfloorra

diantheating

以温度不高于60℃的热水为热媒,在加热管内循环流动,加

热地板,通过地面以辐射和对流的传热方式向室内供热的供暖方

式。

2.0.2混凝土或水泥砂浆填充式地面辐射供暖floatingscreedfloor

radiantheating

加热管敷设在绝热层之上,需填充混凝土或水泥砂浆后再铺

设地面面层的地面辐射供暖供形式。简称混凝土填充式地面辐射

供暖。

2.0.3预制沟槽保温板地面辐射供暖pre-groovedinsulation

boardfloorradiantheating

将加热管敷设在预制沟槽保温板的沟槽中,加热管与保温板

沟槽尺寸吻合且上皮持平,不需要填充混凝土即可直接铺设面层

的地面辐射供暖形式。

2.0.4供暖板地面辐射供暖precastlightheatingboardfloorradiant

heating

以热水为热媒,采用预制轻薄供暖板加热地面的辐射供暖形

式。

2.0.5加热管heatingpipe

用于进行热水循环并加热地板表面的管道。

2.0.6分水器manifold

水系统中,用于连接各路加热供水管的配水装置。

2.0.7集水器manifold

水系统中,用于连接各路加热回水管的汇水装置。

2.0.8混水装置watermixingdevice

将热源的一部分高温供水和低温回水进行混合,获得户内所

需供水温度的装置。

2.0.9输配管distributionpipe

供暖板地面辐射供暖系统中,在分水器、集水器和供暖板分

水、集水装置之间,起中间输配作用的管道。

2.0.10面层surfacecourse

建筑地面与室内空气直接接触的构造层,包括装饰面层及其

找平层。

2.0.11找平层towelingcourse

在垫层或楼板面上进行抹平找坡的构造层。

2.0.12隔离层isolatingcourse

防止建筑地面上各种液体透过地面的构造层。

2.0.13填充层fillercourse

在混凝土填充式辐射供暖地面绝热层上设置加热管用的构造

层,起到保护加热管并使地面温度均匀的作用。

2.0.14绝热层insulatingcourse

用于阻挡热量传递,减少无效热损失,在现场单独铺设的构造

层(不包括预制沟槽保温板和供暖板的保温基板)。绝热层分辐

射面绝热层和侧面绝热层。

2.0.15防潮层moistureproofingcourse

防止建筑地基或楼层地面下潮气透过地面的构造层。

2.0.16伸缩缝expansionjoint

补偿混凝土填充层和面层等膨胀或收缩用的构造缝。分为填

充式伸缩缝、面层伸缩缝。

2.0.17铝塑复合管polyethylene-aluminumcompoundpipe

内层和外层为交联聚乙烯、耐热聚乙烯或聚乙烯,中间层为增

强铝管,层间采用专用热熔胶,通过挤出成型方法复合成一体的管

材。根据铝管焊接方法不同,分为搭接焊和对接焊两种形式,通常

以XPAP或PAP标记。

2.0.18聚丁烯-1管polyebutylenepipe-1

由聚丁烯-1树脂添加适量助剂,经挤出成型的热塑性加热

管,通常以PB标记。

2.0.19交联聚乙烯管crosslinkedpolyethylenepipe

以密度大于等于0.94g/cm3的聚乙烯或乙烯共聚物,添加适

量助剂,通过化学的或物理的方法,使其线型的大分子交联成三维

网状的大分子结构的加热管,通常以PE-X标记。按照交联方式

的不同,可分为过氧化物交联聚乙烯(PE-Xa)、硅烷交联聚乙烯

(PE-Xb)、辐照交联聚乙烯(PE-Xc)、偶氮交联聚乙烯(PE-

Xd)。

2.0.20耐热聚乙烯管polyethyleneofraisedtemperatureresistance

pipe

以乙烯和α烯烃共聚制成的特殊的线型高密度或中密度乙烯

共聚物,添加适量助剂,经挤出成型的热塑性塑料加热管。通常以

PE-RT标记。依据其长期静液压强度曲线的不同分为PE-RTI

型和PE-RTII型。

2.0.21聚丙烯管(PP-R或PP-B)copolymerpipe

PP-R:以丙烯和适量乙烯的无规共聚物,添加适量助剂,经

挤出成型的热塑性加热管。

PP-B:以丙烯和乙烯嵌段共聚物,添加适量助剂,经挤出成

型的热塑性加热管。

2.0.22泡沫混凝土foamedconcrete

将发泡剂、水泥、水等按配比要求制成泡沫浆料,浇筑于地面,

经自然养护形成具有规定密度等级、强度等级和较低导热系数的

泡沫混凝土。发泡水泥属于泡沫混凝土的范畴。

2.0.23泡沫混凝土干体积密度desiccatedbulkdensity

泡沫混凝土绝热层经自然干燥28天后,每立方米干体积的质

量。

2.0.24泡沫混凝土绝热层抗压强度compressivestrength

泡沫混凝土绝热层经过7天、28天干燥养护的承压强度。

2.0.25预制沟槽保温板pre-groovedinsulationboard

在工厂预制的、用于现场拼装敷设加热管的、带有固定间距和

尺寸沟槽的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或其他保温材料制成的板块。

2.0.26预制轻薄供暖板precastlightheatingboard

由保温基板、支撑木龙骨、塑料加热管、粘接胶、铝箔、配水和

集水等装置组成,并在工厂制作的一种一体化地面供暖部件,简称

供暖板。

2.0.27均热层heatdistributionplates

采用预制沟槽保温板供暖地面时,铺设在加热部件之下或之

上、或上下均铺设的可使加热部件产生的热量均匀散开的金属板

或金属箔。

2.0.28填充板blindboard

供暖板地面供暖系统中,与供暖板的保温基板的材质和厚度

相同、上面粘贴铝箔的半硬质泡沫塑料板,用于敷设输配管和填充

房间内未铺设供暖板的部位。

2.0.29电热式控制阀electricalthermalactuatingvalve

依靠阀门驱动器内被电加热的温包膨胀所产生的推力推动阀

杆,关闭或开启阀门流道的自动控制阀,简称热电阀。

2.0.30自力式温控阀thermostatvalve

可人为设定温度,通过温包感应温度产生自力式动作,无需外

界动力调节水流量,从而控制室温恒定的阀门。

2.0.31温度控制器thermostat

能够测量温度并发出控制调节信号的温度自控设备,简称温

控器。

3设计

3.1一般规定

3.1.1低温热水地面辐射供暖系统的供、回水温度应由计算确

定,供水温度不应大于60℃,供回水温差不宜大于10℃且不宜小

于5℃。民用建筑供水温度宜采用35℃~45℃。

3.1.2地表面平均温度计算值应符合表3.1.2的规定。

表3.1.2地表面平均温度(℃)

区域特征适宜范围最高限值

人员经常停留区25~2729

人员短期停留区28~3032

无人停留区35~4042

3.1.3低温热水地面辐射供暖系统的工作压力,不应大于

0.8MPa。

3.1.4低温热水地面辐射供暖热媒的温度、流量和资用压差等参

数,应同热源系统相匹配。热源系统应设置相应的控制装置。

3.1.5采用热水辐射供暖的集中供暖小区,当外网的热媒温度超

过60℃时,宜在楼栋的供暖热力入口处设置混水装置或换热装

置,使户内供水温度不大于60℃。

3.1.6地面上的固定设备或卫生器具下方,不应布置加热管。

3.2地面构造

3.2.1辐射地面的构造做法应根据其设置位置确定,不同类型辐

射供暖地面构造做法可按本规程附录A选用。辐射地面的构造应

由下列全部或部分组成:

1楼板或与土壤相邻的地面;

2防潮层(对与土壤相邻地面);

3绝热层;

4加热管;

5填充层;

6隔离层(对潮湿房间);

7面层。

3.2.2直接与室外空气接触的楼板或与不供暖房间相邻的地板

以及与土壤接触的底层地面作为供暖辐射地面时,应设置绝热层。

绝热层与土壤之间应设置防潮层。潮湿房间的混凝土填充式供暖

地面的填充层上、预制沟槽保温板或预制轻薄供暖板供暖地面的

面层下,应设置隔离层。

3.2.3面层宜采用热阻小于0.05(m2·K)/W的材料。

3.2.4混凝土填充式地面辐射供暖系统绝热层热阻或厚度应符

合下列规定:

1采用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绝热板时,绝热层热阻(或厚

度)不应小于表3.2.4-1的数值;

表3.2.4-1混凝土填充式供暖地面泡沫塑料绝热层热阻(厚度)

绝热层热阻模塑聚苯乙烯泡沫挤塑聚苯乙烯泡沫

绝热层位置

(m2·K/W)塑料板厚度(mm)塑料板厚度(mm)

楼层之间地板上0.4882020

与士壤或不供暖房间相邻

0.7323030

的地板上

与室外空气相邻的地板上0.9764040

2当采用泡沫混凝土时,其厚度不应小于表3.2.5-2的数值。

表3.2.4-2混凝土填充式供暖地面泡沫混凝土绝热层厚度(mm)

干体积密度(kg/m3)

绝热层位置

350400450

楼层之间地板上354045

与土壤或不供暖房间相邻的地板上部404550

与室外空气相邻的地板上部505560

3.2.5采用预制沟槽保温板或供暖板时,与供暖房间相邻的楼板

可不设置绝热层。其他部位绝热层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土壤上部的绝热层宜采用泡沫混凝土;

2直接与室外空气或不供暖房间相邻的地板,绝热层宜设在

楼板下,绝热材料宜采用聚苯乙烯泡沫塑料绝热板;

3绝热层厚度不应小于表3.2.5的数值。

表3.2.5预制沟槽保温板和供暖板供暖地面的绝热层厚度

绝热层位置绝热材料

厚度(mm)

泡干体积密度(kg/m3)

35035

与土嚷接触的底层地板上混

40040

土45045

与室外空气相邻的地板下模塑聚苯乙烯泡沫塑料40

与不供暖房间相邻的地板下模塑聚苯乙烯泡沫塑料30

3.2.6混凝土填充式辐射供暖地面的加热管填充层和面层构造

应符合下列规定:

1泡沫塑料板作为绝热层时,填充层宜采用C15豆石混凝

土,豆石粒径宜为5mm~12mm,厚度不宜小于50mm,上部铺设规

格为Φ3×50×50mm的钢丝网片;泡沫混凝土作为绝热层时,填充

层宜采用水泥砂浆,厚度不宜小于40mm。

2豆石混凝土填充层上部应根据面层的需要敷设找平层。

3没有防水要求的房间,水泥砂浆填充层可同时作为面层找

平层。

3.2.7预制沟槽保温板辐射供暖地面直接铺设木地板面层时,应

采用铺设均热层的保温板,且在保温板和加热管之上宜再铺设一

层均热层。

3.2.8采用供暖板时,房间内未铺设供暖板的部位和敷设输配管

的部位应铺设填充板。采用预制沟槽保温板时,分水器、集水器与

加热区域之间的连接管,应敷设在预制沟槽保温板中。

3.2.9当地面荷载大于供暖地面的承载能力时,应会同土建设计

人员采取加固措施。

3.3热负荷的计算

3.3.1辐射供暖房间热负荷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供暖通

风及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的有关规定进行计算。

3.3.2计算全面地面辐射供暖系统的热负荷时,室内计算温度的

取值可比对流供暖系统的室内计算温度低2℃。

3.3.3局部辐射供暖系统的热负荷应按全面辐射供暖的热负荷

乘以表3.3.3的计算系数的方法确定。

表3.3.3局部辐射供暖系统热负荷的计算系数

供暖区面积与房间

K≥0.75K=0.55K=0.40K=0.25K≤0.20

面积的比值K

计算系数10.720.540.380.30

3.3.4进深大于6m的房间,宜以距外墙6m为界分区,分别计算

热负荷和进行管线布置。

3.3.5敷设加热管的建筑地面,不应计算地面的传热损失。

3.3.6当采用地面辐射供暖的房间(不含楼梯间)高度大于4m

时,应在基本耗热量和朝向、风力、外门附加耗热量之和的基础上,

计算高度附加率。每高出1m应附加1%,但最大附加率不应大于

8%。

3.3.7采用分户热计量或分户独立热源的辐射供暖系统,应考虑

间歇运行和户间传热等因素。

3.4地面散热量的计算

3.4.1单位地面面积的散热量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q=qf+qd(3.4.1-1)

-844

qf=5×10[(tpj+273)-(tfj+273)]

(3.4.1-2)

1.31

qd=2.13(tpj-tn)(3.4.1-3)

式中:q———单位地面面积的散热量(W/m2);

qf———单位地面面积辐射传热量(W/m);

qd———单位地面面积对流传热量(W/m);

tpj———地表面平均温度(℃);

tfj———室内非加热表面的面积加权平均温度(℃);

tn———室内计算温度(℃)。

3.4.2混凝土填充式热水辐射供暖地面向上供热量和向下传热

量应通过计算确定。当辐射供暖地面与供暖房间相邻时,其单位

地面面积向上供热量和向下传热量可按本规程附录B确定。

3.4.3预制沟槽保温板、供暖板辐射表面向上供热量以及向下传

热量应按产品检测数据确定。

3.4.4房间所需单位地面面积向上供热量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Q1

q1=β(3.4.4-1)

Fr

Q1=Q-Q2(3.4.4-2)

式中:q1———房间所需单位地面面积向上供热量(W/m);

Q1———房间所需地面向上的供热量(W);

Fr———房间内敷设加热管的地面面积(m);

β———考虑家具等遮挡的安全系数;

Q———房间热负荷(W);

Q2———自上层房间地面向下传热量(W)。

3.4.5确定供暖地面向上供热量时,应校核地表面平均温度,确

保其不高于本规程第3.1.2条规定的限值;否则应改善建筑热工

10

性能或设置其他辅助供暖设备,减少地面辐射供暖系统负担的热

负荷。地表面平均温度宜按下列公式计算:

q0.969

t=t+9.82×〔〕

pjn100

(3.4.5)

式中:tpj———地表面平均温度(℃);

tn———室内计算温度(℃);

q———单位地面面积向上的供热量(W/m2)。

3.4.6辐射供暖房间热媒供热量,应包括辐射面向上的供热量和

向下的传热量或向土壤的传热损失。

3.5水系统设计

3.5.1集中供暖系统的水质及其保证措施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

标准的要求。供暖板地面辐射供暖系统应设置脱气除污器。

3.5.2户内系统的热媒温度、压力或资用压差等参数与热源不匹

配时,应根据需要采取设置换热器或混水装置等措施。换热器或

混水装置宜接近终端用户。

3.5.3采用集中热源的住宅建筑,楼内供暖系统设计应符合下列

规定:

1应采用共用立管的分户独立系统形式;

2同一对立管宜连接负荷相近的户内系统;

3一对共用立管在每层连接的户数不宜超过3户;

4共用立管接向户内系统的供、回水管应分别设置关断阀,

其中一个关断阀应具有调节功能;

5共用立管和分户关断调节阀门,应设置在户外公共空间的

管道井或小室内;

6每户的分水器、集水器,以及必要时设置的热交换器或混

水装置等入户装置宜设置在户内,并应远离卧室等主要功能房间;

7采用分户热计量的系统应安装相应的热计量或热量分摊

11

装置。

8分集水器的安装位置应便于检修与控制,不宜设于洗池、

炉灶下方,不宜暗装在外墙或分户墙内。

3.5.4对设置独立热源的户内系统,循环水泵的流量、扬程应符

合户内供暖系统的要求,系统定压值应符合加热管的承压要求。

独立热源供暖系统的分集水器设于厨房内时,厨房内宜设置地漏。

3.5.5分支环路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连接在同一分水器、集水器的相同管径的各环路长度宜接

近;现场敷设加热管时,各环路管长度不宜超过120m;当各环路长

度差距较大时,宜采用不同管径的加热管,或在每个分支环路上设

置平衡装置;

2每个主要房间应独立设置环路,面积小的附属房间内的加

热管、输配管可串联;

3进深和面积较大的房间,当分区域计算热负荷时,各区域

应独立设置环路;

4不同标高的房间地面,不宜共用一个环路。

3.5.6加热管的敷设间距和供暖板的铺设面积,应根据房间所需

供热量、室内计算温度、平均水温、地面传热热阻等确定。

3.5.7加热管距离外墙内表面不得小于100mm,与内墙距离宜为

200mm~300mm。距卫生间墙体内表面宜为100mm~150mm。

3.5.8现场敷设的加热管应根据房间的热工特性和保证地面温

度均匀的原则,并考虑管材允许的最小弯曲半径,采用回折型或平

行型等布管方式。热负荷明显不均匀的房间,宜将高温管段优先

布置于房间热负荷较大的外窗或外墙侧。

3.5.9加热管应按系统实际工作条件确定,并应符合本规程附录

C的规定。

3.5.10加热管和输配管流速不宜小于0.25m/s。

3.5.11输配管宜采用与供暖板内加热管相同的管材。

3.5.12每个环路进、出水口,应分别与分水器、集水器相连接。

分水器、集水器最大断面流速不宜大于0.8m/s。每个分水器、集

12

水器分支环路不宜多于8路。每个分支环路供回水管上均应设置

可关断阀门。

3.5.13分水器前应设置过滤器;分水器的总进水管与集水器的

总出水管之间宜设置清洗供暖系统时使用的旁通管,旁通管上应

设置阀门。

3.5.14分水器、集水器上均应设置手动或自动排气阀。

3.5.15每个分支环路埋设部分不应设置连接件。

3.6管道水力计算

3.6.1管道的压力损失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P=△Pm+△Pj(3.6.1-1)

lρυ2

△P=λ(3.6.1-2)

md2

ρυ2

△P=ξ(3.6.1-3)

j2

式中:△P———加热管的压力损失(Pa);

△Pm———摩擦压力损失(Pa);

△Pj———局部压力损失(Pa);

λ———摩擦阻力系数;

d———管道内径(m);

l———管道长度(m);

ρ———水的密度(kg/m3);

υ———水的流速(m/s);

ξ———局部阻力系数。

3.6.2铝塑复合管及塑料管的摩擦阻力系数,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d2

1.312×(2-b)lg3.7×n

0.5×k

bd

λ=2lgRes-1

3.7dn

lg

kd

(3.6.2-1)

13

lgRe

b=1+s(3.6.2-2)

lgRez

dnυ

Res=(3.6.2-3)

μt

500dn

Rez=(3.6.2-4)

kd

dn=0.5(2dw+△dw-4δ-2△δ)(3.6.2-5)

式中:λ———摩擦阻力系数;

b———水的流动相似系数;

Res———实际雷诺数;

υ———水的流速(m/s);

μt———与温度有关的运动黏度(m/s);

Rez———阻力平方区的临界雷诺数;

kd———管子的当量粗糙度(m),对于铝塑复合管及塑料管,

-5

kd=1×10(m);

dn———管子的计算内径(m);

dw———管外径(m);

△dw———管外径允许误差(m);

δ———管壁厚(m);

△δ———管壁厚允许误差(m)。

3.6.3塑料管及铝塑复合管单位长度摩擦压力损失及局部阻力

系数可按本规程附录D选用。

3.6.4分水器、集水器环路的总压力损失不宜大于30kPa。

3.7温控与热计量

3.7.1新建住宅低温热水地面辐射供暖系统,应设置分户热计量

和温度控制装置。

14

3.7.2低温热水地面辐射供暖系统室内温度控制可采用分环路

控制和总体控制两种方式,自动控制阀宜采用电热式控制阀,也可

采用自力式温控阀和电动阀,并符合下列规定:

1当采用分环路控制时,应在分水器或集水器处的各个分支

路上分别设置自动控制阀,控制各房间或区域的室内空气温度;

2当采用总体控制时,应在分水器或集水器总管上设置自动

控制阀,控制整个用户或区域的室内空气温度。

3.7.3温控器设置及选型应符合下列规定:

1室温型温控器应设置在附近无散热体、周围无遮拦物、不

受风直吹、不受太阳直晒、通风干燥、周围无热源体、能正确反映室

内温度的位置,且不宜设置在外墙上;

2在需要同时控制室温和限制地表温度的场合,应采用双温

型温控器;

3对开放大空间场所,室温型温控器应布置在所对应回路的

附近,当无法布置在所对应的回路附近时,可采用地温型温控器;

4地温型温控器的传感器不应被家具、地毯等覆盖或遮挡,

宜布置在人员经常停留的位置且在加热管之间;

5对浴室、带淋浴设备的卫生间、游泳池等潮湿区域,室温型

温控器的防护等级和设置位置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要求;

当不能满足要求时,应采用地温型温控器;

6温控器的控制器设置高度宜距地面1.4m,或与照明开关

在同一水平线上。

3.7.4壁挂炉辐射供暖系统宜采用混水装置,并宜采用室内温

控、循环水泵及壁挂炉联动的整体控制方式。

15

4材料

4.1一般规定

4.1.1地面辐射供暖系统中所用材料,应根据工作温度、工作压

力、荷载、设计寿命、现场防水、防火、施工性能等方面的要求,经综

合比较后确定。

4.1.2辐射供暖系统中所使用的材料均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

准的规定。

4.2绝热层材料

4.2.1绝热层材料应采用导热系数小、吸湿率低、难燃或不燃,具

有足够承载能力的材料,且不宜含有殖菌源,不得有散发异味及可

能危害健康的挥发物,宜采用聚苯乙烯泡沫塑料及泡沫混凝土。

4.2.2地面辐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