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1/T 1143-2023 园林铺地工程施工规程

DB11/T 1143-2023

北京市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45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11/T 1143-2023
标准类型
北京市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23-03-30
实施日期
2023-07-01
发布单位/组织
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北京市园林绿化局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45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40

CCSP53

DB11

北京市地方标准

DB11/T1143—2023

代替DB11/T1143—2014

园林铺地工程施工规程

Constructioncodeforlandscapepavementitems

2023-03-30发布2023-07-01实施

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11/T1143—2023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基本规定...........................................................................3

5砂石基层...........................................................................4

6碎石基层...........................................................................6

7水泥混凝土基层.....................................................................8

8石灰土基层........................................................................11

9石灰粉煤灰碎石(砂砾)混合料基层..................................................13

10砖面层...........................................................................16

11料石面层.........................................................................18

12石质板材面层.....................................................................20

13卵石面层.........................................................................22

14木铺装面层.......................................................................25

15沥青混凝土面层...................................................................27

16透水水泥混凝土面层...............................................................29

17透水胶粘石面层...................................................................32

18合成材料面层.....................................................................34

19有机粉碎物面层...................................................................37

20路缘石...........................................................................39

参考文献.........................................................................42

I

DB11/T1143—2023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

草。

本文件代替并废止DB11/T1143—2014《园林铺地分项工程施工工艺规程》。与DB11/T1143—2014

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进一步明确了本文件的适用范围(见1,2014年版的1);

——修改了规范性引用文件(见2,2014年版的2);

——增加了透水胶粘石、合成材料面层和有机粉碎物面层3条术语,删除了压实度1条术语(见3,

2014年版的3);

——增加了透水胶粘石面层、合成材料面层和有机粉碎物面层3个分项工程施工工艺(见17、18、

19),删除了水泥混凝土面层1个分项工程施工工艺(见2014年版的15);

——修订了碎石基层,混凝土基层,石灰土基层,砖面层,料石面层以及路缘石质量标准的相关内

容,对各分项工程施工工艺的操作工艺进行了部分调整(见5~20,2014年版的5~18);

——修订了表1,表2,表3,表4,表5,表6,表7,表8,表10,表13和表14中的坡度允许

偏差值(见5~20,2014版年的5~18);

——增加了参考文献(见参考文献)。

本文件由北京市园林绿化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由北京市园林绿化局组织实施。

本文件起草单位:北京市园林绿化工程管理事务中心、北京如景生态园林绿化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雷鸣、王敏、赵君、郭智涛、史京平、荣超、倪丽华、张海侠、崔伟光、孙国

鑫、赵宝、杨光、邵磊、刘伟强、张陆博、尉晓黎、王鹏、付力强、王艳、曹洋、焦伦、杨庆丽、王钦

玉。

本文件及其所替代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DB11/T1143—2014;

——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II

DB11/T1143—2023

园林铺地工程施工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园林铺地各分项工程施工工艺的材料要求、主要机具、作业条件、操作工艺、质量标

准、成品保护、注意事项等各个环节的技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北京地区公园绿地、防护绿地、广场用地、附属绿地及区域绿地中新建、改建、扩建

园林绿化工程中的园林铺地工程施工。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175通用硅酸盐水泥

GB8076混凝土外加剂

GB8624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分级

GB/T14685建筑用卵石、碎石

GB/T16483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内容和项目顺序

GB36246中小学合成材料面层运动场地

GB/T50107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

CJJ1—2008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

CJJ/T135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技术规程

JGJ52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

JGJ63混凝土用水标准

JGJ104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

DB11/T1834城市道路工程施工技术规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地基foundation

支承基层的土体或岩体。

3.2

基层basecourse

1

DB11/T1143—2023

面层以下的结构层。

3.3

砂石基层dinasbasecourse

用级配砂石经摊铺、压实而成的基层。

3.4

碎石基层gravelbasecourse

用碎石经摊铺、压实而成的基层。

3.5

水泥混凝土基层cementconcretebasecourse

用水泥混凝土铺筑的基层。

3.6

石灰土基层limestonesoilbasecourse

用土料和石灰经拌合、摊铺、压实而成的基层。

3.7

石灰粉煤灰碎石(砂砾)混合料基层limeflyashgravelmixedbasecourse

用石灰粉煤灰碎石(砂砾)混合料经摊铺、压实而成的基层。

3.8

面层surfacecourse

直接承受荷载及自然因素的影响,并将荷载传递到基层的结构层。

3.9

砖面层brickpavement

由水泥砖、混凝土预制块、青砖、嵌草砖、透水砖等路面砖材料铺设而成的面层。

3.10

料石面层ashlarpavement

由条状或块状石材铺设而成的面层。

3.11

石质板材面层stoneplatepavement

由花岗石板、青石板、大理石板等石质板材铺设而成的面层。

2

DB11/T1143—2023

3.12

卵石面层pebblepavement

用不同大小、不同形状、不同颜色的卵石通过拼砌镶嵌而形成的面层。

3.13

木铺装面层woodpavement

由原木、塑木在基础支架上空铺或基层上实铺而形成的面层。

3.14

透水水泥混凝土面层perviouscementconcretepavement

由粗集料及水泥基胶结料经拌合形成的具有连续孔隙结构的可透水混凝土铺设而成的面层。

3.15

透水胶粘石面层perviouscementitiousstonesurface

由改性环氧胶粘剂与集料按一定的配比搅拌而成的面层。

3.16

沥青混凝土面层bituminousmixedpavement

由沥青与不同集料拌制的沥青混合料铺设的面层。

3.17

合成材料面层syntheticsurface

高分子合成材料做成的面层。

3.18

有机粉碎物面层organiccomminutionsurface

园林绿化修剪、森林抚育或自然脱落的枝干,经加工、固化处理后铺设而成的面层。

3.19

路缘石curb

铺设在路面边缘的界石。

4基本规定

4.1分项工程施工前,施工单位应全面了解施工图设计文件,并执行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

4.2施工前,施工单位应全面分析施工现场的供水、供电、地下管线、地上交通等有关因素,制定施

工方案。

3

DB11/T1143—2023

4.3作业前,专业工程师应向班组长进行详尽的分项工程技术交底,并形成书面交底记录。交底的主

要内容有:

——做好材料、人工、机具及作业条件等各项准备;

——明确设计要求;

——明确施工工艺和工序,包括对新产品、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特殊要求;

——明确质量控制要点、质量检查方法和验收标准;

——明确成品保护有关事项;

——明确应注意的质量问题及常见质量通病。

4.4正式作业前,应铺设试验段。通过试验段的施工,确定以下内容:

——施工的集料配合比例;

——每一作业段的合适长度;

——每一次铺设的合适厚度;

——材料的松铺系数;

——标准施工方法;

——集料数量的控制:

〈集料摊铺方法和适用机具;

〈合适的拌和机械、拌和方法、拌和深度和拌和遍数;

〈集料含水量的增加和控制方法;

〈整平和整形的合适机具和方法;

〈压实机械的选择和组合,压实的顺序、速度和遍数;

〈拌和、运输、摊铺和碾压机械的协调和配合。

4.5冬、雨期施工时,应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制定季节性施工方案,并经审批批准后实施。

5砂石基层

5.1材料要求

5.1.1级配颗粒应坚硬,最大粒径应小于0.7倍砂石基层厚度,且不宜大于100mm。

5.1.25mm以下颗粒的含量不应大于总体积的30%。

5.1.3含泥量不应大于粒径小于5mm砂质量的10%。

5.1.4对砂和砂石进行材料进场检验,检验结果应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5.2主要机具

推土机、压路机、装载机、洒水车、机械夯、人力夯等。

5.3作业条件

5.3.1地基已按设计要求进行处理,与基层有关的管线及埋件等已安装完毕,并办理好隐蔽工程验收

手续。地基表面应清理干净、无杂物。

5.3.2已设置定位和高程的控制桩。大面积铺设时,应设置方格网桩,最大尺寸应小于等于10m×10

m,地形较复杂的可加密到5m×5m或2m×2m。

5.3.3地基每侧应根据现场条件增加必要的附加宽度。

5.4操作工艺

4

DB11/T1143—2023

5.4.1工艺流程

测量放样→分层、分段铺设→洒水→夯实或碾压→找平、验收。

5.4.2测量放样

在地基上测放中线,在两侧边缘外设指示桩,并在指示桩上标记出基层边缘的设计高程。中线、边

线、高程标记应明显。

5.4.3分层、分段铺设

5.4.3.1应分层铺设,每层厚度宜为150mm~200mm。每层摊铺厚度为设计厚度乘以松铺系数,松铺

系数通过现场试验确定。

5.4.3.2底面标高不同时,搭接处地基应修成斜坡形,按先深后浅的顺序施工,搭接处应夯压密实。

5.4.3.3铺设时按线形由一端向另一端铺设,摊铺应均匀,不应有粗细颗粒分离现象。

5.4.3.4分段施工时,接头处应做成斜坡,每层错开500mm~1000mm,充分压实。每层应按虚铺厚

度一次铺齐,颗粒分布应均匀,厚度一致,不应多次找补。

5.4.4洒水

夯实或碾压前应根据砂石基层的干湿程度和气候条件均匀洒水,洒水量应使全部砂石湿润。冬季施

工应根据施工时环境最低温度,洒布防冻剂溶液,其掺量与浓度应经试验确定。砂石成活后应设专人洒

水养护。

5.4.5夯实或碾压

5.4.5.1砂石摊铺至少一个碾压段长度30m~50m后,可开始洒水,洒水量应使全部砂石湿润,不应

使路基积水,砂石层厚度小于10cm时,可预先在料堆上洒水。

5.4.5.2小面积的砂石基层,宜采用机械夯或人力夯夯实,不少于5遍。夯实轨迹应重叠,重叠范围

不小于50%,采用冲击夯时,可在砂石基层表面铺粗砂,避免在夯实过程中边缘石子飞溅伤人。

5.4.5.3大面积的砂石基层,宜采用振动压路机碾压,先静力碾压后振动碾压,碾压顺序由低处到高

处,由边到中逐次碾压,先轻后重,碾压的遍数不少于4遍,轮迹搭接不小于500mm,边角不到位处

用机械夯或人力夯夯实。碾压至轮迹不大于5mm,表面平整、坚实,不应有浮石与粗细料集中等现象。

5.4.5.4碾压过程中应随时补水保持湿润。

5.4.6找平、验收

5.4.6.1施工时应分层找平,夯压密实,下层压实度经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上层施工。

5.4.6.2最后一层夯压密实后,表面应拉线找平,高程应符合设计要求。

5.4.7季节性施工

冬季施工中使用的砂石料不应含有冻块。做面层前,应有防止基层受冻的措施。

5.5质量标准

5.5.1主控项目

5.5.1.1砂石基层的原材料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5

DB11/T1143—2023

5.5.1.2砂石基层的压实度系数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无要求时,压实度不应低于93%。检查数量:

每500m2,每压实层检验3处,不足500m2不少于3处,检验方法:灌砂法、灌水法。

5.5.2一般项目

5.5.2.1级配砂石的分层虚铺厚度不应大于300mm,碾(夯)压密实。

5.5.2.2分段、分层留槎位置、方法正确,接槎密实、平整。

5.5.2.3砂石基层表面不应有细骨料集中、粗骨料集中等质量缺陷。

5.5.2.4砂石基层允许偏差应满足表1的要求。

表1砂石基层的允许偏差和检查方法

项次项目允许偏差检查方法

1表面平整度≤15mm用2m靠尺和楔形塞尺检查

2标高±20mm用水准仪检查

3厚度+20mm,-10mm用钢尺检查

4坡度±0.3%用水准仪检查

注:检查数量:每500m2检查3处,不足500m2的不少于3处。

5.6成品保护

5.6.1基层验收合格后,如不连续施工,应洒水保湿。

5.6.2机动车不应在验收合格的基层上行驶。

5.6.3做好基层周围排水设施,防止施工期间被水浸泡。

5.7注意事项

5.7.1铺设时,应保护好现场平面和高程控制桩,并应复测。

5.7.2如发现粗细骨料集中现象,应将该处砂子或石子挖出,填入级配良好的砂石并进行压实。

5.7.3施工完成的基层如遇雨水浸泡或行车振动造成松动,应在确保地基符合设计及相关规范要求的

基础上重新按本文件要求分层整平夯实。

6碎石基层

6.1材料要求

6.1.1宜使用质地坚硬耐久、洁净密实的碎石,不应掺用软硬不同的石料。

6.1.2碎石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无要求时应为多棱角块体,清洁无土,不含石粉及风化杂质,且符

合下列要求:

——抗压强度不应小于8OMPa;

——针片状碎石含量应小于20%,含泥量不应大于3%;

——碎石最大粒径不应大于基层厚度的2∕3,且不宜大于100mm;

——压碎值小于40%。

6.2主要机具

6

DB11/T1143—2023

自卸汽车、装载机、压路机、机械夯、人力夯、洒水车等。

6.3作业条件

作业条件应符合5.3的规定。

6.4操作工艺

6.4.1工艺流程

测量放样→分层、分段铺设→洒水→夯实或碾压→找平、验收。

6.4.2测量放样

测量放样应符合5.4.2的规定。

6.4.3分层、分段铺设

6.4.3.1碎石基层应分层铺设,分层夯压密实。按线形由一端向另一端分段铺设,摊铺均匀。

6.4.3.2铺设前,地基表面应适量洒水,保持湿润,每平方米洒水3kg~4kg。

6.4.3.3铺设碎石的每层厚度宜为150mm~200mm,分层厚度必须均匀一致,不宜多次找补。

6.4.3.4分段施工时,接头处应做成斜坡,每层错开500mm~1000mm,充分压实。

6.4.4洒水

洒水应符合5.4.4的规定。

6.4.5夯实或碾压

6.4.5.1小面积的碎石基层,宜采用机械夯或人力夯夯实,不少于5遍。夯实应重叠,重叠范围不小

于50%。

6.4.5.2大面积的碎石基层,宜采用振动压路机碾压,先静力碾压后振动碾压,碾压的遍数不少于4

遍,轮迹搭接不小于500mm,边角不到位处用机械夯或人力夯夯实。碾压至表面平整、坚实。碾压顺

序由低处到高处。

6.4.5.3在碾压过程中应随时检查,高处应适当均匀撤出粒料,低凹处应适当填加粒料后再行压实。

6.4.5.4碾压过程中随时补水保持湿润,随碾压、随扫墁、随洒水,个别较大的空隙用小碎石“点补”。

6.4.6找平、验收

找平、验收应符合5.4.6的规定。

6.4.7季节性施工

季节性施工应符合5.4.7的规定。

6.5质量标准

6.5.1主控项目

6.5.1.1碎石基层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无明确要求时,不应小于100mm。

6.5.1.2碎石基层的压实度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无要求时,压实度不应低于93%。

7

DB11/T1143—2023

检查数量:每500m2,每压实层检验3处,不足500m2不少于3处。

检验方法:灌砂法、灌水法。

6.5.1.3碎石的最大粒径不大于基层厚度的2/3。

6.5.2一般项目

6.5.2.1碎石基层应分层压实,达到表面密实、平整。

6.5.2.2碎石基层表面允许偏差应满足表2的要求。

表2碎石基层的允许偏差和检查方法

项次项目允许偏差检查方法

1表面平整度≤15mm用2m靠尺和楔形塞尺检查

2标高±20mm用水准仪检查

3厚度+20mm,-10mm用钢尺检查

注:每500m2检查3处,不足500m2的不少于3处。

6.6成品保护

成品保护应符合5.6的规定。

6.7注意事项

6.7.1铺设时,应保护好现场平面和高程控制桩,并应复测。

6.7.2应将过碾部分碎石挖出,筛除细小石料,添加带有棱角的新料再行碾压。

6.7.3压完的基层如遇雨水浸泡或行车振动造成松动,应在确保地基符合设计及相关规范要求的基础

上重新按本文件要求分层整平夯实。

7水泥混凝土基层

7.1材料要求

7.1.1水泥: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和矿渣硅酸盐水泥,强度等级不低于32.5。

7.1.2砂:宜采用细度模数在2.5以上的结晶、坚硬、符合等级规定的粗中砂。粗砂或中砂,含泥量

不大于3%。

7.1.3石子:卵石或碎石,粒径为5mm~40mm,含泥量不大于2%。

7.1.4水:宜采用饮用水,当采用其他水源时,水质应符合JGJ63的规定。

7.1.5外加剂、掺合料:其品种及掺量,应根据需要通过试验确定。

7.1.6砂、石:使用前应按规定取样进行必试项目试验,石子试验应做压碎指标值测定。

7.1.7骨料:宜采用非活性骨料,不应使用高活性骨料。

7.2主要机具

混凝土输送泵、平板振捣器、插入式振捣器、振动梁、手推车等。

7.3作业条件

8

DB11/T1143—2023

7.3.1地基已按设计要求进行处理,与基层有关的管线及埋件等已安装完毕,并办理好隐蔽工程验收

手续。地基表面应清理干净、无杂物。

7.3.2已设置定位和高程的控制桩,大面积铺设时,应设置方格网桩,最大尺寸应小于等于10m×10

m,地形较复杂的可加密到5m×5m或2m×2m。

7.3.3变形缝设置应符合设计要求。

7.3.4冬期施工,应按冬施方案采取保温防冻措施。

7.4操作工艺

7.4.1工艺流程

测量放样→模板安装→混凝土浇筑→振捣→找平→养护→拆除模板。

7.4.2测量放样

测量放样应符合5.4.2的规定。

7.4.3模板安装

7.4.3.1模板根据需要可采用木模、砖模、定型钢模板,模板应连接牢固、紧密、平顺,不应漏浆,

按要求的坡度和线向安设。施工质量应符合GB50204的有关规定。

7.4.3.2模板安装完成后应进行验收。

7.4.4混凝土浇筑

7.4.4.1混凝土浇筑前,洒水湿润地基及模板,表面不应留有积水。

7.4.4.2浇筑混凝土从一端开始,并应连续浇筑。如连续浇筑面积较大时,应分区段进行浇筑,分区

段应结合变形缝位置进行划分,并应与设置的纵向、横向变形缝的间距相一致。

7.4.4.3基层内应根据设计要求预留孔洞或安置固定面层所用的预埋件。

7.4.4.4每段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间歇不应超过混凝土初凝时间。停歇时间过长应按施工缝处理。

7.4.4.5泵送过程中,进料斗内应有足够量的混凝土,严防吸入空气阻塞泵管。

7.4.4.6用于评定混凝土强度等级的试件,应按GB/T50107的规定取样、制作、养护和试验,其强度

应符合设计要求和验收规范的要求。预拌混凝土,同配合比的每100m3取样一次;不足100m3时按一

次记。每次取样宜至少留置一组标准养护试件及一组同条件养护试件;现场搅拌混凝土,每工作班拌制

的同一配合比的每50m3取样一次;不足50m3时按一次记。每次取样宜至少留置一组标准养护试件及

一组同条件养护试件。

7.4.5振捣

7.4.5.1混凝土浇筑后,应及时振捣,做到不漏振,确保混凝土密实度。

7.4.5.2宜采用平板式振捣器或振动梁振捣,基层厚度超过200mm时,应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其

移动间距不大于1.5倍作用半径。

7.4.5.3振捣过程中,振捣器不应触碰钢筋、钢筋网、预埋件等。

7.4.6找平

混凝土振捣密实后用刮杠刮平,再用木抹子搓平。

9

DB11/T1143—2023

7.4.7养护

7.4.7.1己浇筑完的混凝土,应在终凝后覆盖、洒水湿养。

7.4.7.2对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应少于7d。

7.4.7.3对掺用缓凝型外加剂或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应少于14d。

7.4.8拆除模板

模板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不低于1.2MPa。

7.4.9季节性施工

凡遇冬、雨期施工时,露天浇筑的混凝土基层均应另行编制季节性施工方案,制定有效的技术措施。

7.5质量标准

7.5.1主控项目

7.5.1.1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应符合设计要求,且不应小于C15。

7.5.1.2变形缝设置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无要求时,纵、横向变形缝间距不应大于6m。

7.5.2一般项目

混凝土基层允许偏差应满足表3的要求。

表3混凝土基层的允许偏差和检查方法

项次项目允许偏差检查方法

1表面平整度10mm用2m靠尺和楔形塞尺检查

2高程±10mm用水准仪检查

3厚度+10mm,-5mm用钢尺检查

4宽度-20mm用钢尺检查

5横坡±10mm用坡度尺或水准仪测量

注:检查数量:每500m2检查3处,不足500m2的不少于3处。

7.6成品保护

7.6.1在已浇筑的混凝土强度等级达到1.2MPa,才可允许人员在其上走动和进行其他工序。

7.6.2水泥混凝土基层下部有防水层时,应认真保护好防水层,防止硬物砸碰防水层。发现碰坏处,

应及时修补,并经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

7.6.3其他工艺施工时,应避免污染基层。

7.7注意事项

7.7.1铺设时,应保护好现场平面和高程控制桩,并应复测。

7.7.2基层浇筑前应浇水湿润下承层及模板。

7.7.3施工应选用合格的原材料,混凝土配合比应经试验确定,计量准确,搅拌均匀。

7.7.4基层面积过大时应分区段施工。

10

DB11/T1143—2023

8石灰土基层

8.1材料要求

8.1.1土料:应采用粘土、粉质粘土或粉土,不应含有有机杂物,不应采用冻土、膨胀土、盐渍土。

其粒径不大于15mm,含水率应符合最佳含水率的要求。土的有机物含量宜小于10%。

8.1.2石灰:应采用充分熟化的石灰或磨细的石灰粉,其粒径不大于5mm。生石灰中CaO、MgO含量

不小于80%。石灰进场时应具有出厂合格证。

8.1.3石灰土基层的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无要求时,其厚度应不小于100mm。

8.2主要机具

推土机、平地机、旋耕机、装载机、压路机、手推车、机械夯、筛子、标准计量斗等。

8.3作业条件

8.3.1地基已按设计要求进行处理,与基层有关的管线及埋件等已安装完毕,并办理好隐蔽工程验收

手续。地基表面应清理干净、无杂物。

8.3.2已确定土料的含水率控制范围、铺土厚度和碾压遍数等参数。

8.3.3已设置定位和高程的控制桩,大面积铺设时,应设置方格网桩,最大尺寸应小于等于10m×10

m,地形较复杂的可加密到5m×5m或2m×2m。

8.4操作工艺

8.4.1工艺流程

测量放样→检验土和石灰的质量并过筛→灰土拌合→分层、分段铺设→夯实或碾压→找平、验收→

养护。

8.4.2测量放样

测量放样应符合5.4.2的规定。

8.4.3检验土和石灰的质量并过筛

土料应符合8.1.1要求,石灰应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