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7/T 2136-2012 奶牛全混合日粮(TMR)饲养技术规范

DB37/T 2136-2012 Milk cow total mixed ration (TMR) feeding technique specifications

山东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废止 页数:17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37/T 2136-2012
标准类型
山东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废止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12-05-14
实施日期
2012-07-01
发布单位/组织
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归口单位
-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17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30

B44

DB37

山东省地方标准

DB37/T2136—2012

奶牛全混合日粮(TMR)饲养技术规范

FeedingTechnicalSpecificationofTotalMixedRationinDairyCattle

2012-05-14发布2012-07-01实施

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37/T2136—2012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山东省畜牧兽医局提出。

本标准由山东省畜牧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青岛市畜牧兽医研究所、山东省畜牧总站、青岛农业大学、莱西市奶牛良种繁育

推广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戈新、王建华、张思聪、孙国强、张宝珣、单玉和、李培培、于翰学。

I

DB37/T2136—2012

奶牛全混合日粮(TMR)饲养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奶牛全混合日粮(TMR)饲养技术的术语和定义、设施设备、TMR制作、TMR供给、TMR

评价和注意事项。

本标准适用于采用全混合日粮(TMR)饲养奶牛的养殖场(小区)。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6432饲料中粗蛋白测定方法

GB/T6433饲料中粗脂肪的测定

GB/T6435饲料中水分和其他挥发性物质含量的测定

GB/T6436饲料中钙的测定

GB/T6437饲料中总磷的测定分光光度法

GB/T14699.1饲料采样

GB/T20806饲料中中性洗涤纤维(NDF)的测定

GB/T25882青贮玉米品质分级

JB/T9707.1铡草机技术条件

JB/T9820.2饲料混合机技术条件

JB/T9822.1锤片式饲料粉碎机技术条件

LS/T3409奶牛精料补充料

NY/T34奶牛饲养标准

NY/T728禾本科牧草干草质量分级

NY/T1170苜蓿干草捆质量

NY/T1459饲料中酸性洗涤纤维的测定

NY/T1574豆科牧草干草质量分级

NY5032无公害食品畜禽饲料和饲料添加剂使用准则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全混合日粮(TMR)totalmixedration(TMR)

指根据奶牛不同生理阶段和生产性能的营养需要,将铡切适当长度的粗饲料、青饲料、青贮饲料和

精料补充料等按照一定比例充分搅拌混合而成的一种营养相对平衡的日粮。

1

DB37/T2136—2012

3.2

干物质采食量(DMI)drymatterintake(DMI)

指个体动物在一昼夜(24h)内所采食的各种饲料的干物质总量。

4设施设备

4.1设施

4.1.1精料库、草棚、青贮窖等应相对集中,布局便于TMR操作。

4.1.2牛舍宜采用对头式,门、通道便于TMR搅拌车或撒料车进出。

4.1.3饲槽应采用通栏、平地式,底面光滑、耐用、无死角,便于清理。

4.2设备

4.2.1粉碎机

锤片式饲料粉碎机应符合JB/T9822.1要求,通常用于粉碎玉米、豆粕等籽实类饲料。

4.2.2铡草机

铡草机应符合JB/T9707.1要求,通常用于铡短苜蓿、青干草、农作物秸杆和制作青贮饲料。

4.2.3混合机

饲料混合机应符合JB/T9820.2要求,通常用于混合配制精料补充料。

4.2.4TMR搅拌车

根据生产需要配置,TMR搅拌车类型参见附录A。搅拌车容积选择按公式(1)计算。

JP

V.....................................(1)

8.0RT

式中:

V搅拌车额定容积,单位为立方米(m3);

P每投料次TMR总质量,单位为吨(t);

J每车次搅拌时间,单位为小时(h);

T每投料次运转总时间,单位为小时(h);

R原料容重比,单位为吨每立方米(t/m3)。

5TMR制作

5.1原料

5.1.1要求

5.1.1.1饲料及饲料添加剂

应符合NY5032的要求。

5.1.1.2精料补充料

2

DB37/T2136—2012

应符合LS/T3409的要求。

5.1.1.3青贮玉米

应符合GB/T25882的要求。

5.1.1.4苜蓿干草

应符合NY/T1170的要求。

5.1.1.5禾本科干草

应符合NY/T728的要求。

5.1.1.6豆科干草

应符合NY/T1574的要求。

5.1.1.7常用农副产品

质量参见附录B。

5.1.2贮存

5.1.2.1原料贮存过程中应防止酸败、霉变、污染和鼠(虫)害。

5.1.2.2原料按先入先出的原则使用,应有入库、出库和使用记录。

5.1.3准备

5.1.3.1精料补充料直接购入或自行配制。

5.1.3.2制备玉米(秸杆)青贮时要铡短、切碎,长度0.5cm~1.5cm。

5.1.3.3干草类要打开草捆,较长的干草应铡短,长度2.0cm~5.0cm。

5.1.3.4糟渣类水分含量应控制在65﹪~80﹪。

5.1.3.5除去原料中的金属,塑料袋(膜)等异物。

5.1.4成分检测

5.1.4.1采样

按GB/T14699.1的规定执行。新购入原料均应采样。

5.1.4.2检测项目及方法

5.1.4.2.1水分

按GB/T6435的规定执行。

5.1.4.2.2粗蛋白

按GB/T6432的规定执行。

5.1.4.2.3粗脂肪

按GB/T6433的规定执行。

3

DB37/T2136—2012

5.1.4.2.4中性洗涤纤维

按NY/T1459的规定执行。

5.1.4.2.5酸性洗涤纤维

按GB/T20806的规定执行。

5.1.4.2.6钙

按GB/T6436的规定执行。

5.1.4.2.7总磷

按GB/T6437的规定执行。

5.2配方设计

5.2.1DMI

根据奶牛生理阶段和生产水平,预测其DMI。泌乳牛DMI按公式(2)估算,干乳牛DMI按公式(3)

估算,4﹪校正乳产量按公式(4)计算,泌乳初期DMI下降的校正系数按公式(5)计算。

IM0968.0372.075.0LB............................(2)

75.097.1eD28016.0

IB............................(3)

100

154.0YFYM.................................(4)

1eLW67.3192.0...................................(5)

(2)(3)(4)和(5)式中:

IDMI,单位为千克每天(kg/d);

M4%校正乳产量,单位为千克(kg);

B体重,单位为千克(kg);

L泌乳初期DMI下降的校正系数;

D妊娠天数;

Y产奶量,单位为千克(kg);

F乳脂率,单位为百分率(﹪);

W泌乳周龄。

5.2.2营养水平

根据NY/T34确定不同类别的TMR营养水平。TMR类别及营养水平参见附录C。

5.2.3配方优化

5.2.3.1泌乳牛精料补充料干物质的最大比例不超过日粮干物质的60﹪。

5.2.3.2在保证日粮中降解蛋白质(RDP)和非降解蛋白质(RUP)相对平衡的前提下,可降低日粮的粗

蛋白水平。

5.2.3.3添加保护性脂肪和油籽等高能量饲料时,日粮脂肪含量(干物质基础)不超过7﹪。

4

DB37/T2136—2012

5.2.3.4在满足奶牛营养需要的前提下,比较饲料成分、饲用价值以及价格,确定日粮原料及使用比

例。

5.3搅拌

5.3.1装填原料

5.3.1.1准确计量每批原料的填入量并记录。

5.3.1.2填料原则按先干后湿、先轻后重、先长后短、先大量后小量的顺序进行。

5.3.1.3通常卧式TMR搅拌车填料顺序为:干草类、精料补充料、青贮类、糟渣类;立式TMR搅拌车

填料顺序为:干草类、青贮类、糟渣类、精料补充料。

5.3.1.4填料量占总容积的70﹪~85﹪。

5.3.2搅拌时间

5.3.2.1将准备好的干草、青贮、糟渣类和精料补充料填入TMR搅拌车内,边填料边搅拌。不同原料

的适宜搅拌时间见表1。

表1不同原料的适宜搅拌时间

组分干草类青贮类糟渣类精料补充料

时间,min10~2010~155~102~5

5.3.2.2原料全部填完后再混合3min~6min。

5.3.3水分控制

5.3.3.1TMR水分含量控制在45﹪~55﹪。若水分含量不足,应在填料结束时加水补充。

5.3.3.2原料变换或水分含量发生变化时,应检测其水分含量。

6TMR供应

6.1奶牛分群

6.1.1分群原则

6.1.1.1应根据奶牛生理阶段、生产水平和体况进行分群,尽量减小各牛群个体间的差异。

6.1.1.2通常泌乳初期的奶牛分入高产牛群,泌乳中期的奶牛分入中产牛群,泌乳后期的奶牛分入低

产牛群。

6.1.1.3大型牛场,可根据自身条件,以群间产奶量差距10kg左右,进一步细化分群。

6.1.1.4初产牛和经产牛应分别组群。

6.1.2分群方案

6.1.2.1泌乳牛

6.1.2.1.1存栏在500头以上的牛场,分4个群,即高产牛群、中产牛群、低产牛群和头胎牛群。

6.1.2.1.2存栏在200头~500头的牛场,分3个群,即高产牛群、低产牛群和头胎牛群。

6.1.2.1.3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