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504/T 2001-2022 基础地理空间数据库建设规范

DB1504/T 2001-2022

内蒙古自治区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65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1504/T 2001-2022
标准类型
内蒙古自治区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
发布日期
2022-12-07
实施日期
2023-01-07
发布单位/组织
赤峰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65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07.040

CCSA75

DB1504

赤峰市地方标准

DB1504/T2001—2022

基础地理空间数据库建设规范

SpecificationforConstructionofBasicGeospatialDatabase

2022-12-01发布2023-01-01实施

赤峰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1504/T2001—2022

目次

前言................................................................................IV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缩略语............................................................................2

5基本规定..........................................................................3

5.1基本原则......................................................................3

5.2空间参考系....................................................................3

5.3时间参考......................................................................3

5.4数据格式......................................................................3

5.5安全与保密....................................................................4

5.6数据库建库流程................................................................4

6数据构成及质量要求................................................................4

6.1基本内容......................................................................4

6.2数据质量要求..................................................................6

7数据组织..........................................................................7

7.1大地控制测量数据组织..........................................................7

7.2数字线划图数据组织............................................................7

7.3数字高程模型数据组织..........................................................9

7.4数字表面模型数据组织.........................................................10

7.5数字正射影像数据组织.........................................................11

7.6城市三维模型数据组织.........................................................12

7.7实景三维模型数据组织.........................................................12

7.8实景地图数据组织.............................................................13

7.9地名地址数据组织.............................................................13

7.10元数据......................................................................13

8数据库设计.......................................................................14

8.1一般规定.....................................................................14

8.2需求调查和分析...............................................................14

8.3概念设计.....................................................................15

8.4逻辑设计.....................................................................15

8.5物理设计.....................................................................16

8.6功能设计.....................................................................17

8.7安全设计.....................................................................17

I

DB1504/T2001—2022

8.8支撑环境......................................................................18

8.9设计书要求....................................................................19

9数据建库..........................................................................19

9.1数据准备......................................................................19

9.2数据入库前检查................................................................19

9.3数据处理......................................................................20

9.4数据处理后检查................................................................20

9.5数据库库体创建................................................................20

9.6数据入库......................................................................20

9.7数据入库后检查................................................................20

10数据库管理系统开发...............................................................21

10.1系统功能开发与集成...........................................................21

10.2数据库运行环境...............................................................21

10.3软硬件集成...................................................................21

11测试与验收.......................................................................21

11.1数据库测试...................................................................21

11.2合格判定.....................................................................22

11.3数据库验收...................................................................22

12运行与维护.......................................................................23

12.1基本要求.....................................................................23

12.2数据更新.....................................................................23

12.3应用服务.....................................................................24

12.4软硬件维护和升级.............................................................24

附录A(规范性)1:500、1:1000、1:2000数字线划图要素类属性数据表....................25

附录B(资料性)元数据内容和逻辑结构...............................................45

参考文献.............................................................................59

图1数据库建库流程..................................................................4

图2城市三维模型数据要素编码结构...................................................12

图3数据库验收的步骤...............................................................22

表11:500、1:1000、1:2000要素类.....................................................8

表2DEM格网点高程中误差............................................................10

表3DEM数据命名规则................................................................10

表4DOM空间分辨率规定..............................................................11

表5DOM数据文件索引表..............................................................11

表6DOM数据集命名规则..............................................................11

表A.1测量控制点数据要素类属性数据表...............................................25

表A.2图廓要素类属性数据表.........................................................26

表A.3水系及附属设施点要素类属性数据表.............................................28

II

DB1504/T2001—2022

表A.4水系及附属设施线要素类属性数据表.............................................28

表A.5水系及附属设施面要素类属性数据表.............................................29

表A.6水系面要素类属性数据表.......................................................30

表A.7居民地及设施点要素类属性数据表...............................................30

表A.8居民地及设施线要素类属性数据表...............................................31

表A.9居民地及设施面要素类属性数据表...............................................31

表A.10房屋面要素类属性数据表......................................................32

表A.11门牌号点要素类属性数据表....................................................33

表A.12铁路线要素类属性数据表......................................................33

表A.13道路边线要素类属性数据表....................................................34

表A.14道路中心线要素类属性数据表..................................................34

表A.15道路面要素类属性数据表......................................................35

表A.16铁路附属设施点要素类属性数据表..............................................35

表A.17铁路附属设施线要素类属性数据表..............................................36

表A.18铁路附属设施面要素类属性数据表..............................................36

表A.19道路附属设施点要素类属性数据表..............................................37

表A.20道路附属设施线要素类属性数据表..............................................37

表A.21道路附属设施面要素类属性数据表..............................................38

表A.22管线及附属设施点要素类属性数据表............................................38

表A.23管线及附属设施线要素类属性数据表............................................39

表A.24管线及附属设施面要素类属性数据表............................................39

表A.25境界点要素类属性数据表......................................................40

表A.26境界线要素类属性数据表......................................................40

表A.27境界面要素类属性数据表......................................................40

表A.28地貌点要素类属性数据表......................................................41

表A.29地貌线要素类属性数据表......................................................41

表A.30地貌面要素类属性数据表......................................................42

表A.31高程点要素类属性数据表......................................................42

表A.32等高线要素类属性数据表......................................................43

表A.33植被与土质点要素类属性数据表................................................43

表A.34植被与土质线要素类属性数据表................................................43

表A.35植被与土质面要素类属性数据表................................................44

表A.36注记要素类属性数据表........................................................44

表B.1元数据内容和逻辑结构.........................................................45

表B.2城市三维模型元数据...........................................................57

表B.3实景三维模型元数据...........................................................57

表B.4实景地图元数据...............................................................58

III

DB1504/T2001—2022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赤峰市住房与城乡建设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赤峰市住房与城乡建设局、厦门精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赤峰富龙热力有限责任

公司、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自然资源部第一地理信

息制图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林广元、石鑫、陈燕申、乔志勇、王光霞、王洪华、赵斌、郭建星、赵准、蔡

自富、沈在增、戴黎明、洪伟政、李萌、池勤凤。

IV

DB1504/T2001—2022

基础地理空间数据库建设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基础地理空间数据库建设的基本规定、数据库基本内容及质量要求、数据组织、数据

库设计、数据建库、系统开发与数据库集成、运行与维护的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基础地理空间数据库建设与维护。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2260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

GB/T9361计算机场地安全要求

GB/T13923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

GB/T14911测绘基本术语

GB/T17798地理空间数据交换格式

GB17859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划分准则

GB/T18316数字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

GB/T18521地名分类与类别代码编制规则

GB/T19710-2005地理信息元数据

GB/T20257.1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第1部分: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

GB/T20258.1-2019基础地理信息要素数据字典第1部分:1:5001:10001:2000比例尺

GB/T35628实景地图数据产品

GB/T39608基础地理信息数字成果元数据

GB/T39609地名地址地理编码规则

GB50174数据中心设计规范

CH/T9007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测试规程

CH/T9015三维地理信息模型数据产品规范

CH/T9016三维地理信息模型生产规范

CH/T9024三维地理信息模型数据产品质量检查与验收

CJJ/T8城市测量规范

3术语和定义

GB/T14911、GB/T35628、GB/T39609、GB/T19710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地理空间数据geo-spatialdata

1

DB1504/T2001—2022

用来表示地理实体的位置、形状、大小和分布特征诸方面信息的数据,适用于描述所有呈二维、三

维和多维分布的关于区域的现象。

[来源:GB/T14911-2008,2.62]

3.2

基础地理空间数据库fundamentalgeospatialdatabase

由基础地理空间数据内容及其管理系统构成的数据库系统。

3.3

数字线划图DigitalLineGraphic

以矢量数据形式表达地形要素的地理信息数据集。

[来源:GB/T14911-2008,5.23]

3.4

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ElevationModel

以规则网格点的高程值表达地表起伏的数据集。

[来源:GB/T14911-2008,5.24]

3.5

数字正射影像图DigitalOrthophotoMap

经过正射投影改正的影像数据集。

[来源:GB/T14911-2008,5.25]

3.6

实景三维模型Reality3Dmodel

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可视化反映地理要素在三维空间中的位置、几何形态、表面纹理、细节特点、

场景效果及其属性等信息的可量测模型。

3.7

实景地图realscenemap

通过地理参考将实景影像与地图要素进行关联的一种电子地图。

[来源:GB/T35628—2017,3.5]

3.8

地名地址address

由标识和定位所处位置的一系列地名组合而成的结构化地址信息。

[来源:GB/T39609—2020,3.1]

3.9

鲁棒性robustness

信息系统的容错、抗攻击或及时恢复的特性。

3.10

保真fidelity

信息处理和传输中对原有实质内容的真实保存。

3.11

元数据metadata

关于数据的数据。即数据的标识、覆盖范围、质量、空间和时间模式、空间参照系和分发等信息。

[来源:GB/T19710—2005,4.5]

4缩略语

2

DB1504/T2001—2022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DLG:数字线划图(DigitalLineGraphic)

DEM: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ElevationModel)

DOM:数字正射影像图(DigitalOrthophotoMap)

DSM:数字表面模型(DigitalSurfaceModel)

DRG:数字栅格图(DigitalRasterGraphic)

DPI:分辨率(DotsPerInch)

E-R:实体关系(Entity-Relationship)

RDBMS:关系型数据库系统(RelationDatabaseManagementSystem)

LOD:多细节层次(LevelsOfDetail)

BIM: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ng)

5基本规定

5.1基本原则

5.1.1适用性原则:在技术指标、标准体系、数据库结构、服务方式等方面面向基础地理空间数据实

际管理和应用需求。

5.1.2先进性原则:应充分利用当前先进、实用的技术手段,采用成熟的设计方案、技术标准、硬件

平台和软件环境,实现对多尺度、多数据源、多时相基础地理空间数据的管理,保障系统稳定、可靠地

运行。

5.1.3开放性原则:数据、硬件、软件具有开放性,采用通用的地理空间数据交换格式和标准化的系

统通讯协议,支持基础地理空间数据与其它专题数据的集成、交换和共享。

5.1.4标准化原则:数据生产及数据库设计、建立、管理与维护等符合标准规范要求。

5.1.5安全性原则:在数据库设计、建立、系统运行、管理与维护等方面中应有严格的安全与保密措

施,确保整个数据库系统安全、正常和有效地运行和使用。

5.1.6现势性原则:采用最新的基础地理空间数据,建立维护更新机制,保证基础地理空间数据的现

势性。对更新后产生的历史数据进行有效地管理。

5.1.7可扩展性:数据库服务器存储空间、数据库支撑软件等预留相应的容量扩展接口和功能接口,

以适应后期运行维护阶段数据扩展的需要。

5.1.8一致性:应注重与已建成和目前正在建设的数据库之间的衔接,特别是与省级数据库之间的联

系,同时兼顾考虑国家已有的数据库建库经验。另一方面,力求与同类的相关标准的协调一致性的统一,

避免相关标准之间在概念上和技术要求等方面的矛盾和冲突。

5.2空间参考系

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和1985国家高程基准。采用赤峰市独立坐标系统和高程基准时,应与2000

国家坐标系统和1985国家高程基准建立联系。

5.3时间参考

日期应采用公历纪元,时间应采用北京时间。

5.4数据格式

数据交换时应符合GB/T17798的规定。

3

DB1504/T2001—2022

5.5安全与保密

5.5.1数据库应具有可靠的安全与保密性,并应符合有关安全运行与保密管理制度要求。

5.5.2数据库运行的物理环境按照GB50174和GB/T9361的规定进行设计,机房应达到B级要求。非

涉密部分公共网络连接应采用逻辑隔离技术,具备防入侵、防病毒等系统安全措施,并达到相应的等级

保护要求。

5.6数据库建库流程

数据建库是将设计的数据库付诸实施的过程,包括数据库设计、数据准备、模式创建、数据入库前

检查、数据处理、数据处理后检查、数据入库、数据入库后检查等步骤,如图1。

需求调查和分析概念设计

数据库设计功能设计物理设计逻辑设计

安全与保密设计

数据准备数据入库前检查数据库库体创建管理系统开发

数据处理数据入库

数据建库

数据归档数据入库后检查

数据集成测试数据集成与测试软硬件集成

运行维护软硬件维护与升级数据维护与更新

图1数据库建库流程

6数据构成及质量要求

6.1基本内容

4

DB1504/T2001—2022

6.1.1大地控制测量数据

大地控制测量数据包括各类型、各等级平面、高程、重力等控制点成果数据、网图和点之记等。大

地控制测量数据分类及代码应依据GB/T13923执行。

6.1.2数字线划图数据

数字线划图(DLG)数据分类及代码应依据GB/T13923执行。数字线划图数据内容包括居民地及设

施、交通、水系、管线、境界与政区、地貌、植被与土质。

6.1.3数字正射影像数据

数字正射影像数据主要包括经过正射投影纠正后的航空、航天遥感影像数据及相关文件。

6.1.4数字高程模型数据

数字高程模型数据主要包括格网类数据、特征点线数据及相关文件。格网类数据分为规则格网类数

据和非规则格网类数据,规则格网尺寸可根据城市地貌复杂程度选取。特征点线数据分为切准地表采集

的特征线(如道路边线、河流边线)和特征点(如山顶最高值)。

6.1.5数字表面模型数据

数字表面模型(DSM)数据应包括描述地表高程信息的地表高程模型数据、特征点线数据及相关文

件,可分为格网类数字表面模型和点云类数字表面模型。点云类、规则格网类数字表面模型的点云密度

和格网尺寸可根据城市地貌复杂程度选取。

6.1.6地名地址数据

地名地址数据主要包括地名、行政区域名、街巷名、区片名、门(楼)牌号、标志物名称、兴趣点

等。地名地址数据宜与其所描述的要素相关联。地名数据的代码应与GB/T39609规定的相一致,其属性

数据宜包括名称、分类码、对象性质、简称、别称等。

6.1.7城市三维模型数据

城市三维模型数据宜包括地形模型、建筑要素模型、交通要素模型、水系要素模型、植被要素模型、

场地模型、管线及地下空间设施要素模型及其他模型数据,可包括BIM数据。

6.1.8实景三维模型数据

实景三维模型数据应包括利用倾斜摄影技术获得的城市三维地表模型以及通过单体化构建的实景

建筑模型、实景交通模型、实景城市部件等成果。

6.1.9实景地图数据

实景地图数据宜对数据进行分层,宜包含实景影像、地图要素信息及其关联关系信息。实景影像宜

以街景影像作为主要表现形式,地图要素信息应包含要素种类、名称、地址、位置等信息,关联关系信

息应包含实景影像和地图要素的关联关系。

6.1.10元数据

5

DB1504/T2001—2022

元数据包括矢量和栅格数据文件的元数据内容。它表达有关数据源、数据分层、产品归属、空间参

考系、数据质量(数据精度、数据评价)、数据更新、图幅接边等方面的信息。元数据应符合GB/T39608

的规定。

6.2数据质量要求

6.2.1数据质量描述

描述这些数据质量的指标包括数据完整性、准确性、一致性、现势性、有效性、兼容性、鲁棒性等

一类指标。对于数据源、数据加工过程、数据内容取舍和数据更新维护过程等涉及数据质量的相关内容

应有记录文档。

6.2.2影像与格网数据质量要求

6.2.2.1同一尺度的影像分辨率、格网尺寸保持一致。

6.2.2.2影像数据色调均匀,反差适中,层次分明,保持地物色彩不失真,不应有匀色处理的痕迹。

不应出现脏点、模糊、错位、扭曲、变形、拉花、脏点、划痕、漏洞等问题及现象。

6.2.3完整性要求

数据不应有遗漏,不同类型、不同比例尺数据的集成关系应完整正确,减少冗余。

6.2.4属性精度要求

要素的属性项及其名称、类型、长度、顺序、属性值等应完整正确。

6.2.5逻辑一致性要求

6.2.5.1概念一致性:要素分类与代码、数据结构、属性项、要素间关系在同一尺度上应保持一致,

在不同尺度上应符合统一的体系规则。要素属性项定义应完整正确(如名称、类型、长度等)。

6.2.5.2格式一致性:数据存储应与数据集物理结构及规定格式保持一致。数据文件文件名、存储组

织应正确,无缺失、多余现象,数据能正常读出。

6.2.5.3拓扑一致性:要素的拓扑关系应正确并保持一致。

6.2.5.4值域一致性:数据项的取值应在值域的界定范围内。

6.2.6位置精度要求

入库数据、数据库中的数据及由数据库产生的数据产品的位置精度应满足相应产品标准规定的精度

要求。

6.2.7现势性要求

应按需求定期或及时对数据进行更新,保持数据的现势性。元数据或要素属性中应包含时间标识。

6.2.8数据的入库及处理要求

6.2.8.1入库前的数据处理所产生的误差应控制在允许范围之内,入库数据的位置精度应与数据库中

数据的位置精度保持一致。

6.2.8.2同尺度不同类型数据的匹配和集成应与相应产品的位置精度保持一致。

6.2.8.3入库数据要素的属性应与数据库中要素的属性保持一致。

6

DB1504/T2001—2022

6.2.8.4同尺度矢量数据接边时应进行同要素属性的合并。不同尺度矢量数据集成时要素属性应进行

关联。

6.2.8.5矢量数据处理后原有的拓扑关系应保留,不正确的应纠正,遗漏的应补充。

6.2.8.6影像数据辐射处理后不得降低或改变影像的质量。

6.2.8.7数据处理后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不应降低。

6.2.8.8数据或要素更新后不得与相关数据或相关要素发生位置、关系或相关属性的矛盾。

6.2.8.9数据处理过程中应保留的内容不得丢失。

6.2.9数据入库的质量保真措施

6.2.9.1确保数据在入库前进行了可靠的检查和验收。

6.2.9.2确认数据来源的可靠性和权威性。

6.2.9.3确认数据转换软件版本的正确性。

6.2.9.4确认数据库中数据流的转换和传输过程处于质量控制之下。

6.2.9.5对用户提出的数据质量问题,应及时核对和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6.2.9.6数据库系统应能保持现势性和有相应的数据来源,实现数据的延续性和及时的数据更新,以

确保数据库中数据的时间精度。

7数据组织

7.1大地控制测量数据组织

7.1.1大地控制测量数据应包含各等级平面和高程控制点的几何数据和属性数据。

7.1.2几何数据应通过控制点的三维坐标或二维坐标表达。

7.1.3等级和精度要求应符合CJJ/T8的规定,并应相互匹配。

7.1.4属性数据应符合GB/T20258.1。

7.1.5点名和点号应具有唯一性。

7.1.6位置及其与相邻控制点间的关系应正确。

7.1.7符号化表达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GB/T20257.1。

7.1.8控制点成果数据的空间几何特征以点描述,宜以三维形式表达,也可以二维形式表达。当以二

维形式表达时,建立存储高程值的属性字段,重力控制点建立存储重力值的属性字段。

7.1.9网图数据采用多级目录的文件目录结构,编制文件索引表,建立控制点网图与控制点成果的关

联。

7.1.10点之记宜存储在属性数据表中,一个控制点的点之记对应表中的一条记录,且点之记的相关电

子文件、照片或扫描的图片等宜存储在数据表的大二进制字段中。

7.2数字线划图数据组织

7.2.1数字线划图(DLG)数据应包括1:500、1:1000、1:2000基本比例尺地形图矢量数据及元数据。

7.2.2DLG数据应包括居民地与设施、交通、管线、水系、境界与政区、地貌、植被和土质等七个大

类的地理要素。

7.2.3各地形要素的几何信息应有描述相应要素空间特征的点、线、面组成。地形要素的符号化表示

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GB/T20257.1的规定。

7.2.4DLG数据宜建立矢量数据集,并与属性信息关联。不同比例尺的DLG数据宜建立不同的矢量数

据集。

7

DB1504/T2001—2022

7.2.5数字线划图数据的存储单元宜采用标准图幅或区域。

7.2.6应在矢量数据集下建立要素类。

7.2.7每一个要素类应由属于同一地形要素分类、具有相同属性结构、具有相同几何特征的要素组成。

7.2.8同一要素类应物理无缝。

7.2.91:500、1:1000、1:2000DLG要素类的代号、几何特征、属性表名称宜符合表1的规定,可根据

数据管理需要扩充原始观测、待更新区域、工作区域、问题信息和排除信息等要素类。

7.2.10要素类属性数据表内容和结构宜符合附录A的规定,可根据需要增加属性字段。

表11:500、1:1000、1:2000要素类

要素类名称要素类代号几何特征属性表名称

测量控制点CPTP点测量控制点属性表

测量控制点注记CPTN点测量控制点注记属性表

图廓BORL线图廓属性表

水系及附属设施点HYDFCP点水系及附属设施点属性表

水系及附属设施线HYDFCL线水系及附属设施线属性表

水系附属设施面HFCA面水系附属设施面属性表

水系面HYDA面水系面属性表

水系及附属设施注记HYDFCN线水系及附属设施注记属性表

居民地及设施点RESP点居民地及设施点属性表

居民地及设施线RESL线居民地及设施线属性表

定制服务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