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GCMLIA 001-2023 贵州省建筑起重机械检验规范

T/GCMLIA 001-2023 Guizhou Province Building Crane Inspection Code

团体标准 中文(简体) 现行 页数:44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T/GCMLIA 001-2023
标准类型
团体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23-06-10
实施日期
2023-06-10
发布单位/组织
-
归口单位
贵州省建筑机械租赁行业协会
适用范围
主要技术内容:根据《特种设备安全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建筑起重机械安全监督管理规定》,结合国家大数据战略和数字中国建设规划,经充分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广泛征求业界意见建议,制定本标准。本标准服务贵州省建筑起重机械检验检测工作,为安装后的技术和安全可靠性与标准符合,推进建筑起重机械安全管理信息化,规范建筑起重机械检验行为,确保检验过程客观、公正,减少和杜绝设备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塔式起重机:1.资料审查;2.作业环境要求;3.部件检验要求;4.检验报告施工升降机、简易升降机:1.资料审查;2.施工环境要求;3.部件检验要求;4.检验报告

发布历史

文前页预览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贵州鼎盛鑫检测有限公司
起草人:
蔡李广 龚 飞 程文先 张 超 张志权 王红全 罗 鸣 张 浪 王 洪 刘金刚 穆艺樟 漆玉忠 张志虎 吴 松
出版信息:
页数:44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53.020

2023-06-10发布2023-06-10实施

目录

...........................................................................III

............................................................................1

............................................................................1

2.1施工机械constructionmachinery...........................................1

2.2安装质量检验testingofinstallationquality...............................1

2.3检验报告testreport......................................................1

2.4受检方unitforbeingtested.............................................1

2.6货用施工升降机(物料提升机)materialhoist................................1

2.7塔式起重机towercrane.....................................................1

2.8建筑塔式起重机buildingtowercrane......................................1

2.9重要结构件dominantmember...............................................1

2.10一般结构件commonmember.................................................1

.........................................................................1

3.1受检方要求................................................................1

3.2检验检测机构要求..........................................................2

3.3检验要求..................................................................2

3.4检验结论判定..............................................................2

3.5相关要求..................................................................3

........................................................3

4.1资料审查..................................................................3

4.2作业环境..................................................................3

4.3基础.......................................................................4

4.4结构件....................................................................4

4.5行走系统..................................................................5

4.6起升系统..................................................................5

4.7回转系统..................................................................7

4.8变幅系统..................................................................7

4.9顶升系统..................................................................7

4.10司机室...................................................................7

4.11安全装置.................................................................8

4.12电气系统.................................................................8

4.13运行和荷载试验...........................................................9

4.14附着装置.................................................................9

......................................................................9

5.1一般规定.................................................................9

5.2作用要求................................................................10

5.3基础......................................................................10

5.4架体结构................................................................10

5.6防护围栏.................................................................11

5.7层门及楼层平台...........................................................11

5.8传动系统(提升机构)......................................................11

5.9对重、缓冲装置...........................................................12

5.10安全装置................................................................12

5.11电气系统................................................................12

......................................................................13

6.1一般规定.................................................................13

6.2基础......................................................................13

6.3架体及吊笼结构...........................................................13

I

6.4传动系统(提升机构)......................................................13

6.5钢丝绳....................................................................13

6.6导向和缓冲装置...........................................................14

6.7停层平台.................................................................14

6.8安全装置.................................................................14

6.9附着装置.................................................................14

6.10缆风绳..................................................................14

6.11操作室..................................................................14

6.12电气系统................................................................14

......................................................14

........................................................25

........................................................33

...............................................................33

.....................................................................40

II

为进一步加强贵州省建筑起重机械检验检测工作,推进建筑起重机械安全管理信息化,规范

建筑起重机械检验行为,确保检验过程客观、公正,减少和杜绝设备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人民

生命和财产安全,根据《特种设备安全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特种设备安全

监察条例》、《建筑起重机械安全监督管理规定》,结合国家大数据战略和数字中国建设规划,

经充分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广泛征求业界意见建议,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共6章,主要内容包括:1总则;2术语;3基本规定;4塔式起重机;5施工升降机;6

简易升降机。

本标准由贵州省建筑机械租赁行业协会负责管理和解释,各单位在执行过程中若有修改意见

或建议,请反馈至贵州省建筑机械租赁协会。

本标准主编单位:贵州鼎盛鑫检测有限公司

本标准参编单位:贵州装备制造职业学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员:蔡李广龚飞程文先张超张志权王红全罗鸣

张浪王洪刘金刚穆艺樟漆玉忠张志虎吴松

本标准主要审查人员:邱望标袁浩张世平

批准单位:贵州省建筑机械租赁行业协会

III

1.1为加强贵州省建筑起重机械设备管理,规范建筑起重机械安装质量检验行为,确保检验客观、公

正,适应贵州省建筑施工现场现状,根据《特种设备安全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建筑起重机械安全监督管理规定》、《建筑施工升降设备设施检验标准

》JGJ305、《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塔式起重机安全规程》GB5144-2006、《

施工升降机安全规程》GB10055、《起重机钢丝绳保养、维护、安装、检验和报废》GB/T5972、《建

筑塔式起重机安装、使用、拆卸安全技术标准》JGJ196、《建筑施工升降机安装、使用、拆卸安全技

术标准》JGJ215,《大数据平台》制定本标准。

1.2本标准适用于贵州省建筑起重机械安装质量检验与定期检验,也可供行政主管部门及安全监督机

构检查时参考。

1.3建筑起重机械设备的安装质量检验与定期检验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

规定。

2.1施工机械constructionmachinery

由专业生产厂家制造,在房屋建筑工程和市政工程施工中能够垂直、水平运输物料或人员以及进行

打桩施工的各类设备。

2.2安装质量检验testingofinstallationquality

对建筑施工机械安装后的技术状态及其安全装置可靠性与规范标准的符合程度的验证。

2.3检验报告testreport

检验机构出具的对施工机械的安装质量进行检验的相关项目作出判定并符合规定格式的书面报告。

2.4受检方unitforbeingtested

按规定,须接受检验机构对其安装或使用的施工机械进行检验的单位。

2.5施工升降机dual-purposeconstructionhoistforpeopleandmaterial

齿轮齿条传动或钢丝绳传动的既可载人又可同时载货的施工升降机。

2.6货用施工升降机(物料提升机)materialhoist

齿轮齿条传动或钢丝绳传动的只允许用于载货严禁载人的施工升降机。

2.7塔式起重机towercrane

臂架安装在垂直塔身顶部的回转式臂架型起重机

2.8建筑塔式起重机buildingtowercrane

建筑施工中,进行起重、安装和搬运作业的塔式起重机。

2.9重要结构件dominantmember

其失效将导致相关构件失效,并危及建筑起重机械安全的结构件。塔机的重要结构件包括基础节、

加强节、标准节、塔帽、回转支承平台、回转塔身、起重臂、平衡臂、拉杆、爬升套架、起重小车、

驾驶室连接构件、附着装置、行走底盘等。升降机的重要结构件包括导轨架、附着装置、吊笼主框架

、驾驶室连接构件、天轮架等。履带起重机的重要结构件包括起重臂、回转支承平台、底盘结构、横

梁、履带架、变幅桅杆等。

2.10一般结构件commonmember

其失效不会导致重要构件失效,不直接影响建筑起重机械强度与稳定性的构件。

3.1受检方要求

3.1.1检验检测应当由起重机械的使用单位委托,并按照谁委托谁付费的原则支付检测费用。起重机

械安装实行分包的,不得由一体化单位委托。

3.1.2受检方申请并注册贵州省建筑起重机械管理服务平台,录入企业信息、企业资质、设备信息、

人员信息等,对信息的真实性负责。未录入平台的设备,检验机构不得进行检验。

3.1.3受检设备超过本标准相应规定的使用年限时,应按要求进行安全评估,取得准予延期使用的书

面评估报告并将信息录入平台,未取得或未录入的,检验机构不得进行检验。

1

3.1.4受检方应提供以下资料供检验机构核查。

1)产品出厂合格证,安装、使用、维护说明书;

2)产权备案证明;

3)安装单位专业承包资质、安装单位建筑施工安全生产许可证;

4)安装拆卸方案(含附着方案);

5)基础隐蔽工程施工验收资料;

6)基础混凝土强度试验报告;

7)零部件合格证(包括钢丝绳、吊钩、链接销轴、高强度螺栓、地脚螺栓、限制器、限位器等、附

着拉杆、耳板、穿墙螺杆、附墙框)按需提供

3.2检验检测机构要求

3.2.1检验检测机构应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核准证》,并按照核准项目开展

检验检测业务。

3.2.2检验检测机构申请并注册贵州省建筑起重机械管理服务平台,录入企业信息、企业资质、检验

人员信息,对信息的真实性负责。

3.2.3检验检测机构不得与该建筑起重机械的安装单位、维修保养单位、生产制造单位有利害关系。

3.2.4特种设备检验机构应当建立检验管理系统,建立检验数据电子档案,能够根据需要提供真实、

准确的检验数据、信息。

3.2.5检验检测机构人员应当熟悉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安全技术规范,并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

特种设备检验检测人员证》(检验人员)。

3.2.7检验机构的检验人员必须使用执法记录仪记录检验全过程并于检验结束后上传至检验机内部存

储平台,做到设备检测过程的溯源性。

3.3检验要求

3.3.1检验中必须配备规定的检验仪器设备及工具(见表1)。

3.3.2除非有特殊规定,检验仪器及工具满足下列要求:

1)对质量、力、长度、时间、电压、电流检验装置应在±1%范围内。

2)对温度检验装置应在±2%范围内

3)所使用的检验仪器设备及工具属于法定计量检定范畴的,必须经法定计量检定机构计量检定(校

准)合格,并应在有效期内。

3.3.3检验时,应无雨雪、大雾,且风速不大于8.3m/s(五级)。

3.3.4环境温度应在﹣15℃~﹢40℃之间。

3.3.5电网输入电压正常,电压波动偏差在±10%范围内。

3.3.6受检设备应装备设计所规定的全部安全装置及附件。

3.3.7应设置安全警戒区域和警示标识。

3.3.8现场检验时施工单位、监理单位、检测机构应共同参与见证。检测机构应由两名及以上具有相

应检验资质的检验人员进行检验工作,检验人员以及配合人员均应配备和穿戴作业时所必要的个人防

护用品。

3.3.9检验工作应在安装单位自检合格的基础上进行,对于不具备检验条件或者可能对人员的人身安

全和健康危害时,应立即停止检验工作。对危害性较大的安全隐患应及时告知委托方及工程所在地建

设行政主管部门。检验机构依照本规程进行检验工作,并对检验结果结论负责。

3.4检验结论判定

3.4.1起重设备的检验分为保证项目和一般项目,保证项目为本标准附录A~附录G表格中加*号项,

其余为一般项目。

3.4.2检验结论分为:“合格”、“不合格”、“复检合格”、“复检不合格”。

3.4.3检验时,保证项目和一般项目检验全部合格,判定为合格。

3.4.4检验时,保证项目全部合格,一般项目不合格项目数不超过3.4.6规定,受检方在约定期限内

完成整改,并向检验方提供整改资料,经检验方确认合格后,判定为合格。

3.4.5未在约定期限内向检验方提供整改资料的,判定为不合格。

3.4.6检验时,保证项目有不合格或一般项目不合格项目数超过下列规定时,应复检:

1)塔式起重机5项;

2)施工升降机、门式起重机4项;

2

3)经复检,保证项目全部合格,一般项目检验中不合格项目数不超过本条第4款规定时,判定为复

检合格。经复检,保证项目有不合格或一般项目检验中不合格项目数超过本条第4款规定时,判定

为复检不合格。

3.4.7当检验项目有不合格时,检验方应向受检方出具《检验整改通知单》,提出整改要求。

3.5相关要求

3.5.1检验后,检验方应向受检方出具检验报告或电子检验报告,并应存档。

3.5.2经检验判定为不合格或复检不合格的建筑起重机械,检验机构应立即报告属地监督管理部门。

3.5.3建筑起重机械外增其他装置或系统时应独立设置,且不应改变原机主要结构件和安全装置。

4.1资料审查

4.1.1受检方应在贵州省起重机械管理服务平台提供下列资料:

1)产品出厂合格证、特种设备制造许可证、备案证明、产品使用说明书、型式试验合格证。

2)安装合同及安全协议。

3)专项施工方案。

4)地基承载力勘察报告。

5)基础、轨道及隐蔽工程验收资料。

6)基础混凝土强度报告。

7)预埋件或地脚螺栓产品合格证。

8)预制混凝土拼装基础产品合格证。

9)安装告知手续。

10)安装自检记录。

11)在用定期检验的上期检验报告或产品编号。

12)停工闲置时间满90天,重新启用的证明。

13)起重公称力矩315t.m及以上普通塔式起重机的安全监控出厂合格厂。

14)安装高度超过200米塔机的专家论证。

4.1.2当受检方提供的资料不齐全时,检验检测机构不得进行检验。

4.1.3应按本标准附录A填写检验报告。

4.1.4当对附着装置进行单项检验时,其检验报告应按本标准附录H填写。

4.2作业环境

4.2.1塔式起重机尾部与周围建筑物及其外围施工设施之间的安全距离不应小于0.6m,在非工作状态

下,塔机回转部分应能在360°范围内应能无障碍回转。若起重机臂架干涉周围建筑物及其外围施

工设施,应采取可靠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

4.2.2当多台塔式起重机在同一施工现场交叉作业时,应有专项方案,并有防碰撞的安全措施。

4.2.3两台塔式起重机之间的最小架设距离,处于低位的塔式起重机的臂架端部与任意一台塔式起重

机塔身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2m,处于高位塔式起重机的最低位置的部件与低位塔式起重机处于最高位

置的部件之间的垂直距离不应小于2m。

4.2.4塔顶高度大于30m且高于周围建筑的塔式起重机,应在塔顶和臂架端部安装红色障碍指示灯,

该指示灯电源不得因塔式起重机停电而停电。

4.2.5塔式起重机独立高度或自由端高度不应大于使用说明书的允许高度。

电压(kv)

安全距离(m)

<11~1520~4060~110220

沿垂直方向1.53.04.05.06.0

沿水平方向1.01.52.04.06.0

表4.2.6塔式起重机与架空线路边线的最小安全距离

4.2.6有架空输电线的场所,塔式起重机的任何部位与架空线路边线的最小安全距离应符合表4.2.6

的规定(塔式起重机安全规程GB5144)。当不能满足表4.2.6的要求时,必须有相应的安全保护措施。

4.2.7起重公称力矩315t·m及以上普通塔式起重机应安装安全监控管理系统,且完好有效。

3

4.2.8起重公称力矩63t·m(不含63t·m)以下出厂超过十年的塔式起重机、公称力矩63~125t·

m(不含125t·m)出厂超过十三年的塔式起重机、公称力矩125t·m以上出厂超过十八年的塔式起

重机,必须进行安全评估和结构应力测试,合格的方可进行安装质量检验。安全评估和结构应力测试

不得多于2次。

4.3基础

4.3.1基础应符合使用说明书的要求;

4.3.2基础及周围应有排水设施,不得积水。

4.3.3基础周围应架设防护围挡、悬挂警示牌。

4.3.4基础的配筋、预埋件的尺寸、埋深和位置均符合说明书的要求,应有混凝土试块强度报告。

4.4结构件

4.4.1主要结构件应无明显塑性变形、裂纹、严重锈蚀和可见焊接缺陷、连接件的轴、孔应无严重磨

损。

4.4.1.1标准节、臂架节、拉杆、塔顶等主要结构件应具有可追溯制造日期的永久性标注,同一塔机

的不同规格得塔身标准节应具有永久性的区分标志。

4.4.2结构件、连接件的安装应符合使用说明书要求。(塔机主要结构件安装正确是指其规格、型号、

数量、位置、安装连接必须符合说明书要求)

4.4.3销轴轴向定位应可靠,销轴有可靠的轴向止动开口销,开口销两脚劈开角度应为60°~90°,

销孔应无塑性变形。(注意同直径不同长度的销轴安装位置,应按照说明书规定使用,开口销直径、

长度符合要求并正确掰开,安装定位板紧固,有放松措施,焊接定位板无开焊损坏)

4.4.4高强螺栓连接应按说明书要求预紧,应有双螺母防松措施且螺栓高于螺母顶平面的3倍螺距,

高强度螺栓的性能等级、质量、和拧紧力矩符合说明书要求,并按照说明书安装方式安装。

4.4.5平衡重、压重的安装数量、位置与臂长组合及安装应符合使用说明书的要求,平衡重、压重吊

点应完好,且相互间应可靠固定,能保证正常工作时不位移、不脱落、不相互碰撞。平衡重、压重应

有准确、清晰地重量标识。

4.4.6塔式起重机安装后,在空载、风速不大于3m/s状态下,独立状态塔身(或附着状态下最高附着

点以上塔身)轴心线的侧向垂直度允差不应大于4/1000。附着状态下最高附着点以下塔身轴心线的垂直

度允差不应大于2/1000。

4.4.7塔式起重机的斜梯、直立梯、护圈和各平台应位置正确,安装应齐全完整,无明显可见缺陷,

并应符合使用说明书的要求。

4.4.7.1斜梯及扶手应安装固定可靠,其与水平面的角度应不大于65度,两边应设置不低于1m高

的扶手,扶手间宽度应不小于600mm;斜梯踏板应采用具有防滑性的金属材料制作,踏板横向宽度应不

小于300mm;梯级间隔不大于300mm。

4.4.7.2直梯应安装固定可靠,其与水平面的角度为75-90度直梯两边梁之间的宽度不应小于300mm;

踏杆间隔为250-300mm;踏杆与后面结构件间的自由空间(踏脚间隙)应不小于160mm;踏杆直径应不

小于16mm,且不大于40mm.

4.4.7.3高于地面2m以上的直梯应设置护圈,护圈应固定可,其直径为600-800mm,侧面应用3条或

者5条竖向板条连接。当侧面由3条板条时,间距应不大于900mm;当侧面由5条板条时,间距应

不大于1500mm。当梯子设于塔身内部,塔身机构满足以下条件,且侧面机构不允许直径为600mm的

球体穿过时,可不设置护圈;

1)正方形塔身边长不大于750mm

2)等边三角形塔身边长不大于1100mm

3)直角等腰三角形塔身边长不大于1100mm;或梯子沿塔身对角线方向布置,边长不大于1100;

4)筒状塔身直径不大于1100mm;

5)快装式塔机。

4.4.8在操作、维修处应设置平台、走道、踢脚板和护栏。

1)平台和走道不应有永久性变形。离地面2m以上的平台和走道应用金属材料制作,并具有防滑性

能。平台和走道宽度不应小于500mm,局部有妨碍处可以降低至400mm

2)离地面2m以上的平台及走道应设置防止操作人员跌落的手扶栏杆,其高度不应低于1000mm,在

栏杆一半高度处应设置中间手扶横杆。

3)平台和走道边缘应设置高度不小于100mm的踢脚板,在需要操作人员穿越的位置踢脚板的高度可

以降低。

4

4.4.9除快装式塔机外,当梯子高度超过10m时应设置休息小平台,梯子的第一个休息小平台应设置

在不超过12.5m高度处,上部休息平台的间隔不应大于10m。

4.5行走系统

4.5.1轨道应通过垫块与轨枕可靠地连接,每间隔6m应设一个轨距拉杆。钢轨接头处应有轨枕支承,

不应悬空,在使用过程中轨道不应移动。

4.5.2轨距允许误差不应大于公称值的1/1000,其绝对值不应大于6mm。

4.5.3钢轨接头间隙不应大于4mm,与另一侧钢轨接头的错开距离不应小于1.5m,接头处两轨顶高度

差不应大于2mm。

4.5.4塔式起重机安装后,轨道顶面纵横方向上的倾斜度,对于上回转塔式起重机不应大于3/1000,

对于下回转塔式起重机不应大5/1000。在轨道全程中,轨道顶面任意两点的高度差应小100mm。

4.5.5轨道行程两端的轨顶宜为全轨道的最高点。

4.6起升系统

4.6.1吊钩应符合下列要求:

1)不得使用铸造吊钩。

2)吊钩防止吊索或吊具非人为脱出的装置应可靠、有效。

3)心轴固定应完整、可靠。

4)吊钩严禁补焊,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予以报:

a)用20倍放大镜观察表面有裂纹;

b)钩尾和螺纹部分等危险截面及钩筋有永久性;

c)挂绳处截面磨损量超过原高度的10%;

d)心轴磨损量超过其直径的5%;

e)开口度比原尺寸增加10%。

5)吊钩检测应符合国家标准《起重机检查第3部分:塔式起重机》GB/T23724.3-2010中附录C

的规定。

4.6.2钢丝绳应符合下列要求:

1)钢丝绳绳端固结应符合使用说明书的要求。(楔形固定、金属压制接头固定、压板固定、钢丝绳

绳夹固定)

2)钢丝绳的规格、型号应符合使用说明书的要求,与滑轮和卷筒相匹配,并应正确穿绕。钢丝绳润

滑应良好,与金属结构无摩擦。

3)钢丝绳不得有扭结、压扁、弯折、断股、笼状畸变、波浪形变形、绳股挤出、钢丝挤出、绳径局

部曾大、断等变形现象。

4)钢丝绳直径减小量不应大于公称直径的7%。

5)钢丝绳断丝数不应超过表4.6.2规定的数值。

6)起升和变幅钢丝绳的型号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重要用途的钢丝绳》GB8918的规定,并有出厂合

格证。

7)检验依据《起重机钢丝绳保养、维护、安装、检验和报废》GB/T5972。

钢丝绳检验方法:

A)钢丝绳直径测量应采用有宽口钳的游标卡尺。在无张力的情况下,于钢丝绳端头15m外的直线部

位上,并在相距至1m的两截面上进行测量,且同一截面应在相互垂直方向取两个数值。取两个测量

截面的四个测量结果的平均值作为钢丝绳的实测直径。

B)钢丝绳的缺陷检查:对钢丝绳应做全长检验,但应特别注意以下部位。

a)通过滑轮组或绕过滑轮的绳段;在机构进行重复作业的情况下,应特别注意机构吊载期间绕过

的滑轮组的任何部位;

b)位于定滑轮的绳段;

c)由于外部因素可能引起磨损的绳段;

d)磨蚀及疲劳的内部检验;

e)处于热环境绳段

C)钢丝绳缺陷检验检查项目主要包括下列内容:

a)绳股断裂缺陷(检验方法:目测检查)

b)扭结缺陷(检验方法:目测检查)

5

表4.6.2钢丝绳断丝根数控制标准

(GB/T5972-2016起重机钢丝绳保养、维护、检验和报废)

起重机中钢丝绳必须报废时与疲劳有关的可见断丝数

机构工作级别机构工作级别

M1、M2、M3、M4M3~M8

外层绳股承载钢钢丝绳结构的典型例

丝数n子交互捻同向捻交互捻同向捻

长度范围长度范围

≤6d≤30d≤6d≤30d≤6d≤30d≤6d≤30d

≤506×724124824

51≤n≤756×19s362361236

76~100—482481648

101~1208×19s6×25Fi510251019510

121~140—611361122611

141~1608×25Fi613361326611

161~1806×36Fi714471429714

181~200—816481632816

201~2206×41WS818491838918

221~2406×3710195101938918

241~260—102151021421021

261~280—112261122451122

281~300—122461224481224

>300—0.04n0.08n0.02n0.04n0.08n0.16n0.04n0.08n

4.6.3卷扬机应符合下列要求:

1)应无渗漏,润滑应良好,各连接紧固件应完整、齐全;当额定荷载试验工况时,应运行平稳,无

异常声响。

2)卷筒两侧边缘超过最外层钢丝绳的高度不应小于钢丝绳直径的2倍。

3)卷筒上的钢丝绳排列应整齐有序。

4)卷筒上钢丝绳绳端固结应符合使用说明书的要求,应有防松和自紧性能。

5)当吊钩位于最低位置时,卷筒上应至少保留3圈安全圈。

6)卷筒不应有下列情况之一:

a)卷筒有裂纹。

b)轮缘破损。

6

c)卷筒壁磨损量达原壁厚的10%。

4.6.4滑轮应符合下列要求:滑轮转动不应卡滞,润滑应良好。

滑轮不应有下列情况之一:

a)裂纹或轮缘破损。

b)滑轮绳槽壁厚磨损量达原壁厚的20%。

c)滑轮槽底的磨损量超过相应钢丝绳直径的25%。

4.6.5制动器应符合下列要求:

1)制动器零件不得有下列情况之一:

a)可见裂纹。

b)制动块摩擦衬垫磨损量达原厚度的50%。

c)制动轮表面磨损量达1.5~2mm。

d)弹簧出现塑性变形。

e)电磁铁杠杆系统空行程超过其额定行程的10%。

2)制动器应制动可靠,动作平稳。

3)外露的运动零部件应设防护罩,防护罩应完好、稳固。

4)制动器应有准确、清晰的铭牌标识。

4.7回转系统

4.7.1回转减速机应固定可靠,外观应整洁,润滑应良好;在非工作状态下,臂架应能自由旋转,回

转减速机应有准确、清晰的铭牌标识。

4.7.2齿轮啮合应均匀平稳,且无裂纹,无断齿、啃齿和过度磨损、良好的润滑环境。

4.7.3回转机构活动件外露部分应设防护罩,且防护罩应完整,无破损。

4.7.4回转齿圈有准确、清晰的铭牌标识。

4.7.5应按照说明书要求安装回转限制器

4.8变幅系统

4.8.1钢丝绳的检验应符合本标准第4.6.2条的相关规定。

4.8.2卷扬机的检验应符合本标准第4.6.3条的相关规定。

4.8.3滑轮的检验应符合本标准第4.6.4条的相关规定。

4.8.4制动器的检验应符合本标准第4.6.5条的相关规定。

4.8.5变幅小车结构应无明显变形,车轮间距应无异常。

4.8.6对小车变幅的塔式起重机应设置小车检修吊篮,检修吊篮应无明显变形,安装应符合使用说明

书的要求且连接可靠。

4.8.7车轮不应有下列情况之一:

1)可见裂纹。

2)车轮踏面厚度磨损量达原厚度的15%。

3)车轮轮缘厚度磨损量达原厚度的50%。

4.9顶升系统

4.9.1液压系统应有控制系统压力的安全溢流阀(不大于系统额定工作压力的110%)。且系统的额定

工作压力不大于液压泵的额定压力。

4.9.2顶升液压缸应有平衡阀或液压锁,平衡阀或液压锁与液压缸之间不得采用软管连接。(液压油表

应在标定的有效期内使用)

4.9.3泵站、阀锁、管路及其接头不得有明显渗漏油渍。

4.9.4顶升支承梁爬爪、爬升支承座应无变形、裂纹。

4.9.5具有防止顶升横梁从塔身支承中自行脱出的功能。

4.9.6齿轮齿条爬升应设上下限位器,且啮合良好。

4.9.7顶升套架导向轮应转动灵活,导向滚轮(滑套)应齐全,安装位置正确,其与塔身标准节主肢(导

轨)的经向间隙符合使用说明书的要求,(当说明书无要求时,此间隙因为2~5mm)

4.10司机室

4.10.1结构应牢固,固定应符合使用说明书的要求。

4.10.2室内应有绝缘地板和符合消防要求的灭火器,门窗应完好,且整洁无杂物,起重特性曲线图(

表)、

定制服务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