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45172-2024 感官分析方法 定量描述感官评价小组表现评估导则
GB/T 45172-2024 Sensory analysis methodology—Guidelines for the measurement of the performance of a quantitative descriptive sensory panel
基本信息
本文件适用于对评价员个体或小组整体培训效果的验证和已建立评价小组表现的管理,以及评价小组及评价员个体对不同产品的辨别能力、同一小组内不同评价员之间的一致性以及评价员在属性强度评分中重复性的表现监测和评估。
本文件不适用于下列情况:
——使用共识性剖面(CP)、自由选择剖面(FCP)、自选特性排序剖面(FP)和动态主导属性测试(TDS)等描述性方法的小组表现评估,包括不记录评价员个体评分,没有对所有评价员通用的单一属性列表,或者评价员只指出主导属性而并不测量特性强度等;
——评价小组再现性的表现评估,包括评价小组之间的比较以及同一评价小组在不同条件下(如不同时间)进行的多次评价的比较。
本文件列出的方法并非全覆盖。评价小组组长(或感官分析师)全部使用或部分使用本文件中给出的方法持续评估感官小组或评价员个体的表现,或使用其他适合的方法。
发布历史
-
2024年12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黑龙江飞鹤乳业有限公司、深圳雾芯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烟草总公司郑州烟草研究院、完美(广东)日用品有限公司、中山市食品学会、广东博然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上海百雀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安利(上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云南贝泰妮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福建富邦食品有限公司、上海家化联合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北工商绿色护肤品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上美化妆品股份有限公司、拉芳家化股份有限公司、宜品乳业(青岛)集团有限公司、哈尔滨敷尔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华熙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中心、东北电力大学、浙江工商大学、广州中妆美业化妆品有限公司、上海康识食品科技有限公司、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水羊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美出莱(杭州)化妆品有限责任公司、上海上水和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浙江养生堂天然药物研究所有限公司、无限极(中国)有限公司、广州悦荟化妆品有限公司、霸王(广州)有限公司、上海永熙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蜜雪冰城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碧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元气森林(北京)食品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海南京润珍珠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百姿化妆品股份有限公司、佳格食品(中国)有限公司、中国绿色食品有限公司、河南腾云实验室科技创新有限公司、北京君翌科技有限公司
- 起草人:
- 汪厚银、钟葵、赵镭、史波林、李洪亮、苏玉芳、温烃、刘桂荣、安志丛、乔学义、李懿霖、费雅君、项雅科、唐正红、康东方、侯姣靓、姜兴涛、罗霞、张逸、周梅、赵菲菲、王飞飞、骆主胜、徐波、赵毅、曹海磊、牟善波、周滢、朱丹晔、张立国、雷翠婷、黄泽婷、张顶武、路会丽、杨宇阁、孙阳恩、戴跃锋、韩婕珺、施威、黄志明、宋义运、刘晶晶、田师一、吴薇、陈亚非、胡家逢、陈正鹤、王绪瑶、张璐、高飞、胡力、周朔、王旭辉、李思、唐飞、李伟、张默
- 出版信息:
- 页数:21页 | 字数:41 千字 | 开本: 大16开
内容描述
ICS67.240
CCSX0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45172—2024/ISO11132:2021
感官分析方法定量描述感官评价
小组表现评估导则
Sensoryanalysismethodology—Guidelinesforthemeasurementofthe
performanceofaquantitativedescriptivesensorypanel
(ISO11132:2021,Sensoryanalysis—Methodology—Guidelinesforthe
measurementoftheperformanceofaquantitativedescriptivesensory
panel,IDT)
2024⁃12⁃31发布2024⁃12⁃3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
GB/T45172—2024/ISO11132:2021
目次
前言··························································································································Ⅲ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原则·······················································································································3
4.1两种可行的方式··································································································3
4.2感官小组或评价员个体表现的指标··········································································4
4.3统计分析···········································································································4
5前提要求·················································································································4
5.1试验条件···········································································································4
5.2评价员资格········································································································4
6采用专用程序的表现评估····························································································4
6.1样品和属性选择··································································································4
6.2试验设计···········································································································5
6.3统计分析···········································································································6
6.4评价小组整体表现——统计结果的解释····································································8
6.5评价员个体表现——统计结果的解释·······································································9
6.6评价小组及评价员表现的相关问题·········································································10
6.7长期表现追踪的试验设计·····················································································10
7通过常规产品剖面分析进行持续监测的程序··································································11
7.1属性选择··········································································································11
7.2统计分析··········································································································11
7.3长期表现追踪····································································································11
7.4长期表现追踪的统计分析·····················································································11
7.5完整剖面数据的统计分析·····················································································11
附录A(资料性)应用示例···························································································12
参考文献···················································································································18
Ⅰ
GB/T45172—2024/ISO11132:2021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
定起草。
本文件等同采用ISO11132:2021《感官分析方法学定量描述感官评价小组表现评估导则》。
本文件做了下列最小限度的编辑性改动:
a)为与现有标准协调,将标准名称改为《感官分析方法定量描述感官评价小组表现评估
导则》;
b)增加了表5中关于“”的说明,同时将“=/”更改为“”,纠正原文错误;
nsMS4s1v1MS4=s4/v4
c)删除了6.4.3和7.4中的2个公式,纠正原文错误;
d)更正了图A.1中b)和c)的顺序,纠正原文错误。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全国感官分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66)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
股份有限公司、黑龙江飞鹤乳业有限公司、深圳雾芯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烟草总公司郑州烟草研究院、
完美(广东)日用品有限公司、中山市食品学会、广东博然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上海百雀羚生物科技有
限公司、安利(上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云南贝泰妮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福建富邦食品有限公
司、上海家化联合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北工商绿色护肤品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上美化妆品股份有限公
司、拉芳家化股份有限公司、宜品乳业(青岛)集团有限公司、哈尔滨敷尔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华熙生
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中心、东北电力大学、浙江工商大学、广州中妆美业化妆
品有限公司、上海康识食品科技有限公司、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水羊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美出莱
(杭州)化妆品有限责任公司、上海上水和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浙江养生堂天然药物研究所有限公司、
无限极(中国)有限公司、广州悦荟化妆品有限公司、霸王(广州)有限公司、上海永熙信息科技有限公
司、蜜雪冰城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碧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元气森林(北京)食品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海南京润珍珠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百姿化妆品股份有限公司、佳格食品(中国)有限公司、中国
绿色食品有限公司、河南腾云实验室科技创新有限公司、北京君翌科技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汪厚银、钟葵、赵镭、史波林、李洪亮、苏玉芳、温烃、刘桂荣、安志丛、乔学义、
李懿霖、费雅君、项雅科、唐正红、康东方、侯姣靓、姜兴涛、罗霞、张逸、周梅、赵菲菲、王飞飞、骆主胜、
徐波、赵毅、曹海磊、牟善波、周滢、朱丹晔、张立国、雷翠婷、黄泽婷、张顶武、路会丽、杨宇阁、孙阳恩、
戴跃锋、韩婕珺、施威、黄志明、宋义运、刘晶晶、田师一、吴薇、陈亚非、胡家逢、陈正鹤、王绪瑶、张璐、
高飞、胡力、周朔、王旭辉、李思、唐飞、李伟、张默。
Ⅲ
GB/T45172—2024/ISO11132:2021
感官分析方法定量描述感官评价
小组表现评估导则
1范围
本文件给出了对定量描述感官评价小组整体表现和评价员个体表现进行评估的导则。
本文件适用于对评价员个体或小组整体培训效果的验证和已建立评价小组表现的管理,以及评价
小组及评价员个体对不同产品的辨别能力、同一小组内不同评价员之间的一致性以及评价员在属性强
度评分中重复性的表现监测和评估。
本文件不适用于下列情况:
——使用共识性剖面(CP)、自由选择剖面(FCP)、自选特性排序剖面(FP)和动态主导属性测试
(TDS)等描述性方法的小组表现评估,包括不记录评价员个体评分,没有对所有评价员通用
的单一属性列表,或者评价员只指出主导属性而并不测量特性强度等;
——评价小组再现性的表现评估,包括评价小组之间的比较以及同一评价小组在不同条件下(如
不同时间)进行的多次评价的比较。
本文件列出的方法并非全覆盖。评价小组组长(或感官分析师)全部使用或部分使用本文件中给
出的方法持续评估感官小组或评价员个体的表现,或使用其他适合的方法。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
本文件。
ISO5492感官分析术语(Sensoryanalysis—Vocabulary)
注:GB/T10221—2021感官分析术语(ISO5492:2008,IDT)
3术语和定义
ISO5492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ISO和IEC维护的用于标准化的术语数据库网址如下:
——ISO在线浏览平台:https:///obp;
——IEC电工百科:https:///。
3.1
一致性agreement
给同一组产品的某一属性评分时,不同评价小组或评价员表现出相同产品差异的能力。
3.2
评价小组漂移paneldrift
随着时间推移,因评价员敏感性发生变化或开始易受偏差的影响,导致评价小组对某个恒定参比
1
GB/T45172—2024/ISO11132:2021
样品特定属性强度的评分在标度上的位置发生偏移的现象。
3.3
表现performance
一个小组或一个评价员对刺激及其相应属性进行可靠且有效评价的能力。
3.4
验证validation
证实一个评价小组或评价员能满足特定表现(3.3)要求的过程。
3.5
轮次session
进行产品感官评价的时段。
注:单一轮次是一个或多个评价员对一个或多个产品进行评价。对于一个评价员而言,无论是单独评价还是作为
小组的一份子参与评价,轮次间由时间区隔开来。
[来源:GB/T10221—2021,6.63]
3.6
重复replicate
试验设计中某特定条件出现的次数。
注1:该术语通常指某条件会出现多次,但也可能只出现一次。当某一条件出现两次时,表述为“两次重复”,以此
类推。
注2:为了明确表述某一条件的多次出现,术语“复制(replication)”或“复制轮次(replicatesession)”会更明确。
注3:“复制轮次”是指评价员、产品、测试条件和任务都相同的轮次(3.5)。
3.7
评价员偏差assessorbias
一种评价员始终给出高于或低于已知真值或小组平均值的评分的倾向。
[来源:GB/T10221—2021,3.40]
3.8
序列偏差orderbias
由一个样品在一组测试样品中所处的空间或时间位次而引起的偏差。
注:该术语包括位置偏差和顺序偏差。
[来源:GB/T10221—2021,3.42]
3.9
重复性repeatability
在相同测试条件下,同一评价员或评价小组对同一测试样品评价结果的一致性(3.1)。
注:重复性测量是在一个或几个明显独立的轮次(3.5)中进行,且重复(3.6)评价的测试条件是相同的。有时重复评
价是在明显不同的轮次/试验中进行,而且这些轮次只相隔几天。这种情况下,短期内的重复性和再现性
(3.10)之间的区别很小,主要与测试条件相同或不同有关。
[来源:GB/T10221—2021,3.45,有修改]
3.10
再现性reproducibility
在不同测试条件下,由不同的评价员或评价小组对同一测试样品评价结果的一致性。
注:再现性通过以下方法测定:
a)评价小组(或评价员)的短期再现性,以天为间隔的两轮或多轮之间感官评价结果的一致性;
b)评价小组(或评价员)的中长期再现性,以月为间隔的不同轮次之间感官评价结果的一致性;
c)不同评价小组间的再现性,不同评价小组在同一实验室或不同实验室获得的感官评价结果的一致性。
[来源:GB/T10221—2021,3.46]
2
GB/T45172—2024/ISO11132:2021
4原则
4.1两种可行的方式
4.1.1概述
本文件涉及对产品一个或多个感官属性强度进行评价以建立产品定量描述或定量剖面的感官评
价小组的表现评估(参见ISO13299)。差别检验评价小组的表现评估选用其他适宜的方法。
定量感官评价小组的表现评估,可采用为表现评估而专门开展的多轮次小组测试(称为“专用程
序”),或使用已有的评估方法(称为“持续监测”)。
4.1.2通过专用程序进行表现评估
专用程序是评价员个人资格和其他目的验证的首选方法。对于资格的重新验证,宜根据需要定期
重复该专用程序,具体程序见图1。
此法通常在小组培训阶段结束时使用,以确保小组和评价员个体的表现达到了预期水平,同时能
基于表现评估指标认定其是优选感官评价员或专家感官评价员。
图1采用专用程序进行表现评估的步骤
4.1.3通过常规产品剖面进行持续监测
另一种方法是监测已收集的产品剖面数据。为了评估小组持续产出的剖面数据,适合使用不同剖
面试验(如使用不同类型产品、不同数量的产品等)产出的数据。程序步骤与图1相同。然而,由于没
有预设的产品属性差异,建议将小组在一个给定的剖面分析中整体能显著区分产品间差异的属性作为
3
GB/T45172—2024/ISO11132:2021
考察评价员个体表现的关键测量依据。产品间不存在显著差异的属性不能用于一致性的考察,因为评
价员自身或评价员之间在这些属性上缺乏一致性可能意味着产品在这些特性上非常相似。
在这种情况下,在给定的一段时间内,有必要选用一组在这些属性上产品间的差异大于评价小组
实际能识别出的差异的样品进行考察。
4.2感官小组或评价员个体表现的指标
对于一次评价,能确定的指标如下:
——评价小组的辨别力,以评价小组表现出的区分产品间存在显著差异的能力来衡量;
——评价员个体的辨别力,以评价员表现出的区分产品间存在显著差异的能力来衡量;
——评价员的一致性,以该评价员评价产品的评分均值与评价小组的评分均值之间的一致性程度
来衡量;
——评价小组的一致性,以(小组内)每个评价员评价产品的评分均值的一致性程度来衡量。
对于重复评价,能确定的指标如下:
——评价员的重复性,以该评价员对同一产品重复评价结果的一致性程度来衡量;
——评价小组的重复性,以(小组内)每个评价员对同一产品重复评价结果之间的平均一致性程度
来衡量。
4.3统计分析
本文件描述了一种单一和常用的结果统计分析方法。然而,评价小组某些表现指标可通过不止一
种方式来评价。例如,误差均方和误差标准差(误差均方的平方根)均能衡量产品评价结果的变异性。
宜采用实际应用中通常使用的衡量指标。
在使用标度评价某一属性时,评估评价员间一致性的衡量指标还包括分析评价员与产品的交互效
应以及评价员分值与小组均值的相关系数。评价员自身可能没有偏差,但不同的评价员可能以不同的
方式使用标度。相关系数接近1、回归斜率接近1以及回归截距接近0,均表明评价员与评价小组的其
他成员之间具有良好的一致性。
当评价员评价的样品数量较少(少于6个)时,宜谨慎解释相关系数,因为获得一个较高的相关系
数(最高达0.7)可能具有偶然性。
5前提要求
5.1试验条件
感官评价设施宜遵循ISO8589的要求。
5.2评价员资格
评价小组中评价员宜符合或高于ISO8586中优选/初级评价员的资格和经验的要求。
6采用专用程序的表现评估
6.1样品和属性选择
每次使用专用程序时,宜向小组提供一组与待评价产品相似的样品,且针对每个相关属性,预期至
少在一对样品之间存在统计上的显著差异。
为确保产品所有关键属性都被评价,测试中宜包含足够多样化的属性集。
4
GB/T45172—2024/ISO11132:2021
这些相关属性被作为衡量评价小组表现的关键指标。样品组宜包含重复,且每个样品重复次数宜
相同。重复可在一个、2个或多个轮次中进行。评价员数量、样品数量和重复的次数都取决于产品、被
评价的感官属性和试验的目的,如3个或4个样品可采用2次或3次重复。宜控制每轮测试中的评价
次数,以避免感官疲劳。样品属性的量值范围宜与评价小组评价产品时所涉及的属性量值范围相近。
6.2试验设计
6.2.1概述
基于要实现的最重要的目标,在专用程序中使用多种类型的试验设计。
6.2.2随机化区组设计
采用随机化区组试验设计,设计中将评价员作为“区组”。这种设计适合于相邻的样品之间不存在
延滞效应的情况。如果存在延滞效应,则宜考虑采用平衡试验设计(见6.2.3)。
6.2.3平衡和随机设计
若预期相邻的样品之间存在延滞效应,则适合采用威廉姆斯拉丁方设计[5],表1展示了4个评价员
和4个样品的威廉姆斯拉丁方设计。
表14个评价员和4个样品的威廉姆斯拉丁方设计
顺序
评价员轮次
1234
11ABCD
21BDAC
31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T/QGCML 4791-2024 半导体薄膜沉积 技术要求 2024-10-17
- T/CWAN 0123-2024 钛合金激光-电弧复合焊接推荐工艺规范 2024-10-31
- T/CAMETA 001058-2024 排水管道内窥检测机器人系统 通用技术条件 2024-12-05
- T/EJCCCSE 209-2024 数控机床结构仿真与优化第2部分:机床结构件优化设计 2024-12-26
- T/CFA 030311032-2023 铸造环境负荷数据采集和处理方法 2023-03-05
- T/SDCCM 001-2024 金属自动倒角机 2024-12-20
- T/QGCML 4461-2024 全自动双开切断机 2024-07-18
- T/CCMI 15.2-2022 圆锯床 第2部分:精度检验 2022-09-26
- T/EJCCCSE 204-2024 多轴联动机床回转轴几何误差测定 第1部分:转摆台几何误差测定 2024-12-26
- T/CFA 020301.1-2017 起模 流涂 合箱机械手 2017-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