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0/T 1640-2024 小微湿地保护与利用技术规范
DB50/T 1640-2024 Micro-wetland 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24年07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重庆市梁平区湿地保护中心、重庆大学、重庆市湿地保护管理中心、天泽(北京)湿地保护技术研究院。
- 起草人:
- 袁嘉、唐宏、余先怀、袁兴中、王荣、王太强、彭曾、陈英灿、李升莲、李清艳、夏瑜、游仁义、贾恩睿、张华、陈鸿飞、唐威、向世明、向羚丰、胡敏、谢沁希、游奉溢。
- 出版信息:
- 页数:18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01
CCSB60
DB50
重庆市地方标准
DB50/T1640—2024
小微湿地保护与利用技术规范
2024-07-08发布2024-10-08实施
重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50/T1640—2024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
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重庆市林业局提出、归口并组织实施。
本文件起草单位:重庆市梁平区湿地保护中心、重庆大学、重庆市湿地保护管理中心、天泽(北京)
湿地保护技术研究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袁嘉、唐宏、余先怀、袁兴中、王荣、王太强、彭曾、陈英灿、李升莲、李清
艳、夏瑜、游仁义、贾恩睿、张华、陈鸿飞、唐威、向世明、向羚丰、胡敏、谢沁希、游奉溢。
I
DB50/T1640—2024
小微湿地保护与利用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小微湿地保护与利用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调查、保护技术与措施、利用技术与
措施、监测与管护。
本文件适用于小微湿地保护与利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42481小微湿地保护与管理规范
HJ624外来物种环境风险评估技术导则
HJ710.1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陆生维管植物
HJ710.2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地衣和苔藓
HJ710.3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陆生哺乳动物
HJ710.4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鸟类
HJ710.5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爬行动物
HJ710.6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两栖动物
HJ710.7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内陆水域鱼类
HJ710.8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淡水底栖大型无脊椎动物
HJ710.11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大型真菌
HJ710.12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水生维管植物
HJ710.15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红外相机技术
SC/T9402淡水浮游生物调查技术规范
TD/T1055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技术规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湿地wetland
具有显著生态功能的自然或者人工的、常年或季节性积水地带、水域。
注: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m的海域,但是水田以及用于养殖的人工的水域和滩涂除外。
[来源:GB/T42481—2023]
3.2
1
DB50/T1640—2024
小微湿地smallandmicrowetland
面积在8 hm2以下的单独湿地。
[来源:GB/T42481—2023]
3.3
春沼vernalpool
春季因雨水或融雪积水,夏季逐渐干涸的临时性小微湿地,通常具有低渗透性底质,没有捕食性鱼
类生存,分布于森林或田野景观中。
3.4
湫洼seepwetland
以地下水为水源,由地下水与地表相交产生渗流,并沿斜坡汇集到地势低洼处,具有丰富的湿地植
被且土壤水分长期饱和,见于地下水丰富区域。
3.5
小微湿地网络smallandmicrowetlandnetwork
流域内空间相近、水系相连的多个小微湿地经由沟、渠、溪等线性要素连接,形成在空间结构和功
能上相互联系的网络。
4基本要求
4.1与国土空间规划相衔接。生态优先,保护为主。
4.2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在保障小微湿地生态功能的前提下,开展符合湿地保护与管理要求的
可持续利用。
4.3根据小微湿地所在生态区位、类型、资源状况、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及价值,确定保护目标。
4.4根据小微湿地资源状况、流域或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管理要求,确定合理利用目标。
4.5根据自然条件、人类活动方式及影响程度、流域或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制定保护与利用方
案。
5调查
5.1方法
采用资料收集和现场调查相结合的方法:
a)资料收集包括与小微湿地保护及利用相关的资料,如法规制度、规划、统计年鉴、地方志和
科技文献等;
b)现场调查包括实地观察、记录、取样、访问、拍照、录像等,调查方法参照HJ624、HJ710.1、
HJ710.2、HJ710.3、HJ710.4、HJ710.5、HJ710.6、HJ710.7、HJ710.8、HJ710.11、HJ710.12、
HJ710.15、SC/T9402和TD/T1055。
5.2内容
包括基础信息、自然环境概况、受胁情况、保护及利用现状等,调查内容按照GB/T42481-2023的
附录A执行。
6保护技术与措施
2
DB50/T1640—2024
6.1水文水环境保护
6.1.1水量保持
通过源头水源保障、营建生态蓄水结构(包括小型蓄水库塘等),满足小微湿地的生态需水量。
6.1.2水文连通性保护
6.1.2.1保障小微湿地之间及其与周边河溪、湖泊、库塘等水体的水文连通性,不应在河流型小微湿
地中修建阻断水文连通性的建构筑物。
6.1.2.2通过沟、渠、河溪等连通形成小微湿地网络,见附录A。
6.1.2.3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JB/T 7249-2022 制冷与空调设备 术语 2022-04-08
- CH/Z 9037-2022 地理信息 民生设施质量检测 数据整合规范 2022-07-27
- CH/T 1053-2022 地球仪 通用要求 2022-07-27
- CH/Z 9036-2022 地理信息 民生设施质量检测 分类与编码 2022-07-27
- CH/T 1054-2022 无人机航空摄影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 2022-07-27
- CH/Z 3024-2022 湖泊水域面积及流域植被覆盖变化监测技术规范 2022-07-10
- CH/Z 9035-2022 地理信息 民生设施质量检测 符号表达 2022-07-27
- CH/T 1052-2022 数字表面模型质量检验技术规程 2022-07-10
- JB/T 10718-2022 空调用机织空气过滤网 2022-04-08
- JB/T 14060-2022 带分配器的壳管式换热器 2022-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