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2/T 1501.6-2020 农作物抗病性鉴定技术规范 第6部分:小麦抗纹枯病
DB52/T 1501.6-2020 Cotton Disease Resistance Evaluation Techniques Part 6: Wheat Resistance to Wheat Blossom-End Rot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20年05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起草人:
- 出版信息:
- 页数:16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01
B15
DB52
贵州省地方标准
DB52/T1501.6—2020
农作物抗病性鉴定技术规范
第6部分小麦抗纹枯病
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evaluationofcropresistancetodiseases
Part6:Wheatresistancetosharpeyespot
2020
-
05
-
22发布
2020
-
09-01实施
贵州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52/T1501.6—2020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鉴定方法..........................................................................2
5抗病性评价........................................................................3
附录A(资料性附录)小麦纹枯病病原、症状及发生流行规律..............................4
附录B(资料性附录)小麦纹枯病抗病性鉴定田间病圃示意图..............................5
附录C(资料性附录)高粱粒培养基制作方法............................................6
附录D(规范性附录)小麦纹枯病病情分级与抗病性评价分级..............................7
附录E(资料性附录)小麦纹枯病抗病性鉴定、评价记载表................................8
I
DB52/T1501.6—2020
前言
《农作物抗病性鉴定技术规范》分为17个部分:
——第1部分:水稻抗稻瘟病
——第2部分:水稻抗稻曲病
——第3部分:水稻抗纹枯病
——第4部分:小麦抗条锈病
——第5部分:小麦抗白粉病
——第6部分:小麦抗纹枯病
——第7部分:马铃薯抗晚疫病
——第8部分:玉米抗丝黑穗病
——第9部分:玉米抗大斑病
——第10部分:玉米抗小斑病
——第11部分:玉米抗灰斑病
——第12部分:玉米抗南方锈病
——第13部分:辣椒抗枯萎病
——第14部分:辣椒抗炭疽病
——第15部分:白菜抗根肿病
——第16部分:白菜抗芜菁花叶病毒病
——第17部分:大豆抗大豆花叶病毒病
本部分为《农作物抗病性鉴定技术规范》的第6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由贵州省植物保护研究所提出。
本部分由贵州省植物保护标准化技术委员会(GZ/TC16)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贵州省植物保护研究所、贵州省烟草公司安顺市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谭清群、薛原、陈文、吴石平、陈小均、何海永。
II
DB52/T1501.6—2020
农作物抗病性鉴定技术规范第6部分小麦抗纹枯病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小麦抗纹枯病(RhizoctoniacerealisE.P.Hoeven/RhizoctoniasolaniJ.G.Kühn)的
鉴定方法和抗病性评价。
本标准适用于贵州区域种植的小麦品种(系)、种质资源对纹枯病的人工接种抗病性鉴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8321.10农药合理使用准则(十)
NY/T1276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
NY/T1443.5小麦抗病虫性评价技术规范第5部分小麦抗纹枯病评价技术规范
NY/T3248西南冬麦区小麦栽培技术规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小麦纹枯病wheatsharpspot
由禾谷丝核菌(RhizoctoniacerealisE.P.Hoeven)和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solaniJ.G.KJ.G)
引起的一种以土壤传播为主的小麦真菌病害,见附录A。
3.2
接种体inoculum
可用于人工接种的病原物。
3.3
抗病性评价evaluationofdiseaseresistance
根据抗病性分级标准判别小麦对纹枯病的反应程度和抵抗水平。
3.4
对照品种controlvariety
用于衡量病害发生程度的抗、感品种。
1
DB52/T1501.6—2020
4鉴定方法
4.1病圃设置
4.1.1盆栽病圃设置
盆栽病圃设置在不小于100m2的温室大棚,采用单盆(10cm×10cm)单份材料播种,每盆播20粒
可发芽种子,每材料播5盆,同时播种相同数量的当地感病品种做对照。
4.1.2田间病圃设置
田间病圃设置在小麦纹枯病适发区,采用条播、等行距方播种,每行均匀撒播可发芽的种子100粒,
设3次重复,每隔20份参试品种播1行感病对照品种,四周播种1行当地感病对照品种,田间病圃示意图
见附录B.1。
4.1.3田间管理
整个生育期间不进行病害防治,虫害防治及其它栽培管理按照GB/T8321、NY/T3248、NY/T1276
进行。
4.2接种体制备
选择禾谷丝核菌和立枯丝核菌的强致病力混合菌株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上活化,
25℃培养7d,制成0.5cm的菌丝块,将10个菌丝块接至灭菌的高粱粒培养基(培养基制作方法见附录
C.1),25℃恒温培养14d,每隔24h充分摇匀1次。
4.3人工接种
4.3.1盆栽病圃人工接种
于10月上中旬进行播种,播种当日,将每份参试品种的25粒种子与25g带菌高粱粒充分拌匀,均匀
撒施于盆内,再行覆土,喷水使表土湿润后覆膜,待苗出土后将膜揭开,而后正常管理。
4.3.2田间病圃人工接种
于10月上中旬进行播种,播种当日,将每份参试品种的种子与100g带菌高粱粒充分拌匀,均匀撒
施于播种沟内,再行覆土,并浇水使表土湿润,接种后保湿24h,若遇干旱,及时进行田间灌溉。
4.4病情调查
4.4.1盆栽调查
于小麦蜡熟期进行病情调查,每盆调查全部植株,记载病情级别,分级标准见附录D.1,症状描述
参照NY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JB/T 11635-2013 板料折弯机用下折弯模 2013-04-25
- JB/T 5661-2013 器具开关术语 2013-04-25
- TB/T 3231-2010 GSM-R数字移动通信系统应用业务 调度命令信息无线传送系统 2010-06-26
- YD/T 1938.1-2009 会话初始协议(SIP)测试方法 第1部分:基本的会话初始协议 2009-06-15
- JC/T 651-2011 石英玻璃器皿 坩埚 2011-12-20
- JC/T 2053-2011 非金属密封填料 2011-12-20
- NB/T 20274-2014 核电厂埋地金属构筑物阴极保护设计规范 2014-06-29
- YD/T 2240-2011 增值业务网——即时消息业务系统安全防护检测要求 2011-05-18
- YD/T 2201-2011 TD-S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 支持多频段特性的无线接入子系统设备测试方法 2011-05-18
- YD/T 1773-2011 2GHz TD-S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 高速下行分组接入(HSDPA) 终端设备协议一致性测试方法 2011-05-18